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定价:29.80元
作者:马志国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4157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60个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案头。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内容源于作者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都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典型案例。本书*鲜明的一个特色是,案例叙述中**穿插了“与教师一起思考”。这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思考,是心理案例的拓展与深入,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本书由马志国著。
内容提要
老师如若不练就这样的功夫,我们何谈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正是为了练出点观照心灵的功夫,便有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这本写给老师的书。
本书内容源于作者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都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典型案例。当然,遵照心理咨询的准则,书中隐去了当事人的姓名、住址等背景资料,对有些内容做了必要的技术性处理。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风格突出体现为: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突出可读性;有诊断,有分析,有答疑,确保科学性;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讲究实用性。本书鲜明的一个特色是,案例叙述中有机穿插了“与教师一起思考”。这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思考,是心理案例的拓展与深入,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本书由马志国著。
目录
观照心灵的“冰山”(代序)
辑 学业心理辅导: 成功从心开始
1.谁“偷”了你的学习方法
2.你到底想得到什么
3.奇妙的“心理除法”
4.“清华苗子”为何要退学
5.人生不吹“肥皂泡”
6.“补课者说”,说什么
7.别拿“考试焦虑症”吓自己
8.“鸵鸟策略”为哪般
9.怪,女孩考试怕考好
10.怪,男孩考试不答卷
11.换个眼光看分数
第二辑 人际心理辅导:在交往中成长
12.当心“人际气泡”的拥挤
13.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14.女孩为何陷入“助人情结”
15.让眼中的世界更美好
16.不受欢迎的女孩
17.尖子生的人际障碍
18.你的“爱”,让我逃离
19.女学生爱上女老师
20.女孩怪病的背后
第三辑 怀理辅导: 走过初春的季节
21.是什么搅乱了你的心
22.“条子风波”随风吹过
23.女孩自划手腕的背后
24.“兄妹关系”的困扰
25.善待“同性依恋情结”
26.美丽的“恋师情结”
27.走过性倾向混乱期的男孩
28.偷藏女性内衣的背后
29.奇怪的女孩奇怪的病
30.“少女妈妈”救助行动
31.男孩,面对女人的诱惑
第四辑 情感心理辅导:我的心情我做主
32.我真的没有病……
33.走不出忧伤的女孩
34.怎样看到生活的阳光
35.“心病”不是心脏病
36.白日梦:一个奇妙的世界
37.男孩要求退学的背后
38.另类的“高三恋情”
39.对教官的情思不是爱
第五辑 自我心理辅导:和自己好好相处
40.清扫自己的心“房”
41.心灵深处的成长力量
42.人生的“特殊朋友”
43.跳蚤·大象·希望
44.别自己先打倒了自己
45.心中的“自我”受伤后
46.嫌恶自己的男孩女孩
第六辑 人格心理辅导:性格就是命运
47.女孩见“鬼”的背后
48.“小小鸟”的“早恋”
49.自恋女孩怎样自救
50.男孩的脾气哪里来
51.总想攻击别人为哪般
52.男子汉的女孩气
第七辑 异常心理辅导: 跨越你的心障
53.心中可怕的“小鬼人”
54.为什么他们总是跟踪我
55.莫名其妙的“怪味”
56.莫名其妙的“怪声”
57.走过公厕尴尬的男孩
58.脸上重见阳光的女孩
59.男孩怎样告别口吃
60.女孩不再扮演病人
后记
作者介绍
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散文作家、天津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社会心理学会、教育学会、家教研究会、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国际创新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会性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等多家报刊特邀专家,中央及地方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嘉宾,应邀多次出席外学术会议,多次到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在《中国教育报》等20余家报刊开办心理专栏,入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10余部典籍。著有心理论文及心理散文2000余篇,著作30余部,计1000万字。著述风格独特,多项成果荣获大奖,反响强烈。从事心理咨询与研究20余年,接待各地心理求询者无以计数,享誉全国。恪守心理咨询师之道,诚做心理求询者之友,为其从业准则。老老实实为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其人生信念。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马志国》,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通读全书,但仅仅从它的书名和马志国老师在教育领域的声望来看,我就已经充满了期待。马老师的名字,在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心中,早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一种智慧的体现。他的教育理念,我相信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是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我设想,这本书会是一本充满温度的读物,它不会是冰冷的理论堆砌,也不会是空泛的口号宣讲。相反,它更可能是一次深入的对话,一次灵魂的共鸣。想象一下,马老师将自己多年与学生相处的点滴,那些可能充满欢笑、也可能夹杂着泪水的瞬间,都化作文字,娓娓道来。我期待书中能有那些生动的故事,能够让我看到一个“心灵导师”是如何在平凡的教育场景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走出迷茫,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生命的启迪。我坚信,一本好的教育书籍,能够引发读者内心的震动,促使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下一代沟通,如何才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真正的引路人。马老师的著作,无疑将成为我寻找这些答案的重要参考,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提到“心灵导师”,我首先想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引导。而《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马志国》这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对教育深层价值的探索,而加上“马志国”的名字,则赋予了这种探索以具体的实践者和思想的权威性。我好奇的是,马志国老师是如何将“心灵导师”这一概念具象化的?他会从哪些角度去阐释成为一名“心灵导师”所需要具备的特质?我推测,书中一定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实践的经验。或许,他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深度沟通的技巧,如何去倾听他们不为人知的烦恼,如何去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冲突,如何在他们感到迷茫时提供方向。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揭示出,优秀的“心灵导师”是如何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播下积极的种子,点燃学生的内在热情,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这本书,我认为将会是一本能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并从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教育者的宝贵指南。
评分我经常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是那些注重分数、注重排名、注重技能的教育,还是那些能够触及灵魂、能够培养品德、能够点燃激情的教育?《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马志国》这本书的书名,已经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学方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于如何去“做人”的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马志国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那些“走心”的故事。那些可能并不惊天动地,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命运的瞬间。我相信,真正的教育,在于细节,在于关怀,在于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次陪伴。这本书,我想一定能让我看到,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是如何用自己的爱与智慧,去温暖一颗颗年轻的心灵,去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去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人。我希望从中学习到,如何用一种更人性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尊重的、相互学习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能够拥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马志国》,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和灵魂的塑造。而“心灵导师”这个词,恰恰点出了教育的更高层次和更深维度。我非常想知道,马志国老师在书中会如何解读“心灵导师”这个角色,以及他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灵导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论述,如何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去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们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好地扮演好“心灵导师”的角色。我希望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更细腻、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关怀学生,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教育、更有人情味的教育者的学习之旅。
评分我最近对教育心理学和儿童成长方面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马志国》这本书,则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从书名中“心灵导师”这几个字,我便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不仅需要学业上的指导,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我非常好奇,马志国老师将如何定义“心灵导师”这个角色,以及他会从哪些方面去阐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灵导师。我猜测,书中可能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分析,例如青春期的叛逆、情绪的波动、自我认知的形成等等。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比如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在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力量,如何在他们迷失方向时指引方向。我相信,马老师的经验一定是宝贵的,他的方法一定是贴合实际的,能够帮助广大的教育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们成长中的挑战,成为他们心中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灯塔”。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关于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成长的宝贵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