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

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柴秀梅 著
圖書標籤:
  • 氣象雷達
  • 天氣預報
  • 雷達氣象
  • 氣象觀測
  • 遙感技術
  • 氣象數據處理
  • 雷達信號處理
  • 氣象災害
  • 雷達産品應用
  • 氣象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氣象齣版社
ISBN:9787502951757
商品編碼:2937284680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

定價:70.00元

作者:柴秀梅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02951757

字數:

頁碼:43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收錄的內容來自2005—2010年雷達學術年會徵集到的論文,共計54篇。內容包括:暴雨、強冰雹、龍捲、颮綫雷雨大風、颱風等的多普勒天氣雷達監測和預警學術論文。

內容提要


《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主要從曆年來雷達氣象學委員會徵集的論文中,篩選齣具有業務使用或科學研究價值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來自基層颱站的氣象工作者的手筆,涵蓋瞭新一代天氣雷達在近幾年發生的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成因、預報難點、預報技術等方麵的應用情況,提齣瞭可供預報業務藉鑒的預報著眼點和結論,基本上反映瞭自1998年開始建站以來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應用情況和技術發展水平。
《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可作為氣象颱站預報人員進行業務經驗交流使用,也可作為雷達颱站機務人員、科研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2010年
北京城區兩次突發性強對流暴雨的對比分析
形成持續性暴雨的三種迴波係統
“3.5”閩北罕見冰雹過程CINRAD迴波特徵
強對流天氣在風廓綫産品上的前兆特徵分析
“09.11”冀南特大暴雪的多普勒雷達特徵分析
一次突發性暴雨的前兆特徵分析
初春降水多相態轉化成因及雷達迴波分析
“藍金”模式在華北一次冷渦強降水中的應用
“20090719”緻災冰雹的多普勒雷達迴波特徵分析
2009年
奧運氣象服務中的短時預報及預警
一次強對流天氣的閃電雷達特徵分析
強降水引發柳州“7.5”洪水的多普勒雷達産品分析
天山北坡一次強對流風暴[)oppler雷達迴波演變特徵分析
用多普勒雷達資料識彆雹暴的形成和演變
2008年
一次陣風鋒觸發的局地強冰雹天氣過程分析
利用CINRAD/SA雷達製作雷雨大風臨近預報和預警
京津及鄰近地區暖季強對流風暴的氣候分布特徵
多普勒雷達産品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特徵分析
一次大範圍大風天氣多普勒雷達資料特徵分析
雷達觀測的渤海灣海陸風輻閤綫與自動站資料的對比分析
重慶2008年7月21日颮綫過程天氣分析
一次典型降雹過程CINRAD/SB雷達資料分析
一次颮綫過程的多普勒雷達資料分析
多普勒雷達分析我國華東地區登陸颱風軸對稱降水特徵
一次冰雹大風天氣的多普勒雷達迴波特徵分析
“浣熊”颱風的多普勒雷達風場結構和移動路徑研究
CINRAD/CC雷達資料在麗江冰雹探測中的應用研究
新一代天氣雷達對一次暴洪的監測和應用
準噶爾盆地南緣一次冰雹天氣的形成機理分析
石傢莊地區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綫特徵分析
一次蘇皖龍捲的多普勒雷達分析及其成因分析
2007年天津地區連續降雹多普勒雷達迴波特徵分析
2006年
北京地區夏季對流風暴雷達氣候的研究
弱冰雹雲雷達迴波結構特徵的分析
基於多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的突發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係統研究與應用
上海“050628'’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的特徵與成因分析
一次颮綫天氣過程多普勒雷達産品分析及臨近預報
鷹潭市兩次強對流天氣過程雷達資料分析
一次強對流天氣綜閤分析
一次颮綫型“弓”型迴波的多普勒雷達特徵分析
CINRAD/CC對一次冰雹雲特徵的探測
冰雹指數剖析及在災害性強降水預報中的應用
一次低渦切變暴雨過程的多普勒雷達資料分析
淮北強龍捲天氣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分析及在臨近預報中的應用
多普勒雷達徑嚮速度資料在對流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魯北地區強對流風暴CINRAD氣象産品統計特徵分析
應用雲圖和多普勒雷達速度場討論颱風“珍珠”與冷空氣的相互作用
颱風“麥莎”螺鏇帶迴波追蹤與實時降水估測分析
——溫州雷達臨近預報係統研究試驗
雷達産品在颱風“珍珠”暴雨落區預報中的應用
強烈雹暴“三體散射”的多普勒天氣雷達分析
2005年
哈爾濱0710局地短時暴雨的CINRAD/CC迴波特徵分析
一次強風暴的CINRAD/SA雷達産品特徵分析
一次城市超級風暴單體的特徵分析
“艾利”熱帶風暴多普勒雷達定位方法的探討

作者介紹


文摘


雷達觀測的渤海灣海陸風輻閤綫與自動站資料的對比分析
盧煥珍1趙玉潔1俞小鼎2馮金湖1
(1天津濱海新區氣象預警中心,天津300457;2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為瞭研究渤海西岸海陸風的演變規律,應用天津新一代天氣雷達結閤地麵自動氣象站實時資料,統計分析2007年雷達監測到的由渤海灣海陸風導緻的邊界層輻閤綫的生消、演變規律,並研究雷達觀測的海陸風輻閤綫與自動站觀測的渤海灣海陸風的對應關係。結果錶明:1)雷達探測的沿海岸綫形成的邊界層輻閤綫對應的就是渤海灣海陸風輻閤綫;2)海陸風輻閤綫隻有在每年的5-9月纔能在雷達上觀測到,而且主要集中在6、9月;3)晴空環境下,當較強的一條海陸風輻閤綫沿海岸綫或在海上生成後移過雷達站,或直接生成在雷達站西北側時,自動站觀測顯示陸風轉為海風;4)雷達探測的海陸風輻閤綫強度越強,且其垂直伸展高度越高,對應的自動站觀測的海風風速越大。
關鍵詞:多普勒雷達 渤海灣海陸風輻閤綫 自動氣象站
引言
雷達在晴空情況下探測到的弱窄帶迴波一般都對應大氣邊界層內的輻閤綫。輻閤綫之所以會以窄帶迴波的形式呈現在雷達迴波上,存在兩種可能的機製。一種機製是輻閤綫上較強的湍流造成大氣摺射指數脈動較大而産生迴波,即所謂的Bragg散射,另外一種機製是昆蟲濃度沿著輻閤綫相對集中而産生強度的迴波。Wilson等(1994)利用多波長和雙偏振雷達對上述兩種機製的研究錶明,第二種機製在邊界層晴空窄帶迴波的形成中占據支配地位。
天津新一代天氣雷達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渤海灣西岸的塘沽站,它能夠捕獲渤海灣海陸風中尺度天氣係統,並且提供高分辨率,包括空間1°×1km、時間間隔6分鍾的精細産品。在晴空環境下,天津新一代天氣雷達觀測到的邊界層輻閤綫的演變、進退與渤海灣西岸海陸風的變化密切相關。海陸風塘沽站全年均可觀測到,但夏季強於鼕季,海風強於陸風。海陸風雖然隻是由海陸溫差引起的距海岸綫幾十韆米的中尺度現象,但反過來又影響沿海地區的溫度場、濕度場和風場的分布[鬍,從而影響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産的布局,可見開展晴空環境下新一代天氣雷達觀測的渤海灣海陸風輻閤綫的研究對提高天氣預報(尤其是溫度和風的預報)準確率以及對沿海地區的工農業生産具有重大意義。
……

序言



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 編著者: (此處應填寫真實的編著者姓名或單位,例如: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或某某大學氣象學係等) 齣版年份: 2012年(此處的齣版年份是假設的,如果您的書籍實際齣版年份不同,請自行修改) ISBN: (此處應填寫真實的ISBN號)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瞭2005年至2010年間,中國氣象界在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領域取得的係列重要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這五年,是中國天氣雷達技術飛速發展,産品種類日趨豐富,應用深度不斷拓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CINRAD/CC/CB/CD/CW等係列)的全麵部署和升級換代,以及配套的雷達數據處理和産品生成係統的不斷完善,氣象工作者們得以從更為精細和全麵的視角洞察大氣活動的奧秘,並將其轉化為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有力工具。 本論文集的內容涵蓋瞭新一代天氣雷達在基本原理、數據處理、産品生成、産品校準與評估、以及在不同天氣現象監測與預警中的應用等多個核心環節。其目的在於係統性地梳理和展示這一時期我國在雷達技術轉化和應用上的進展,為進一步深化雷達産品在業務預報、災害預警、科研攻關等方麵的應用提供寶貴的參考和技術支撐。 第一部分:新一代天氣雷達基本原理與技術進展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新一代天氣雷達在探測原理上的革新與突破。重點介紹瞭多普勒效應在測量風場上的應用,以及極化雷達技術如何通過發射和接收不同偏振的電磁波,獲取更豐富的目標迴波信息,例如迴波形狀、大小、相乾性等,從而對降水粒子(雨、雪、冰雹、霰等)的種類、相態、粒徑分布以及迴波的非氣象乾擾(如地物雜波、生物乾擾、噪聲等)進行更準確的識彆與區分。 多普勒速度測量原理的深化: 詳細闡述瞭速度反演的算法,包括模糊速度處理、徑嚮速度退模糊技術(如模糊速度解捲積、多普勒濾波等),以及如何剋服徑嚮速度測量中的一些固有誤差。 極化測量原理與參數: 詳細介紹瞭反射率因子(Z)、差分反射率(ZDR)、差分相位(ΦDP)、特定差分相位(KDP)、相關係數(ρhv)等關鍵極化參數的物理意義、測量方法及其對不同粒子類型的敏感性。 雷達信號處理技術: 探討瞭包括雜波抑製(如地物雜波、海雜波、動目標顯示MTS)、噪聲濾除、迴波跟蹤、以及不同天氣迴波(如層狀雲降水、對流雲降水、風暴等)的識彆算法。 雷達組網與協同探測: 闡述瞭雷達組網在提高探測範圍、時空分辨率和數據質量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多部雷達協同工作,進行三維立體掃描和數據融閤的技術。 第二部分: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生成與質量控製 本部分聚焦於從原始雷達迴波數據到可供業務應用的氣象産品的轉化過程,強調瞭産品生成算法的精細化以及質量控製的重要性。 核心雷達産品生成: 基本反射率産品(CAPPI, PPI): 介紹不同高度層(如1.5km, 3km, 5km等)和不同掃描角度(如PPI, RHI)的反射率産品生成方法,以及這些産品在描繪降水強度和分布上的應用。 徑嚮速度産品(VIL, Velocity Azimuth Display): 解釋徑嚮速度産品如何反映大氣風場結構,以及速度譜寬(LDR)産品在指示湍流強度方麵的意義。 極化産品(ZDR, KDP, ρhv): 詳細闡述差分反射率、特定差分相位、相關係數等極化産品在識彆降水類型(雨、雪、冰雹)、估算降水量、以及區分氣象和非氣象迴波中的關鍵作用。 迴波頂高、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VIL): 介紹如何通過垂直纍加獲得迴波頂高和VIL産品,以及它們與強對流天氣發生發展的聯係。 風暴識彆與跟蹤産品: 介紹基於雷達數據的風暴識彆算法(如基於多普勒速度和極化特徵的識彆),以及風暴跟蹤技術(如TVS-4分析),用於監測風暴的移動和發展。 質量控製技術: 數據質量評估: 探討瞭對雷達原始數據和生成産品進行質量評估的指標和方法,包括信噪比、相關係數閾值、以及與其他探測資料(如衛星、地麵觀測)的比對。 雜波和乾擾剔除: 詳細介紹瞭針對地物雜波、海雜波、生物雜波(如鳥群、昆蟲)、以及大氣邊界層內的非氣象迴波(如假信號)的自動化和半自動化識彆與剔除算法。 産品校準與訂正: 論述瞭雷達産品(尤其是反射率因子)的標定和訂正技術,以確保其與物理量的準確對應,並減少不同雷達之間的係統性差異。 降水估計算法的優化: 介紹基於多普勒速度和極化特徵的降水估計算法(如Z-R、Z-KDP、Z-KDP-ZDR等組閤算法)及其在中國不同區域的適用性研究。 第三部分: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在不同天氣現象中的應用 本部分是本論文集的核心亮點,集中展示瞭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在實際業務和科研中的具體應用案例,尤其是在各類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警方麵。 強對流天氣監測與預警: 雷暴、冰雹、大風的識彆: 詳細分析瞭如何利用多普勒速度(如速度切變、徑嚮速度峰值)、極化參數(如ZDR的低值區、KDP的高值區、ρhv的低值區)以及迴波結構特徵(如強迴波核、鈎狀迴波、鑲嵌迴波)來識彆和預警雷暴、冰雹、大風等。 龍捲風探測與診斷: 探討瞭利用雷達探測到的地麵渦鏇(TVS)、低層速度負的相乾區間、以及極化特徵(如"AA"、"BB"信號)來識彆和監測潛在的龍捲風。 颮綫和超級單體風暴的分析: 闡述瞭雷達産品如何揭示颮綫和超級單體風暴的結構、發展和演變過程,以及其潛在的緻災機製。 暴雨和洪澇災害的預報與預警: 降水強度和纍積降水量的精確估算: 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優化後的降水估計算法,結閤多普勒速度和極化信息,提高暴雨落區的準確預測和纍積雨量的估算精度。 淹沒風險評估: 討論瞭如何將雷達監測到的強降水信息與地形、水文模型結閤,為城市內澇和流域洪澇災害的預警提供支持。 短時強降水的預測: 研究瞭利用雷達迴波的三維結構和垂直演變信息,來預測短時強降水的臨近過程。 其他天氣現象的應用: 層狀雲降水的分析: 介紹瞭雷達産品在識彆鋒麵降水、地形抬升降水等層狀雲降水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對降水效率的估算。 低空風切變和低能見度現象探測: 探討瞭雷達在探測低空風切變(如跑道衝突風)、大霧、沙塵等對交通運輸和公眾齣行有影響的天氣現象中的應用。 非氣象目標監測: 簡要提及雷達産品在識彆和監測大型鳥群、飛機、船隻等非氣象目標方麵的應用。 第四部分:新一代天氣雷達數據在氣象科研中的應用 本部分展示瞭新一代天氣雷達數據在基礎氣象研究、數值預報模式改進、以及揭示大氣復雜過程中的應用。 大氣動力學過程研究: 利用雷達的高分辨率三維風場和粒子信息,深入研究對流混閤、渦鏇動力學、重力波傳播、以及大氣邊界層湍流結構等。 雲微物理過程研究: 通過對極化參數的精細分析,揭示不同降水粒子生成、碰並、融化等微物理過程,為雲模式的參數化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同化與檢驗: 探討瞭如何將雷達觀測數據(特彆是風場和粒子信息)同化進數值預報模式,以提高預報精度,以及利用雷達數據檢驗和改進模式的降水和強對流預報能力。 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研究: 利用長序列的雷達數據,分析我國不同區域降水特徵的變化趨勢,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如強降水、強對流)的發生頻率和強度的變化規律。 總結與展望: 本書的齣版,是對2005-2010年中國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領域研究成果的一次係統性總結。它不僅展示瞭我國在雷達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麵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也為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和業務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盡管如此,隨著新一代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如雙偏振雷達的普及、相控陣雷達的研發,以及雷達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閤,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在精準預報、災害預警、以及基礎氣象研究中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本書所收錄的論文,為我們認識和把握這些發展趨勢提供瞭重要的曆史參照和寶貴的技術財富。 本書適閤從事氣象探測、天氣預報、災害預警、氣象科研的科研人員、業務技術人員、高等院校師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對氣象領域懷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本《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算是一次深入探索的絕佳機會。起初,我曾擔心論文集的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雖然部分論文涉及較深入的物理原理和數學模型,但作者們在解釋雷達産品與實際氣象現象聯係時,往往會輔以大量生動的圖錶和實例分析。我特彆享受閱讀那些關於雷達如何捕捉到罕見天氣現象(比如高空急流、迴波突跳等)的章節,這讓我對大氣運動的復雜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對雷達産品在不同時間尺度(從幾分鍾的臨近預報到幾小時的中期預報)的應用探討,也讓我理解瞭雷達在整個天氣預報鏈條中的關鍵作用。我甚至嘗試著將書中提及的一些雷達迴波判彆技巧,與我在天氣應用中看到的雷達圖進行對比,這種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

評分

這份《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著實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受益匪淺的學術珍藏。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氣象探測技術發展的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理解新一代天氣雷達在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可能性,而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從我翻開第一頁開始,就被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作者們並非簡單羅列技術參數,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雷達産品(如反射率、速度、譜寬、雙偏振參數等)在不同氣象現象(如對流、層狀雲降水、冰雹、龍捲風等)監測和預報中的獨特價值。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復雜天氣過程的雷達迴波特徵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判彆和應用建議。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雷達站,與經驗豐富的預報員一同解讀那些跳動的數據,感受著科技的力量如何助力我們更精準地捕捉和預警極端天氣。書中對雷達數據處理和質量控製的探討,也為我打開瞭新的思路,讓我認識到高質量的數據是有效應用的基礎。

評分

對於許多氣象科研和業務工作者而言,這本《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無疑是一座寶庫。我個人在閱讀過程中,最關注的是那些能夠直接指導業務實踐的論文。書中關於雷達降水估計算法的改進與應用、雷達在短時臨近預報中的作用提升,以及雙偏振雷達在識彆強對流天氣(如冰雹、颮綫)方麵的獨特優勢,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分析案例時所展現齣的嚴謹邏輯和紮實功底。他們不僅呈現瞭雷達數據的直觀圖像,更結閤瞭數值預報、地麵觀測等多種信息進行綜閤判斷,這恰恰是當前天氣預報業務發展的趨勢。書中對一些特殊天氣現象的雷達印跡的詳細描述,例如如何通過雷達數據識彆並預警突發性短時強降水,或是如何利用多普勒速度場分析風暴的鏇轉特徵,對於提高預報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雖然一些技術細節需要一定的專業背景纔能完全理解,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為提升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應用水平提供瞭堅實的技術支撐。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雖然顯得有些學術化,但其內容所帶來的衝擊力卻是不容小覷的。我在閱讀它的時候,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們對“應用”二字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這本書並非孤立地介紹雷達的原理,而是聚焦於雷達産品如何在實際的天氣預報、災害監測、甚至農田管理等領域發揮作用。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雷達反演能見度、降水粒子類型識彆、以及混閤相態降水監測等方麵的研究,這些都是當前氣象服務領域亟待突破的關鍵技術。書中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天氣背景下的雷達數據特徵進行瞭歸納總結,這對於推廣雷達技術的普適性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者們對於數據融閤和集成應用的探索,也讓我看到瞭未來氣象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嚮。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是技術層麵的總結,更是對如何將先進的雷達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一次生動展示,對於推動氣象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評分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看到《新一代天氣雷達産品應用技術論文集(2005-2010)》的標題時,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論文集”三個字往往意味著枯燥和理論性。然而,這本書卻意外地給我帶來瞭驚喜。其內容涵蓋瞭從雷達硬件的進步到軟件算法的優化,再到具體業務應用中的成功案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技術鏈條。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雙偏振雷達技術在識彆和分類降水類型上的深入研究,這對於提高降水估算的準確性,以及對冰雹、大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此外,作者們對雷達數據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中的同化應用進行的探討,也展現瞭該領域的前沿進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雷達産品之間協同應用的論述,以及如何利用多普勒信息來理解風暴的動力學結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新一代天氣雷達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觀測工具,而是集成瞭多種探測手段和先進算法的復雜信息係統,其應用潛力仍在不斷挖掘之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