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谈人生
定价:32.0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75480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季羡林谈人生
命运、机缘与成功的辩证法
师道与朋友,亲情、友情与爱情的领悟
宽容与包容的智慧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内容提要
季羡林是的国学大师,活了近百岁,从早年艰辛求学,到留学德国十多年,回国后经历历次运动,直到80年代才安定下来,重新焕发学术研究的青春,一生经历十分丰富,对人生深有感悟。本书集中了他对缘分、命运、容忍、宽容、朋友、成功、知足、爱情、孝顺等的深刻体会,文笔流畅,感受真切,很值得我们阅读与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上有极高的造诣,是该领域的。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著作有《牛棚杂忆》、《留德十年》、《季羡林谈人生》等,有深远的影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的初稿,我深感作者的叙事手法高妙,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宏大、深奥的哲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感悟。行文间,时常能看到一些极具画面感的比喻,比如他用一棵老树的年轮来比喻人生的积累与沉淀,一下子就把那种时间之河的磅礴感具象化了。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语气,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长者的谆谆教诲,不咄咄逼人,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他更像是一位坐在你身边,用自己一生的阅历去点拨你迷津的朋友。我尤其欣赏那些穿插在主论述中的小故事,它们往往篇幅不长,却像散落在珍珠链上的宝石,点亮了沉闷的论证过程,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更深层的智慧。这种将“道”与“术”完美结合的写作技巧,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过程,读罢掩卷,心中一片澄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初见时就给人一种厚重、值得细品的书卷气。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在书店里翻阅了许久,那种纸张的触感,细腻而不失韧性,让人联想到旧日时光里那些珍藏的书籍。封面上的排版极为克制,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是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却透露出一种大家风范。它不像很多市面上的畅销书那样追求花哨和视觉冲击力,而是选择了最质朴也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典美学。我甚至想象,这本书在书架上,即便不翻阅,光是静静地立在那里,也是一种对知识和学养的无声陈述。我特别留意了内页的字体选择,宋体的选用,字距和行距的处理都非常考究,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外衣”,更是作者精神的一种外化体现,体现出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值得一赞。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一场精妙的迷宫探险,充满了令人惊喜的转折。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类来组织内容,而是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自然展开。上一章节还在探讨对挫折的看法,下一章的切入点却突然转向了对某一门传统技艺的热爱,但当你深入阅读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深远的内在逻辑联系。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标准答案”,而是更倾向于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和价值判断。这种开放式的架构,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开始在脑海中梳理作者刚才抛出的观点,并尝试用我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验证或反驳。这种“对话式”的阅读体验,远比那些把所有结论都喂到嘴里的书籍更有价值,它真正做到了让读者参与到思想的构建之中。
评分这本书对读者最大的馈赠,或许是它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定锚”感。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取向不断被冲击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感到漂浮不定,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追求什么。而这本书,像一座坚固的灯塔,在迷雾中为我指明了方向。它没有提供任何“快速致富”或“瞬间成功”的秘诀,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长期主义和内在价值的培养。它教会我,真正的成长是缓慢而坚韧的,如同雕刻一件玉器,需要时间的打磨和耐心的雕琢。这种价值观的重塑,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外界的喧嚣有了一层更厚的“隔音罩”,能够更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重要”,而不是被表面的“紧急”所裹挟。这是一种久违的心灵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对词汇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他可以轻松地在极具古典韵味的文言词汇和现代白话之间自如切换,且过渡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例如,在描述某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时,他会用上“坚逾磐石”这样沉稳的词语,而在论及对新事物的接纳时,语言又变得轻盈而富有活力。更让我惊艳的是其节奏感。长句的铺陈,如同行云流水般舒展有力,短句的顿挫,则如同振聋发聩的警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情绪的起伏。我甚至在某些段落体会到了一种阅读诗歌的韵律美,这种对文字形式的极致雕琢,使得即便是探讨严肃的人生议题,阅读过程也充满了审美享受,让人不忍释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