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雷達對抗原理
定價:49.00元
作者:賀平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8105995
字數:
頁碼:2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雷達對抗原理》係統地介紹瞭雷達對抗的基本原理,共分13章。章介紹雷達對抗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紹雷達信號截獲;第3、4章分彆介紹雷達信號參數測量和雷達信號到達方嚮測量;第5、6章分彆介紹雷達信號分選和雷達識彆;第7章介紹雷達無源定位;第8、9章分彆介紹壓製性雷達乾擾和欺性雷達乾擾;0章介紹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1章介紹反雷達硬殺傷;2章介紹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3章介紹雷達對抗發展趨勢及應用舉例。
《雷達對抗原理》主要作為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的軍校本科學員、軍隊崗位任職培訓學員和地方高校國防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研究方嚮的研究生教材,還可作為從事國防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管理和指揮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章 緒論
1.1 概述
1.1.1 雷達對抗基本概念
1.1.2 雷達對抗應用領域
1.2 雷達對抗偵察
1.2.1 雷達對抗情報偵察
1.2.2 雷達對抗支援偵察
1.2.3 雷達對抗偵察係統構成和功能
1.3 雷達乾擾
1.3.1 壓製性雷達乾擾
1.3.2 欺性雷達乾擾
1.3.3 雷達乾擾係統構成和功能
1.4 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
1.4.1 反雷達僞裝
1.4.2 雷達隱身
1.5 反雷達硬殺傷
1.5.1 反輻射攻擊
1.5.2 高功率微波毀傷
1.5.3 精密定位攻擊
1.5.4 反雷達硬殺傷武器係統構成和功能
1.6 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2章 雷達信號截獲
2.1 概述
2.2 雷達信號時域截獲
2.2.1 雷達照射時間
2.2.2 偵察係統駐留時間
2.2.3 偵察係統搜索方式
2.3 雷達信號頻域截獲
2.3.1 頻率慢可靠截獲
2.3.2 頻率快可靠截獲
2.3.3 頻率概率截獲
2.4 雷達信號空域截獲
2.4.1 雷達信號方嚮截獲
2.4.2 雷達信號距離截獲
2.4.3 雷達信號截獲空間及其影響因素
2.5 截獲概率和截獲時間
2.5.1 截獲概率
2.5.2 截獲時間
2.5.3 提高截獲概率和縮短截獲時間的措施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3章 雷達信號參數測量
3.1 概述
3.2 雷達載頻測量
3.2.1 檢波式測頻
3.2.2 數字化測頻
3.2.3 測頻接收機的組閤應用
3.3 雷達脈衝參數測量
3.3.1 脈衝到達時間測量
3.3.2 脈衝寬度測量
3.3.3 脈衝幅度測量
3.3.4 脈衝細微特徵的提取
3.4 雷達極化測量
3.4.1 雷達極化測量方法
3.4.2 影響雷達極化測量的因素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4章 雷達信號到達方嚮測量
4.1 概述
4.2 振幅法測嚮
4.2.1 大信號法測嚮
4.2.2 比幅法測嚮
4.2.3 振幅和差法測嚮
4.2.4 羅特曼透鏡饋電多波束綫陣測嚮
4.3 相位法測嚮
4.3.1 相位乾涉儀測嚮
4.3.2 綫性相位多模圓陣測嚮
4.4 時差法測嚮
4.5 測嚮係統的組閤應用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5章 雷達信號分選
5.1 概述
5.2 雷達信號預分選
5.2.1 係統前端分選
5.2.2 延遲式脈衝列分選器
5.2.3 脈衝描述字分選器
5.3 雷達信號主分選
5.3.1 直方圖法分選
5.3.2 脈衝重復間隔變換法分選
5.3.3 平麵變換法分選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6章 雷達識彆
6.1 概述
6.2 雷達人工識彆
6.2.1 雷達體製識彆
6.2.2 雷達用途識彆
6.2.3 雷達威脅等級判定
6.3 雷達自動識彆
6.3.1 邏輯電路硬件識彆
6.3.2 計算機軟件識彆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7章 雷達無源定位
7.1 概述
7.2 多站雷達無源定位
7.2.1 測嚮法定位
7.2.2 測時差法定位
7.2.3 測頻差法定位
7.2.4 多參數測量法定位
7.3 單站雷達無源定位
7.3.1 單站瞬時雷達無源定位
7.3.2 單站多時刻雷達無源定位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8章 壓製性雷達乾擾
8.1 概述
8.2 有源壓製性雷達乾擾
8.2.1 噪聲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2.2 脈衝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2.3 組閤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3 無源壓製性雷達乾擾
8.3.1 箔條走廊無源壓製性乾擾
8.3.2 密集多反射器無源壓製性乾擾
8.4 壓製性雷達乾擾效果監視與評估
8.5 雷達乾擾壓製區
8.5.1 壓製性雷達乾擾不等式
8.5.2 雷達乾擾壓製區的描述
8.5.3 乾擾機掩護運動和固定目標的壓製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9章 欺性雷達乾擾
9.1 概述
9.2 有源欺性雷達乾擾
9.2.1 單參數有源欺
9.2.2 多參數有源_欺
9.3 無源欺性雷達乾擾
9.3.1 無源假目標欺
9.3.2 無源誘餌欺
9.4 欺性雷達乾擾效果評估
9.5 雷達乾擾欺區
9.5.1 搜索雷達乾擾欺區
9.5.2 跟蹤雷達乾擾欺區
9.5.3 目標成像雷達乾擾欺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0章 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
10.1 概述
10.2 反雷達僞裝
10.2.1 自然條件反雷達僞裝
10.2.2 人工條件反雷達僞裝
10.3 雷達隱身
10.3.1 賦形法雷達隱身
10.3.2 材料法雷達隱身
10.3.3 等離子體法雷達隱身
10.3.4 對消法雷達隱身
10.4 雷達隱身防護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1章 反雷達硬殺傷
11.1 概述
11.2 反輻射攻擊
11.2.1 反輻射導彈攻擊
11.2.2 反輻射無人機攻擊
11.2.3 反輻射炸彈攻擊
11.3 高功率微波攻擊
11.3.1 高功率微波武器基本組成
11.3.2 高功率微波攻擊基本原理
11.4 精密定位攻擊
11.5 雷達摧毀壓製區
11.5.1 反輻射攻擊摧毀壓製區
11.5.2 高功率微波彈摧毀壓製區
11.5.3 精密定位攻擊摧毀壓製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2章 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
12.1 概述
12.2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
12.2.1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技術措施
12.2.2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戰術措施
12.3 雷達對抗裝備抗高功率微波毀傷
12.4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
12.4.1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技術措施
12.4.2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戰術措施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3章 雷達對抗發展趨勢及應用舉例
13.1 雷達對抗發展趨勢
13.2 外軍雷達對抗技術應用舉例
13.3 外軍雷達對抗戰術應用舉例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緒論
1.1 概述
1.1.1 雷達對抗基本概念
1.1.2 雷達對抗應用領域
1.2 雷達對抗偵察
1.2.1 雷達對抗情報偵察
1.2.2 雷達對抗支援偵察
1.2.3 雷達對抗偵察係統構成和功能
1.3 雷達乾擾
1.3.1 壓製性雷達乾擾
1.3.2 欺性雷達乾擾
1.3.3 雷達乾擾係統構成和功能
1.4 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
1.4.1 反雷達僞裝
1.4.2 雷達隱身
1.5 反雷達硬殺傷
1.5.1 反輻射攻擊
1.5.2 高功率微波毀傷
1.5.3 精密定位攻擊
1.5.4 反雷達硬殺傷武器係統構成和功能
1.6 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2章 雷達信號截獲
2.1 概述
2.2 雷達信號時域截獲
2.2.1 雷達照射時間
2.2.2 偵察係統駐留時間
2.2.3 偵察係統搜索方式
2.3 雷達信號頻域截獲
2.3.1 頻率慢可靠截獲
2.3.2 頻率快可靠截獲
2.3.3 頻率概率截獲
2.4 雷達信號空域截獲
2.4.1 雷達信號方嚮截獲
2.4.2 雷達信號距離截獲
2.4.3 雷達信號截獲空間及其影響因素
2.5 截獲概率和截獲時間
2.5.1 截獲概率
2.5.2 截獲時間
2.5.3 提高截獲概率和縮短截獲時間的措施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3章 雷達信號參數測量
3.1 概述
3.2 雷達載頻測量
3.2.1 檢波式測頻
3.2.2 數字化測頻
3.2.3 測頻接收機的組閤應用
3.3 雷達脈衝參數測量
3.3.1 脈衝到達時間測量
3.3.2 脈衝寬度測量
3.3.3 脈衝幅度測量
3.3.4 脈衝細微特徵的提取
3.4 雷達極化測量
3.4.1 雷達極化測量方法
3.4.2 影響雷達極化測量的因素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4章 雷達信號到達方嚮測量
4.1 概述
4.2 振幅法測嚮
4.2.1 大信號法測嚮
4.2.2 比幅法測嚮
4.2.3 振幅和差法測嚮
4.2.4 羅特曼透鏡饋電多波束綫陣測嚮
4.3 相位法測嚮
4.3.1 相位乾涉儀測嚮
4.3.2 綫性相位多模圓陣測嚮
4.4 時差法測嚮
4.5 測嚮係統的組閤應用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5章 雷達信號分選
5.1 概述
5.2 雷達信號預分選
5.2.1 係統前端分選
5.2.2 延遲式脈衝列分選器
5.2.3 脈衝描述字分選器
5.3 雷達信號主分選
5.3.1 直方圖法分選
5.3.2 脈衝重復間隔變換法分選
5.3.3 平麵變換法分選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6章 雷達識彆
6.1 概述
6.2 雷達人工識彆
6.2.1 雷達體製識彆
6.2.2 雷達用途識彆
6.2.3 雷達威脅等級判定
6.3 雷達自動識彆
6.3.1 邏輯電路硬件識彆
6.3.2 計算機軟件識彆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7章 雷達無源定位
7.1 概述
7.2 多站雷達無源定位
7.2.1 測嚮法定位
7.2.2 測時差法定位
7.2.3 測頻差法定位
7.2.4 多參數測量法定位
7.3 單站雷達無源定位
7.3.1 單站瞬時雷達無源定位
7.3.2 單站多時刻雷達無源定位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8章 壓製性雷達乾擾
8.1 概述
8.2 有源壓製性雷達乾擾
8.2.1 噪聲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2.2 脈衝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2.3 組閤類有源壓製性乾擾
8.3 無源壓製性雷達乾擾
8.3.1 箔條走廊無源壓製性乾擾
8.3.2 密集多反射器無源壓製性乾擾
8.4 壓製性雷達乾擾效果監視與評估
8.5 雷達乾擾壓製區
8.5.1 壓製性雷達乾擾不等式
8.5.2 雷達乾擾壓製區的描述
8.5.3 乾擾機掩護運動和固定目標的壓製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9章 欺性雷達乾擾
9.1 概述
9.2 有源欺性雷達乾擾
9.2.1 單參數有源欺
9.2.2 多參數有源_欺
9.3 無源欺性雷達乾擾
9.3.1 無源假目標欺
9.3.2 無源誘餌欺
9.4 欺性雷達乾擾效果評估
9.5 雷達乾擾欺區
9.5.1 搜索雷達乾擾欺區
9.5.2 跟蹤雷達乾擾欺區
9.5.3 目標成像雷達乾擾欺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0章 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
10.1 概述
10.2 反雷達僞裝
10.2.1 自然條件反雷達僞裝
10.2.2 人工條件反雷達僞裝
10.3 雷達隱身
10.3.1 賦形法雷達隱身
10.3.2 材料法雷達隱身
10.3.3 等離子體法雷達隱身
10.3.4 對消法雷達隱身
10.4 雷達隱身防護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1章 反雷達硬殺傷
11.1 概述
11.2 反輻射攻擊
11.2.1 反輻射導彈攻擊
11.2.2 反輻射無人機攻擊
11.2.3 反輻射炸彈攻擊
11.3 高功率微波攻擊
11.3.1 高功率微波武器基本組成
11.3.2 高功率微波攻擊基本原理
11.4 精密定位攻擊
11.5 雷達摧毀壓製區
11.5.1 反輻射攻擊摧毀壓製區
11.5.2 高功率微波彈摧毀壓製區
11.5.3 精密定位攻擊摧毀壓製區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2章 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
12.1 概述
12.2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
12.2.1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技術措施
12.2.2 雷達乾擾源抗反輻射攻擊戰術措施
12.3 雷達對抗裝備抗高功率微波毀傷
12.4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
12.4.1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技術措施
12.4.2 保障雷達對抗電磁兼容戰術措施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3章 雷達對抗發展趨勢及應用舉例
13.1 雷達對抗發展趨勢
13.2 外軍雷達對抗技術應用舉例
13.3 外軍雷達對抗戰術應用舉例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XH】雷達對抗原理》這本書,從我拿到它開始,就吸引瞭我的全部注意力。它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略過的書,每一頁都蘊含著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嚴謹的思考。我尤其喜歡它在理論推導上的細膩之處,很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太明白的概念,在這本書裏得到瞭清晰、層層遞進的闡釋。比如,書中對於雷達信號處理的討論,從基礎的傅裏葉變換到更復雜的匹配濾波,每一步都講得非常透徹,並且結閤瞭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應用場景,讓我豁然開朗。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琢磨書中的公式和圖錶,試圖從中找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它的結構也非常閤理,知識點循序漸進,不會讓人覺得跳躍或突兀。我感覺作者像是把我帶入瞭一個精密的雷達世界,讓我從最基本的原理開始,一步步去探索和理解那些復雜的對抗技術。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相當精彩,真實地展示瞭理論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這對於我這種更偏嚮實踐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啓發性。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佳作,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入探索的興趣。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瞭一個信息戰的前沿戰場。書中對於雷達係統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雷達對抗來獲取戰場優勢的論述,讓我對軍事科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軟殺傷”和“硬殺傷”的對比分析,這讓我看到瞭電子對抗技術的多樣性和發展趨勢。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常常會引用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動態,這讓這本書保持瞭很高的時效性,也讓我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有瞭更清晰的預判。例如,書中對人工智能在雷達對抗中的應用進行瞭大膽的設想和探討,這讓我對未來的軍事技術充滿瞭期待。我常常會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書中提到的問題,並試圖將其與我所瞭解的其他知識聯係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雷達對抗的技術書籍,更是一本關於戰略思維和技術博弈的深刻洞察。它讓我明白,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核心技術,纔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有些畏懼,因為雷達對抗涉及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量相當大。但是,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卻發現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沒有直接羅列枯燥的公式,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示和邏輯推理,引導讀者一步步建立起對概念的理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不同類型雷達乾擾的分類和分析,每一種乾擾方式都配有詳細的原理說明和相應的對抗措施,並且還舉瞭許多現實中的例子。這讓我不僅僅是“知道”這些技術,更能“理解”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去破解它們。書中還探討瞭電子偵察、電子壓製等概念,讓我看到瞭雷達對抗的廣闊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邏輯清晰和條理分明,即使是初次接觸這些知識的人,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逐漸掌握核心要點。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它讓我明白,要真正掌握一項技術,不僅僅要瞭解其是什麼,更要理解其為什麼,以及如何去應用和創新。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思維上的衝擊和視野的拓展。我一直以為雷達對抗隻是簡單的乾擾和反乾擾,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其背後涉及的學科領域之廣、技術手段之多,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書中對電磁波傳播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設計對抗策略,讓我對雷達係統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隱身”技術的論述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材料的堆砌,更是對雷達探測機理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規避。作者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那些高深的物理原理,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講解乾擾技術時,書中引用瞭很多曆史上的戰例,並對當時的對抗手段進行瞭詳盡的剖析,這讓我看到瞭技術發展對軍事戰略的巨大影響。我常常在想,如果早點讀到這本書,在學習雷達基礎知識的時候,就能有更宏觀的視角。這本書就像一座寶庫,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閃光點,讓我對雷達對抗這個領域充滿瞭敬畏和好奇。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未知的好奇。我一直認為,雷達對抗是一個非常神秘的領域,而這本書則為我揭開瞭它神秘的麵紗。作者在書中對雷達係統的工作原理進行瞭非常詳盡的講解,從天綫的輻射特性到信號的接收和處理,每一步都講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雜波”和“目標”區分的討論,這讓我看到瞭雷達係統在復雜環境下工作的挑戰。書中對各種乾擾技術,如欺騙乾擾、飽和乾擾等的詳細介紹,以及對應的反乾擾策略,讓我領略到瞭這場“看不見”的較量。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也充滿瞭智慧,讓我能感受到他對這個領域的熱愛。我常常會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跟隨作者的思路去探索那些精妙的對抗技術。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伴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對抗,而人類的智慧也在不斷地應對這些挑戰。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創新與智慧的贊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