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廣州科技發展報告(2009)(含光盤)
定價:49.00元
作者:李江濤,謝學寜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9711590
字數:323000
頁碼:28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廣州科技發展報告(2009)》是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廣州市科技局共同編輯齣版的以廣州科技發展為主題的連續齣版物,係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齣版的“國傢皮書係列”的一種,該書展現的是2008年廣州科技發展的成就及廣州科技發展的動態及熱點問題。全書分綜論、創新動力研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科技風險投資研究、熱點問題研究等篇章。通過書中的各篇章,我們一方麵可以搜索到廣州科技發展軌跡,也可領略到市內專傢、學者對廣州科技發展的戰略性建議。
本報告指齣,2008年,廣州科技投入快速增長,科技高端人纔建設卓有成效,科技産齣質量明顯提升,高新技術産業飛速發展,自主創新政策環境明顯改善。但是,廣州科技發展仍存在一些明顯不足,如創新資金投入仍然偏低,創新産齣仍然不足,科技投融資體係發展相對滯後,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仍不突齣等。
展望2009年,國際經濟形勢仍然較為嚴峻,發展形勢也不容樂觀,但總體來說,外的形勢為廣州科技發展既帶來瞭挑戰,也帶來瞭機遇,廣州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一係列政策法規的製定為廣州科技發展提供瞭動力。建議廣州努力增加自主創新投入,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善采購自主創新産品製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到位,大力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努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目錄
綜論
2008年廣州科技形勢分析與2009年展望
廣州近五年來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技創新的迴顧與展望
創新動力研究
關於提升廣州科技創新動力的對策研究
促進廣州市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工作研究
高新技術産業研究
廣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對策研究
國際金融危機對廣州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建議
廣州市加快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戰略研究
世界高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對廣州開發區的啓示
科技風險投資研究
廣州市創新型中小科技企業金融支持對策研究
廣州設立科技銀行的戰略研究
廣州市創業投資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廣州風險投資促進會
熱點問題研究
廣州亞運科技開發與應用研究
廣州民營科技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具有“時代感”。畢竟是2009年的齣版物,它捕捉瞭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上的摸索與掙紮。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中小企業在技術升級過程中的融資難題,那種對現實睏境的細緻描摹,讓我仿佛迴到瞭那個金融環境尚未完全放開的年代。報告的文字如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揭示瞭政策意圖與實際執行效果之間的張力。它沒有美化任何事物,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調,記錄瞭廣州在邁嚮創新型城市道路上的每一步腳印和遇到的每一個坎。這種真實感,遠勝過那些泛泛而談的“發展願景”類書籍。每當我在查閱後續年份的報告時,總會迴頭翻閱這一本,對比其對未來趨勢的預測與實際發生的偏差,這種對比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方法,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評分讀完這本報告,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度和廣度的完美平衡。很多官方的統計年鑒往往過於側重宏觀數據,使得讀者難以把握微觀層麵的真實動態,而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兩者結閤瞭起來。它沒有停留在“廣州經濟增長瞭多少”這類錶層信息,而是深入到不同科技領域的具體突破口,比如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我當時特彆關注它對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討論,那部分的分析非常犀利,指齣瞭製約産學研深度融閤的體製性障礙,這在當時其他同期齣版的報告中是很少能看到的深度剖析。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而不是簡單的贊美歌。而且,報告的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但又不失可讀性,即便是跨專業的讀者,也能通過清晰的邏輯鏈條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個人認為,對於任何想在廣州尋找投資機會或者進行區域經濟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指南,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2009年廣州科技生態”的立體模型,細節豐富到令人驚嘆。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一份簡單的年度總結,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地方科技發展史的微型教科書。我最欣賞它對“區域協同發展”的論述角度。2009年前後,珠三角一體化已經成為熱點,但如何界定廣州在其中的“科技核心”地位,同時又避免“虹吸效應”的批評,報告給齣瞭非常精妙的平衡點。它通過對人纔流動和産業鏈轉移的量化分析,論證瞭廣州在輻射周邊城市群中的技術擴散機製,而不是簡單的資源占有。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在思考,如果把這份報告裏的數據和分析框架應用到其他城市,會得齣什麼樣的結論?這種啓發性纔是好報告的標誌。而且,報告中的圖錶設計非常專業,色彩搭配和數據可視化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完全符閤國際學術齣版的標準,閱讀體驗極佳,不會因為是地方性報告而顯得粗糙。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2009年的數據放在今天看是否會顯得過時,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準點”(Baseline)。研究任何一個持續發展的係統,都需要一個清晰的起點來參照。這本書詳盡記錄瞭當年廣州在知識産權保護、風險投資環境、以及特定高教資源整閤上的初始狀態。這對於評估後續十年間各項改革舉措的長期效果至關重要。例如,報告中提到對某個特定新興産業園區的初期規劃布局,現在迴過頭去看,當年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園區,哪些最終騰飛瞭,哪些逐漸沉寂瞭,這本書提供瞭最初的“種子信息”。它不僅是曆史記錄,更是一份關於城市發展耐力的“診斷書”。它教會我如何係統地去觀察和剖析一個快速變遷的經濟體,那種嚴謹的分析框架,即便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方法論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初次翻閱時,我特彆留意瞭它的目錄結構,感覺編排得非常有邏輯性,從宏觀的政策環境到具體的産業分析,層層遞進,脈絡清晰。這對於研究區域發展戰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便利。我記得我當時是為瞭準備一個關於珠三角地區産業升級的課題而購入的,當時市場上同類報告良莠不齊,但這本書的作者團隊背景讓人信服,一看就是下瞭真功夫的。特彆是開篇對當年廣州經濟發展背景的梳理,那種對數據的敏銳捕捉和對趨勢的精準預判,讓人不得不佩服。它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更像是請瞭一位資深專傢在為你娓娓道來這座城市的脈搏和潛力所在。我尤其欣賞它在引用案例時的剋製與精準,沒有那種為寫而寫的浮誇,全是乾貨。光是那份對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分布的圖錶分析,我就反復研究瞭好幾次,對於理解區域創新的空間布局極具啓發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