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中华成语词典》通过注音、释义、感情色彩、结构、出处、例句、近(反)义、等多项实用知识全方位解析成语,并对易误写字形、误读字音加以注明。释义通俗易懂,例句准确精当,富有时代气息。 |
| 内容简介 | |
《中华成语词典》参考全国中小学教材,精选常用成语、俗语及正向成语发展的词组约8000条,是学生学习语文、丰富词汇的重要工具书。目录凡例词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附录 |
| 书摘/插图 | |
我给孩子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他从小学阶段就能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和兴趣点。孩子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是被它厚度和重量所吸引,这倒不是坏事,至少能让他觉得这是一本“大有乾坤”的书。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更偏向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比如索引的查找方式,虽然是按照拼音和笔画,但如果能增加一些与小学语文教材主题相关的分类索引(比如“描写景物”、“表达心情”等),可能会更符合低龄读者的学习习惯。我尝试让他自己去“探索”,他很快就被复杂的字形和密集的文字信息淹没了,兴趣点很快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我认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使用者,内容的可视化和趣味性是留住他们的关键。如果能加入一些精美的配图,或者将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用更生动的小插画形式穿插其中,我想这本书的吸引力会呈几何级数增长,真正实现从“工具”到“伴读”的转变。
评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的定价不算低,但考虑到它宣传的覆盖面——从小学到大学,这意味着它需要跨越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我个人是准备在大学阶段用来辅助专业阅读和提升文笔的。在这一层面,我关注的是它对那些高度抽象、哲学意味较浓的成语的处理能力。例如,一些源自古代经典,但现代应用频率不高、含义已经发生微妙演变的成语,需要编辑者有极高的学术敏感度。我随机抽查了几条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成语,发现其解释虽然准确,但缺乏必要的“溯源”说明。如果能简单提及该成语最早出自哪部经典(如《论语》、《庄子》等),并简述其在原典中的核心语境,对于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和理解是极具价值的补充。目前的内容,更像是对现有通用解释的全面整理,而非对知识体系的深度挖掘和构建。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自由职业者,我对于工具书的要求其实非常苛刻,我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意思解释”,而是成语背后的文化脉络和使用语境的精确把握。我试着查阅了几个我个人感觉有些微妙的、比较生僻的成语,比如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者历史典故背景的词汇。结果发现,这本书在收录量上确实达到了宣传的水准,几乎没有出现“未收录”的情况。但让我略感遗憾的是,部分成语的释义部分显得有些过于直白和模板化,缺乏一些必要的区分度。比如一个成语可能有褒义、中性、贬义三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但书里只给了一个笼统的概括,这对于需要进行精准表达的写作来说,帮助就不够大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类似“例句一(褒义):...;例句二(贬义):...”这样的结构化展示。说白了,我希望它不光是一个“辞典”,更是一个“用法指南”,能帮我避免在严肃场合用错语境的尴尬。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这些深度解析上再下功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精致的,封面那种哑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挺有分量。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随时翻阅,查起来又方便的工具书,这本书从尺寸上来说,刚好能放进我的日常手提包里,不会显得太笨重。内页的纸张质量也让我挺惊喜的,不是那种泛黄的廉价纸,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对视力不太好的我来说,阅读起来也挺舒适的。而且,装订工艺看起来相当扎实,感觉能用很多年都不会散页。不过,我得承认,我对内容本身的考察,主要是基于它在介绍中所强调的“海量收录”。我更看重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它能否成为一个可靠的知识后盾。这本书在图书馆或书店里乍一看,确实给人一种权威感,但实际翻阅起来,我希望能看到更细致的排版优化,比如不同使用频率的成语是否有不同的标注,或者针对现代汉语的演变是否有更深入的解析,这些细节上的用心,往往才能真正体现一本工具书的价值所在。总之,初印象是关于“形”的满意,至于“神”,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扎实有余,灵动不足”。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庞大、可靠的成语数据库,这一点值得肯定,毕竟在成语学习领域,内容的覆盖面是硬通货。然而,在如今信息碎片化、强调“即时反馈”的时代,一本工具书如果仅仅满足于“量”,而缺乏在用户体验和内容活性上的创新,可能会在与电子词典和在线资源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这本书在排版上略显陈旧,字体和行距的组合,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工具书设计理念。我期待看到,即使是印刷版的词典,也能通过一些巧妙的布局设计,比如使用颜色编码来区分成语的褒贬性,或者在重要成语旁加入一个二维码链接到一个在线的语音朗读版本,来增强其实用性和互动性。它像一位知识渊博但略显古板的学者,知识量毋庸置疑,但在与年轻一代的交流方式上,似乎还保留着一定的距离感,需要更现代化的“翻译”技巧来拉近距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