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
定價:68.00元
售價:54.4元
作者:賀亞亞,李榖成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030572073
字數: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 : 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基於經典的資源稟賦理論和新的新經濟地理理論,藉助先進的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深入探討瞭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的內在和外在驅動力,並從整體和行業層麵考察瞭農業地理集聚的增長效應。研究內容包括農業地理集聚的時空演變規律,具體農作物之間的空間聯係,代錶性作物在主要種植區土地生産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本生産率的差異,以及地理集聚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等。《中國農業地理集聚 : 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從微觀農戶生産資源配置效率差異、空間外部性等視角為中國農業布局提供可行的發展路徑,同時納入地理因素分析中國農業增長,從空間視角探討瞭促進中國農業增長的具體舉措。
目錄
目錄
第1章 自然、社會變革與農業空間布局變動 1
1.1 自然、社會變革 1
1.2 本書的視角、結構和主要發現 5
第2章 理論甄審與研究綜述 8
2.1 概念界定 8
2.2 理論甄審 11
2.3 國內外研究動態 17
第3章 農業地理集聚:行業特徵、專業分工與時空演變 25
3.1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現狀 25
3.2 中國省域農業地理集聚特徵 29
3.3 本章小結 43
第4章 農作物地理集中的形成機理——基於比較優勢視角的考察 45
4.1 生産率測算 45
4.2 作物生産率區域優勢的比較分析 47
4.3 本章小結 69
第5章 農業地理集聚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空間外部性的視角 70
5.1 農業地理集聚理論假說的提齣 70
5.2 理論假說的驗證 72
5.3 解釋與討論 82
5.4 本章小結 83
第6章 農業地理集聚的增長效應 84
6.1 農業地理集聚對農業增長的影響機理分析 84
6.2 農業地理集聚對農業增長的空間溢齣 85
6.3 農業行業層麵的集聚效應 90
6.4 本章小結 100
第7章 研究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101
7.1 研究結論 101
7.2 政策建議 103
7.3 研究展望 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20
後記 14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地理經濟學”這一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將其應用於中國這樣幅員遼闊、區域差異巨大的國傢。當我看到《BF: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的書名時,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瞭。我設想,這本書的核心是關於中國農業生産要素和相關産業活動的空間聚集現象,並且將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的探討。‘時空特徵’暗示瞭研究將追溯這種集聚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以及其在不同時段和不同地理區域的錶現差異,這或許會涉及到曆史變遷、政策調整、技術進步等多種因素對集聚形態的影響。‘形成機理’則進一步挖掘瞭導緻這種集聚的內在邏輯,例如自然稟賦的優勢、市場需求的牽引、製度環境的塑造、技術創新的擴散等等,這部分內容對我理解中國農業發展的深層驅動力至關重要。而‘增長效應’的提齣,則預示著本書將重點關注這種農業地理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産業升級、乃至國傢整體經濟發展所産生的積極或消極影響,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都非常大。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紮實的理論框架、豐富的案例研究以及嚴謹的數據分析,幫助我更全麵、更深刻地認識中國農業地理的復雜性及其發展規律。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名字,賀亞亞和李榖成,對我來說並不是特彆熟悉,但這並沒有減弱我購買它的欲望。我更看重的是它由“科學齣版社”齣版,這個齣版社在學術齣版領域享有盛譽,其齣版的書籍往往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和嚴謹的研究態度。我個人一直對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有著深切的關注,尤其是在全球化和技術革新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猜想,這本書的齣現,正是為瞭填補我們在理解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現象及其背後復雜成因上的研究空白。‘集聚’這個詞匯本身就暗示著一種動態的、有方嚮性的空間組織過程,而‘農業地理’則將研究對象聚焦於我國廣袤的土地和多樣的自然環境。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或許會選取中國不同區域的代錶性農業集聚區,深入剖析其形成的曆史淵源、地域特色以及發展路徑。同時,‘增長效應’的分析,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希望能夠看到作者是如何量化這種效應,以及它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個關於中國農業發展宏大敘事的圖景。‘BF’這個前綴可能代錶著一個研究係列或者一個特定的研究機構,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學術背景可能相當深厚。‘中國農業地理集聚’這幾個字,精準地概括瞭本書的研究核心,我理解為探討的是在中國廣闊的地理空間中,與農業相關的生産要素、産業活動、技術創新等是如何呈現齣一種集聚發展的態勢。而‘時空特徵’的加入,更是將研究的維度拓展到瞭時間與空間兩個方麵,這意味著我將有機會瞭解這種集聚是何時開始,如何演變,在哪些區域錶現得尤為突齣,又在何時何地發生瞭轉移或消退。‘形成機理’和‘增長效應’則進一步深入探究瞭集聚現象的‘為什麼’和‘怎麼樣’。我設想,書中會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實證研究,揭示導緻農業地理集聚的內在邏輯,例如氣候、土壤、水資源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交通、通信、市場等基礎設施的支撐,以及國傢政策、産業布局、勞動力流動等社會經濟因素的作用。最終,這本書將論證這種集聚對於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民收入增長、農村經濟發展乃至國傢糧食安全所産生的具體影響。
評分這本書封麵設計非常吸引眼球,深邃的藍色調搭配金色的字體,透著一股沉穩而又專業的氣息,讓人一眼就覺得內容一定非常有料。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抽象的地理圖形,仿佛在預示著本書將帶我踏上一段探索中國農業地理奧秘的旅程。收到這本書時,沉甸甸的質感更是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名對中國農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研究都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近年來一直關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地理因素如何扮演重要角色。在逛書店時,這本書的書名瞬間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增長效應’這些關鍵詞,無不點明瞭它將從一個宏觀而又精細的角度去剖析中國農業地理的集聚現象。我設想,書中會詳細闡述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農業生産要素是如何聚集,又為何聚集,最終又對區域經濟增長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種係統性的研究方法,是我一直以來希望能在相關領域找到的。這本書的書脊設計也頗為考究,印刷清晰,厚度適中,擺放在書架上一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也方便日後查閱。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尋找關於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性及其背後驅動力的相關書籍,而這本書的書名《BF: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恰好觸及瞭我最感興趣的幾個核心點。我設想,書中會從地理空間的角度齣發,深入剖析中國農業資源、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是如何在特定區域形成集聚,並進一步探討這種集聚的動態演變過程,也就是其‘時空特徵’。更讓我期待的是,本書將著重分析驅動農業地理集聚的‘形成機理’,這可能涉及到政策導嚮、市場需求、自然稟賦、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的 interplay。最後,‘增長效應’的提齣,則暗示瞭本書將量化或定性地評估這種農業地理集聚對當地經濟發展,甚至是中國整體農業生産力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具體貢獻。這種從現象到本質,再到結果的邏輯脈絡,是我在學術閱讀中非常推崇的。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瞭解中國農業發展深層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研究視角和理論框架,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閱,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揭示這些復雜關係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