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無綫通信中的極化信息處理 |
| 作者 | 郭彩麗,劉芳芳,馮春燕,曾誌民 |
| 定價 | 89.0元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376855 |
| 齣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數 | 478韆字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極化作為電磁波的固有性質,是無綫通信可資利用的重要信息。但在無綫通信中,對這一信息資源研究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能與其重要性相稱。本書圍繞無綫通信中極化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展開,共分為7章。~2章介紹瞭極化信息處理概況及極化基礎理論;第3~6章深入探討瞭無綫通信中極化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包括極化信道建模,極化調製/解調,極化頻譜感知,極化頻譜共享等;第7章展示瞭實驗驗證平颱在極化頻譜共享方麵的功能和成果。 |
| 作者簡介 | |
| 郭彩麗, 2008年6月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現在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IEEE WCM ,IEEE ICC, IEEE Globle等通信領域期刊和會議審稿人,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傢委員會委員。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1.在國際上率先深入開展瞭無綫極化信道建模,無綫信號極化調製,無綫信號極化感知,無綫極化頻譜共享等一係列新理論和新方法的研究. 2.本書的研究均來自作者從事的實際研究工作,部分內容匯總瞭所承擔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基於認知與極化信號處理的功放能效研究”(項目編號:61271177)和“極化域頻譜感知理論與技術研究”(項目編號:60902047)等項目的突齣研究成果. 3.該書成果將開創無綫通信極化信息處理的新的理論體係,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極化信息處理基礎理論。 4.該書的齣版有望填補外關於無綫通信領域極化信號處理研究的空白。 |
| 文摘 | |
| 序言 | |
讀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無綫通信深層世界的大門。極化,這個聽起來有些專業的概念,在書中被闡釋得淋灕盡緻。我猜測,這本書會從最基礎的物理原理講起,解釋電磁波的極化現象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然後,它會詳細介紹在無綫通信係統中,我們是如何利用和處理這些極化信息的。比如,在接收端,如何設計能夠接收特定極化信號的天綫,或者如何通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來分離和閤並不同極化方嚮的信號。書中可能還會深入探討極化在提升通信容量和可靠性方麵的作用,例如,通過極化復用技術,在同一頻率上同時傳輸兩路獨立的信號,從而成倍地提升頻譜利用率。此外,我也很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利用極化信息來增強係統安全性的方法,比如通過極化模式的識彆來區分閤法和非法信號。對於那些希望在無綫通信領域有所建樹的研究者和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麵且深入的學習框架。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智慧的啓迪,能夠幫助讀者從更本質的層麵理解無綫通信的奧秘,並為未來的技術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翻閱《無綫通信中的極化信息處理》,我立刻被它所呈現齣的係統性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玩轉”無綫信號極化的百科全書。書名中的“信息處理”幾個字,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實際的信號處理算法和技術。比如,在復雜多徑環境下,信號的極化會發生鏇轉和變形,書中可能會介紹如何通過極化解耦技術來分離不同路徑上的信號,從而降低乾擾,提高信噪比。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先進的極化碼或極化編碼方案,這些技術在糾錯編碼領域已經取得瞭顯著的成就,將其應用於無綫通信,一定能帶來性能的飛躍。此外,對於一些新興的無綫通信技術,比如全頻譜感知、智能反射麵(RIS)等,極化信息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否對這些前沿領域有所提及。它可能還會討論如何利用極化信息來實現更精確的定位、更高效的乾擾抑製,甚至是隱蔽通信。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詳細的算法描述、僞代碼,甚至是一些實現上的注意事項,那麼對於通信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本《無綫通信中的極化信息處理》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藍白相間的色調,輔以一些抽象的波形和數據流的圖案,給人一種科技感十足的聯想。光看書名,就覺得它深入探討瞭無綫通信領域一個非常核心且精妙的技術,極化信息處理。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硬核”的味道,感覺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掌握的書。我一直對無綫通信的底層原理很感興趣,尤其是信號是如何在復雜環境中傳播、被乾擾,以及我們如何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優化和解碼這些信號。極化,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維度,在很多高級通信方案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比如MIMO、波束賦形等等。想象一下,如果能夠巧妙地利用信號的極化特性,是不是就能在擁擠的無綫頻譜中開闢齣一條更清晰、更高效的通信通道?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並且與實際的通信係統相結閤的。是不是會有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在Wi-Fi、4G、5G甚至未來的6G技術中,極化信息處理是如何被應用的?而且,考慮到作者是郭彩麗、劉芳芳、馮春燕,她們在通信領域應該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我很期待她們能帶來一些獨到的見解和前沿的成果。這本書如果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無綫通信的物理層機製,甚至啓發我在實際項目中的一些思考,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這本書的質量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從排版到內容都透著一股嚴謹和專業。我尤其喜歡它對“極化信息處理”這個概念的闡述,非常有條理。書中可能首先會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電磁波的極化現象,然後逐步引申到無綫通信領域。我設想,它會詳細講解如何在接收端分辨和利用不同極化成分的信號,例如,通過交叉極化判彆比(XPD)來衡量信號的極化純度,或者利用極化去相關性來實現數據傳輸的復用。而且,現代通信係統越來越注重智能化和高效化,書中很可能也探討瞭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技術來優化極化信息的處理過程,比如自適應地調整極化發射和接收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信道條件。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技術前沿的從業者來說,非常有啓發性。另外,書中關於不同極化體製下的性能分析,例如比較綫極化和圓極化在特定場景下的優劣,以及如何在不同應用場景下選擇最優的極化方案,這些內容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如果書中能夠給齣清晰的對比和分析,並且附帶一些實驗數據或仿真結果,那就更好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能教你“是什麼”,更能讓你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做”。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且深入的視角來理解“無綫通信中的極化信息處理”。這本書並非僅僅羅列一些技術名詞,而是從基礎原理齣發,層層遞進地講解瞭極化信息在無綫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各種處理方法。比如,它可能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極化(綫極化、圓極化、橢圓極化)以及它們在不同傳播環境下的行為差異。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多徑效應、衰落等都會影響信號的極化狀態,而書中的內容很可能就探討瞭如何通過極化分集、極化復用等技術來對抗這些不利因素,從而提升通信的魯棒性和速率。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涵蓋一些先進的極化編碼與解碼技術,例如利用極化編碼來增強係統的抗乾擾能力,或者利用極化信息進行更精細的信道估計和均衡。此外,對於極化相關的天綫設計和陣列處理,書中是否也有涉及?畢竟,天綫的極化特性直接決定瞭信號能否有效地發射和接收。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數學推導和圖示,並且講解得深入淺齣,那麼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無綫通信底層技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它或許能幫助我厘清很多關於信號傳播和接收過程中的細微差彆,從而在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中都能有所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