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两岸通用词典 |
| 作者 | 李行健 |
| 定价 | 680.00元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040429084 |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1424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在一个学术交流项目中接触到这本词典的,当时我的合作伙伴来自不同的地区,沟通效率一度是个大问题,很多细微的误解都源于词汇理解上的偏差。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合作状态。我欣赏它那种近乎人类学研究的细致入微。它不是冷冰冰的工具,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有效沟通”的指南。编者似乎深入研究了两种语言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和习惯思维,这一点在词条的侧重和解释的语气中都有所体现。它不仅仅告诉你“A等于B”,更会告诉你“在什么情境下,A和B可以互换,又在什么情境下,必须严格区分”。这种深度解析,对于需要进行深度合作和文化理解的读者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对提升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让人变得更加敏感和懂得尊重差异。
评分说实话,我对词典这种工具类书籍的要求很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日常工作效率和知识的准确性。我过去用过几本号称“通用”的词典,但往往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侧重不均的问题,要么大陆用法过于详尽而台湾用法只是寥寥数语,反之亦然。这本《两岸通用词典》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平衡感。无论查哪个方向的词汇,它都能提供同等质量的释义和例句。这种对等和公正的态度,是构建真正“通用”桥梁的基础。我甚至注意到,一些非常生僻的、但两岸都有使用频率的古籍词汇,也被收录其中并做了恰当的今义对照。这显示了编者团队在学术上的野心和严谨性,他们不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可靠的语言参考系统。这本书的问世,无疑是为两岸语言交流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词典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分量感和扎实程度。这绝不是那种敷衍了事、匆忙上架的快餐式工具书。翻阅其中的内容,能明显感觉到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和长期的积累。李行健先生的学术功底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历史遗留的、或者因为社会发展而产生分歧的词汇时,它的处理方式既审慎又包容,没有采取简单地“取代”或“批判”的态度,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各自的演变路径。这种对语言历史的尊重,让这本书拥有了一种超越工具书的厚重感。对于那些对语言学、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即使不是为了查词,单纯浏览其中的一些特定词条的解释,也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它让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语言学习的救星!我之前一直苦于两岸用词习惯的差异,看很多资料时总会遇到一些搞不懂的词汇,就像隔着一层纱。这本《两岸通用词典》的编纂者,李行健先生,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语,更是在解释中巧妙地融合了两地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让人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深层差异。比如,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大陆和台湾的表达方式天差地别,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提供了清晰的对照,让我彻底打消了过去那些“是不是这个意思?”的疑虑。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检索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不会让人在浩如烟海的词条中迷失方向。每次翻开它,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交流世界的门。对于任何需要进行跨区域交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我得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自由撰稿人,对语言的精确性和适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市面上不乏各种词典,但真正能做到“通用”二字的,屈指可数。这本由李行健先生主编的词典,在选取词汇和释义的严谨性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特别注意到,它对一些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和特定行业术语的处理非常及时和到位,这对于紧跟时代脉搏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发现其他工具书上的解释已经滞后了,而这本词典总能提供最新、最贴切的参考。它的覆盖面之广,从正式的书面语到口语化的表达,都有细致的区分和标注。这使得我在不同风格的稿件撰写中,都能游刃有余地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了不必要的文化尴尬或理解偏差。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案头上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