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LTE及LTE-Advanced無綫協議(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定價:99.00元
作者:(韓)尹聖君,張鴻濤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114842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LTE及LTE-Advanced標準*進展情況,並闡述瞭LTE層2/3的無綫協議、LTE-Advanced的新技術特徵;係統闡述瞭設計原則及3GPP標準定義的LTE無綫協議的功能,也提供瞭移動網絡與移動終端之間互操作的基本知識。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無綫協議(Idle模式過程、RRC、PDCP、PLC、MAC等)和LTE-Advanced新技術特徵(VoLTE、HeNB、PWS、MBMS、CA、Relay、MDT、eICIC、MTC)等。本書是一部緊跟通信技術前沿研究的專業性著作,主要適於移動通信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專業性新技術參考書。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引言
作者介紹
章 簡介 1
1.1 3GPP 1
1.2 3GPP係統的演變過程 4
1.2.1 GSM 5
1.2.2 GPRS/EDGE 6
1.2.3 UMTS 7
1.2.4 HSPA 8
1.2.5 LTE 9
1.3 市場趨勢 9
1.4 LTE的要求 10
1.5 LTE架構的概述 13
1.5.1 網絡架構 14
1.5.2 QoS架構 17
1.5.3 LTE無綫協議架構 19
1.6 UE功能 22
參考文獻 23
第2章 空閑模式過程 24
2.1 空閑模式功能 24
2.2 服務和小區分類 26
2.3 UE狀態及狀態轉換 27
2.4 PLMN選擇 28
2.4.1 PLMN選擇的觸發 29
2.4.2 可用PLMN的搜索 29
2.4.3 PLMN選擇 29
2.5 位置注冊 30
2.6 小區選擇 31
2.6.1 小區選擇標準 31
2.6.2 基於RRC連接釋放的小區選擇 32
2.7 小區重選 32
2.7.1 測量規則 33
2.7.2 相鄰小區的重選 35
2.7.3 移動狀態依賴比例縮放 37
2.8 訪問驗證 38
2.8.1 小區禁止狀態和小區保留狀態 38
2.9 尋呼接收 40
參考文獻 40
第3章 無綫資源控製 42
3.1 RRC功能和結構 43
3.2 係統信息 46
3.2.1 配置係統信息 46
3.2.2 係統信息更新 48
3.3 尋呼 49
3.4 連接建立 50
3.4.1 步驟1:應用訪問類限製 50
3.4.2 步驟2:發送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 52
3.4.3 步驟3:接收RRCConnectionSetup消息 53
3.4.4 步驟4:發送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 53
3.5 安全 53
3.6 RRC連接重配置 56
3.6.1 SRB2的建立 57
3.6.2 DRB的建立 57
3.6.3 與安全激活平行的過程 57
3.7 UE能力信息傳輸 58
3.8 EUTRA內切換 59
3.8.1 切換準備 60
3.8.2 切換執行 62
3.8.3 切換完成 63
3.9 測量控製 65
3.9.1 測量配置 65
3.9.2 測量報告觸發 66
3.9.3 測量報告 67
3.10 RRC連接重建 67
3.11 RAT間移動性 70
3.11.1 進入或移除3GPP係統的RAT間移動性 70
3.11.2 進入/移齣CDMA2000係統的RAT間移動性 74
3.12 RRC連接釋放 76
參考文獻 76
第4章 分組數據匯聚協議 77
4.1 PDCP功能和結構 77
4.2 報頭壓縮 78
4.3 安全 80
4.3.1 完整性保護 81
4.3.2 加密 82
4.4 數據傳輸 83
4.5 SDU丟棄 84
4.6 切換 84
4.6.1 SRB在切換中的行為 84
4.6.2 UM DRB在切換中的行為 85
4.6.3 AM DRB在切換中的行為 86
4.7 PDCP PDU格式 88
4.7.1 PDCP Data PDU格式 88
4.7.2 PDCP Control PDU格式 88
參考文獻 89
第5章 無綫鏈路控製層 90
5.1 RLC層的功能和架構 90
5.1.1 透明模式RLC 90
5.1.2 非確認模式RLC 91
5.1.3 確認模式RLC 92
5.2 成幀 93
5.3 重排序 95
5.4 ARQ操作 97
5.4.1 輪詢 97
5.4.2 狀態報告 98
5.4.3 重傳 98
5.4.4 重分段 99
5.5 窗口操作 101
5.5.1 非確認模式窗口操作 101
5.5.2 確認模式窗口操作 101
5.6 SDU丟棄過程 102
5.7 RLC重建過程 102
5.8 RLC PDU的格式 102
5.8.1 PDU格式 103
5.8.2 UMD PDU格式 103
5.8.3 AMD PDU格式 104
5.8.4 AMD PDU分段格式 104
5.8.5 狀態 PDU格式 105
參考文獻 106
第6章 媒體接入控製層 107
6.1 MAC層的功能和服務 107
6.2 MAC層架構 108
6.3 MAC信道及信道映射 109
6.3.1 傳輸信道 109
6.3.2 邏輯信道 110
6.3.3 信道映射 110
6.4 調度 111
6.4.1 動態調度 111
6.4.2 半持續調度 112
6.5 調度信息的傳輸 114
6.5.1 緩存狀態報告 114
6.5.2 調度請求 116
6.5.3 功率餘量報告 117
6.6 邏輯信道優先級 117
6.7 非連續接收 120
6.8 混閤自動重傳請求 124
6.8.1 上行鏈路中的HARQ 126
6.8.2 下行鏈路中的HARQ 126
6.8.3 TTI Bundling 126
6.8.4 測量窗口 128
6.9 接入過程 129
6.10 時間校準 130
6.11 MAC PDU格式 131
6.11.1 MAC控製單元 133
6.11.2 接入響應MAC PDU 134
參考文獻 135
第7章 LTE及LTE- Advanced新特徵綜述 136
7.1 基於LTE網絡的語音呼叫 136
7.2 傢庭增強型基站 137
7.3 公共警報係統 138
7.4 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138
7.5 載波聚閤 139
7.6 中繼技術 140
7.7 小化路測 141
7.8 增強型小區間乾擾協調 141
7.9 機器模式通信 142
第8章 基於LTE網絡的語音呼叫 143
8.1 LTE語音解決方案 143
8.1.1 語音解決方案 143
8.1.2 臨時語音解決方案 144
8.2 IMS VoIP 145
8.2.1 IMS配置 145
8.2.2 雙模單待無綫語音呼叫連續性 147
8.3 電路交換迴退技術 150
8.3.1 CSFB到UTRAN或GRAN 152
8.3.2 CSFB到CDMA2000 1xRTT 156
8.4 服務域選擇 162
8.4.1 UE在IMS VoIP和CSFB之間的決定 163
8.5 IMS VoIP和CSFB的比較 163
8.6 針對VoIP的RAN優化 164
8.6.1 魯棒性報頭壓縮 164
8.6.2 TTI捆綁 164
8.6.3 HARQ的半持續調度 165
參考文獻 165
第9章 傢庭增強型基站 166
9.1 架構框架 167
9.1.1 接入方式 167
9.1.2 應用案例 167
9.1.3 高層需求 169
9.1.4 網絡體係結構 169
9.2 閉閤用戶組配置 170
9.2.1 CSG訂閱數據 170
9.2.2 CSG成員狀態 171
9.3 與CSG相關的係統信息 171
9.3.1 CSG識彆信息 171
9.3.2 CSG小區部署信息 172
9.4 CSG的識彆 173
9.4.1 自動CSG搜索 173
9.4.2 手動CSG選擇 173
9.5 CSG小區的移動性 174
9.5.1 RRC_ IDLE的移動性 174
9.5.2 RRC_ CONNECTED的移動性 176
9.6 對混閤小區的支持 180
9.6.1 動機 180
9.6.2 特點 180
參考文獻 182
0章 公共警報係統 183
10.1 警報係統架構 183
10.2 警報信息 185
10.3 警報信息在網絡上的傳遞 186
10.3.1 警報信息傳遞程序 186
10.3.2 警報信息取消程序 188
10.4 警報信息取消程序 189
10.4.1 在係統信息中的PWS通知 190
10.4.2 PWS通知在尋呼過程的指示性 191
10.4.3 警報信息的分割 191
參考文獻 192
1章 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193
11.1 MBMS 193
11.2 MBMS的結構和功能 194
11.3 MBMS單頻網傳輸 196 ⅩⅦ
11.4 MBMS的無綫協議 198
11.4.1 MBMS的層和第二層 198
11.4.2 MBMS的第三層 200
11.5 MBMS過程 201
11.5.1 MBMS會話開始 201
11.5.2 MCCH信息獲取和MRB配置 203
11.5.3 MBMS會話更新 204
11.5.4 MBMS會話終止 205
11.5.5 MRB釋放 205
11.6 MBMS在R10版本和R11版本中的增強 206
11.6.1 MBMS計數 206
11.6.2 MBMS持續性 208
參考文獻 209
2章 載波聚閤 210
12.1 頻譜和部署場景 212
12.1.1 頻譜場景 212
12.1.2 部署場景 214
12.2 小區管理 215
12.2.1 主服務小區和輔服務小區 215
12.2.2 配置信息信令 216
12.2.3 連接和參考 217
12.2.4 跨載波調度 218
12.2.5 擴展測量 219
12.2.6 SCell(輔服務小區)管理 222
12.2.7 載波聚閤的移動性 222
12.3 MAC擴展功能 223
12.3.1 輔服務小區的激活和失活 223
12.3.2 功率餘量報告 224
12.3.3 邏輯信道優先級 227
12.3.4 緩衝區狀態報告 228
12.3.5 非連續接收 229
12.3.6 半持久調度 229
參考文獻 230
3章 中繼技術 231
13.1 場景部署 231
13.2 中繼節點的網絡架構 232
13.3 中繼節點類型 234
13.3.1 中繼技術的分層執行 234
13.3.2 Uu和Un鏈路的頻率分離 236
13.4 特定中繼節點的操作 236
13.4.1 承載映射 237
13.4.2 Un DRB的完整性保護 238
13.4.3 RN子幀配置 239
13.4.4 係統信息的更新 240
13.4.5 RN重新配置過程 241
13.5 中繼節點的啓動過程 241
13.6 R10版本中繼節點的簡化操作 243
參考文獻 244
4章 小化路測 245
14.1 結構框架 245
14.1.1 用戶案例 247
14.1.2 結閤UE選擇的MDT任務初始化 247
14.1.3 MDT測量結果的收集 248
14.2 Logged MDT 248
14.2.1 配置階段 249
14.2.2 記錄階段 251
14.2.3 報告階段 253
14.3 Immediate MDT 255
14.3.1 配置階段 256
14.3.2 測量與評價階段 256
14.3.3 報告階段 256
14.3.4 MDT上下文環境轉發 257
參考文獻 257
5章 增強型小區間乾擾協調 258
15.1 異構網絡部署 259
15.1.1 異構網絡中的乾擾 260
15.1.2 頻域ICIC限製 260
15.2 基於CA的ICIC 262
15.3 時域ICIC 263
15.3.1 限製測量 264
15.3.2 Macro- Pico小區場景 265
15.3.3 Macro- Femto小區場景 266
15.3.4 網絡配置 267
參考文獻 268
6章 機器模式通信 269
16.1 MTC的超載控製 269
16.1.1 R8版本的超載控製 269
16.1.2 R10版本中的核心網超載控製 271
16.1.3 R11版本中的RAN超載控製 274
16.2 在3GPP中的MTC特性 274
參考文獻 275
縮略語 27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邏輯順序安排得非常閤理,為我們係統學習LTE及LTE-Advanced的知識提供瞭一條清晰的路徑。從基礎的空中接口和關鍵技術,到終端和基站的協同工作,再到網絡架構的演進,每一個部分都銜接得恰到好處。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LTE-Advanced引入的許多創新性技術,如載波聚閤(Carrier Aggregation)、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增強、協同多點傳輸(CoMP)等,都有深入的剖析。這些技術是當前移動通信網絡性能提升的關鍵,掌握瞭它們,對於理解5G以及未來的通信發展趨勢也大有裨益。作者在講解這些復雜技術時,並沒有迴避其難度,而是通過詳細的分析和圖示,幫助讀者一步步理解其原理和應用。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專業且紮實的感覺。封麵色彩的搭配也很沉穩,與“LTE及LTE-Advanced無綫協議”這樣的主題十分契閤,一眼就能看齣是技術類的專業書籍。內頁的排版布局閤理,文字清晰,代碼示例也得到瞭很好的呈現,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吃力。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其中的技術細節,但從整體的製作工藝來看,齣版社在內容呈現上也下瞭不少功夫,這對於一本技術譯叢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極大地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和學習效率。很多技術書籍在內容之外,印刷質量和排版設計往往會被忽視,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這無疑為我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瞭良好的基礎,讓我對內容的吸收更加充滿信心。
評分作為一個對通信技術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深入理解LTE和LTE-Advanced核心協議的書籍,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融入瞭對技術發展趨勢的思考和前瞻性分析。例如,在介紹LTE-Advanced的演進方嚮時,不僅闡述瞭技術本身,還探討瞭其背後的驅動因素以及對整個移動通信産業可能産生的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能夠將具體的技術細節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進行理解。而且,書中的一些討論和案例分析,也讓我看到瞭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為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係統性的結構。雖然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通信原理的入門知識,但對於LTE和LTE-Advanced這樣復雜的協議棧,一直感覺無從下手。這本書從基礎的通信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LTE的各個層麵,包括物理層、MAC層、RLC層、PDCP層等等,再到LTE-Advanced的新特性和演進方嚮。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樣希望建立完整知識體係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每一章節的引入都非常自然,承上啓下,使得整個學習過程不會顯得突兀。而且,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協議的錶麵描述,而是深入到瞭協議的設計思想和背後的邏輯,這對於理解協議的精髓至關重要,也讓我看到瞭作者在梳理和呈現這些復雜信息時的功力。
評分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概念解釋上的嚴謹性和準確性。作為一本引進翻譯的專業書籍,翻譯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讀者對原著理解的程度。這本書的翻譯團隊顯然是下瞭苦功的,許多專業術語都得到瞭恰當的解釋和統一,沒有齣現一些劣質翻譯中常見的生硬、晦澀或者詞不達意的現象。即使是涉及到一些非常底層的技術細節,作者的闡述也清晰明瞭,輔以圖錶和公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在閱讀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力求將最前沿、最核心的技術理念準確無誤地傳達給讀者,這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進行技術創新非常有指導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復查閱的參考手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