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 科普读物 书籍

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 科普读物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博物学
  • 科普
  • 艺术
  • 历史
  • 自然
  • 绘画
  • 爱德华·李尔
  • 传记
  • 生物
  • 博物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品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18627
商品编码:29422492942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 科普读物 书籍
作者: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未读 出品
定价:128.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59618627
印次: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19世纪是博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传奇博物画家爱德华·李尔正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本书即呈现了他令人惊艳的博物艺术。
爱德华·李尔有非凡过人的绘画天赋,18岁出版了科学一本重要的鸟类插画专著——《鹦鹉家族图谱》,尤擅长以活物为对象作画。李尔在青年时期,主要致力于博物学插画的创作。他和科学家、收藏家和出版商一起,共同把19世纪的英国打造成一个博物文化的大本营和传播地。
李尔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1万多幅来自各地的博物画作和风景画作,曾为达尔文“小猎犬号”之行发现的鸟类新品种绘图,为古尔德的博物书籍做插画。他的博物画和谐趣诗画风格,在接下来的二百年里持续影响了西方文化和审美。
作者罗伯特·佩克花费大量的精力整理资料,于是就有了这本全面介绍李尔的书籍。本书由“自然纪录片之父”《蓝色星球》导演大卫·爱登堡作序,内附200多张彩图,娓娓讲述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不是一本无聊的科学论文集,而是带你走入一场科学的盛宴,在欣赏李尔才能的同时,见证博物学黄金时代的开启。

  目录
序言 / 7
引言 / 13
部分
非凡的一生:李尔的童年和对博物学兴趣的萌芽_22
打开笼门:李尔和伦敦动物园_32
爱德华·T. 班尼特_39
未完成的书:李尔佚失作品集_42
《比奇船长的航海动物学》 _47
李尔和石版印刷术:科技成就艺术_51
李尔的鹦鹉专著_56
鸟类作画录:李尔之前的鸟类插画_60
巴哈本的鹦鹉_64
群雄争霸:李尔在博物学界的地位_71
约翰·古尔德_71
威廉·渣甸和普利多·约翰·塞尔比_80
托马斯·贝尔_85
不寻常的动物_91
李尔与澳洲:对澳洲的极大兴趣_93
伯爵和猫咪:李尔和德比伯爵的往来_100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和美洲之旅的设想_107
《诺斯利庄园动物集》 _110
漂泊的画家:旅行者李尔_112
女王的导师_122
去更远的地方旅行_125
异国服饰_127
旅行中的危险_128
正经地胡诌:李尔的《谐趣植物学》_131
严谨的科学:李尔的植物学_136
部分结语_139

第二部分
大家的故事,永恒的经典:李尔对童书的影响_142
毕翠克丝·波特_145
爱德华·戈里_149
简·布雷特_150
传奇的延续:两位李尔式的当代博物画家_152
威廉·库柏_152
伊丽莎白·巴特沃斯_155
站在李尔的肩膀上_158
沃尔顿·福特_158
詹姆斯·波塞克_160
诗人般的地质学者:三位继承李尔传统的旅行山水画家_164
托尼·福斯特_164
约翰·道尔_167
菲利普·休斯_169
一位受李尔影响的政治漫画家_173
尼古拉斯·加兰_173
第二部分结语_178
部分注释_180
第二部分注释_195
附录_199
致谢_200
插图列表 _ 204




  编辑
☆维多利亚女王的绘画老师、博物学黄金时代的传奇博物画家 一生创作10000多幅博物画作,贡献了科学重要的本鸟类插画专著——《鹦鹉家族图谱》。
☆200余幅插图,多幅画作惊艳次呈现。书中展现了李尔代表性的鸟类、澳洲动物、植物、风景画等,以及后人延续李尔的风格创作之品,惊艳读者。
☆影响西方文化和审美200年 李尔的博物画风和谐趣诗配画的形式,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插画家、童书作家、政治漫画家,直至今日。
☆“自然纪录片之父”、《蓝色星球》导演大卫·爱登堡倾情作序。“既能精准呈现物种的特点,又善于展现动物在某一时刻的性情;将科学画和气质画结合。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所有博物画家中*伟大的一位。”
 

  媒体评论
打开这本精致的爱德华·李尔传记,你会格外地欣赏他——一个纯粹的自然观察者,或许这也是艺术家自己希望被人记住的方式。
——《博物》杂志

这本书聚焦于李尔作为一名博物画家的成长史,他的大量插图再次展现。对于李尔的粉丝以及对艺术和博物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收藏。 ?
——《出版周刊》

在这本内容详实、文笔优美、插图精美的书中,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向我们介绍了李尔在鸟类插画的地位。李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
——克莉丝汀·杰克森,《鸟类插画作者词典:1100—2000年的大师们》作者

本书中的图片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介绍李尔的一生,揭示了他给同时代和后人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启发。
——罗杰·柏诗姬,《中央公园鸟类绘画精品》一书作者

这本书很棒!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给我们奉献了一本集科学和美学于一身的作品。它详细地介绍了博物学上一段激动人历程,也高度评价了李尔作品在博物学上的重要地位。
——莱斯利·奥弗斯特里特,美国自然博物馆图书馆珍本典藏馆馆长,史密森学会会长








《色彩的低语:植物的秘密生活》 这是一场关于植物世界的深度探索,一趟穿梭于根须、叶片、花朵与果实之间的视觉与知觉之旅。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植物的分类或形态,而是深入揭示它们隐藏在静默外表之下的非凡生命力、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充满奇迹的绿色生命,感受它们无声的语言,理解它们隐秘的智慧。 生命的低语:从种子到繁茂 旅程始于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本书将带您领略生命萌发的原始力量,解析种子如何在适宜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破土而出,展开一段漫长而艰辛的生命征程。我们将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机制,从细胞的悄然分裂到组织的发育,再到器官的形成。光合作用的奥秘将不再是枯燥的化学公式,而是生动的生命活动,感受阳光如何转化为滋养生命的能量。根系的探索将揭示它们如何在黑暗的土壤中默默耕耘,汲取水分与养分,同时稳固着这片土地。茎叶的生长则展现了植物适应光照、空气与空间的方式,它们如何伸展,如何对抗重力,如何优化自身的结构以捕捉更多的阳光。 生存的艺术:适应与演化 自然界残酷而又公平,植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生存智慧。本书将聚焦于植物为了在严酷环境中生存而演化出的各种奇特适应性。您将了解到,为何有些植物拥有尖锐的刺,它们是防御的武器,还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为何有些植物的叶片肥厚多汁,它们如何储存宝贵的水分,对抗干旱。我们将探索那些生长在极端环境下的植物,如沙漠中的耐旱者,它们如何在缺水的情况下维持生命;高山上的顽强生存者,它们如何在寒冷多风的环境中坚守阵地。 更进一步,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植物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您将了解到,花朵为何拥有如此多样的色彩和芬芳,它们是吸引传粉者的精心设计,还是为了繁殖后代的策略。某些植物如何通过释放化学信号来驱赶食草动物,而另一些植物又如何巧妙地吸引益虫来保护自己。我们将揭示寄生植物的生存之道,以及共生植物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这些生命之间的微妙联系,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复杂而精妙的生命之网。 感官的盛宴:色彩、形态与香气 植物的世界是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本书将带领您细致观察植物的形态之美,从最细微的纹理到最宏伟的轮廓。我们将品味花朵的千姿百态,从精致的兰花到奔放的玫瑰,了解它们的结构如何服务于传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叶片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无不蕴含着植物的生长哲学。果实的诱人色泽和独特形状,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吸引着动物的传播。 而植物的香气,更是它们无声的语言。我们将解析不同植物散发出的香气成分,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如何被用于医药和香料,以及它们在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从清新的薄荷到馥郁的茉莉,从辛辣的姜到温暖的肉桂,每一种香气都诉说着一段关于植物的故事。 隐藏的智慧:植物的感知与交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植物缺乏意识,但最新的科学研究正在颠覆这一认知。本书将为您呈现植物“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它们“交流”的信号。我们将探讨植物如何感知光照的强度和方向,如何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如何通过根系感知土壤的湿度和养分。您将了解到,植物能够感受到触摸,甚至对声音做出反应。 更令人着迷的是,植物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交流”方式。它们通过土壤中的真菌网络,传递着警示信息,分享着养分,甚至能够“呼唤”保护者。某些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学信号能够被其他植物接收,从而触发它们自身的防御机制。这些发现,让我们重新审视植物,将它们视为更加复杂、更加动态的生命体。 绿色遗产:植物与人类文明 植物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是食物、药物、建筑材料,也是灵感的源泉。本书将追溯植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从早期人类对植物的采集和利用,到农业的兴起,再到现代社会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我们将探讨那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植物,如小麦、稻米、玉米,它们如何支撑起庞大的人口;那些具有神奇疗效的草药,它们如何拯救了无数生命;那些为人类带来美的享受的植物,它们如何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当前植物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等。我们将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遗产。 结语 《色彩的低语:植物的秘密生活》是一本献给所有对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人的读物。它旨在打破我们对植物的固有印象,带领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去欣赏这个充满生命奇迹的绿色世界。在这里,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粒种子,都隐藏着一个等待被发现的精彩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它们无声却充满智慧的低语。让我们一起,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壮丽与深邃。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时,我内心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激动。我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但又常常因为专业术语而望而却步的普通读者。而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博物之美”和“博物艺术传奇”这些字眼,立刻吸引了我。它似乎承诺了一种不那么枯燥、不那么学院派的科普方式,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一直认为,观察自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将这种观察付诸笔端,更是难上加难。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即使我之前并未深入了解,也自带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传奇”又体现在何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动植物、地貌等自然元素。我希望它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深奥的科学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关注的是,这本书如何展现李尔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他的作品中蕴含的科学信息。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能够深入到李尔观察世界的视角,他所关注的细节,以及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理解。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我希望能够成为这场对话的聆听者和学习者。

评分

读完《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进了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时代,与一位独具慧眼的观察者一同探索自然界的奇妙。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科普,不应止于罗列事实和数据,更在于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对我而言,最初只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模糊的印记,但随着翻阅这本书,他逐渐鲜活起来,成为一位充满热情、执着于描绘自然之美的艺术家兼自然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作品着迷,因为它们往往能以一种更加直观、感性的方式,触及事物的本质,传递更深层的情感。这本书的“博物艺术”定位,正好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好奇李尔在那个时代,如何克服技术和认知的局限,去细致地描绘那些可能不为人知的植物、动物,甚至地质景观。我希望了解他观察的角度,他选择的描绘方式,以及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信息。同时,“传奇”二字也暗示着,他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坚持,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如何将李尔的艺术创作与科普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欣赏精美图画的同时,也能学到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并从中发现隐藏的“美”。

评分

初翻开《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枯燥的标本陈列或者冰冷的科学公式,而是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一段段跨越时空的奇趣故事。我一直对那些将科学探索与艺术表现巧妙融合的作品情有独钟,而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即使在尚未深入了解之前,也已自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光环。我并非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也并非艺术史的资深研究者,我只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热爱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标题本身所散发出的吸引力——“博物之美”四个字,点明了它将要呈现的,是一种观察自然界细微之处所能获得的独特审美体验。“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好奇这位被冠以“传奇”之名的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他的笔触和色彩,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具象化的。我尤其关注的是,他在那个科学尚未完全普罗大众化的时代,是如何以一种近乎孩童般纯真的视角,捕捉并记录下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微小生命,或者那些壮丽景观背后隐藏的动人细节。科普读物这个定位,也让我放心,这意味着书中的内容会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即使是像我这样没有深厚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知识,领略其中的奥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然世界,一个由爱德华·李尔的眼睛所观察到的,既科学严谨又艺术粲然的独特维度。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笔下的花鸟虫鱼、山川湖海,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又为何能被称之为“传奇”。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场跨越学科界限的奇妙旅行的邀请函,而我,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启程。

评分

《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引起我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将知识的严谨与艺术的魅力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而“博物之美”这个词,恰恰点明了这种可能性,它预示着我们将要踏上一段充满发现和感悟的旅程。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但“博物艺术传奇”的标签,让我对他的经历和作品充满了好奇。我并非是专业领域的学者,我只是一个热爱生活、对大自然怀有深深敬意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李尔的博物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它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让我领略到李尔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知识。我尤其关注的是,这本书如何呈现李尔的“传奇”之处,他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更是一次能够让我重新审视自然,感受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的体验。

评分

《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个书名,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中播下了好奇的种子。我一直认为,科普读物不应该只是冰冷的知识堆砌,而应该能够点燃读者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博物之美”这几个字,恰恰传达了一种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相结合的理念,这让我非常着迷。我并非专业的科学研究者,也不是艺术史的资深人士,我只是一个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充满敏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人。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韵味。我非常好奇,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博物艺术传奇”又将带给我怎样的震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展示李尔的艺术作品,并且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让我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李尔本人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李尔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自然界。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看到一个更加丰富、更加迷人的博物世界。

评分

当我看到《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科普读物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而“博物之美”这几个字,就准确地传达了这种理念,它暗示着科学的探索也能带来审美的享受。我并非拥有专业科学背景的读者,但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好奇。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我之前并不熟悉,但“博物艺术传奇”的描述,瞬间勾起了我的兴趣。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艺术作品又为何能够被称为“传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介绍李尔的生平、他的创作理念,以及他作品中蕴含的科学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更是一次能够引领我深入了解自然界、感受艺术魅力的旅程。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将如何展现李尔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这些作品背后所承载的科学信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评分

我是一个对自然界万物充满好奇的人,但常常被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所困扰。《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既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读物的期待。“博物之美”四个字,让我看到了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性,而“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引人入胜的色彩。我并非专业的生物学家或艺术家,我只是一个热爱观察生活、乐于学习新事物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方式,让我领略到自然界的奥秘。我好奇李尔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用他的画笔和文字,记录下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他的“传奇”之处究竟在哪里?是他的艺术造诣,还是他对科学的贡献,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并且带我进入一个由他所构建的,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博物世界。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那些精美的插图所吸引,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关于动植物、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并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我迫切地想参与其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博物之美”。

评分

《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光听书名就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真正好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并且能够激发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博物之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的色彩,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发现,更是关于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审美体验。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我之前并未有过深入了解,但“博物艺术传奇”的标签,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如何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通过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次关于他探索自然的旅程的记录。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个科学技术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对自然界进行如此细致入微的描绘的。他的作品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科学信息?他的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影响他对自然世界的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自然世界,一个由李尔的眼睛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自然界的窗户,让我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我本身就对那些能够唤醒内心童趣和探索欲的科普读物情有独钟,而“博物之美”这几个字,似乎就预示着它将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奇趣和惊喜的自然世界。我并非科班出身的科学家,也不是艺术鉴赏的大家,我只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的人。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自然界的热爱者,都会被“博物艺术”这个概念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科学与艺术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能够相互辉映,共同展现世界的魅力。这本书将两者结合,这让我看到了它独特的价值。我好奇李尔是如何在那个没有高清摄像机和详尽分类体系的时代,用他的画笔去记录和呈现自然的细节。他的“传奇”之处又体现在何方?是他的发现,还是他独特的表现手法,抑或是他所付出的努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这些疑问,并且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艺术的欣赏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文字和图片,而是一种能够触动我内心、激发我对自然界产生更深层理解和热爱的媒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自然世界,一个由爱德华·李尔的视角所呈现的,充满诗意与科学的奇幻画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本书的名字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充满画面感的联想。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博物之美”这四个字,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它似乎承诺着一种更加感性、更加艺术化的科学探索之旅。爱德华·李尔,这个名字对我来说,虽然不陌生,但对其了解并不深入,而“博物艺术传奇”的标签,让我对他的故事充满了期待。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如何在那个时代,以一种非凡的方式,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并非是拥有深厚科学背景的学者,我只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的普通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展示李尔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科学信息,同时也能让我欣赏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科学的探索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美丽,而艺术的创作,也能成为一种理解自然界的方式。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邀约,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一位伟大博物艺术家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