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億萬年的孤獨 : 地外文明探尋史話
作 者:汪詰 著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書 號:978-7-5699-2456-5
CIP分類: Ⅰ. ①億… Ⅱ. ①汪… Ⅲ. ①地外生命-普及讀物 Ⅳ. ①Q693-49齣版日期:2017年5月
字 數(幅數):230 韆字
定 價:58元
開 本:16開
印 張:15.5
頁 數:248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2018年7月 1版
印 次:2018年7月 1次印刷
封麵用紙及剋重:高階高白
內文用紙及剋重:80剋純質
在160多年之前,人類就癡癡地注視著夜空,試圖在火星上發現外星人的身影。
160多年之後的今天,世界上zui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仍在聆聽來自宇宙的聲音,期待收到外星文明的呼叫。
在人類探索外星文明的160多年的精彩曆史中,經曆過無數激動人心的時刻。從曆史的角度來說,人類隻是在尋找外星人的道路上跨齣瞭 小步,未來之路可能還有很長很長。但是已經跨齣的這 小步卻是跌宕起伏,充滿無數驚喜和失望。
可是,外星人真的存在嗎?外星文明究竟是 個已被驗證的科學事實還是人類不甘寂寞的 廂情願?作者以嚴謹的邏輯來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帶你深入瞭解著名的費米悖論。麵對這個睏擾瞭無數科學傢的世紀難題,直到今天,科學傢們仍爭論不休。
如果外星人真的來瞭,帶給人類的將會是拯救地球的科技還是毀滅地球的火力?人類文明將如何存續?
汪潔,科普作傢, 八屆文津奬獲奬圖書得主,著有《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星空的琴弦:天文學史話》等。全國各科技館及大、中、小學人氣嘉賓,知名電颱節目《科學有故事》主播,在喜馬拉雅、蜻蜓、網易雲音樂、鳳凰FM等電颱訂閱聽眾超過15萬,全平颱纍計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
上部 說史
火星上的細綫 002
二 與乾旱鬥爭的“火星人” 005
三 洛威爾的《火星》 007
四 世界之戰 010
五 望遠鏡的革命 011
六 飛碟和羅斯威爾 014
七 尋找係外行星 016
八 戴森球 020
九 德雷剋和奧茲瑪計劃 023
十 德雷剋的外星人公式 026
十 射電望遠鏡之zui 029
十二 “水手4號”的火星之旅 033
十三 “小綠人”信號 036
十四 默奇森隕石 039
十五 SETI計劃的高潮 041
十六 先驅者號的禮物 044
十七 呼叫外星人(METI) 048
十八 旅行者號的禮物 056
十九 是福還是禍 060
二十 射電望遠鏡的新紀元 071
二十 搜尋戴森球 074
二十二 馮·諾依曼機器人 077
二十三 解剖外星人鬧劇 080
二十四 劃時代的發現 083
二十五 神奇的行星淩日 088
二十六 SETI@Home計劃 091
二十七 搜尋外星人國際公約 094
二十八 “他們”來瞭 098
中部 講理
宇宙中隻有我們嗎? 104
二 外星人在哪裏? 109
三 費米悖論 122
四 剖析費米悖論 125
五 “黑暗森林”假說 133
六 對“黑暗森林”假說的思考 145
七 宇宙珍稀動物 148
下部 臆想
應對人類滅 的預案 160
二 分析外星侵略者的目的 165
三 行星防禦計劃綱要 169
四 外星人防禦計劃的zui高綱領 179
五 天眼之戰 182
附 什麼是科學精神? 230
一本將科學嚴謹與人文關懷巧妙融閤的傑作。 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部厚重的曆史文獻,記錄著人類在漫長歲月中對外星文明的想象與求索。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但又不失學術性的語言,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從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到中世紀的煉金術士的奇思妙想,再到近現代科學的曙光初現,一一呈現瞭人類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和探索。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那些“流行”觀點的批判性分析,他並沒有一味地否定,而是深入挖掘其産生的根源,並用科學的邏輯去解構,讓讀者在理解這些觀點的同時,也能夠辨彆其真僞。書中關於“億萬年的孤獨”的闡述,讓我深刻體會到宇宙的浩瀚與人類的渺小,也引發瞭我對生命起源和宇宙演化的思考。作者不僅僅是講述事實,更是在引導讀者進行一次思想的旅行,去感受人類智慧的進步,去反思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許多對宇宙奧秘感興趣的讀者的必讀之作,它不僅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更能激發我們對科學的敬畏之心和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氣。
評分一段關於生命求索與哲學沉思的絕佳體驗。 這本書絕對是一部顛覆我對外星人認知的力作。我一直對外星文明的議題保持著高度關注,但市場上充斥的那些獵奇、聳人聽聞的內容,讓我感到有些厭倦。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股清流。它並沒有販賣焦慮,而是以一種非常理智、嚴謹的態度,去審視“外星人”這個概念。作者通過梳理“億萬年的孤獨”這一宏大命題,將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曆史娓娓道來,從古老的哲學思考,到現代科學的證據,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流行”觀點的“修正”能力。他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剖析瞭許多錯誤觀念的來源,並用科學的依據進行反駁,或者提供更閤理的解釋。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在閱讀一本關於外星人的書,更是在上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關於如何理性思考,如何辨彆信息,如何麵對未知。書中對於宇宙的尺度、生命的演化等內容的探討,也讓我對人類自身的存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這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對“外星人”的看法,並引導我以一種更開放、更理性、更具探索精神的態度去麵對宇宙的奧秘。
評分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勇敢拓展。 我一直認為,探索未知是人類進步的永恒動力。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億萬年的孤獨”,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暗示著我們可能並非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但同時也揭示瞭尋找它們的艱難與漫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一直睏擾著我們的“外星人之謎”。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他紮實的學識,將復雜的科學理論和哲學思考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宇宙的深邃與奇妙。特彆是關於“修正有關外星人的流行”這一點,我非常感興趣。我相信,很多關於外星人的觀點都來源於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聞或者誤讀,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澄清事實、重塑認知的機會。我希望作者能夠引用大量的科學證據和研究成果,比如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來支持他的論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讀者跳齣思維定勢,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理解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去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獨特性和普適性。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深入思考的書,它將帶領我們進行一次關於宇宙、關於生命、關於我們自身的偉大探索。
評分一本探究人類在宇宙中地位的宏大敘事。 我一直對宇宙充滿瞭好奇,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更是著迷。市麵上關於外星人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大多數都停留在科幻故事的層麵,或是對一些捕風捉影的事件進行解讀。直到我偶然間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它聲稱要“破解外星人之謎”,並且“修正有關外星人的流行”,這激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理性、更科學的視角,去審視那些關於外星文明的猜想和證據。我期待作者能夠梳理清楚關於地外文明存在的曆史脈絡,從古老的傳說到現代科學的探索,將那些模糊的綫索一一串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辨析那些被廣泛傳播但可能並不準確的“流行”觀點,用嚴謹的邏輯和翔實的資料,幫助我們區分事實與虛構。畢竟,對於這樣一個關乎人類自身存在意義的重大命題,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謎團,而是清晰的洞察和深刻的思考。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那些經典“UFO事件”的理性分析,以及對當前科學界在尋找地外生命方麵所做的努力的解讀,比如SETI計劃、係外行星的探測等等。我更希望作者能夠提齣一些獨到的見解,引導讀者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我們所處的宇宙,以及人類在其中的渺小與獨特性。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外星人的書,更是一次關於人類對未知探索的深思。
評分一本集曆史、科學、哲學於一體的震撼讀物。 這本書的書名和副標題就深深吸引瞭我:“預定正版 億萬年的孤獨 : 地外文明探尋史話 汪詰著 破解外星人之謎修正有關外星人的流行”。它承諾的不僅僅是關於外星人的故事,更是一種對曆史的迴溯和對迷思的破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去理解人類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作者“汪詰”這個名字,我雖然不熟悉,但“地外文明探尋史話”和“破解外星人之謎”的字眼,已經足夠讓我對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産生強烈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從最古老的文明時期開始,追溯人類對星空的想象,然後將曆史的綫索一直延伸到現代科學的前沿。我尤其關注“修正有關外星人的流行”這個方麵,因為我常常被各種未經證實的外星人目擊事件、理論所睏擾,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幫助我辨彆真僞,形成更科學、更客觀的認知。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夠引用大量的考古證據、科學研究、哲學觀點,將這些信息融會貫通,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思維的洗禮,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深刻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