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郭磊 9787515401348

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郭磊 97875154013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磊 著
图书标签:
  • 体育宣传画
  • 中国体育
  • 体育文化
  • 宣传画
  • 艺术设计
  • 历史
  • 文化研究
  • 视觉文化
  • 新中国
  • 图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1348
商品编码:295104589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作者 郭磊
定价 198.00元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 9787515401348
出版日期 2012-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2.102Kg

   内容简介

  《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即以“龙之画卷”开题,借用《易经》中“潜龙在渊”、“亢龙有悔”、“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并在“潜龙在渊”之后增加了“蛟龙出水”将新中国体育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这个划分虽不具备严格的学术意义,但可以反映出新中国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

  郭磊,男,山东高密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硕士,1997年起一直在国家体育总局(时称国家体委)系统工作,业余时间专注于体育收藏品的收集和研究,以体育宣传画、中国体育代表团、全国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专题为收藏重点,其中体育宣传画已达2000余种,收藏品曾获全国体育收藏展金奖。作者以体育收藏品为元素,通过撰文、展览、访谈等方式积极进行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首先提出体育收藏品的价值属性应实现从体育文化到体育文明的变迁,已发表过关于体育收藏方面的文章40余篇,为《中国体育》杂志“郭磊典藏”专栏作家。


   目录

章 潜龙在渊(1952年-1957年)
节 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1-1 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1-2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第二节 来!咱们一起把身体锻炼好
第三节 体育运动的推广
第四节 从体育锻炼标准到劳卫制
第五节 竞技体育迈开步伐

第二章 蛟龙出水(1958年-1966年)
节 全民体育
第二节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第三节 国防体育和军队体育
第四节 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4-1 乒乓球开创中国时代
4-2 征服世界高峰
第五节 全民同庆:届全国运动会
第六节 革命赞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第七节 体育故事片走向银幕

第三章 亢龙有悔(1966年-1978年)
节 紧跟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第二节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2-1 为革命锻炼身体
2-2 积极开展职工体育运动
2-3 锻炼身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4 从小锻炼身体好
2-5 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
2-6 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第三节 乒坛盛开友谊花
第四节 红旗颂: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第五节 开展军事体育运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第六节 为革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
6-1 一九七二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
6-2 其他全国及区域性赛事
6-3 国际体育交流
第七节 亢龙有悔拨乱反正

第四章 见龙在田(1979年-2000年)
节 新的长征: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第二节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1 女排“五连冠”
2-2 为国争光振兴中华
第三节 走向世界
3-1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
3-2 零的突破
3-3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赛事
4-1 “奥运模式”之后的全国运动会
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
4-3 全国其他运动会的恢复和创办
4-4 五彩缤纷的区域会
第五节 美的旋律
第六节 功夫片带来武术热
第七节 失重的群众体育
7-1 教育中的体育
7-2 年画中的体育

第五章 飞龙在天(2001年-2011年)
节 北京奥运会
1-1 新北京,新奥运
1-2 好运北京
1-3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1-4 福娃、中国印、体育图标
1-5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好的名片
1-6 平安奥运
1-7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1-8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9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第二节 世界大赛青睐中国
2-1 世界智力运动会
2-2 世界大会
2-3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2-4 世界性单项体育赛事
第三节 日益完备的赛事
3-1 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3-2 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
3-3 区域性体育赛事
第四节 其他体育宣传画选登
后记
本书选登宣传画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燃烧的岁月:共和国体育征程的视觉史诗》 引言 中国,一个在过去七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巨变的国度,其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更是浓缩了民族自强不息、追赶超越的奋斗精神。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体育不仅仅是竞技场上的奖牌与荣誉,更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展现国家形象的生动载体。本书并非对具体体育赛事或运动员的流水账式记录,也不是对体育政策的枯燥论述,而是试图从一个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视角——视觉艺术,来解读共和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那些闪耀瞬间与时代烙印。我们将穿越时光的洪流,聚焦那些绘制在纸张上的激情与梦想,通过一幅幅充满力量和时代气息的宣传画,回溯一个民族如何从体育的“门外汉”成长为世界体坛的重要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将体育精神根植于人民心中。 第一部分:奠基与觉醒(1950年代 - 1960年代初) 新中国体育的黎明,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家建设的号角一同吹响。这个时期,体育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健康的劳动力,同时,也将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宣传工具,传递国家新生、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 体育为人民:从劳工到战士的形象转变。 宣传画中的人们,不再是旧社会病弱的身躯,而是充满活力、健壮有力的劳动者和国防建设者。画面中,农民挥洒汗水,工人挥动铁锤,解放军战士矫健的身姿,都在以体育的形式展现着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例如,描绘集体体操、工间操的画作,强调的是全民健身的理念,体育被赋予了强健体魄、抵御外敌、建设国家的实际意义。 国际赛场上的“第一声”。 尽管条件艰苦,但中国体育健儿勇敢地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宣传画热情讴歌 những “第一”: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在世界比赛中获得金牌……这些胜利,不仅仅是体育的荣耀,更是国家尊严的体现,是对西方国家所谓“中国落后”论调的有力回击。画面通常会突出运动员坚毅的面庞,升起的五星红旗,以及观众欢腾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军事体育与国防精神的融合。 军体拳、射击、游泳等项目,在宣传画中常常与国防建设紧密联系。健壮的体魄被视为保卫祖国的基础,体育训练被描绘成一种军事化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旨在培养国民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的意识。 第二部分:熔炼与壮大(1960年代中期 - 1970年代末) 这一时期,中国体育在经历了曲折后,逐渐回归理性,并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突破。宣传画的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加强调体育的科学性、专业性,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强音。 尽管经历动荡,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核心口号始终贯穿。宣传画开始更直接地展现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场景,运动员们在训练场上的刻苦付出,汗水与坚韧成为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田径场上的奔跑,到游泳池里的划水,再到球类运动的对抗,都呈现出一种更加专业化的训练图景。 民族英雄的诞生:在世界冠军的荣誉背后。 这一时期,中国在乒乓球、跳水、举重等项目上涌现出一批世界级明星。宣传画会着力刻画这些冠军运动员的形象,他们不仅仅是运动员,更是民族英雄,是国家实力的象征。画作会突出他们的拼搏精神,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例如,一张描绘乒乓球冠军获得者高举奖杯的宣传画,其背后的力量感和自豪感,足以点燃无数年轻人的体育梦想。 体育与外交的交织:乒乓外交的时代印记。 1971年的“乒乓外交”,是中国体育史乃至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宣传画可能会描绘中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友好交流,握手,微笑,传递出一种和平与友好的信息。这种将体育作为沟通桥梁的艺术表达,极具时代意义。 第三部分:腾飞与崛起(1980年代 - 1990年代末)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中国体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以惊人的速度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并开始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宣传画的色彩更加鲜艳,主题更加多元,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 奥运梦想的放飞:从参赛到争金夺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宣传画热情讴歌这一辉煌成就,运动员们在领奖台上的激动神情,国歌奏响时的庄严氛围,都被生动地捕捉下来。此后,奥运会成为宣传画的重要主题,描绘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以及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场景。 大众体育的普及与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不再仅仅是专业运动员的领域,大众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宣传画开始描绘广场舞、长跑、登山、健身房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强调体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增进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 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影响。 体育明星的个人形象开始出现在宣传画中,品牌赞助的元素也逐渐渗透。体育的商业价值被挖掘,运动员的个人魅力成为宣传的亮点。画面风格更加时尚,充满现代感。 第四部分:迈向体育强国(2000年代初 - 2012年) 进入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目标更加宏大——建设世界体育强国。从申奥成功到举办奥运会,再到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这一时期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宣传画也更加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展现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奥运会:举国欢腾的盛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巅峰时刻。宣传画倾注了巨大的精力来展现这场盛会的辉煌。从开幕式的壮丽景象,到比赛场馆的现代设计,再到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力量、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体操、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以及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的进步,都在宣传画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体育力量。 宣传画开始更多地展现中国在体育科技、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展示国产体育器材的先进技术,推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描绘体育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 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宣传画不再仅仅关注奖牌,更注重传递体育所蕴含的拼搏、团结、公平、友谊等普世价值。画面会强调运动员的坚韧不拔,教练的呕心沥血,以及体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结语 《燃烧的岁月:共和国体育征程的视觉史诗》,如同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记录了中国体育走过的非凡历程。从最初的积蓄力量,到如今的傲立世界,每一幅宣传画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闪耀着民族的精神。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体育梦想而奋斗的无声号角。通过回溯这些视觉的足迹,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体育的过去,更能满怀信心地展望它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些画面,是共和国体育事业最生动、最感人的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设计史颇有兴趣的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库,研究特定时期国家叙事是如何通过最直接的视觉语言来实现的。这些宣传画的创作手法吸收了当时最前沿的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风格,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本土的民间艺术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观察那些线条的粗细、人物面部的表情处理,甚至是光影的运用,都体现了设计者在有限的印刷技术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去煽动情绪、凝聚人心的能力。很多构图大胆到令人称奇,比如那种将运动员的身体夸张化、英雄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门精准的、面向大众的心理工程学实践,对于理解现代视觉传播学的起源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体育本身,它挖掘了“集体情感”的载体功能。当我们谈论“激励”时,这些画作不仅仅是告诉大家要去锻炼,它们更是在构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新中国人”身份的认同。画面中的运动员形象往往是理想化的、完美的化身,他们代表着一种超越个体、奔向更高目标的集体意志。这种符号化的表达,让每一位观看者都将自己的希望和奋斗投射其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共振。我发现,即使是那些描绘日常训练场景的画面,也充满了史诗感。这种将日常劳动提升到神圣使命高度的叙事手法,非常值得现代的品牌传播和文化建构者去学习和反思,它展示了如何用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构建最深厚的文化认同基石。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其史料的严谨性与广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脉络。透过这些宣传画的演变,我得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体育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和国家战略的微小调整。从建国初期的“劳动是光荣的”到改革开放后对“全民健身”和“走向世界”的强调,那些图像背后的意识形态更迭清晰可见。比如五十年代初期,画面中运动员的形象更偏向于工农形象的代表,充满了朴实和改造旧世界的决心;而到了八十年代,那种线条开始变得流畅、姿态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反映了国家心态的开放。这种对时间切片的精妙捕捉,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美术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生动的、带有视觉冲击力的社会变迁史,每一个画面的背后都藏着那个年代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坐标点。

评分

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做得非常人性化,这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不同于那种简单按年代排序的图录,这本书似乎还根据主题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比如田径、球类、水上项目,甚至还有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宣传主题。这使得查阅和对比不同运动项目在宣传侧重点上的差异变得极其方便。而且,每一幅作品的附注信息也相当详尽,包括作者、发表时间、可能的使用媒介等,这些细微的文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这本书的学术参考价值,让读者能够深入追溯每一件作品的“身世”。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的书,更是一份扎实的、可以被引用和深入挖掘的视觉档案库,体现了编纂者对体育史和美术史研究的深切关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富有年代感,油墨的印刷色彩饱满得让人惊叹,仿佛能透过那些斑驳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块,触摸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温度。尤其是那些宣传画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每一页的构图都充满了力量感和鲜明的时代烙印,红旗、汗水、奔跑的健儿,那些构图上的黄金分割和强烈的对比色运用,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毫不过时,反而透露出一种纯粹而有力的美学价值。我特别留意了装帧上对细节的处理,比如书脊的加固和内页的平整度,看得出出版社在实体书制作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绝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快消品,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郑重的、与历史的对话。单就工艺和设计感而言,它已经超越了一般图册的范畴,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随时欣赏这份凝固的激情与信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