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信号处理(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定价:33.00元
作者:沈卫康,宋宇飞,宋红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22506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工程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实践,系统地讲授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算法和实现应用。在讲授的过程中,先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强调了DTFT、ZT、DFT等基本变换和性质,然后分析了FFT算法及其应用,另外还重点讲授了IIRDF和FIRDF两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数字系统的结构与误差问题,后对其他特殊滤波器、多采样技术做了介绍。作为独立章节,本书介绍了MATLAB及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丰富的典型程序。另外,每章均针对各知识点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教材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章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
1.1 引言
1.2 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1.2.1 序列的表示方法
1.2.2 常用的典型序列
1.2.3 序列的运算
1.3 时域离散系统
1.3.1 线性系统
1.3.2 时不变系统
1.3.3 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1.3.4 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描述——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4.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4.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
1.5 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方法
1.5.1 采样定理及A/D转换器
1.5.2 从离散信号恢复出连续时间信号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1.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1.2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2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
2.2.1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2.2.2 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
2.3 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4 序列的三变换
2.4.1 Z变换的定义及收敛域
2.4.2 逆Z变换
2.4.3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2.5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2.5.1 传输函数和系统函数
2.5.2 用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2.5.3 利用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问题
3.1.1 DFT和IDFT的定义
3.1.2 DFT与其他变换的关系
3.1.3 DFT和IDFT的矩阵表示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2.1 DFT的基本性质
3.2.2 复共轭序列与共轭对称性
3.3 频域采样与插值恢复
3.3.1 频域采样及其影响
3.3.2 频域插值与信号恢复
3.4 DFT基本应用及影响
3.4.1 DFT基本应用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IIR DF)设计
第6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FIR DF)设计
第8章 其他类型的数字系统
第9章 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接触过好几本号称“应用型”的信号处理教材,但很多时候都名不副实,要么是理论讲得过于肤浅,导致实际工程中遇到问题抓瞎;要么就是为了凑应用案例,硬塞进来一些和核心算法关系不大的东西,反而冲淡了主线。然而,这本书的编排却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介绍完基础的采样定理、量化误差这些基石之后,并没有急着一头扎进复杂的FIR/IIR滤波器设计,而是非常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关于DSP硬件实现可行性的讨论。比如,在讲到FFT算法时,它不仅给出了推导,还顺带提到了定点运算的实现难点和溢出问题,这在很多同类教材中是绝无仅有的细节。这体现了编写者对“应用型”三个字的深刻理解——应用不仅仅是会用MATLAB仿真,更重要的是理解在有限精度、有限速度的真实世界中,理论是如何被扭曲和妥协的。这种对工程实际限制的提前预警和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战价值,让我的毕业设计在选择滤波器结构时少走了不少弯路,避免了许多后期调试的痛苦。
评分我尤其想强调一下这本书在习题设计上的独到之处。很多教材的课后习题要么过于简单,就是公式的直接代入,起不到巩固作用;要么就是超纲的、五花八门的“大作业”,让人无从下手。这本教材的习题设置显得非常考究,它似乎是按照认知难度和技能培养目标来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开始是基础概念的验证,然后过渡到需要结合两个或三个不同知识点才能完成的综合计算题,最后在每章末尾设置了一些启发性的设计题目,要求读者思考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应该优先选择哪种滤波器结构,或者如何优化当前的算法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这些题目不仅仅是检验你是否记住了公式,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你如何像一个工程师那样去分析问题、做出权衡。正是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习题,我才真正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理论的搬运工”,而是开始具备了运用DSP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单纯的理论学习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自学者或者在职进修的人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参考书。很多名著翻译过来的版本,语言晦涩难懂,光是啃懂一个定义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本书在语言组织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中文表达的流畅性。它的文字简练,逻辑严密,但在需要解释复杂概念时,又会恰到好处地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我记得我最头疼的“双线性变换法”在书中被解释得异常直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折叠”概念来描述共轭极点的映射关系,瞬间就理解了它能将高通滤波器的某些特性映射到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中的原因。这种高级的修辞技巧,让抽象的数学过程变得具象化,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的文字质量,完全可以和一些顶尖的国外原版教材相媲美,它真正做到了让技术语言优雅而不失精确。
评分这本《数字信号处理》的面世,真可谓是解了我大学时期的一大心头大患。想当年,面对傅里叶变换、Z变换这些概念,我常常感觉像在云里雾里摸索,书本上的推导过程跳跃得太快,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两步关键的衔接。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理解卷积的本质,我硬是抱着教材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才模模糊糊地感觉到那么一丝“原来如此”的释然。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似乎真正抓住了初学者,尤其是工科应用型学生,在学习DSP时最容易卡壳的地方。它不是那种高深莫测、只适合研究人员翻阅的“圣经”,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把那些复杂的数学工具,一点一点地,掰开揉碎了呈现在你面前。特别是关于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那几章,作者的阐述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物理意义去解释,让人读起来心里踏实,觉得学的东西真能派上用场,而不是空中楼阁。这种将理论深度与应用广度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更注重“能做什么”的实践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我一直对国内教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风格深感厌倦,习惯了把知识点生硬地塞进脑子里,考试一过就还给了老师。但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在结构设计上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它读起来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感,仿佛作者在跟你进行一场平稳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衔接上的处理。比如,当讲完连续时间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后,它并没有立刻跳转到Z变换,而是用了一个小节来回顾和对比,明确指出Z变换是对拉普拉斯变换在离散系统中的映射和扩展,这种“回顾与展望”的连接方式,极大地强化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避免了各个知识点成为孤立的碎片。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之前学习控制论时那些模糊的印象一下子被串联起来了。这种精心的结构布局,让阅读体验从“任务驱动”转变成了“探索驱动”,使得学习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