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移動通信技術(高等學校應用型通信技術係列教材)
定價:29.00元
作者:李斯偉,賈璐,楊艷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302172048
字數:467000
頁碼:31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基礎篇,下篇是係統篇。在基礎篇中,考慮到學生學習的特點,先描述移動通信係統所涉及的無綫通信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移動通信的基礎。在章末對本教材內容進行導讀,以使讀者對整個教材有初步的瞭解。為瞭認識和理解移動通信,從係統模型齣發,第2章先給齣通用的移動通信係統的模型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後介紹移動通信係統涉及的如無綫電波傳播、天綫等無綫信道,移動通信的乾擾與噪聲及移動通信組網技術等內容,從而建立移動通信係統全麵而廣泛的認識基礎。接下來進入係統篇,介紹當今流行的GSM移動通信係統、GPRS移動通信係統、CDMA移動通信係統等典型的移動通信係統。*後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
內容提要
本書對現代移動通信技術進行瞭全麵的介紹,內容豐富且新穎,涵蓋瞭當今移動通信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全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包括:無綫通信基礎知識,移動通信概論,移動通信信道與天綫,移動通信的噪聲與乾擾,移動通信組網技術,GsM/GPRS/EDGE/CDMA移動通信係統和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等。
本書內容翔實、條理清晰、安排靈活,並配有立體圖和實例,突齣應用和工程實踐,可作為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移動通信技術與工程的技術人員的學習用書。
目錄
上篇 移動通信基礎篇
章 無綫通信基礎知識
1.1 無綫通信及其相關知識
1.1.1 無綫通信的發展史及無綫通信的概念
1.1.2 無綫通信使用的頻率和波段
1.1.3 無綫通信所涉及的地球大氣層
1.1.4 無綫通信的電波傳播
1.1.5 信號、信噪比、信號強度和頻譜
1.2 無綫通信調製的目的及方法
1.2.1 調製的目的
1.2.2 模擬調製
1.2.3 數字調製
1.2.4 無綫通信調製技術的選擇
1.3 無綫通信係統
1.3.1 無綫通信係統的組成模型
1.3.2 無綫通信係統的分類
1.4 無綫通信網
1.4.1 通信網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4.2 無綫通信網
1.4.3 現代無綫通信網
1.5 本書內容導讀
1.5.1 本書結構與內容
1.5.2 移動通信課程教學與學習建議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移動通信概論
2.1 移動通信發展曆史
2.2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移動通信的定義
2.2.2 移動通信的分類
2.2.3 移動通信的工作頻段
2.3 移動通信的特點
2.4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2.5 移動通信係統的組成
2.6 移動通信的調製技術
2.6.1 恒定包絡調製方式——MSK調製與GMSK調製
2.6.2 數字調相方式
2.6.3 解調技術在移動通信係統中的應用
2.7 移動通信的主要業務
2.8 移動通信的發展和應用
2.8.1 移動通信的演進
2.8.2 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移動通信信道與天綫
3.1 認識無綫信道
3.2 無綫電波的傳播方式
3.3 移動通信電波傳播特性
3.3.1 陸地移動通信的地形地物
3.3.2 移動通信電波傳播的主要方式
3.3.3 描述移動通信衰落特徵的物理量
3.4 移動通信信道
3.4.1 移動無綫信道特性描述
3.4.2 移動無綫信道電波傳播的衰落特性
3.5 移動通信天綫
3.5.1 天綫的定義與類型
3.5.2 天綫特性
3.5.3 幾種典型的移動通信天綫
3.5.4 智能天綫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3.6 抗衰落技術
3.6.1 概述
3.6.2 分集技術的基本原理
3.6.3 分集技術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3.6.4 隱分集與RAKE接收
3.6.5 發送分集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移動通信的噪聲與乾擾
第5章 移動通信組網技術
下篇 移動通信係統篇
第6章 GSM/GPRS/EDGE移動通信係統
第7章 CDMA移動通信係統
第8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3G)
附錄A GSM/CDMA相關知識問答
附錄B 移動通信綜閤練習題
附錄C 愛爾蘭呼損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移動通信發展脈絡並深入剖析關鍵技術細節的教材。這本書《移動通信技術》憑藉其“應用型”的定位,引起瞭我的特彆關注。我尤其希望能夠深入理解當前主流的移動通信技術,例如LTE和5G NR所采用的關鍵技術,如OFDM、MIMO、波束賦形等。我期待作者能夠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結閤實際應用場景,來闡述這些復雜的技術原理。我喜歡那種能夠提供豐富圖錶、數據分析,甚至是一些原理性推導過程的書籍,這樣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技術的本質。對於一本應用型教材,我更看重它在講解技術的同時,能夠引導讀者思考技術在實際部署和優化中會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對不同通信標準的性能進行比較,那將非常有價值。
評分拿到這本《移動通信技術》時,我首先是被它“高等學校應用型”的定位所吸引。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強調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我一直對移動通信係統的底層技術很感興趣,尤其是基站的工作原理、信道編碼、多址技術等。在這本書裏,我希望能夠找到對這些概念的透徹解析,並且有生動的圖示來輔助理解。我特彆關注書中對不同移動通信代際(2G、3G、4G、5G)演進的描述,它們之間的技術差異和性能提升是如何實現的,例如從FDMA/TDMA到OFDMA的轉變,以及MIMO技術如何提升瞭數據傳輸速率。我喜歡那種能夠讓我動手去計算、去分析的書籍,如果書中包含一些仿真實驗的指導或者實際場景下的參數設置案例,那將是非常寶貴的。對於應用型教材,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幫助我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項目聯係起來,並且能夠對移動通信係統的設計和優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對無綫通信領域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講解移動通信核心概念的書籍。《移動通信技術》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需求。我著重關注瞭書中關於無綫接入技術的部分,比如CDMA、OFDM等,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解釋它們在不同網絡製式下的具體實現方式,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此外,我對於網絡架構和協議棧也相當感興趣,例如移動通信係統是如何進行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切換的,其中涉及哪些關鍵的信令流程和協議。我喜歡那種能夠提供清晰邏輯和豐富細節的描述,能夠讓我一步步地構建起對整個移動通信係統的認知。這本書的“應用型”定位讓我期待它能在理論講解的同時,融入一些實際工程中的考量,比如頻譜規劃、乾擾管理、以及用戶容量的估算等,這些都是在實際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中至關重要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是《移動通信技術(高等學校應用型通信技術係列教材)》,作者是李斯偉、賈璐、楊艷,ISBN是9787302172。 一本技術教材,尤其是麵嚮應用型的,我通常會期待它能清晰地闡述原理,同時提供足夠多的工程實踐案例。這次拿到這本《移動通信技術》,第一感覺是裝幀樸實,內容應該會比較紮實。翻開目錄,看到章節安排,從基礎的蜂窩網絡原理,到各種接入技術,再到網絡演進,感覺覆蓋麵還是挺廣的。我最關心的是它如何講解4G和5G的核心技術,比如OFDM、MIMO在實際中的應用,以及它們是如何解決頻譜效率和用戶體驗問題的。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作者在解釋這些復雜概念時是否能深入淺齣,有沒有一些實際的網絡部署例子或者性能分析圖錶來佐證理論。畢竟,作為應用型教材,光有理論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這些理論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落地,遇到什麼挑戰,又是如何剋服的。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種“學以緻用”的感覺,瞭解通信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這本書能提供哪些解決思路。另外,如果書中包含一些最新的技術趨勢,比如物聯網通信、邊緣計算在移動通信中的作用,那會更讓我驚喜,畢竟通信技術日新月異,跟上時代的步伐非常重要。
評分我拿到這本《移動通信技術》的時候,首先就被它“高等學校應用型”的標簽所吸引,這讓我預感到它會是一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優秀教材。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移動通信係統的演進曆程,從最初的模擬通信到現在的5G,每一代技術的革新都帶來瞭哪些突破性的技術和理念。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是如何講解無綫接入技術,例如CDMA、OFDMA以及其在不同代際通信中的應用。其次,我非常關心書中對網絡核心網技術的闡述,比如信令處理、移動性管理、以及數據傳輸的機製。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的語言和生動的圖示來解析這些復雜的概念,並且最好能結閤實際的網絡結構來講解,讓我能夠對整個移動通信係統的運作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對於一本應用型教材,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夠引導我思考實際工程中的問題,例如如何進行網絡規劃、如何優化用戶體驗,以及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