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 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缩印本) | ||
| 定价 | 109.00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朱丽(Julie K.) 于海江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3503365 | |
编写人员名单
序言
简介
使用说明
《英汉词典》的词条结构
《汉英词典》的词条结构
英语音标及其读音
汉语拼音及其发音方法
英语·汉语语用信息框一览表
《英汉词典》正文
英语不规则动词表
信函范例
打电话
短信息中的缩略语
电子邮件和互联网
英国历史年代简表
美国历史年代简表
英国各郡名称
美国各州名称
英美节日及假期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文化事件年表
中国各民族
中国节日及假期
中国百家姓
属称谓
汉语量词
音节表
部shou检字表
《汉英词典》正文
《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缩印本)》的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是shou部由中英两国出版社合作编写的词典,收录单词,短语及翻译670,000条,是qi今为止规模*大的英汉汉英词典。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缩印”这个操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为了便携,那它确实小巧,但牺牲掉的阅读体验是无法用体积来衡量的。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才适应了它那种极端的紧凑感。但更让我抓狂的是它的翻译质量。虽然顶着牛津的牌子,但有些汉译英的表达,我总觉得略显生硬,不够地道。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时,那种“直译腔”非常明显,读起来总像是机器翻译的初级版本,缺乏一种语言的自然流动性。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熟悉的短语,发现它给出的英文对应,虽然语法上没错,但在实际交流中,母语者可能根本不会那样说。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像母语者一样表达”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误导。一个好的工具书,不仅要告诉你“是什么”,更要告诉你“怎么用才对味儿”,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理想,更像是概念的堆砌,而非实用的指导手册。
评分我购买这本词典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弥补我日常阅读中遇到的那些“生僻”或者说“边缘”词汇的理解障碍。毕竟,有了牛津的招牌,总觉得它的词汇量和覆盖面应该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然而,实际使用下来,体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它更像是停留在上个世纪某个时间点的一个“快照”。很多近些年新出现的网络热词、科技前沿领域的词汇,抱歉,这本书里是找不到的。我去查阅一些我最近在专业论文中遇到的术语,结果自然是石沉大海。这让我开始怀疑,它到底在“汉英汉英”这个循环中,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多少真正的增益价值。它更像是一本“复古”的参考书,对于需要紧跟语言活力的用户来说,它的滞后性是致命的。如果只是用来巩固基础词汇,或许可以勉强应付,但要指望它成为你语言学习路上的“利器”,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这与其说是工具书,不如说是一个历史的遗物。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我本来是冲着那个“牛津”的名头去的,想着至少能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有所保障。谁知道这本所谓的“缩印版”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啃一块干巴巴的木头。排版嘛,简直是灾难,恨不得把所有内容都塞进最小的空间里,字体小得像蚂蚁爬,密密麻麻的,查一个词比登天还难。我试着查了几个日常用词,光是适应这种“微缩”的阅读体验就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更别提那种为了省空间而牺牲掉的例句和释义的详尽程度了。很多我习惯在标准版词典里看到的那些生动、贴近实际语境的例子,在这本“工具书”里完全被精简得只剩下骨架了。对于一个需要通过语境来理解词义深度的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它更像是一个应急的“字典速查表”,而不是一个能陪伴你长期进步的语言伙伴。如果你对准确性和阅读舒适度有要求,我劝你还是多看看别的版本,这本真的不适合长时间使用,眼睛会受不了的。
评分作为一本“汉英汉英”兼顾的词典,它在处理中英互译的平衡性上显得非常失衡。感觉它更偏向于英译汉,英汉的部分相对扎实一些,或许是原版基础比较牢固的缘故。但一旦转向汉译英,那种“工具书”的粗糙感就暴露无遗了。很多基础的中文词汇,对应的英文解释虽然存在,但可选的范围太窄,无法满足复杂语境下的需求。比如,你想表达一个带有多重文化内涵的中文词汇,这本书往往只能提供一个最直白、最表层的对等词,而忽略了那些微妙的语感差异。这对于高阶学习者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我们不再需要“A=B”的简单对应,而是需要“A在X语境下最接近C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敷衍了事,更像是给初学者做基础练习用的,对于真正想打磨自己表达的读者,它提供的助力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结构庞大但内容失焦的参考资料堆。
评分我是一位对词典的检索效率要求极高的用户,我需要那种一翻就能找到,信息结构清晰的工具。然而,这本词典的索引和查找机制,简直是反人类设计。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所有的边界感都模糊了,词条之间的分隔线似乎被故意削弱了,导致眼睛在快速扫视时,很容易串行,看错词条。定位词汇就像是在一片密林里找一棵特定的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确认自己是否还在正确的路径上。我有时需要快速确认一个词的词性或主要用法,但在这个版本里,你必须花费双倍的时间去“分离”出你真正需要的信息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时的流畅性和效率。我本来想把它放在案头随时备查,但几次因为查找耗时过长而感到沮丧后,我干脆把它收了起来,转而去使用电子词典了。毕竟,在信息检索的时代,这种“慢速”的物理体验,已经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