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定价:45.00元
售价:34.2元,便宜10.8元,折扣76
作者: 黛博拉·唐宁·威尔逊 王亦兵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66340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社会实验,揭示群体间文化隔阂与冲突产生的过程与强度,展现了我们内在的社会倾向及和树敌的能量,同时也探讨了游戏活动、情感沟通、群体内互动在群体意识的形成和维持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书读来如同小说,但这种可读性并未削弱其学术价值。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社会实验,读来如同小说,但这种可读性并未削弱其学术价值。
目录
引言 浪漫主义课堂/1
部分 实验伊始/5
第二部分 嫌隙渐生/57
第三部分 自我辩护/113
第四部分 无法和解/169
结语/235
致谢/239
作者介绍
黛博拉·唐宁·威尔逊(Deborah Downing Wilson)现任教于美华达大学雷诺分校新闻系。其著作《石头汤实验》描述了其在校展开的一项为期10周的文化模拟实验项目,揭示了消除文化隔阂的困难程度。整个实验过程中,她秉持诚实的态度并极具反思精神,综合各社会科学领域(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有关群体、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在理论研究上令人耳目一新。
文摘
序言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这个书名,真的非常有意思。一方面,“石头汤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经典的民间故事,一个关于分享、智慧和共同创造的故事,它总给人一种积极、充满希望的感觉。但另一方面,“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和无奈。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不太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我猜想,作者可能是想通过“石头汤实验”这个隐喻,来探讨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明明有各种各样的“食材”——比如日益便捷的国际交流、多元文化的涌现,但文化之间的隔阂却依然像一锅煮不开的“石头汤”,难以真正融洽。是什么让人们宁愿固守在自己的“石头”周围,而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胡萝卜”、“土豆”来共同烹饪?是沟通的障碍?是认知的壁垒?还是根深蒂固的偏见?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顽固”的根源,并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打破隔阂的思路,即使这种思路不像故事里那样直接,但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也能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初听之下,有一种奇特的融合感。“石头汤实验”,这个词组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个关于村民们如何通过一个“假”的石头煮出美味汤羹的古老故事,它象征着智慧、合作与分享的力量。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现实的问题,直指我们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隔阂与冲突。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充满温情的民间传说,与一个棘手而复杂的社会议题连接起来的。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在暗示,文化隔阂的顽固,可能正是源于我们缺乏“石头汤实验”中的那种智慧与协作精神。或许,我们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往往过于强调“石头”——那些显而易见的、难以逾越的差异,却忽视了每个人都能贡献出的“配料”,那些能够滋养和丰盛彼此的元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为我们揭示,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在面对文化隔阂时,宁愿守着“石头”,也不愿共同“煮汤”。这究竟是人性使然,还是社会环境的造就?这种跨越童话与现实的命名方式,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仿佛在邀请读者踏上一场探索人性与社会复杂性的奇妙旅程。
评分书名《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给我一种非常直接的冲击感。首先,“石头汤实验”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它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一个关于智慧、合作和共享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通过一种看似不可能的方式,汇聚了众人的力量,最终化解了饥饿。而将这个概念与“文化隔阂的顽固性”结合起来,则暗示了一种极具批判性的视角。我推测,作者可能是在用“石头汤实验”来象征性地探讨,为什么尽管我们有许多“理论上”可以打破文化隔阂的“食材”(比如信息传播、跨文化交流),但现实中,这些隔阂却依然像坚硬的石头一样难以撼动。是什么剥夺了这些“食材”的营养,让它们无法汇聚成“汤”?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是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还是沟通方式的根本性差异?这本书或许是在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逼迫我们去审视,我们究竟是真的在尝试“煮汤”,还是仅仅在原地围着“石头”打转。这种将一个富有寓意的童话置于现实困境中的做法,本身就预示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力,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的智慧火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我必须说,带着一种相当吸引人的张力。“石头汤实验”,这个意象本身就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一种以小博大、以无化有的智慧。但紧随其后的“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又像是一盆冷水,瞬间将人从那种童话般的想象中拉回,直面我们社会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总觉得,作者选择“石头汤”这个主题,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点文学色彩,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寓言来解释现实。也许,文化隔阂就像那个故事里的“石头”,本身并不具备能煮出汤来的实质,但当人们愿意分享,愿意放下自己的成见,将各自拥有的“食材”贡献出来时,就能共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然而,现实中,人们似乎常常只看到了“石头”,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胡萝卜”、“土豆”和“肉”,于是,隔阂就成了坚不可摧的墙。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剖析这种“不愿意”的心理根源,以及是什么让这种“顽固”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得以延续。这本书似乎在邀请我们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去审视我们内心深处对“异己”的排斥,以及我们是否真的具备了构建一座真正“共享之锅”的智慧和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入胜了。“石头汤实验”,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童年故事的回忆,那个关于分享和智慧的经典寓言,总让人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哲理。而后面紧跟着的“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则立刻将这个童话式的开端拉回了现实,暗示着书中要探讨的并非简单的分享,而是更复杂、更棘手的社会现象。这种看似矛盾的结合,反而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作者究竟是如何将一个充满温情的民间故事,与一个沉重而现实的社会议题联系起来的?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否会像那个故事里的人一样,通过巧妙的“实验”或者说某种比喻性的方式,来揭示文化隔阂的根源,以及它为什么会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还是历史遗留的权力结构?亦或是社会交往中的无意识偏见?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期待着书中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性的解答。王亦兵的译笔也让我对阅读这本书充满信心,相信他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一同探索这个关于“石头汤”与“文化隔阂”的奇妙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