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 |
| 作者 | (美)库奇 |
| 定价 | 89.00元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1217388 |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106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在前七版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技术。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与频谱;基带脉冲与数字信号;带通信号传输原理与电路;AM、FM及数字调制系统;*过程与频谱分析; 噪声背景下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每章都有的助学例题及大量的习题,部分例题及习题另配有MATLAB仿真软件。此外,本书还包含3个附录:数学基本公式及图表;概率论及*变量的简易教程;MATLAB入门。新版中更新了所有MATLAB文件,新增了100多道例题并给出了更多的习题答案。本书还给出了数字电视(DTV)技术、长期演进(LTE)系统、WiMAX4G蜂窝系统、个人通信系统及其应用等内容的介绍。 |
| 作者简介 | |
| Leon W. CouchII,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与模拟通信的教学工作,且兴趣广泛。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Couch在与全世界无线电爱好者的交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本书内容。 |
| 目录 | |
| 章 绪论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在前七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更新,系统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技术。新版的改进之处: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我一直觉得,数字和模拟通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们之间并非鸿沟,而是存在着一条清晰的演进和互补的脉络。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首先为我们勾勒了通信的全局图景,然后才深入到数字和模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数字通信,书中详细阐述了采样、量化、编码等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在数字世界中实现信息的精确复制和传输,让我理解了为何数字通信在抗干扰、纠错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而对于模拟通信,本书并没有把它简单地视为“过时”的技术,而是深入分析了它的原理和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比如在某些低功耗、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模拟通信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两种通信方式的融合和转化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ADC(模数转换器)和DAC(数模转换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让我看到了不同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通信领域的各个角落,并教会我如何辨别和理解不同的信号。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通信领域的“DNA”。它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硬核的技术宅,反而在我原本对这个领域只有模糊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系统而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板着脸讲理论的教科书模式,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书中对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也进行了精彩的回顾,从最早的电报、电话,到后来的无线电、电视,再到如今的5G、Wi-Fi,每一项技术背后都有着曲折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信息论”的章节,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香农定理的精髓,让我理解了通信的极限在哪里,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逼近这个极限的。书中对各种调制解调方式的讲解,也是栩栩如生,仿佛我真的能“看到”信号如何在时间和频率上跳跃、变换。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数学原理,但却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示来辅助理解,即使是像我这样数学功底不那么深厚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理解通信“语言”的参与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通信侦探”,能够洞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历的“冒险”。它以一种非常“硬核”的视角,揭示了通信的奥秘。书中对信号处理技术的讲解,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接触过的。从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到各种滤波器如何“净化”信号,再到均衡器如何“修复”失真,每一个环节都讲述得丝丝入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推导,但却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这些数学工具的意义和作用。书中对一些高级通信技术,比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理解了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高速率通信的。虽然这些技术听起来非常高深,但在作者的讲解下,我竟然也能窥探其精髓。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它让我明白,现代通信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巧的技术设计之上的。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信息传输的“内在逻辑”产生了深刻洞察的书。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操作某个通信设备的书,而是真正地从“为什么”出发,深入剖析通信系统的底层原理。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经过了严谨的推导和清晰的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形化解释。比如,在解释信道容量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水管”模型,让我瞬间理解了信道容量的限制性;而在讲解各种调制技术时,则通过对比不同信号波形的特点,让我对ASK、FSK、PSK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本书对于噪声和失真的分析,也极其到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真实的通信总是不完美的,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的。它让我看到了通信系统设计中的权衡和取舍,比如在数据率和误码率之间的权衡,在复杂度和性能之间的平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通信系统的“内脏”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各种通信协议和技术背后的设计思想。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扇通往信息世界奇妙旅程的窗户,让我彻底颠覆了对通信的认知。在阅读之前,我总是觉得通信就是手机拨打电话、网络上传图片这么简单,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邃的理论和精妙的技术。它并没有枯燥地堆砌公式,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逐步剖析了信号的本质,从最基础的波形、频谱,到编码、调制,再到噪声、失真等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都讲述得极其清晰透彻。特别是关于信息论的部分,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解释了如何量化信息,如何最大限度地压缩和传输信息,让我对“比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际应用案例,比如解释数字通信中的纠错码时,就用到了考古学中修复残缺文字的类比,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而在讲到模拟通信的局限性时,则通过对比老式收音机和现代智能手机的音质,直观地展示了数字化的优势。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每一章都像是在搭建一座更宏伟的通信大厦,从地基到屋顶,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读起来既有挑战性,又有巨大的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