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電子係統軟錯誤
定價:59.00元
作者:韓鄭生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90978
字數: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用於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可供高可靠抗輻射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完整描述瞭軟錯誤産生的復雜物理機製, 涵蓋瞭很多技術領域;
n詳細介紹瞭閤理成本下的軟錯誤降錯方法, 包括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
n討論瞭其他可靠性威脅,如波動性、 電磁兼容和加速老化等問題的解決方法。
n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闡述瞭軟錯誤發生的復雜物理過程,全書共分為10章。主要介紹瞭軟錯誤研究曆史和未來發展趨勢; 單粒子效應發生機製與分類;JEDEC標準;門級建模與仿真;電路級和係統級單粒子效應建模與仿真;硬件故障注入;采用加速測試與錯誤率預估技術,評估驗證麵嚮空間或地麵環境的集成電路;電路級軟錯誤抑製技術;軟件級軟錯誤抑製技術;高可靠電子係統軟錯誤性能的技術指標與驗證方法。全書總結瞭過去,預測瞭未來趨勢,闡述瞭單粒子的翻轉物理機製、建模、軟錯誤抑製技術以及業界和學界的研究成果。
目錄
章 天地間的軟錯誤: 曆史迴顧、 實驗證據和未來趨勢
1.1 介紹
1.2 曆史
1.3 電子係統中的軟錯誤
1.4 等比例縮小對於軟錯誤的影響
1.4.1 SRAM軟錯誤率的變化趨勢
1.4.2 DRAM軟錯誤率的變化趨勢
1.4.3 鎖存器和觸發器的軟錯誤率
1.4.4 組閤邏輯電路軟錯誤率
1.4.5 單粒子閂鎖變化趨勢
1.4.6 未來趨勢
1.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單粒子效應: 機理和分類
2.1 介紹
2.2 背景環境、 作用機理及反衝能量損失
2.2.1 自然輻照環境
2.2.2 中子和物質的相互作用: 産生高能反衝物
2.2.3 反衝物: 離化和射程
2.2.4 電離
2.2.5 結論
2.3 電子元器件和係統中的單粒子效應
2.3.1 單粒子效應定義
2.3.2 軟錯誤率
2.3.3 臨界電荷標準
2.3.4 電路仿真中的電流脈衝描述
2.4 器件敏感度
2.4.1 單粒子瞬態
2.4.2 單粒子翻轉
2.4.3 SRAM和DRAM中的多位翻轉和多單元翻轉
2.4.4 單粒子功能中斷
2.4.5 單粒子事件閂鎖
2.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JEDEC標準: 用於測試和報告α粒子和地錶宇宙射綫引起的軟錯誤
3.1 介紹
3.1.1 JESD89係列標準的意義
3.1.2 術語和定義
3.1.3 標準所涵蓋的器件
3.1.4 報告要求
3.2 加速α粒子軟錯誤率測試(參見JESD89A第四部分和JESD892A)
3.2.1 α粒子能譜和發射率(參見JESD89A 附錄D)
3.2.2 α粒子源的選擇(參見JESD89A 5.4.1節和JESD892A 4.2.2.1節)
3.2.3 封裝和製樣(參見JESD89A 5.3節和5.4.5節以及JESD892A 4.4節)
3.2.4 外推加速失效率至現場使用環境(參見JESD89A 5.6.4節)
3.2.5 加速α粒子測試的優勢和局限性
3.3 加速高能中子測試(參見JESD89A第六部分和JESD893A)
3.3.1 地球環境高能中子注量與能譜(參見JESD89A 6.6.2.4節)
3.3.2 基於參考譜外推至其他位置和條件(參見JESD89A附錄A.3)
3.3.3 測試裝置(參見JESD89A 6.2節)
3.3.4 封裝、 製樣和次級離子效應(參見JESD893A 5.4節和附錄A)
3.3.5 束流特性(參見JESD89A 6.5節)
3.3.6 單一能量束流下的軟錯誤率(參見JESD89A 6.6節)
3.3.7 基於寬譜中子束流的軟錯誤率(參見JESD89A 6.6.2.4節)
3.3.8 加速高能中子測試的優點和局限性
3.4 加速熱中子軟錯誤率測試
3.4.1 背景(參見JESD89A 7.1節)
3.4.2 熱中子譜(參見JESD89A附錄A.4)
3.4.3 封裝和製樣(參見JESD89A 7.3節)
3.4.4 熱中子源的選擇、 校準和屏蔽效應(參見JESD89A 7.4節)
3.4.5 單粒子翻轉截麵和單粒子翻轉率(參見JESD89A 7.6.2節)
3.4.6 加速熱中子測試的優勢和局限性
3.5 實時(非加速)軟錯誤率測試
3.5.1 測試方法目標
3.5.2 大樣本和長時間測試
3.5.3 區分α粒子和中子對於軟錯誤率的影響
3.5.4 高空測試以增加中子對軟錯誤率的影響
3.5.5 建築物的屏蔽效應(參見JESD89A附錄A.5)
3.5.6 小FIT和置信度(參見JESD89A附錄C)
3.5.7 實時測試的優點和局限性
3.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 門級建模和仿真
4.1 介紹
4.2 基於核反應的濛特卡羅選擇和器件仿真, 從核交互到瞬態電流計算
4.2.1 中子/物質核反應數據庫
4.2.2 次級離子引發的瞬態電流
4.2.3 舉例: 高能中子在SRAM中引發的單粒子翻轉和多單元翻轉
4.3 邏輯門電路SET和SEMT濛特卡羅仿真
4.3.1 單個粒子引起多個瞬態電流
4.3.2 拓撲描述和工藝描述
4.3.3 核反應實例
4.3.4 瞬態脈衝計算
4.3.5 電流脈衝統計
4.4 時序電路和組閤電路的軟錯誤評估SPICE分析方法學
4.4.1 精簡的瞬態電流分析
4.4.2 敏感結點列錶
4.4.3 自動化多瞬態電流仿真
4.4.4 結果分析
4.4.5 以反相器為例
4.4.6 多瞬態故障注入結果
4.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路級和係統級的單粒子效應建模與仿真
5.1 介紹
5.2 定義目標對象
5.2.1 單粒子效應模型和度量
5.2.2 功能失效
5.2.3 電路錶徵和抽象級彆
5.3 SEE分析方法和概念
5.3.1 定量SEE分析
5.3.2 電學降額
5.3.3 時序降額
5.3.4 邏輯降額
5.3.5 功能降額
5.4 動態SEE分析
5.4.1 綜述
5.4.2 門級網錶SEE仿真
5.4.3 行為級/RTL/HLS SEE仿真
5.5 靜態SEE分析
5.5.1 綜述
5.5.2 門級
5.5.3 行為級/RTL級
5.5.4 架構/模塊
5.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硬件故障注入
6.1 介紹
6.2 硬件故障注入技術
6.2.1 物理故障注入
6.2.2 邏輯故障注入
6.2.3 基於電路仿真的邏輯故障注入
6.3 故障注入係統
6.3.1 工作負載
6.3.2 故障列錶
6.3.3 故障分類
6.3.4 結果分析
6.3.5 通信
6.4 故障注入優化
6.4.1 自動仿真
6.4.2 故障評估進程
6.4.3 狀態恢復
6.4.4 早期故障分類
6.4.5 嵌入式存儲器
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用於空間和地麵應用的集成電路的鑒定: 加速實驗和錯誤率預測
7.1 介紹
7.2 輻射産生單粒子效應及其對集成電路的影響
7.3 加速實驗: 方法和相關的結果
7.3.1 截麵的概念
7.3.2 靜態和動態的SEU試驗方法
7.4 實驗設施: 重離子、 中子、 質子加速器和激光
7.4.1 重離子
7.4.2 質子
7.4.3 中子
7.4.4 微束和激光
7.5 需求的實驗平颱和通用實驗平颱的描述
7.5.1 介紹
7.5.2 ASTERICS實驗平颱
7.6 地麵輻照實驗: 案例研究
7.6.1 SRAM存儲器
7.6.2 處理器和微控製器
7.6.3 SRAM型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7.7 針對處理器架構的動態截麵預測的硬件/軟件故障注入方法: 案例研究
7.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電路級軟錯誤抑製技術
8.1 介紹
8.2 存儲器中軟錯誤的加固設計
8.2.1 1位糾錯2位檢錯碼
8.2.2 消除ECC保護存儲器的速度代價
8.2.3 ECC與非標準存儲器
8.3 CRC碼
8.4 裏德所羅門碼
8.4.1 編碼
8.4.2 校正子計算
8.5 使用內置電流傳感器保護存儲器
8.6 抑製邏輯電路中的錯誤
8.6.1 加固存儲單元
8.6.2 抑製SET
8.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軟件級軟錯誤抑製技術
9.1 介紹
9.2 影響數據的錯誤
9.2.1 運算復製
9.2.2 進程級復製
9.2.3 程序級復製
9.2.4 可執行的判斷
9.3 影響執行流程的故障
9.3.1 背景
9.3.2 ECCA
9.3.3 CFCSS
9.3.4 YACCA
9.3.5 CEDA
9.4 容錯
9.4.1 設計多樣性
9.4.2 檢查點
9.4.3 基於算法的容錯
9.4.4 復製
9.5 結論
參考文獻
0章 可靠電子係統的軟錯誤性能的規範與驗證
10.1 介紹
10.2 係統軟錯誤的規範
10.2.1 互聯網核心網絡的要求
10.2.2 構建規範
10.3 設計一個滿足規範的係統
10.3.1 存儲器
10.3.2 觸發器
10.3.3 模型的結果
10.4 軟錯誤的性能驗證
10.5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韓鄭生,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從事集成電路工藝技術、電路設計方麵的工作,曾任高級工程師,光刻工藝負責人,研究室副主任兼任測試工藝負責人,矽工程中心産品部主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國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傢自然基金麵上項目評審專傢。 Michael Nicolaidis是軟錯誤研究領域中的**,他曾開展過很多原創性的研發工作,發錶過大量學術論文,申請和擁有很多發明,並建立瞭iROC Technologies公司,該公司針對電子係統提供完整的軟錯誤分析和設計服務方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以為它會側重於某一種特定的糾錯算法,但實際上,作者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技術全景圖。它涵蓋瞭從基礎的半導體物理學到復雜的係統架構設計。其中對“軟錯誤注入與測試驗證方法學”的討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作者詳細列舉瞭如何建立可信的測試平颱,如何模擬不同類型的輻射環境,以及如何量化係統的實際可靠性指標(如MTBF的修正計算)。這種對“如何驗證”的關注,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工程素養。很多廠商在宣傳自己的容錯能力時往往誇大其詞,但這本書卻提供瞭一套嚴謹的、可復現的評估標準。它教會我們如何用科學的、而不是憑感覺的方式去判斷一個電子係統的“健壯性”。對於係統集成商和最終用戶而言,這本書是甄彆高質量産品的必備讀物,它揭示瞭“好設計”背後的科學依據。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某些章節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完全領會其精髓,尤其是在探討高級的軟錯誤掩蔽技術時,涉及到瞭一些復雜的電路拓撲和算法優化。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性,讓它區彆於市麵上那些浮於錶麵的技術概述。作者敢於深入探討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沿研究方嚮,比如基於AI的錯誤預測與預防機製,這錶明這本書不僅是現有技術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十年電子係統可靠性發展趨勢的預判。書中對未來工藝節點的挑戰預測,特彆是對量子效應可能帶來的新型軟錯誤模式的探討,展現瞭作者的遠見卓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厚重且極具洞察力的專業著作,它以一種近乎苛刻的嚴謹態度,解剖瞭現代電子係統中“隱形殺手”的本質,是該領域研究者和高級設計師不可繞過的裏程碑式作品。
評分這本我最近讀完的關於現代電子係統軟錯誤的著作,確實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作者在開篇部分花瞭大量篇幅闡述瞭半導體器件在當前集成電路設計中所麵臨的嚴峻挑戰,特彆是宇宙射綫和電離輻射對SRAM等存儲單元可靠性的衝擊。書中詳細分析瞭軟錯誤發生的物理機製,從單粒子翻轉(SEU)到多比特翻轉(MBU),每一個環節的推導都邏輯嚴謹,數據詳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現有糾錯碼(ECC)技術局限性的剖析,它不是簡單地堆砌技術名詞,而是深入探討瞭在超深亞微米工藝節點下,傳統SECDED編碼在應對突發性、大規模翻轉錯誤時的失效模式。書中還穿插瞭多個實際案例研究,展示瞭數據中心、航空電子設備和醫療設備中軟錯誤引發的嚴重後果,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分析立刻變得鮮活起來,讓人真切感受到提升係統魯棒性的緊迫性。對於任何從事高可靠性電子設計或者需要理解底層硬件容錯機製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為後續的創新性解決方案奠定瞭堅實的知識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深刻地闡釋瞭“不確定性”在現代計算領域的核心地位。它將軟錯誤這個問題提升到瞭一個哲學高度,即在一個充滿隨機噪聲的環境中,如何構建齣確定性的計算結果。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權衡”藝術的掌握。沒有一種技術是完美的,每種軟錯誤緩解措施都伴隨著資源消耗。書中對“容錯預算”的分配模型分析得非常透徹,它幫助讀者理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根據應用場景的風險等級來製定最經濟有效的容錯策略。例如,對於批處理係統和實時控製係統,錯誤處理的優先級和懲罰機製是完全不同的,書中針對這些差異給齣瞭詳盡的對比分析。這種高度的場景化分析,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思維方式的培養。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微觀世界的戰場,每一次存儲單元的狀態變化都被作者用精確的數學模型和概率論進行瞭描繪。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注重工程實踐與前沿科學的結閤。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的象牙塔中,而是緊密圍繞著如何通過設計手段來“馴服”這些隨機齣現的錯誤。比如,書中關於時序保護和冗餘設計的部分,提供瞭多種不同成本效益比的實現方案,並用圖錶清晰地對比瞭它們在麵積開銷、延遲增加和錯誤覆蓋率之間的權衡關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軟錯誤對策的層級化管理”這一章節,它提齣瞭一種自底嚮上、多層次防禦的策略,從物理層級的屏蔽材料到係統層級的軟件校驗,構建瞭一個立體的防禦體係。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專業,但結構清晰,邏輯鏈條非常完整,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隻要具備一定的電子學基礎,也能循著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哪裏會錯”,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思考“如何聰明地應對錯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