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季羨林談人生
定價:32.00元
作者:季羨林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75480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
命運、機緣與成功的辯證法
師道與朋友,親情、友情與愛情的領悟
寬容與包容的智慧
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內容提要
季羨林是的國學大師,活瞭近百歲,從早年艱辛求學,到留學德國十多年,迴國後經曆曆次運動,直到80年代纔安定下來,重新煥發學術研究的青春,一生經曆十分豐富,對人生深有感悟。本書集中瞭他對緣分、命運、容忍、寬容、朋友、成功、知足、愛情、孝順等的深刻體會,文筆流暢,感受真切,很值得我們閱讀與藉鑒。
目錄
作者介紹
季羨林(1911—2009):山東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翻譯傢。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上有極高的造詣,是該領域的。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1935年留學德國,1946年迴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著作有《牛棚雜憶》、《留德十年》、《季羨林談人生》等,有深遠的影響。
文摘
序言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者對詞匯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他可以輕鬆地在極具古典韻味的文言詞匯和現代白話之間自如切換,且過渡自然流暢,毫無違和感。例如,在描述某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時,他會用上“堅逾磐石”這樣沉穩的詞語,而在論及對新事物的接納時,語言又變得輕盈而富有活力。更讓我驚艷的是其節奏感。長句的鋪陳,如同行雲流水般舒展有力,短句的頓挫,則如同振聾發聵的警鍾,恰到好處地把握瞭情緒的起伏。我甚至在某些段落體會到瞭一種閱讀詩歌的韻律美,這種對文字形式的極緻雕琢,使得即便是探討嚴肅的人生議題,閱讀過程也充滿瞭審美享受,讓人不忍釋捲。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一場精妙的迷宮探險,充滿瞭令人驚喜的轉摺。它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主題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更像是一種意識流的自然展開。上一章節還在探討對挫摺的看法,下一章的切入點卻突然轉嚮瞭對某一門傳統技藝的熱愛,但當你深入閱讀時,你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深遠的內在邏輯聯係。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明確的“標準答案”,而是更傾嚮於引導讀者自己去構建知識體係和價值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架構,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主動思考。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開始在腦海中梳理作者剛纔拋齣的觀點,並嘗試用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驗證或反駁。這種“對話式”的閱讀體驗,遠比那些把所有結論都喂到嘴裏的書籍更有價值,它真正做到瞭讓讀者參與到思想的構建之中。
評分這本書對讀者最大的饋贈,或許是它提供瞭一種罕見的“定錨”感。在這個信息爆炸、價值取嚮不斷被衝擊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感到漂浮不定,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追求什麼。而這本書,像一座堅固的燈塔,在迷霧中為我指明瞭方嚮。它沒有提供任何“快速緻富”或“瞬間成功”的秘訣,恰恰相反,它強調的是長期主義和內在價值的培養。它教會我,真正的成長是緩慢而堅韌的,如同雕刻一件玉器,需要時間的打磨和耐心的雕琢。這種價值觀的重塑,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口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外界的喧囂有瞭一層更厚的“隔音罩”,能夠更清晰地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辨彆什麼是真正的“重要”,而不是被錶麵的“緊急”所裹挾。這是一種久違的心靈的寜靜與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初見時就給人一種厚重、值得細品的書捲氣。我拿到手的時候,就忍不住在書店裏翻閱瞭許久,那種紙張的觸感,細膩而不失韌性,讓人聯想到舊日時光裏那些珍藏的書籍。封麵上的排版極為剋製,沒有多餘的裝飾,僅僅是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卻透露齣一種大傢風範。它不像很多市麵上的暢銷書那樣追求花哨和視覺衝擊力,而是選擇瞭最質樸也最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古典美學。我甚至想象,這本書在書架上,即便不翻閱,光是靜靜地立在那裏,也是一種對知識和學養的無聲陳述。我特彆留意瞭內頁的字體選擇,宋體的選用,字距和行距的處理都非常考究,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細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外衣”,更是作者精神的一種外化體現,體現齣齣版方對內容本身的尊重,值得一贊。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初稿,我深感作者的敘事手法高妙,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宏大、深奧的哲理,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感悟。行文間,時常能看到一些極具畫麵感的比喻,比如他用一棵老樹的年輪來比喻人生的積纍與沉澱,一下子就把那種時間之河的磅礴感具象化瞭。更難得的是,作者的語氣,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的、長者的諄諄教誨,不咄咄逼人,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他更像是一位坐在你身邊,用自己一生的閱曆去點撥你迷津的朋友。我尤其欣賞那些穿插在主論述中的小故事,它們往往篇幅不長,卻像散落在珍珠鏈上的寶石,點亮瞭沉悶的論證過程,讓人在會心一笑中,領悟到更深層的智慧。這種將“道”與“術”完美結閤的寫作技巧,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從單純的知識獲取,升華為一種精神上的滋養過程,讀罷掩捲,心中一片澄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