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花史左编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
| 作者:王路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6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5941605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明代是我国古代花卉发展良好的时期,《花史左编》原著诞生于明代,作者王路是明代学者,十分喜爱花卉,于丁巳年编成此书。明代文学家陈继儒为此书题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涵盖古代花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记载了古代各种花卉的名称、形态、季节特性、栽培事宜、作用,以及花的典故、传说、栽种器具等,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花卉的重要资料。 王路在小引中写道,“《左编》花之事迹计二十四卷,《右编》花之辞翰陆续品辑约一十二卷。”《右编》有其名而后来并未成书,因此只有《花史左编》一书。 《花史左编》原著没有标点符号,阅读十分费时费神,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花卉情况,本书由李斌教授校点,经过校点和重新排版,比原著更加方便阅读。
《花史左编》主要记述了古代花卉的情况,内容涵盖了花卉的方方面面,包括花的颜色种类名称,到花的栽培方法和用途,再到花背后的故事和隐含的文化意象,记述极尽详细。 开篇有陈继儒的题词,给予此书高度的评价,“其所撰《花史》二十四卷,皆古人韵事,当与农书、种树书并传。读此史者,老于花中,可以长世;披荆畚砾,灌溉培植,皆有法度,可以经世;谢卿相灌园,又可以避世,可以玩世也。”《浙江通志》载:“王路,《花史》二十四卷,有天启元年李日华序。”今此本二十七卷,无日华序,而前有陈继儒序与路所作小引,皆称二十四卷。又,此本二十五卷《花之友》、二十七卷《花之器》皆题“潭云宣猷驭云子补”,二十六卷《花尘》题“百花主人辑”,则路书本二十四卷,此三卷乃后人所补入,而刊书者并为一目耳。 因此,本书内容共二十七卷,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花卉的重要资料。
王路,字仲遵,明代学者,浙江嘉兴人,对花卉有独特的见解。 李斌,博士,教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2003年7月起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工作,2012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有《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述评》《论晚明布衣文人的旅游活动》等。
卷一 花之品 卷二 花之寄 卷三 花之名 卷四 花之辨 卷五 花之候 卷六 花之瑞 卷七 花之妖 卷八 花之宜 卷九 花之情 卷十 花之味 卷十一 花之荣 卷十二 花之辱 卷十三 花之忌 卷十四 花之运 卷十五 花之梦 卷十六 花之事 卷十七 花之人 卷十八 花之证 卷十九 花之妬 卷二十 花之兀 卷二十一 花之药 卷二十二 花之毒 卷二十三 花之似 卷二十四 花之变 卷二十五 花之友 卷二十六 花麈 附十无待 卷二十七 花之器 附录
这本《花史左编》,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它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能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琐碎,沉浸在一个由花朵编织而成的奇妙世界里。作者的叙事风格相当独特,时而如一位沉醉于自然美景的隐士,娓娓道来;时而又像一位孜孜不倦的史学家,考证严谨,却又不失文采。我从未想过,一朵花的生长轨迹,竟然能承载如此厚重的故事。它记录了某个朝代的兴衰,见证了某个王朝的繁华,甚至悄悄地参与了某个伟大人物的生命历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在宫廷的御花园里,帝王后妃们对一株稀世名花的赞叹;在寻常百姓的庭院中,孩童们追逐着那色彩斑斓的蝴蝶,而蝴蝶恰好停驻在一朵平凡却充满生机的野花上。这种将历史事件与微观自然巧妙融合的写法,极大地拓展了我的阅读视野,也让我对“历史”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宏大的事件陈述,更是无数细微情感和生命痕迹的累积。
评分我必须说,《花史左编》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我最初是被它雅致的书名所吸引,却未曾料到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触动。它不仅仅是在介绍花卉的名称和生长习性,更是在通过花卉的视角,去解读历史的脉络,去洞察人性的起伏。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有宏大的历史背景铺展,也有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我仿佛看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株残破的野花如何在废墟中挣扎求生;在歌舞升平的盛世,皇家园林中名贵花卉如何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作者用一种近乎悲悯的笔触,描绘着花朵的命运,也映射着人类的命运。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个体,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都因为有了花的陪伴,而重新焕发出生机。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情感融为一体的写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常常忽视的生命。
评分《花史左编》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与我以往阅读的以人为中心的史书不同,这本书将视角巧妙地投向了植物——那些看似沉默却拥有漫长生命旅程的花卉。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仿佛我置身于书中描绘的古老花园,能感受到晨露的冰凉,听到蜂蝶的嗡鸣,闻到阵阵袭来的馥郁芬芳。书中关于某些花卉在不同文化中象征意义的阐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同一朵花,在东方可能代表着纯洁与高雅,而在西方则被赋予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寓意。这种跨文化的比较,不仅展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也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与多样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默默无闻的花朵的关注,它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动人的传说,却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默默地绽放,见证着时光的流转。这种“以花为眼看历史”的独特视角,赋予了这本书无与伦比的魅力,让我对身边那些不起眼的花草,也产生了别样的敬意。
评分《花史左编》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历史深处的灵魂对话。它以花为引,串联起了无数尘封的往事,将那些冰冷枯燥的史料,赋予了温度和色彩。作者的文笔功底深厚,行文流畅,既有文人雅士的细腻,又不乏史学家的严谨。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与花卉之间情感联系的描绘。比如,在某个特定时期,某种花的盛开或凋零,竟然能成为民心所向的象征,或者引发一场巨大的变革。这种将自然现象与社会变迁紧密联系的写法,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少女在窗边精心照料着一盆花,期盼着远方爱人的归来;老人在庭院中,看着一株老梅,回忆着年轻时的点点滴滴。这些场景,虽非历史事件的主角,却构成了历史最真实、最动人的底色。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有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有无数普通人在花开花落间,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评分初次翻开《花史左编》,就被书页间流淌的诗意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流水账式的年鉴,也并非是枯燥的植物学图鉴。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着花卉生命的起伏跌宕,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悄然绽放又默默凋零的芬芳,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花瓣的低语,闻到泥土与露珠混合的清香,甚至能感受到那些曾经围绕着这些花朵的欢笑与泪水。书中对不同花卉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融入人类的文化、情感乃至政治事件的叙述,都让我惊叹不已。那些只存在于史书的片段,因为有了花的点缀,变得立体而生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花的书,更像是一部微观的历史画卷,在繁花似锦的意象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某种不知名野花的描写,它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顽强地扎根于贫瘠的土地,静静地绽放,那份生命的力量,足以穿透时空的隔阂,直抵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