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比·卡西姆盧、瓦休·波普拉、蘇建·拉吉漢 德瑞著梁猛、劉繼紅譯的《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 係統與信道建模/微機電係列/高新科技譯叢》全麵介 紹瞭無綫光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器件與係統、調製 技術、信道模型與係統性能分析等內容,分析瞭無綫 光通信技術麵臨的各種挑戰、相應的解決途徑以及當 前的研究趨勢。本書以MATLAB@仿真貫穿全書,提供 瞭大量MATLAB@程序代碼以及相應的仿真實例,可以 幫助讀者理解和進一步開展仿真研究。
作者在光通信領域有多年的研究和教學經曆,研 究成果豐碩。本書不僅可以作為相關專業本科生、研 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無綫光通信領域研究人員和技 術工程人員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1章 無綫光通信係統概述
1.1 無綫接人方案
1.2 OWC發展簡史
1.3 OWC/無綫電通信的比較
1.4 鏈路結構
1.5 OWC應用領域
1.6 安全和規則
1.6.1 *大容許照射量
1.7 OWC技術麵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2章 光源與光檢測器
2.1 光源
2.2 發光二極管
2.2.1 LED結構
2.2.2 麵發光LED和半球LED
2.2.3 邊發光LED
2.2.4 LED發光效率
2.3 激光器
2.3.1 激光工作原理
2.3.2 受激輻射
2.3.3 光反饋和激光振蕩
2.3.4 半導體激光器的基本結構
2.3.5 常用激光器的結構
2.3.6 LED和LD的性能比較
2.4 光檢測器
2.4.1 PIN光電二極管
2.4.2 APD光電二極管
2.5 光檢測技術
2.5.1 直接檢測
2.5.2 相乾檢測
2.6 光檢測噪聲
2.6.1 光起伏噪聲
2.6.2 暗電流和過剩噪聲
2.6.3 背景輻射
2.6.4 熱噪聲
2.6.5 強度噪聲
2.6.6 信噪比
2.7 光檢測的統計特性
參考文獻
第3章 信道模型
3.1 室內無綫光通信信道
3.1.1 視距傳輸模型
3.1.2 非視距傳輸模型
3.1.3 天花闆反射模型
3.1.4 Hayasaka-Ito模型
3.1.5 球麵模型
3.2 人造光源乾擾
3.2.1 白熾燈
3.2.2 傳統鎮流器驅動的熒光燈
3.2.3 熒光燈模型
3.3 室外信道
3.3.1 大氣信道損耗
3.3.2 霧和能見度
3.3.3 光束發散
3.3.4 光器件損耗
3.3.5 對準損耗
3.3.6 大氣湍流模型
3.3.7 OWC大氣影響實驗颱
參考文獻
第4章 調製技術
4.1 引言
4.2 模擬強度調製
4.3 數字基帶調製技術
4.3.1 基帶調製
4.3.2 OOK
4.3.3 高斯信道下的誤碼性能
4.4 脈衝位置調製
4.4.1 高斯信道下的誤碼性能
4.4.2 各種改進的PPM
4.5 脈衝間隔調製
4.5.1 高斯信道下的誤碼性能
4.5.2 *佳門限電平
4.6 雙頭脈衝間隔調製
4.6.1 譜特性
4.6.2 高斯信道下的誤碼性能
4.7 多電平DPIM
4.8 基帶調製技術的比較
4.8.1 功率效率
4.8.2 傳輸帶寬要求
4.8.3 傳輸容量
4.8.4 傳輸速率
4.8.5 PAPR
4.9 副載波強度調製
4.10 正交頻分復用
4.11 光偏振移位鍵控
4.11.1 二進製PoISK
4.11.2 誤碼率分析
4.11.3 MPolSK
4.11.4 差分圓偏振移位鍵控
4.11.5 錯誤概率分析
附錄4.A
4.A.1 DPIM(1GS)時隙自相關函數的推導過程
附錄4.B
4.B.1 DH-PIM的PSD
參考文獻
第5章 室內無綫光通信係統性能分析
5.1 背景光對室內OWC鏈路性能的影響
5.2 無HPF時FLI的影響
5.2.1 匹配濾波接收機
5.3 無FLI時基綫漂移的影響
5.4 使用HPF時FLI的影響
5.5 小波分析
5.5.1 連續小波變換
5.5.2 離散小波變換
5.5.3 基於DWT的降噪技術
5.5.4 DWT與HPF的比較
5.5.5 實驗研究
5.6 多徑傳播鏈路性能
5.6.1 OOK
5.6.2 PPM
5.6.3 DPIM
5.7 降低碼間乾擾影響的技術
5.7.1 濾波
5.7.2 均衡
5.8 均衡與分類問題
5.9 人工神經網絡簡介
5.9.1 神經元
5.9.2 ANN的結構
5.10 ANN的訓練
5.10.1 反嚮傳播學習
5.11 基於ANN的自適應均衡器
5.11.1 基於ANN和FIR的均衡器性能比較研究
5.11.2 分集技術
參考文獻
第6章 大氣湍流對FSO鏈路性能的影響
6.1 開關鍵控
6.1.1 OOK在泊鬆大氣信道下的性能
6.1.2 OOK在高斯大氣光信道下的性能
6.2 脈衝位置調製
6.3 副載波強度調製
6.3.1 SIM信號的産生和探測
6.3.2 SIM-FSO在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下的性能
6.3.3 SIM-FSO的誤碼率分析
6.3.4 雙伽瑪和負指數大氣信道下SIM-FSO的性能
6.3.5 負指數大氣信道下的中斷概率
6.4 大氣湍流代價
附錄6.A
附錄6.B
6.B.1 6.3.2 節、6.3.3.2 節和6.3.3.3 節的MATLAB代碼
參考文獻
第7章 基於分集技術的室外OWC鏈路
7.1 大氣湍流效應緩解技術
7.2 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下的接收分集
7.2.1 *大比閤並
7.2.2 等增益閤並
7.2.3 選擇閤並
7.2.4 接收信號相關性對誤碼性能的影響
7.2.5 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中使用接收分集的中斷概率
7.3 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下的發射分集
7.4 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下的發射一接收分集
7.5 對數正態大氣信道下空間分集SIM-FSO的結果與討論
7.6 雙伽瑪和負指數大氣信道中基於接收分集的SIM-FSO
7.6.1 空間分集BPSK-SIM係統的BER和中斷概率
7.6.2 負指數信道下DPSK-SIM的BER和中斷概率
7.7 基於副載波時間分集的陸地自由空間光鏈路
7.7.1 STDD的誤碼性能
7.8 孔徑平均
7.8.1 平麵波
7.8.2 球麵波
7.8.3 高斯光束波
附錄7.A
7.A.1 對數正態分布變量均值和方差的計算
附錄7.B
7.B.1 對數正態分布變量Imax=max{Ii}Ni=1的PDF
附錄7.C
7.C.1 負指數分布變量Imax=max{Ii}Ni=1的PDF
參考文獻
第8章 可見光通信
8.1 概述
8.2 係統描述
8.2.1 VLC係統模型
8.2.2 信噪比分析
8.2.3 信道時延擴展
8.3 係統實現
8.3.1 比特角度調製
8.3.2 脈衝調製方案
8.3.3 離散多音頻調製的PWM
8.3.4 多階PWM-PPM
8.3.5 NRZ-OOK的PWM
8.4 多輸入多輸齣VLC
8.5 傢庭接入網絡
參考文獻
縮略語
我是一名研究生,正在進行關於下一代無綫通信技術的研究,而無綫光通信正是我的研究方嚮之一。當我看到《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係統與信道建模》這本書時,我的眼睛頓時亮瞭起來。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前沿,涵蓋瞭OFDM、MIMO、可見光通信等當前無綫光通信領域的熱點技術。更讓我欣喜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的MATLAB仿真示例,這對於我們做學術研究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通過運行和修改這些代碼,我可以輕鬆地實現各種通信係統的建模和仿真,並深入地分析不同參數對係統性能的影響。書中關於信道建模的部分也十分詳細,作者對不同信道模型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和分析,這對於我們選擇閤適的模型進行仿真非常有幫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每一種技術的講解都配有清晰的數學推導和直觀的圖示,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後的原理。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能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將我的研究推嚮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令我驚喜瞭!我一直對無綫光通信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苦於找不到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實踐指導的書。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係統與信道建模》,立刻就被它的題目吸引住瞭。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發現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無綫光通信的各種關鍵技術,從OFDM、MIMO到可見光通信,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基於MATLAB的仿真代碼,這對於我這樣希望通過實踐來加深理解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可以親手搭建各種模型,觀察不同參數對係統性能的影響,這種學習方式比枯燥的理論講解有效得多。書中的圖錶也非常清晰直觀,很多復雜概念都能通過圖示得到很好的解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信道模型時,詳細對比瞭不同模型在不同環境下的適用性,這對於後續的係統設計非常有指導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無綫光通信研究的一扇新大門,我非常期待能跟隨書中的腳步,探索這個激動人心的領域。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通信工程師,我一直關注著無綫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近年來,無綫光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延遲等優勢,吸引瞭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將其從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係統與信道建模》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 bridging theory and practice 的佳作。它係統地介紹瞭無綫光通信的核心技術,包括OFDM、MIMO以及可見光通信等,並提供瞭豐富的MATLAB仿真代碼,讓我能夠親手實現和驗證這些技術。書中對信道建模的深入探討,也為我理解和解決實際工程中的通信衰落和噪聲問題提供瞭寶貴的思路。我特彆贊賞書中對不同仿真場景的詳細描述,以及對仿真結果的深入分析,這使得我們可以快速掌握各種技術在不同條件下的性能錶現。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無綫光通信領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師提供瞭一本寶貴的參考資料,相信它將對該領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分我是一個對科技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最近對無綫通信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偶然間看到瞭《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係統與信道建模》這本書,雖然我對MATLAB並不熟悉,但書名中的“無綫光通信”深深吸引瞭我。我抱著學習新知識的心態翻閱瞭這本書,雖然有些技術術語對我來說比較陌生,但作者的講解非常細緻,並且穿插瞭大量的圖錶和MATLAB代碼,這讓我能夠通過直觀的方式來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可見光通信”的部分,原來除瞭 Wi-Fi,還有一種利用燈光進行通信的可能性,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奇。通過書中的示例,我仿佛能夠“看到”光信號如何在空中傳播,以及各種因素如何影響它的傳輸。這本書讓我對無綫光通信這個領域有瞭初步的認識,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掌握書中的所有技術細節,但它確實激發瞭我更深入瞭解這項前沿科技的興趣。
評分這本《基於MATLAB的無綫光通信係統與信道建模》的齣版,可以說是對我們這些無綫通信工程師來說的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快速掌握無綫光通信核心技術,並能指導實際工程應用的參考書。這本書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將MATLAB仿真工具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的通信係統的。從OFDM的調製解調到MIMO的空分復用,再到可見光通信的獨特優勢和挑戰,書中都有詳盡的論述,並且配套的MATLAB代碼能夠讓我們在實踐中驗證這些技術。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信道衰落和噪聲模型的部分,作者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信道特性,並提供瞭相應的建模方法,這對於我進行係統性能評估和優化至關重要。書中的語言簡潔明瞭,行文流暢,即使是初次接觸無綫光通信的讀者也能快速上手。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今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