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4581|正版让心安住 哲学/宗教/灵修生活/心理类/心灵修养/自我修养/ 陈春花

3664581|正版让心安住 哲学/宗教/灵修生活/心理类/心灵修养/自我修养/ 陈春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宗教
  • 灵修
  • 生活
  • 心理学
  • 心灵修养
  • 自我修养
  • 陈春花
  • 正版书籍
  • 安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04385
商品编码:29423095499
丛书名: 让心安住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书籍

 书   名:  【正版】让心安住(横跨商界与学界的中国传奇女性陈春花教授在不丹禅修之感悟: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满心欢喜地接受一切,珍惜拥有,感恩一切)|3664581
 图书定价:  35元
 作 者:  陈春花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 0:00:00
 ISBN 号:  9787111404385
 开   本: 16开
 页   数: 185
 版   次: 1-1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2009年、2006年两届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2007年中国本土商业作者奖,机械工业出版社60周年“具影响力作者”奖。蝉联四届华南理工大学“我喜爱导师”称号。
为什么人们对禅修情有独钟,而且不遗余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地游说他人共同禅修呢?答案是“愿大家找到永恒的快乐”。
源于义明的帮助,作者和八位朋友到不丹静修。在不丹,作者终于了解到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珍惜拥有,感恩一切。不丹静修结束后,作者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中,但为了让更多人在闲暇时刻有机会像她一样窥看禅修,她把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写入《让心安住》,以供更多寻求心灵健康的朋友做参考。

《让心安住》
引子
快乐 /1
无常 /21
确信 /41
安住 /69
空性 /91
我执 /111
利他 /127
接受 /145
寺院 /157
幸福 /171
  因为通信不畅的缘故,也因为闭关本身的要求,在不丹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可以安静地反观自己的内心。因为仁波切的开示,更因为看到、听到和感受到不丹人的快乐,我们体验到了他们生活的理念。感染了不丹人单纯的微笑与安然的性格,我们的心也随之安定了下来。不丹让我了解到,虚假的希望、梦想和野心好像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实际上只会带给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的心无法安定。在不丹,我终于了解到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满心欢喜地接受一切,珍惜拥有,感恩一切。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品牌店查阅>>
  冉江仁波切问我们:来闭关的目的是什么?你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沿着这个问题开始,仁波切讲解自己的观点。
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为了快乐,为了得到自己所要的满足。能否得到快乐和满足,会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你吃到一些很好的食物,你完成一件自己很想完成的事情,你赚到很多钱……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够让你快乐并不是因为这些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觉得快乐和满足,你会发现快乐无法依靠外在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源于内心以及内心的改变。
仁波切提问时,我在心里默默回答。仁波切说出了上面的答案,让我内心很震动,因为我的答案是: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是为了有价值、有意义。我之前从未想过,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快乐。也许是责任感的缘故,也许是认知上认为价值贡献更重要一些,也许是认为快乐实在不容易获得。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事一定要有价值,一定要有意义,这是做事的目的,哪怕因此自己不快乐。当听到仁波切如此开示时,我的思想停顿了,忽然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仁波切的答案、让我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以价值和意义来衡量一件事,就需要一个外在的评价标准;在我们看来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并不一定如此,因为价值判断有非常强的取向性,每个人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快乐却是一种共同的感觉,如果一件事情的完成会让人快乐,那么这件事本身应该是好事,我惊讶自己之前从未这样想过。
……

《活出内在的宁静:在纷扰世界中寻得心灵的安稳》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焦虑、不安、迷失成为常态。内心深处,我们渴望找到一份宁静,一份不受外界干扰的安稳,一份能够支撑我们穿越风雨的力量。然而,这份内在的宁静,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潜藏在我们自身之中,等待被唤醒和滋养。 《活出内在的宁静》并非一本提供速效解决方案的“心灵鸡汤”,也不是一本贩卖焦虑的“成功学”读物。它是一次深入内心、探索生命本质的旅程,是一本陪伴你在喧嚣中静下来的智慧之书。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审视自己,理解那些让我们不安的根源,并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维持一份持久的内在力量。 第一部分:觉察心灵的波澜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社会的期待、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左右,由此产生的焦虑和烦恼,如同内心投下的阴影,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本书的开篇,将引导我们进行一次细致的心灵观照。 认识焦虑的本质: 焦虑并非敌人,而是我们内在信号的传递者。我们将探讨焦虑的心理学根源,理解它在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被现代社会所放大。学会区分“健康的担忧”与“失控的焦虑”,是找回内在安稳的第一步。 识别思维的误区: 我们的思维模式,尤其是那些消极、负面、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是制造内心痛苦的重要推手。本书将剖析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如灾难化思维、非此即彼思维、过度概括等,并提供一套实用的方法,帮助你识别和重塑这些阻碍心灵成长的思维习惯。 倾听身体的语言: 身体与心灵密不可分。长期的压力和情绪困扰,常常会以身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将学习如何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情绪和需求,并找到与身体和谐相处之道。 理解情绪的流转: 情绪是人生的色彩,喜怒哀乐皆是体验。然而,我们常常压抑或抗拒某些负面情绪,导致其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反弹。本书将深入探讨情绪的运作机制,学习如何接纳、理解和转化负面情绪,而非被其吞噬。 第二部分:构建心灵的堡垒 理解了心灵的运作机制,下一步便是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在堡垒,使其能够抵御外界的侵扰,并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活在当下”的实践: “活在当下”并非让你忽视过去和未来,而是让你将注意力焦点重新拉回到此刻。本书将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从分心和思虑中抽离,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实在。无论是通勤路上、工作间隙,还是与家人相处时,都能找到回归当下的契机。 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强大的积极情绪,它能有效对抗抱怨和不满,提升幸福感。我们将探索感恩的心理学效应,并学习如何在生活中系统地培养感恩的习惯,通过感恩日记、感恩练习等方式,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得以放大。 建立内在的价值体系: 外界评价容易动摇我们的自我认知,而一套清晰、坚实的内在价值体系,则能成为你内心最坚实的后盾。本书将引导你探索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那些超越名利、超越他人眼光的、发自内心的原则和信仰,并学习如何根据这些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发展自我关怀的能力: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关照自己。自我关怀并非自私,而是维持心灵健康的基础。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需求,并以温和、积极的方式回应这些需求,包括身体上的休息、情绪上的舒缓,以及精神上的滋养。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爆发往往源于无力应对。本书将介绍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积极自我对话、情绪释放练习等,让你在面对情绪挑战时,能有意识地进行干预,化解负面能量,重建平静。 第三部分:在生活中绽放安宁 心灵的宁静并非终点,而是更美好、更有意义生活的起点。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帮助我们将这份内在的安宁,自然地流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许多内心的不安来自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理解他人的立场,以及如何处理冲突,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和谐与尊重。 赋予工作以意义: 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它是否只是谋生手段,还是能成为我们实现价值、获得成就感的平台?本书将引导你重新审视工作,找到其内在的意义,并学习如何在工作中保持专注和热情,减少职业倦怠。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变化: 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挑战和变化是必然的。本书将提供应对逆境的心理智慧,学习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韧性,以及如何在变化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培养生命的热情与创造力: 内心的宁静,能为我们生命的火花提供充足的空间燃烧。我们将探讨如何重新连接自己的兴趣,如何激发内在的创造力,让生活充满色彩和活力。 走向持久的内在力量: 心灵的安稳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续滋养和建设的过程。本书的结尾,将为你描绘一条持续成长的路径,让你能够将书中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活出内在宁静的人。 《活出内在的宁静》是一本写给每一个渴望在纷扰世界中找到自己心安之所的你。它没有高深的哲学说教,没有玄虚的宗教符号,只有真诚的引导和可实践的方法。它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自己心灵的掌舵者,都有能力在生活的潮起潮落中,保持一份内心的辽阔与平静。 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你将发现,真正的安稳,不在远方,而在你的心底。你将学会,如何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静观其变:在变动中找到内在的平静》这本书,初拿到手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波折和不确定性的实用指南,毕竟“静观其变”这四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从容和智慧的意味。然而,读下去之后,我发现它探讨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遇到问题怎么办”的公式,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变”的本质以及我们为何会对“变”产生焦虑。它更多地是从理解宇宙、生命以及人类意识的规律入手,引导读者去认识到“变”是宇宙永恒的法则,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中引用了大量古老的哲学思想和一些新兴的科学理论,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它不是让你去“对抗”变化,而是让你去“融入”变化,像水一样,顺势而行,在不确定性中发现另一种形式的稳定。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流”的探讨,它让我明白,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时,外界的纷扰似乎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的内心反而会进入一种平静而专注的状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面对变化时的反应模式,不再是本能的抗拒和恐惧,而是尝试去理解、去接纳,并从中寻找成长的契机。它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

《光影交织:看见生活中的微光》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传达的那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强大”、“成功”、“不放弃”的论调所包围,似乎只有拼尽全力、不断向前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光影交织》却让我们慢下来,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在日常生活中闪烁着的“微光”。它不是在宣扬消极或者放弃,而是在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细微的美好和希望存在。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平凡人物在困境中的坚韧,以及他们在微小事物中找到的慰藉。比如,一个在病痛中依然坚持创作的艺术家,一个在失业后重新找到生活乐趣的普通人,或者仅仅是清晨窗台上那一缕阳光。这些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不一定来源于轰轰烈烈的壮举,也可能隐藏在平凡的坚持和对生活中点滴美好的感知之中。它教会我,即使面对生活的重压,也应该学会去发现和珍视那些能点亮我们内心的“微光”,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勇气。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而作者就像一盏柔和的灯,一点点照亮我前方的路,让我看到即使是微弱的光,也能驱散一部分阴影。

评分

《内在的航海图:绘制你人生的罗盘》这本书,在我阅读之前,心中是充满好奇的。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漫长的航行,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目标,很容易迷失在茫茫大海中。这本书正是围绕着“航海图”和“罗盘”这两个意象展开,试图为读者绘制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导航。它并没有像许多励志书籍那样,一味地鼓吹“成功至上”或者“超越极限”,而是更注重于帮助读者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价值观。作者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提问和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及什么才是对我们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自我认知”的论述,它强调了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潜力和局限性是绘制人生航海图的第一步。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设定清晰且可实现的目标,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清晰的头脑,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等。它不是那种看完就能立刻让你“飞黄腾达”的书,但它会让你在看完之后,对人生的方向更加明确,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而睿智的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它能提供指引,让我知道如何调整航向,朝着我心中真正向往的港湾前进。

评分

《静默的对话:倾听内心的低语》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置身于一片宁静湖泊旁的感受。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的思绪常常被外界的噪音所淹没,很少有机会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契机。它不是那种需要我们去“学习”什么理论的读物,而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我们去进行一场深刻的“静默的对话”。作者通过一些充满诗意的文字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引导读者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收回到内心。书中很多章节都聚焦于“当下”,提醒我们活在此时此刻的重要性。它认为,我们的许多焦虑和烦恼都来源于对过去的追悔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当我们能够真正地专注于当下,就会发现内心的平静。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观察”的论述,它教我们如何不带评判地去观察自己的思绪、情绪和身体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这种观察的过程,让我逐渐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事件本身所困扰,而是被我们对事件的解读所困扰。这本书不会强迫你改变什么,它只是温柔地提供了一种视角,一种让你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似乎更能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而是能够从内心深处找到一份安稳的力量。

评分

《心之所向:寻觅真实的自我》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让我内心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它并没有像很多心理学书籍那样,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或者提供复杂的心理疗法,而是以一种非常朴实和真诚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探索内心最深处的声音。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的倾听者,用文字搭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敢于面对自己那些不愿提及的脆弱、恐惧和迷茫。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往往戴着各种面具生活,扮演着别人期望的角色,却渐渐遗忘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它鼓励我们去卸下这些伪装,去拥抱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纳”的探讨,它不是一种被动的妥协,而是一种主动的理解和拥抱。当我们可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时,内心的冲突就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与自在。这本书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探索的可能性,让我们跟随自己的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虽然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我开始明白,真正重要的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而是成为那个内心真正渴望成为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