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配光盘) 新版精装版 商务印书馆 英语词典 常备工具书

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配光盘) 新版精装版 商务印书馆 英语词典 常备工具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翠莲 译
图书标签:
  • 牛津词典
  • 英汉词典
  • 高阶词典
  • 双解词典
  • 商务印书馆
  • 工具书
  • 英语学习
  • 词汇
  • 第8版
  • 精装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5279
商品编码:29428806593
丛书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主编推荐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秉承霍恩比开创的学习型词典的理念,在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如收录更多社会热点词汇及英语国家广泛流行的词语,增收百科词汇;更加注重语言的生成性,动词用法模式更加直观合理;新设“词语搭配”和“用语库”等用法说明,辨析常见疑难问题;新增“牛津写作指南”,涵盖14个有关写作项目,与配套光盘的iWriter软件一道使用,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凡此种种,皆见这部词典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纂宗旨。
1.一部畅销,销量遥遥*先的英语学习词典。英语词典,销量遥遥*先,平均每分钟销售2.16册。
2.一部科学严谨,*具性的英语学习词典。的专家,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铸就**的专业品质。
3.一部与时俱进,*富创新精神的英语学习词典。新增20%内容,包括1000新词、78页全彩图解词汇、5000余项正文修订。
4.一部关注应用,能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英语学习词典。搭配互动写作软件iWriter,可与49页牛津写作指南配合使用,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内容简介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为世所认可的英语学习词典,自1948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过5000万册,惠及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第八版较之前版多有突破,更为实用和准确,充分满足读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需求,突出学习功能。双解版汉译紧贴英文原义,符合汉语表述方式。《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是案头的英语工具书。
(1)184500单词、短语和释义:英美并重
(2)1000新词:贴近时代,求新求确
(3)5000余项正文修订:精益求精
(4)49页牛津写作指南:教授14个有关写作的项目
(5)78页图解词汇扩充:图文并茂,提升记忆效果
(6)28个专业的学术词汇:全新标注
(7)68页参考信息:全面实用
(8)8类用法说明:析难解疑
(9)配套光盘iWriter:交互式软件,指导写作
(10)较第七版内容增加20%

光盘内容
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一款可以帮助使用者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的互动式软件。
想写好英文并不容易——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也是众多老师的忠告。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和牛津写作指南为英语学习者量身打造,为其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提供全程帮助。
利用牛津iWriter写作
(1)对比文(4种)
(2)议论文(2种)
(3)口头报告
(4)报告数据(图表)
(5)报告数据(饼分图)

......

  目录
Introduction by The Commer Press
(Simplified characters edition)
商务印书馆出版前言(简体汉字本)
Advisers of the English Edition
英文版顾问名单
Introduction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a) Ltd
(Orthodox characters edition)
牛津大学出版社(*国)有限公司出版说明(繁体汉字本)
Advisory Board and Editorial Team of the English—Chinese Edition
英汉双解版顾问及编辑人员名单
Preface by Lu Gusun
陆谷孙序
Preface by joseph S M Lau
刘绍铭序
Preface by Jerome Su
苏正隆序
Translator's Preface
编译者序
Foreword to the English Edition
英文版序言(附译文)
Words from a Hornby Scholar
霍恩比奖学金学人的话(附译文)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本词典使用的缩写和符号
Labe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本词典使用的标识
Key to dictionary entries
本词典词条用法
Numbers
数字
The Dictioinary词典正文
Oxford Writing Tutor牛津写作指南
Visual Vocabulary Builder图解词汇扩充
Reference Section参考信息

 


实用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精选指南 一本关于如何系统、高效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并深入理解跨文化交际精髓的综合性学习手册。 --- 第一部分:现代英语精进策略与实践(约 500 字) 第一章:告别死记硬背——基于语境的词汇习得革命 本书摒弃了传统词典孤立地罗列单词的弊端,专注于提供一套真正能将词汇融入实际沟通的系统方法。我们深入探讨了词汇学习的“颗粒度”问题,强调从词块(Collocations)和语篇(Discourse)层面进行构建。书中详尽分析了数千个高频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漂移与功能转换,通过大量真实的语料库案例(例如,BBC新闻报道、学术期刊摘要、主流英美剧对白节选),演示如何准确把握词汇的“潜台词”和文化负载。 特别设立的“地道表达解构”单元,聚焦于那些中文使用者常感困惑的动词-介词组合(Phrasal Verbs)和习语(Idioms)。我们不仅提供释义,更绘制了详细的“使用场景地图”,明确指出哪些表达适用于正式商务邮件,哪些只应在非正式社交场合使用。例如,对比“put off”与“postpone”在语气上的微妙差异,以及“get around to”在时间管理语境中的地道用法。 第二章:语法不再是障碍——功能性语法的高效应用 本书将语法视为沟通的工具而非束缚,重点讲解那些对口语流利度和书面准确性影响最大的语法结构。我们不纠结于繁琐的传统术语,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Functionality)”上。 时态的叙事力量: 详细剖析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s)在构建时间线和表达“影响”上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商务汇报和叙事性写作中的应用。 从句的逻辑连接: 教授如何熟练运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来增加句子信息密度和逻辑层次,提升句子的“高级感”。我们提供了一套“句子模块化组合练习”,帮助学习者从简单句快速过渡到复杂、结构严谨的长难句。 语态的选择艺术: 探讨被动语态在学术写作和新闻报道中“去中心化”或“强调客体”的功能,指导读者在何时使用被动语态,而非盲目遵循“多用主动”的教条。 --- 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与专业应用(约 500 字) 第三章:从“说什么”到“怎么说”——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训练 全球化背景下,准确的语言只是基础,得体的交际策略才是成功的关键。本章专注于提升学习者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交流对象时的适应能力。 我们引入了霍夫斯泰德(Hofstede)和特龙皮纳尔(Trompenaars)等理论框架的简化应用,帮助读者理解高语境文化(如东亚)和低语境文化(如德、美)在沟通风格上的本质差异。 “面子”与间接性: 深入解析在拒绝请求、表达批评或提出异议时,如何运用恰当的“缓冲语”(Hedges)和间接表达,避免文化冲突。例如,在给欧美上级发送负面反馈时,如何平衡直接性与礼貌性。 非语言信息的解读: 探讨不同文化中手势、眼神接触、肢体距离(Proxemics)的含义差异,特别是针对国际会议和商务洽谈场景的实用建议。 第四章:面向未来的专业英语工具箱 本部分将英语学习与职场/学术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技能提升方案。 学术写作的严谨性: 教授如何撰写结构清晰的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和讨论(Discussion)部分,重点讲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和避免抄袭(Plagiarism)的策略,包括正确的引用格式指导(APA/MLA基础原则)。 高效会议与演示技巧: 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议英语流程指南,从会前议程准备、会议中的提问与回应技巧(如“打断”与“请求澄清”的礼貌用语),到如何设计富有冲击力的PPT演示文稿(强调视觉设计原则而非纯文本堆砌)。 商业信函的权力语言: 侧重于合同、备忘录(Memos)和提案(Proposals)的写作规范。教授如何使用精确、无歧义的法律和商务术语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法律效力。 --- 第三部分:学习者的自我驱动与资源整合(约 500 字) 第五章:构建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生态系统 真正的进步来自于持续、有策略的自我学习。本章旨在指导学习者建立一套可持续的、远离传统应试模式的英语输入和输出系统。 批判性阅读与信息筛选: 面对海量英文信息,我们指导读者如何快速识别核心论点、区分事实与观点,培养对信息源的批判性评估能力,这对于深度学习至关重要。 口语流利的“自动化”训练: 介绍“影子跟读法”(Shadowing)的高级应用,不仅模仿语音语调,更要模仿语速和节奏感。此外,提供基于主题的即兴演说(Impromptu Speaking)训练模板,以应对突发情况。 精选数字资源导航: 鉴于学习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本书提供了一份经过筛选的、高质量的英语学习数字资源地图。这包括: 学术语料库的有效利用: 介绍如COCA、BNC等大型语料库的查询技巧,帮助学习者验证自己对单词和短语使用的直觉。 优质播客与视频精讲: 推荐专注于特定领域(如经济学、科技前沿)的英文媒体,并提供如何将听力材料转化为主动学习笔记的方法。 在线写作反馈工具的优化使用: 指导如何利用先进的语法和风格检查工具,但强调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最终的判断权仍需回归学习者自身。 结语:从工具使用者到语言驾驭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习者跨越“知道”与“能用”之间的鸿沟。它不是一本词汇手册,而是一张详尽的地图,引导你穿越复杂的语言环境,最终实现清晰、自信、富有文化敏感度的跨文化交流。学习英语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而本书提供的正是持续优化的系统方法论和经过实践检验的策略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名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我常常觉得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是“语感”的培养。而这本词典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设计理念似乎非常注重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惯用语和习语时的排版方式,那种结构清晰、层级分明的展示方法,让我能迅速抓住核心含义,并理解其在日常对话或书面语中的适用场合。而且,它对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做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这一点对于提高写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比如说,区分“affect”和“effect”在不同语态下的用法,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翻译,而是通过详细的句法结构分析来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运用。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给出答案”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系统、更内在的语言知识体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层面。

评分

我真正开始深入使用这本书,是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时。当时,我需要精确地理解一些非常细微的学术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别,这可不是随便用手机查几个同义词就能解决的。这本词典在处理那些“边界模糊”的词汇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它提供的释义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更融入了大量的例证和用法注释,这些例子往往直接取材于权威的语料库,确保了地道性和准确性。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一个动词的某种特定搭配伤透了脑筋,翻遍了其他几本常用词典都觉得差强人意,结果在这本里,找到了一个专门解释该搭配在某一特定领域(比如经济学或法律)的用法说明,并配有原文摘录。那一刻的感觉,简直是豁然开朗,直接帮我避免了在报告中可能出现的专业性错误。这种对细节的深挖和对专业语境的捕捉,是它作为“常备工具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上精美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就感觉物有所值。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经典的、学院派的风格,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经过时间考验的权威工具书。书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厚实且不易透墨,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那种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优雅的光泽,更增添了一份庄重感。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气味,瞬间把我拉回了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光,那种感觉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而且,考虑到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工具书,它的开本选择也相当合理,既保证了足够的阅读和查询空间,又不会因为太大而显得笨重,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这种细节上的用心,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关键。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对话,那种踏实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有时候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旦你开始使用,你会发现这种“沉重”正是其可靠性的体现。我个人对它附带的那个光盘或相关数字资源的使用体验非常满意,它弥补了纸质书在检索速度上的天然劣势。在查阅一些罕见或新兴的科技词汇时,电子版的快速检索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纸质版和电子版的资源是互为补充的,纸质版提供的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知识框架,而电子版则提供了即时性和更全面的语料库支持。这种多介质的整合,使得它不再是一本孤立的工具书,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跟进时代发展、不断接触新知识的终身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整合能力,让一本“经典”工具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评分

与其他一些偏重于口语化或俚语的词典相比,我更信赖这本词典在规范性和学术严谨性方面的表现。它所收录的词汇和释义,明显带有权威机构背书的严谨态度,这对于从事翻译或者需要撰写正式文稿的人来说,是最高的安全保障。每一次引用其中的定义或例句时,我心中都有一种底气,知道自己引用的内容是经过严格考证的。它的词条组织逻辑非常清晰,即使是初次接触的用户,也能很快适应其排版节奏,找到所需信息。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校对一篇跨国合作的合同草案,其中一个法律术语的理解出现分歧,最后就是依赖这本书的专业释义,才得以圆满解决争端。这种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决定性支持的能力,让我将其视为工作台上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词典”范畴,更像是一个可靠的语言顾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