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預見——沉思與冥想的力量
定價:39.80元
作者:(美國)詹姆斯H.奧斯汀,硃迺欣譯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08410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者奧斯汀是的神經科專傢,譯者硃迺欣也是颱灣地區的神經科醫師
本書獲得過1998年科學和醫學網圖書奬。內容提要
本書是關於一位神經科醫師的個人探索,及其專業研究的故事。全書共分八個部分,總結呈現*的證據,從概念、定義入手,提供幾種不同意識狀態的特殊實例,接著討論意識於何處與何時在人類大腦的深處浮現。後介紹的是短暫經驗的澄清持續階段和它對社會的影響。
目錄
□中文版序/ 1
□譯序/ 3
Part1 開始直指禪
01 禪與腦之間有任何共同基礎嗎/ 2
02 禪的簡史/ 8
03 但是,禪是什麼/ 13
04 神秘主義、禪、宗教與神經科學/ 18
05 建立自我/ 23
06 自我的I-Me-Mine / 30
07 禪認為它來自何處?/ 34
Part2 打坐
08 打坐是什麼?/ 38
09 打坐期間的生理變化/ 40
10 打坐中的腦波/ 43
11 剝奪感覺運動的影響/ 47
Part3 神經化
12 腦的綜觀:巨觀/ 51
13 腦的綜觀:微觀/ 54
14 腦的綜觀:協調網絡,閤成高等功能/ 58
15 朝嚮反射和激活/ 61
16 網狀結構及其他喚醒路徑/ 62
17 乙酰膽堿係統/ 66
18 中隔與快樂/ 68
19 扣帶迴的執著/ 70
20 杏仁核與恐懼/ 72
21 記憶與海馬/ 74
22 內髒驅力與下視丘/ 79
23 生命胺:三種係統/ 84
24 GABA與抑製/ 92
25 腦自己的類/ 94
26 味覺的特例/ 98
27 小老鼠的勝利與失敗/ 100
28 中央灰質:攻擊、防禦和喪失痛感/ 102
29 第三條路徑:腦的壓力反應/ 105
30 大的視覺腦/ 109
31 它在哪裏?頂葉路徑/ 112
32 它是什麼?顳葉路徑/ 114
33 我應該怎麼處理它?額葉/ 119
34 大係統的漣漪:記憶的儲藏與檢索/ 124
35 視丘/ 127
36 網狀核/ 130
37 視丘枕部/ 134
38 注意的高層機製/ 136
39 覺知、注意、新奇和驚奇的實驗關聯/ 139
Part4 探索意識狀態
40 心識:語言文字的問題/ 146
41 意識覺性的一般形式/ 149
42 意識主題的變化/ 151
43 睡眠的結構/ 158
44 去同步化睡眠/ 161
45 製約:學習和去學習/ 163
46 潮汐節奏與生物時鍾/ 166
47 情緒的根源/ 172
48 受苦與解脫受苦/ 175
49 聯結兩個大腦半球/ 178
Part5 加速
50 打坐的副作用:魔境/ 189
51 火中臉孔:錯覺與幻覺/ 191
52 刺激人腦/ 195
53 笑的根源/ 196
54 如何影響腦?/ 199
55 LSD幻覺經驗的層次與後果/ 204
56 激發/ 208
57 湧現/ 213
58 次禪—腦問答/ 217
Part6 人定:專注
59 三摩地的語意/ 224
60 縱身:空白,然後黑暗/ 229
61 空間/ 232
62 林德伯格的升空:周遭幻象/ 235
63 打坐專注的周遭幻象/ 238
64 寂靜的聲音/ 241
65 在清明持續的覺知中失去自我/ 245
66 時間的何時與何地/ 249
67 矛盾之門/ 251
68 第二次禪—腦問答/ 254
Part7 齣定:覺醒
69 廣闊界限的真實意義/ 258
70 開悟多久齣現?/ 261
71 般若:觀照智慧/ 263
72 真如/ 268
73 時間的建立/ 272
74 時間的消融/ 274
75 恐懼的死亡/ 279
76 空/ 283
77 客觀視覺:月觀/ 285
78 有潛能的序麯:黑夜與抑鬱/ 290
79 專注與觀照智慧之間的運作差彆/ 293
80 開悟反觀:個人與神經學/ 297
81 見性的選擇性機製/ 306
82 第三次禪—腦問答/ 312
Part8 朝嚮持續開悟的階段:存在與
83 究竟清淨/ 317
84 寂靜的力量/ 319
85 頓悟/ 321
86 以行動錶達禪/ 323
87 結語/ 326
□與腦相關名詞中英對照329
□與禪相關名詞中英對照339
作者介紹
詹姆斯·奧斯汀,美國密蘇裏大學醫學院神經科臨床教授,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先後於布朗大學完成一般大學教育,哈佛大學完成醫學教育,哥倫比亞大學完成神經科住院醫師訓練。1966—1974年,奧斯汀任教於俄勒岡大學醫學院,由助理教授晉升為正教授和科主任。其間,他開始研究神經係統的白質疾病,因成果輝煌而聲名大噪,有一種嬰兒的白質疾病甚至被命名為“奧斯汀氏癥”。1976年轉任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繼續擔任科主任直到1992年退休。所發錶的學術論文超過140篇,範圍包括神經化學、神經藥理學及臨床神經學。另著有《追蹤、機會和創新》等。
譯者簡介
硃迺欣,颱大醫學院醫科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神經科住院醫師。因研究錳中毒帕金森癥,獲得美國帕金森基金會贊助,是獲得此項榮譽的亞洲人。著有《認識腦,保護腦,開發腦》《前塵往事腦醫學——拓荒人與受難人》《腦醫生的大帽子》等,另譯有《尋找腦中幻影》等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內在平靜”的真正含義。我們常常在追尋外在的成功和物質的豐裕,卻忽略瞭內心的安寜纔是幸福的基石。奧斯汀博士的理論,將沉思和冥想的力量,與我們對自身潛能的開發緊密聯係起來。他所提齣的“預見”,並非是某種神秘的預知能力,而是一種通過深度自我覺察和對事物內在規律的理解,而産生的對未來的洞察。我曾經是一個容易被外界環境左右情緒的人,一點小小的挫摺就能讓我沮喪許久。但自從我開始實踐書中介紹的冥想方法後,我發現自己能夠更快速地從負麵情緒中抽離齣來,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挑戰。這種內在力量的增強,讓我不再像過去那樣焦慮地去“預測”未來,而是更有信心地去“創造”未來。我開始更關注當下,更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如何傾聽那些被日常喧囂所掩蓋的智慧。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我感覺自己獲得瞭新生,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期待和勇氣。
評分《預見——沉思與冥想的力量》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深刻而又貼近生活的方式,揭示瞭我們內心深處蘊藏的巨大潛能。我一直以來都對“意識”、“潛意識”這些概念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它們遙不可及,難以觸及。奧斯汀博士的闡釋,卻將這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而生動。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讓我明白瞭沉思和冥想並非是逃避現實的玄妙之術,而是連接我們內在智慧的橋梁。通過這些練習,我逐漸學會瞭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識彆那些限製我成長的固有觀念。這種自我觀察,讓我得以擺脫許多不必要的負麵情緒的糾纏,例如焦慮、恐懼,以及那些無休止的自我懷疑。書中“預見”的力量,對我來說,意味著一種更積極主動的生活姿態。它不是被動地等待事情發生,而是通過對當下深刻的理解和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感知,從而能夠提前布局,做齣更明智的決策,規避潛在的風險,並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這種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極大地增強瞭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它那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氣場所吸引。詹姆斯·奧斯汀的文字,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引導者,溫和而堅定地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書中的“沉思”與“冥想”,並非是簡單的技巧堆砌,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浸潤。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常常活在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擔憂中,而真正屬於我們的,是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當下。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安住於當下,如何通過有意識的覺察,去感受身體的律動、情緒的起伏,以及思緒的流轉。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方法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通勤的路上,不再沉浸於手機的虛擬世界,而是去感受微風拂過臉頰的觸感,聆聽車流之外的鳥鳴。這種簡單的改變,卻帶來瞭意想不到的平靜和喜悅。更重要的是,“預見”的概念,讓我不再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安排,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塑造自己的生活。通過對內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我逐漸厘清瞭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從而能夠更清晰地規劃未來的方嚮,做齣更符閤自己心意的選擇,這種感覺,就像是擁有瞭駕馭生命之舟的舵。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沉思與冥想”這些錶麵的文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自我內在的探險,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被日常瑣碎濛蔽的、最根本的生命體驗。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港灣,遠離瞭外界的喧囂與紛擾,開始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細語。書中提齣的“預見”的概念,並非是預測未來,而是一種對當下深刻覺察和深刻理解後,自然而然地生發齣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發展的軌跡,更明智地做齣選擇。我曾經總是在事情發生後纔追悔莫及,或者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焦慮不安,但這本書,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學會如何在此時此刻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奧斯汀博士通過他精妙的筆觸,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讓我能夠切實感受到冥想和沉思帶來的積極變化。這種變化,並非戲劇性的飛躍,而是細微而持久的升華,體現在我麵對壓力時的從容,處理人際關係時的耐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
評分初讀《預見——沉思與冥想的力量》,我並沒有立刻將其與“成功學”或者“勵誌書”劃等號,反而被其中一種寜靜而深刻的智慧所吸引。詹姆斯·奧斯汀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他將沉思與冥想的實踐,與我們對“預見”能力的開發巧妙地結閤起來。對我而言,這種“預見”並非是預測彩票號碼,而是通過對內在世界的深入探索,從而獲得一種對事物發展趨勢的直覺判斷和深刻洞察。書中很多關於如何安撫思緒、如何培養專注力的技巧,我都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我發現,當我能夠靜下心來,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去感受身體的信號時,我竟然能夠比以往更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本質,甚至能夠提前感知到潛在的睏難。這種能力的提升,讓我不再害怕未知,而是更加從容地去擁抱生活中的每一個可能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部的徵服,而是來自我們對自身內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