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激光辐照效应
定价:98.00元
作者:陆启生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181018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的读者群体是在相应领域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生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目录
章 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
1.1 半导体内电子能态
1.2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
1.3 半导体内载流子的有(等)效质量与迁移率
1.4 半导体材料内电子和声子的统计特性
1.4.1 电子和声子的统计分布函数
1.4.2 费米子的统计特性
1.4.3 玻色子的统计特性
1.5 热容
1.5.1 声子对热容的贡献
1.5.2 半导体中传导电子对热容的贡献
1.5.3 半导体材料的总热容
1.6 热膨胀
1.7 热传递
1.7.1 热传导
1.7.2 热对流
1.7.3 热辐射
1.8 热学参数的尺度效应
1.8.1 热容的尺度效应
1.8.2 热传递的尺度效应
1.9 半导体中离子扩散与晶体熔化
1.9.1 半导体中离子扩散
1.9.2 半导体材料的熔化
参考文献
第2章 激光在半导体材料中的传播
2.1 光在半导体中传播的一般规律
2.2 介质在电磁场中的极化
2.3 光与半导体材料耦合的量子力学叙述
2.4 半导体材料的极化率张量
2.5 半导体材料中极化电磁波的色散关系
2.6 极化激元波在半导体材料中的传播
2.7 光在半导体内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2.8 光与半导体内激子的耦合
2.9 半导体内表面极化激元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的传播
参考文献
第3章 激光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吸收与弛豫
3.1 激光在半导体材料中的线性吸收
3.1.1 电子的线性吸收
3.1.2 半导体材料中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
3.1.3 激子对激光的吸收
3.1.4 晶格对激光的线性吸收
3.1.5 选择定则
3.2 半导体材料对激光的非线性吸收
3.2.1 多光子过程
3.2.2 受激拉曼散射
3.2.3 受激布里渊散射
3.3 激光施加给半导体的基本作用力
3.3.1 激光场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
3.3.2 激光场引起的电致伸缩力
3.3.3 辐射压力
3.3.4 有质动力
3.4 吸收的激光能量在半导体材料内的弛豫
3.4.1 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弛豫过程
3.4.2 电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弛豫过程
3.4.3 声子与声子相互作用的弛豫过程
3.5 载流子的复合与弛豫
3.5.1 载流子的直接复合与产生
3.5.2 载流子的级联(复合中心)复合
3.5.3 载流子的辐射复合与温度和辐射场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输运
4.1 玻耳兹曼方程
4.1.1 玻耳兹曼方程
4.1.2 弛豫时间近似
4.2 能量平衡模型
4.2.1 主要物理量的数学表述
4.2.2 能量平衡模型的数学表述
4.3 漂移一扩散模型
4.4 漂移扩散模型的数值解法
4.4.1 基本方程
4.4.2 边界条件
4.4.3 稳态分析
4.4.4 瞬态计算
参考文献
第5章 单元光电器件的激光辐照效应
5.1 光导型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5.1.1 光电导的激发机制
5.1.2 光导型探测器的工作模式
5.2 光伏型探测器工作原理
5.2.1 热平衡状态下的PN结
5.2.2 PN结的电学响应
5.2.3 PN结的光学响应
5.3 光电探测器的光学饱和效应
5.3.1 光导型探测器的光学饱和效应
5.3.2 光伏型探测器的光学饱和效应
5.4 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温度效应
5.4.1 探测器结构对探测器温度变化的影响
5.4.2 光导型探测器中的温升效应
5.4.3 光伏型探测器中温升对信号的影响
5.5 波段外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机理
5.5.1 光导型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机理
5.5.2 光伏型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机理
5.6 单元光电探测器的激光损伤机理
5.6.1 连续激光对单元光电探测器的致损机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激光与阵列光电器件相互作用
6.1 可见光CCD成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6.1.1 CCD的单元结构及其功能
6.1.2 典型可见光CCD成像器件
6.1.3 CDS技术及A/D转换简介
6.2 可见光CCD的激光致眩效应与机理
6.2.1 基本激光致眩效应
6.2.2 特殊激光致眩效应
6.3 激光对CCD器件的损伤效应
6.3.1 脉冲激光对CCD损伤的一般过程
6.3.2 脉冲激光对CCD的损伤机理
6.3.3 脉冲激光对CCD材料的损伤
参考文献
第7章 激光对半导体材料的热和力学损伤
7.1 连续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引起的热和力学损伤
7.2 脉冲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引起的热和力学损伤
7.2.1 脉冲激光对硅的热和力学损伤
7.2.2 脉冲激光对砷化镓的热和力学损伤
7.2.3 脉冲激光对碲镉汞的热和力学损伤
7.2.4 脉冲激光对锑化铟的热和力学损伤
7.2.5 脉冲激光对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热和力学损伤
7.2.6 脉冲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周期状波纹
7.3 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热效应的基本方程
7.3.1 热传导基本方程
7.3.2 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引起的熔化和汽化
7.3.3 非傅里叶热传导简介
7.4 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力学效应的基本方程
7.4.1 热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7.4.2 激光辐照下半导体表面剧烈汽化的力学效应
7.5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引起的热和力学损伤
7.5.1 超短脉冲激光对硅的热和力学损伤
7.5.2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其他半导体材料产生的热和力学损伤
7.5.3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周期状波纹
7.6 超短脉冲激光损伤半导体材料的理论模型简介
7.6.1 超短脉冲激光对半导体材料的损伤模型
7.6.2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下半导体材料的超快动力学响应
参考文献
附录A 非各向同性介质中介电张量与折射率
附录B 特殊函数
附录C 一些积分表达式的计算
附录D 能量平衡模型中主要物理量的推导
附录E 式(4—102)的推导
附录F CCD输出波形参考电压值的推导
附录G 体沟道CCD包含信号电荷状态的一维解析模型
附录H 重频激光引起CCD视频图像中次光斑漂移运动规律
附录I 动态电子快门中主光斑振荡与稳定的条件分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纳米技术和光子学交叉领域充满好奇的科研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激光技术在微纳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作为构建现代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核心,其与激光的互动无疑是这个交叉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不仅介绍激光辐照对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影响,例如光致载流子产生、表面改性、掺杂、缺陷形成等,更希望它能详细探讨这些效应在制备高性能、复杂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中的具体应用。我想了解激光如何被用于精确地图案化材料,如何实现无掩模的光刻,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构建出具有特定光学或电学特性的结构。书中是否会涉及例如飞秒激光在超快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在材料内部产生独特的亚稳态结构或相干现象?另外,对于一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比如二维材料(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在激光作用下的光电特性变化,是否也有深入的探讨?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在于它能够启发新的研究思路,推动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的边界。
评分我是一名在半导体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日常工作涉及新工艺的开发和生产问题的解决。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激光加工相关的技术挑战,比如如何精确控制激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加工效果,如何避免因激光辐照引起的材料损伤或性能下降。因此,一本能够深入剖析激光辐照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影响的专业书籍,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各种半导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基、化合物半导体,甚至一些宽禁带半导体如氮化镓、碳化硅)在不同波长、功率、脉冲宽度激光作用下的详细反应机理。比如,不同激光参数组合下,材料可能出现的吸收、散射、透射、反射等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热扩散、应力分布、甚至相变等过程。此外,我更关心这些微观效应如何转化为宏观的器件性能变化,比如电阻率、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击穿电压、漏电流等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模型和仿真方法,帮助我们预测激光加工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或者指导我们如何优化工艺以规避潜在的风险,那就太有帮助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能为我这样的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简约而又不失专业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银白色的书名,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微观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作为一名对半导体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激光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的著作。我期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激光的基本特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然后逐步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砷化镓等,在激光辐照下会发生怎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我想了解激光能量是如何被吸收、如何引发电子跃迁、如何产生热效应、甚至如何改变材料的晶格结构。更进一步,我也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这些效应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实际应用,例如激光退火、激光刻蚀、激光焊接等等,以及这些工艺是如何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例如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激光处理技术,或者在量子计算、光通信等新兴领域中的激光应用,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连接了基础物理原理与尖端工程应用,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半导体器件精密制造背后科学原理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工程师,曾经在电子元件厂工作了几十年,亲历了半导体技术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整个过程。回首往事,激光技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飞速的发展,让我感到非常惊叹。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从未停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朋友一样,用一种清晰易懂、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回顾和梳理激光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带来的重要变革。从早期的激光退火、激光切割,到如今更为精密的激光直写、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我想了解这些技术的演进是如何一步步推动半导体器件向着更小、更快、更强大的方向发展的。书中是否能包含一些经典的案例研究,讲述某个重要的半导体器件是如何通过激光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我也很好奇,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半导体制造又会呈现出怎样新的可能性?这本书是否能为我这样的读者提供一个观察行业发展脉络的窗口,让我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源于其题目所蕴含的科学探索精神。作为一名跨学科研究的学者,我深知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光学以及信息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光与半导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恰恰是这些学科交汇的核心区域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具有深度的理论框架,系统地阐述激光辐照对半导体材料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这包括但不限于激子动力学、自由载流子动力学、非线性光学效应、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以及激光引起的相变动力学等。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对不同半导体材料(如III-V族、II-VI族、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在激光作用下的独特响应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激光诱导的材料改性在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方面的作用,例如提高发光效率、降低漏电流、增强载流子输运能力等方面,是否能有详实的论述和实验证据支持?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理论指导,帮助我在相关领域做出更具创新性的贡献,并推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向前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