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3-中国桥牌竞赛规则
定价:20.00元
作者:范孙操,姚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0946267
字数: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桥牌竞赛规则(2013)》是指导中国桥牌竞赛的法规性文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中国规则,突出了我国桥牌竞赛的特点;二是世界桥牌联合会复式桥牌规则,需要遵照执行;三是附录,主要是开展桥牌竞赛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表格。《中国桥牌竞赛规则(2013)》以提高桥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桥牌运动的健康发展。
目录
中国桥牌竞赛规则
章 桥牌竞赛
第二章 竞赛组织
第三章 牌桌上的程序
第四章 赛场管理
第五章 成绩管理
第六章 程序性判罚和纪律性判罚
第七章 申诉及仲裁
第八章 附则
世界桥牌联合会复式桥牌规则
章 定义
第二章 准备事项
第三章 比赛的预备和进行
第四章 处理违例的一般规则
第五章 竞叫
第六章 打牌
第七章 礼节
第八章 记分
第九章 赛事组织
第十章 比赛裁判长
第十一章 申诉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典范,每一个章节的递进都符合人类心智的学习规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如同一个精密的机械结构。从基础的牌局定义、用语规范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竞标程序、技术犯规的界定,再到最后对不同赛制(如瑞士制、循环制)下的特殊处理条款。这种布局的好处在于,即便是面对最复杂的“违规申诉”章节,读者也能找到清晰的索引和追溯路径,绝不会感到迷失在规则的海洋里。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对“自然制”与“人造制”区别化处理的详尽说明,这在很多通用规则中常常被一笔带过。书中清晰地界定了在特定语境下,裁判组应如何权衡“技术要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平衡点,这对那些准备冲击国家级裁判资格的爱好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答案,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价值,那就是“权威性”。它不是某个桥牌俱乐部内部流传的讲义,而是经过了官方体系的审视和认可,这在规则性读物中至关重要。我发现,当我拿着这本书去和经验丰富的老牌友交流时,他们对其中引用的条款和注释都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这种来自实践一线的共鸣,是任何理论分析都无法替代的。对于那些严肃对待这项运动,并希望在未来能够担任组织者或裁判角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基石。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什么不能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能符合最高标准”。它迫使我这个曾经自诩为“经验丰富”的玩家,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许多“习惯性认知”,很多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操作,在规则的冷峻目光下,才发现原来存在着微妙的偏差。这是一次对自我知识体系的彻底“校准”。
评分阅读过程体验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历史沿革”的旁征博引,这使得规则不再是凭空产生的教条,而是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产物。作者在某些关键规则的解释中,会穿插提及早年国际桥联(WBF)的相应修订背景,以及国内在引入和本土化过程中所做的细微调整。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规则的可理解性和记忆度。例如,关于“非约定信号”的惩罚力度,书中不仅明确了目前的处罚标准,还对比了十年前的标准差异,解释了为何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是为了遏制某些不良战术的滋长。这让我意识到,桥牌规则的演变,其实是人类智慧在对抗复杂信息和博弈策略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的历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规则手册,不如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桥牌裁判史和技术哲学史。
评分这部鸿篇巨制,初捧在手,便觉其分量非同一般,绝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速成指南”可比拟。它更像是一部凝练了数十年桥牌智慧的精粹,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规则的敬畏与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那些看似枯燥的条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匠心独运的解析力。举例来说,对于那些极易引起争议的“传递”与“误传”的界限划分,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法条,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与模拟场景进行层层剖析,让读者仿佛置身牌桌之上,亲历每一次裁决的艰难与精妙。读完相关章节,再回看以往比赛录像中那些模糊不清的判罚,心中豁然开朗,那些曾经困扰许久的疑点,此刻都变得清晰明了。这套规则的理解,需要的是心力与时间,而这本书,恰恰是最好的引路人,它引导你从规则的“表面”深入到其背后的“逻辑内核”,真正理解“公平竞赛”在桥牌世界中的具体形态。它要求读者摒弃依赖直觉的习惯,转而用严谨的逻辑去构建自己的判断体系。
评分坦率地说,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桥牌,或者仅仅停留在“娱乐消遣”层面的玩家而言,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它没有那些花哨的图示,也没有太多迎合初学者的口吻,更像是一本写给“行业内部人士”的严肃教科书。然而,正是这种“不妥协”的态度,才造就了它的价值。我记得有一次,在一次地方性的高水平比赛中,因为一个关于“默认出牌顺序”的细微争议,导致整个赛局一度陷入僵持。事后,我查阅了手边的资料,发现正是书中对该条文的脚注部分,以极为精炼的语言点明了不同裁判组对此的惯用裁量方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挖掘,体现了编撰者对中国桥牌环境的深度洞察,他们深知,在实际操作层面,规则的“灰色地带”才是最考验功力的。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赢牌”,而是教你如何“公正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经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成为一种对运动精神的守护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