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 科普讀物 書籍 |
| 作者: | 羅伯特·麥剋拉肯·佩剋,未讀 齣品 |
| 定價: | 128.0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55961862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19世紀是博物學發展的黃金時代,傳奇博物畫傢愛德華·李爾正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本書即呈現瞭他令人驚艷的博物藝術。 愛德華·李爾有非凡過人的繪畫天賦,18歲齣版瞭科學一本重要的鳥類插畫專著——《鸚鵡傢族圖譜》,尤擅長以活物為對象作畫。李爾在青年時期,主要緻力於博物學插畫的創作。他和科學傢、收藏傢和齣版商一起,共同把19世紀的英國打造成一個博物文化的大本營和傳播地。 李爾是一位高産的藝術傢,一生創作瞭1萬多幅來自各地的博物畫作和風景畫作,曾為達爾文“小獵犬號”之行發現的鳥類新品種繪圖,為古爾德的博物書籍做插畫。他的博物畫和諧趣詩畫風格,在接下來的二百年裏持續影響瞭西方文化和審美。 作者羅伯特·佩剋花費大量的精力整理資料,於是就有瞭這本全麵介紹李爾的書籍。本書由“自然紀錄片之父”《藍色星球》導演大衛·愛登堡作序,內附200多張彩圖,娓娓講述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不是一本無聊的科學論文集,而是帶你走入一場科學的盛宴,在欣賞李爾纔能的同時,見證博物學黃金時代的開啓。 |
| 目錄 | |
| 序言 / 7 引言 / 13 部分 非凡的一生:李爾的童年和對博物學興趣的萌芽_22 打開籠門:李爾和倫敦動物園_32 愛德華·T. 班尼特_39 未完成的書:李爾佚失作品集_42 《比奇船長的航海動物學》 _47 李爾和石版印刷術:科技成就藝術_51 李爾的鸚鵡專著_56 鳥類作畫錄:李爾之前的鳥類插畫_60 巴哈本的鸚鵡_64 群雄爭霸:李爾在博物學界的地位_71 約翰·古爾德_71 威廉·渣甸和普利多·約翰·塞爾比_80 托馬斯·貝爾_85 不尋常的動物_91 李爾與澳洲:對澳洲的極大興趣_93 伯爵和貓咪:李爾和德比伯爵的往來_100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和美洲之旅的設想_107 《諾斯利莊園動物集》 _110 漂泊的畫傢:旅行者李爾_112 女王的導師_122 去更遠的地方旅行_125 異國服飾_127 旅行中的危險_128 正經地鬍謅:李爾的《諧趣植物學》_131 嚴謹的科學:李爾的植物學_136 部分結語_139 第二部分 大傢的故事,永恒的經典:李爾對童書的影響_142 畢翠剋絲·波特_145 愛德華·戈裏_149 簡·布雷特_150 傳奇的延續:兩位李爾式的當代博物畫傢_152 威廉·庫柏_152 伊麗莎白·巴特沃斯_155 站在李爾的肩膀上_158 沃爾頓·福特_158 詹姆斯·波塞剋_160 詩人般的地質學者:三位繼承李爾傳統的旅行山水畫傢_164 托尼·福斯特_164 約翰·道爾_167 菲利普·休斯_169 一位受李爾影響的政治漫畫傢_173 尼古拉斯·加蘭_173 第二部分結語_178 部分注釋_180 第二部分注釋_195 附錄_199 緻謝_200 插圖列錶 _ 204 |
| 編輯 | |
| ☆維多利亞女王的繪畫老師、博物學黃金時代的傳奇博物畫傢 一生創作10000多幅博物畫作,貢獻瞭科學重要的本鳥類插畫專著——《鸚鵡傢族圖譜》。 ☆200餘幅插圖,多幅畫作驚艷次呈現。書中展現瞭李爾代錶性的鳥類、澳洲動物、植物、風景畫等,以及後人延續李爾的風格創作之品,驚艷讀者。 ☆影響西方文化和審美200年 李爾的博物畫風和諧趣詩配畫的形式,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插畫傢、童書作傢、政治漫畫傢,直至今日。 ☆“自然紀錄片之父”、《藍色星球》導演大衛·愛登堡傾情作序。“既能精準呈現物種的特點,又善於展現動物在某一時刻的性情;將科學畫和氣質畫結閤。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所有博物畫傢中*偉大的一位。” |
| 媒體評論 | |
| 打開這本精緻的愛德華·李爾傳記,你會格外地欣賞他——一個純粹的自然觀察者,或許這也是藝術傢自己希望被人記住的方式。 ——《博物》雜誌 這本書聚焦於李爾作為一名博物畫傢的成長史,他的大量插圖再次展現。對於李爾的粉絲以及對藝術和博物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收藏。 ? ——《齣版周刊》 在這本內容詳實、文筆優美、插圖精美的書中,羅伯特·麥剋拉肯·佩剋嚮我們介紹瞭李爾在鳥類插畫的地位。李爾的一生充滿瞭傳奇,值得我們去細細探究。 ——剋莉絲汀·傑剋森,《鳥類插畫作者詞典:1100—2000年的大師們》作者 本書中的圖片給人帶來瞭強烈的視覺衝擊,通過介紹李爾的一生,揭示瞭他給同時代和後人帶來的深遠影響和啓發。 ——羅傑·柏詩姬,《中央公園鳥類繪畫精品》一書作者 這本書很棒!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給我們奉獻瞭一本集科學和美學於一身的作品。它詳細地介紹瞭博物學上一段激動人曆程,也高度評價瞭李爾作品在博物學上的重要地位。 ——萊斯利·奧弗斯特裏特,美國自然博物館圖書館珍本典藏館館長,史密森學會會長 |
初翻開《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枯燥的標本陳列或者冰冷的科學公式,而是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畫捲,一段段跨越時空的奇趣故事。我一直對那些將科學探索與藝術錶現巧妙融閤的作品情有獨鍾,而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即使在尚未深入瞭解之前,也已自帶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光環。我並非生物學領域的專傢,也並非藝術史的資深研究者,我隻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熱愛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的普通讀者。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標題本身所散發齣的吸引力——“博物之美”四個字,點明瞭它將要呈現的,是一種觀察自然界細微之處所能獲得的獨特審美體驗。“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好奇這位被冠以“傳奇”之名的藝術傢,是如何通過他的筆觸和色彩,將他對自然的觀察和熱愛具象化的。我尤其關注的是,他在那個科學尚未完全普羅大眾化的時代,是如何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純真的視角,捕捉並記錄下那些可能被忽視的微小生命,或者那些壯麗景觀背後隱藏的動人細節。科普讀物這個定位,也讓我放心,這意味著書中的內容會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即使是像我這樣沒有深厚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從中汲取知識,領略其中的奧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自然世界,一個由愛德華·李爾的眼睛所觀察到的,既科學嚴謹又藝術粲然的獨特維度。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筆下的花鳥蟲魚、山川湖海,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又為何能被稱之為“傳奇”。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場跨越學科界限的奇妙旅行的邀請函,而我,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啓程。
評分當我在書店裏看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時,我內心湧起瞭一種久違的激動。我是一個對自然界充滿好奇,但又常常因為專業術語而望而卻步的普通讀者。而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博物之美”和“博物藝術傳奇”這些字眼,立刻吸引瞭我。它似乎承諾瞭一種不那麼枯燥、不那麼學院派的科普方式,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我一直認為,觀察自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而將這種觀察付諸筆端,更是難上加難。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即使我之前並未深入瞭解,也自帶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傳奇”又體現在何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動植物、地貌等自然元素。我希望它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精美的插圖,將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深奧的科學知識,以一種易於理解和欣賞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如何展現李爾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及他的作品中蘊含的科學信息。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描繪,而是能夠深入到李爾觀察世界的視角,他所關注的細節,以及他對自然界的熱愛和理解。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藝術與科學的對話,我希望能夠成為這場對話的聆聽者和學習者。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的名字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充滿畫麵感的聯想。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科普讀物,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應該能夠觸動讀者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而“博物之美”這四個字,就充滿瞭詩意和想象空間,它似乎承諾著一種更加感性、更加藝術化的科學探索之旅。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對我來說,雖然不陌生,但對其瞭解並不深入,而“博物藝術傳奇”的標簽,讓我對他的故事充滿瞭期待。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如何在那個時代,以一種非凡的方式,將他對自然界的觀察與藝術創作相結閤,並且創造齣屬於自己的“傳奇”。我並非是擁有深厚科學背景的學者,我隻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通過閱讀來拓展視野的普通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嚮我展示李爾的作品中所蘊含的科學信息,同時也能讓我欣賞到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科學的探索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美麗,而藝術的創作,也能成為一種理解自然界的方式。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邀約,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一位偉大博物藝術傢的世界。
評分《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個書名,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播下瞭好奇的種子。我一直認為,科普讀物不應該隻是冰冷的知識堆砌,而應該能夠點燃讀者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博物之美”這幾個字,恰恰傳達瞭一種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相結閤的理念,這讓我非常著迷。我並非專業的科學研究者,也不是藝術史的資深人士,我隻是一個對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充滿敏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人。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在我看來,本身就帶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韻味。我非常好奇,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博物藝術傳奇”又將帶給我怎樣的震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嚮我展示李爾的藝術作品,並且在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讓我瞭解到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李爾本人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通過李爾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和理解我們所處的自然界。我期待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看到一個更加豐富、更加迷人的博物世界。
評分我是一個對自然界萬物充滿好奇的人,但常常被晦澀難懂的科學術語和復雜的理論所睏擾。《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既有知識性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讀物的期待。“博物之美”四個字,讓我看到瞭將科學與藝術融閤的可能性,而“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神秘而引人入勝的色彩。我並非專業的生物學傢或藝術傢,我隻是一個熱愛觀察生活、樂於學習新事物的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直觀、更加感性的方式,讓我領略到自然界的奧秘。我好奇李爾是如何在那個時代,用他的畫筆和文字,記錄下他對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他的“傳奇”之處究竟在哪裏?是他的藝術造詣,還是他對科學的貢獻,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解答這些疑問,並且帶我進入一個由他所構建的,充滿生命力和藝術魅力的博物世界。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被那些精美的插圖所吸引,同時也能從中學習到關於動植物、地貌等方麵的知識,並感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我迫切地想參與其中,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博物之美”。
評分讀完《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我感覺自己仿佛被拉進瞭一個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時代,與一位獨具慧眼的觀察者一同探索自然界的奇妙。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科普,不應止於羅列事實和數據,更在於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對我而言,最初隻是一個在曆史長河中模糊的印記,但隨著翻閱這本書,他逐漸鮮活起來,成為一位充滿熱情、執著於描繪自然之美的藝術傢兼自然愛好者。我一直對那些將藝術和科學融閤的作品著迷,因為它們往往能以一種更加直觀、感性的方式,觸及事物的本質,傳遞更深層的情感。這本書的“博物藝術”定位,正好戳中瞭我的興趣點。我好奇李爾在那個時代,如何剋服技術和認知的局限,去細緻地描繪那些可能不為人知的植物、動物,甚至地質景觀。我希望瞭解他觀察的角度,他選擇的描繪方式,以及這些作品背後所蘊含的科學信息。同時,“傳奇”二字也暗示著,他的創作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堅持,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更關心的是,這本書如何將李爾的藝術創作與科普知識有機地結閤起來,讓讀者在欣賞精美圖畫的同時,也能學到關於自然界的知識,並從中體會到科學探索的樂趣。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並從中發現隱藏的“美”。
評分當我看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時,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認為,科普讀物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應該是一種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而“博物之美”這幾個字,就準確地傳達瞭這種理念,它暗示著科學的探索也能帶來審美的享受。我並非擁有專業科學背景的讀者,但對大自然充滿瞭熱愛和好奇。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我之前並不熟悉,但“博物藝術傳奇”的描述,瞬間勾起瞭我的興趣。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藝術作品又為何能夠被稱為“傳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嚮我介紹李爾的生平、他的創作理念,以及他作品中蘊含的科學價值。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書,更是一次能夠引領我深入瞭解自然界、感受藝術魅力的旅程。我尤其關心的是,這本書將如何展現李爾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藝術錶現手法,以及這些作品背後所承載的科學信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拓寬我的視野,讓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評分《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引起我的興趣。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科普讀物,應該能夠將知識的嚴謹與藝術的魅力巧妙地結閤起來,從而激發讀者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而“博物之美”這個詞,恰恰點明瞭這種可能性,它預示著我們將要踏上一段充滿發現和感悟的旅程。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對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但“博物藝術傳奇”的標簽,讓我對他的經曆和作品充滿瞭好奇。我並非是專業領域的學者,我隻是一個熱愛生活、對大自然懷有深深敬意的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李爾的博物世界的大門。我希望它能通過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讓我領略到李爾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也能從中學習到關於自然界的科學知識。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如何呈現李爾的“傳奇”之處,他所付齣的努力,以及他對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人物的書,更是一次能夠讓我重新審視自然,感受科學與藝術融閤之美的體驗。
評分《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光聽書名就讓我心生嚮往。我一直認為,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真正好的科普讀物,應該能夠將復雜的科學知識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並且能夠激發我們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博物之美”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詩意的色彩,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的發現,更是關於對自然界細微之處的審美體驗。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我之前並未有過深入瞭解,但“博物藝術傳奇”的標簽,讓我覺得他一定是一位非同尋常的人物。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如何將他對自然的觀察和熱愛,通過藝術的語言來錶達。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是一次關於他探索自然的旅程的記錄。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科學技術尚未如此發達的年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對自然界進行如此細緻入微的描繪的。他的作品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科學信息?他的藝術風格又是如何影響他對自然世界的理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生動、更加立體的自然世界,一個由李爾的眼睛所看到的,充滿生命力和智慧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自然界的窗戶,讓我從中獲得知識,同時也能享受到藝術帶來的愉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我本身就對那些能夠喚醒內心童趣和探索欲的科普讀物情有獨鍾,而“博物之美”這幾個字,似乎就預示著它將帶我進入一個充滿奇趣和驚喜的自然世界。我並非科班齣身的科學傢,也不是藝術鑒賞的大傢,我隻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喜歡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世界的人。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並不熟悉,但我相信,任何一個對自然界的熱愛者,都會被“博物藝術”這個概念所吸引。我一直認為,科學與藝術並非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們能夠相互輝映,共同展現世界的魅力。這本書將兩者結閤,這讓我看到瞭它獨特的價值。我好奇李爾是如何在那個沒有高清攝像機和詳盡分類體係的時代,用他的畫筆去記錄和呈現自然的細節。他的“傳奇”之處又體現在何方?是他的發現,還是他獨特的錶現手法,抑或是他所付齣的努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解答這些疑問,並且用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科學知識融入到藝術的欣賞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文字和圖片,而是一種能夠觸動我內心、激發我對自然界産生更深層理解和熱愛的媒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自然世界,一個由愛德華·李爾的視角所呈現的,充滿詩意與科學的奇幻畫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