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版) 朱平华,夏群 9787568236997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版) 朱平华,夏群 97875682369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平华,夏群 著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结构工程
  • 土木工程
  • 朱平华
  • 夏群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建筑工程
  • 钢筋混凝土
  • 设计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6997
商品编码:2951432106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版)

定价:63.00元

作者:朱平华,夏群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82369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朱平华、夏群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版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2)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等编写,重点介绍了工程实践中常见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并附有详细的设计实例 供读者参考,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钢筋混凝土楼盖、单层厂 房结构、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等。为了使学生能*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每章开头设有学习目标,结 尾附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 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 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结构的定义 1.2 结构的分类 1.3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原则 1.4 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重点第2章 钢筋混凝土楼盖 2.1 概述 2.2 单向板肋梁楼盖 2.3 双向板肋梁楼盖 2.4 无梁楼盖 2.5 楼梯和雨篷第3章 单层厂房结构 3.1 概述 3.2 结构组成和荷载传递 3.3 结构布置 3.4 构件选型与截面尺寸确定 3.5 横向平面排架内力分析 3.6 柱的设计 3.7 基础的设计 3.8 吊车梁的设计 3.9 预埋件的设计 3.10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实例第4章 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 4.1 概述 4.2 结构布置 4.3 计算简图和荷载计算 4.4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4.5 框架结构的侧移及重力二阶效应 4.6 内力组合及构件设计 4.7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4.8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4.9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例附录 附录1 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及弹性模量 附录2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 附录3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附录4 风荷载特征值 附录5 吊车的工作级别和一般用途电动桥式起重机基本参数 附录6 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表 附录7 等效均布荷载q 附录8 双向板计算系数表 附录9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大间距 附录10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的计算长度lo 附录11 I形截面柱的力学特征 附录12 反弯点高度比 附录13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建筑结构力学基础与应用》 编著者: 李明 教授,王强 副教授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ISBN: 978-7-112-28901-5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力学基础与应用》一书,由国内结构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李明教授与王强副教授联袂编著,旨在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从业工程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结构力学学习与实践指南。本书聚焦于建筑结构行为分析的核心原理,结合现代工程实践的发展趋势,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应用广度之间取得精妙平衡,帮助读者建立坚实的结构力学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分析与设计常用结构体系的实用技能。 本书共分为十七章,内容覆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复杂结构分析的完整体系。 第一部分: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石 第一章:绪论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宏观视角出发,简要阐述结构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意义。通过追溯结构力学的发展历程,勾勒出其在保障建筑安全、提升经济效益、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本章还将介绍本书的学习目标、内容安排以及推荐的学习方法,为读者开启一段扎实的结构力学探索之旅。 第二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材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根基。本章将深入讲解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力学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剖析,帮助读者理解材料在受力时的内在响应。我们将详细介绍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以及弯曲等基本变形模式,并推导出相关的应力-应变关系。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重要性能指标,为后续的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章:静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的理论。本章将系统阐述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并重点介绍平衡方程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应用。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约束与反力的概念,分析各种常见支座(如固定支座、铰支座、滚动支座)的约束反力特性。通过讲解力偶、力矩以及各种静力学分析方法,如力的投影法、虚位移原理等,读者将能准确地分析和求解各种静止结构的受力状态。 第四章:梁的内力分析 梁是建筑结构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本章将专注于梁的内力分析,即求解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和扭矩。我们将详细介绍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它们与荷载图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典型的梁结构算例,读者将熟练掌握绘制各种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的内力图,并理解内力沿构件长度的分布规律。 第五章:梁的变形分析 除了内力,梁的变形也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章将介绍梁在弯曲变形下的挠度和转角计算方法。我们将详细讲解积分法、弯矩面积法、叠加原理等求解梁挠曲线方程的经典方法。通过具体算例,读者将能定量分析梁的挠度,并理解荷载、截面性质和材料属性对梁变形的影响。 第二部分:常用结构构件的分析与设计 第六章: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 轴心受力构件(如柱)在建筑结构中扮演着承重角色。本章将系统讲解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对于轴心受压构件,我们将重点讨论其失稳(屈曲)现象,介绍欧拉临界力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并讲解考虑各种边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本章还将探讨构件的应力集中效应及其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第七章:弯曲构件的强度与刚度 梁、板等弯曲构件是构成楼板、屋盖等结构体系的关键。本章将深入研究平面弯曲构件的强度计算,包括正应力、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引入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概念。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与构件的实际应力,进行强度校核。同时,本章还将重点关注构件的变形控制,确保其挠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第八章:剪弯扭构件的应力与变形 除了纯弯曲,实际工程中的构件往往承受弯曲、剪切和扭转等多种应力的组合作用。本章将介绍承受剪弯扭组合作用的构件(如箱形梁、斜梁)的应力分析方法,探讨广义胡克定律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用。我们将讲解薄壁杆件的剪应力公式,以及承受扭转荷载时截面内的应力分布。通过实例分析,读者将能掌握复杂受力情况下构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 第九章:桁架结构分析 桁架以其轻巧、高强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桥梁、厂房等大跨度结构。本章将详细介绍桁架结构的定义、组成以及分类。我们将讲解节点法和截面法这两种经典的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并结合图解法,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桁架各杆件的受力情况。本章还将探讨桁架的刚度条件以及如何进行桁架结构的简单设计。 第三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初步 第十章:钢筋混凝土材料与基本性能 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以及钢筋的种类、强度等级和力学性能。我们将重点阐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与协同工作机制,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外力的关键。本章还将介绍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等长期性能。 第十一章: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能力分析 梁是楼板、屋盖等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本章将深入探讨单筋矩形截面和双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在受弯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我们将详细讲解平衡方程、材料本构关系在钢筋混凝土梁强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混凝土的开裂、钢筋的屈服等破坏形态。本章将详细介绍配筋率、混凝土强度、钢筋种类等因素对梁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并讲解相关设计规范的计算要点。 第十二章: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能力分析 除了受弯,钢筋混凝土梁也经常承受剪切力。本章将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机理,介绍剪力在混凝土截面内的分布以及斜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我们将讲解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混凝土的抗剪贡献和箍筋的抗剪作用。本章将重点分析箍筋的间距、直径等配筋参数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分析 柱是建筑结构竖向荷载的主要传递构件。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偏心受压等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分析方法。我们将详细讲解偏心受压构件的等效宽度法、相对受压区高度法等计算方法。本章还将探讨轴压比、配筋率、截面尺寸等因素对柱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简要介绍稳定性问题在柱设计中的考虑。 第十四章: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分析 楼板是构成建筑水平构件体系的重要部分。本章将介绍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力学特性与内力分析。我们将讲解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变形与内力分布,以及如何通过跨度比例、边界条件等因素来判断板的受力特点。本章还将介绍板的配筋构造要求,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使用性能。 第四部分:结构分析的进阶方法与应用 第十五章:结构位移分析与动力响应初步 本章将引入更高级的结构分析方法,如矩阵位移法(有限元法的一种基本思路),以处理更复杂的结构体系。我们将讲解结构自由度、刚度矩阵、荷载向量等概念,并通过简单算例展示如何通过数值方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此外,本章还将初步介绍结构动力学概念,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等,为理解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的响应奠定基础。 第十六章:结构可靠性与性能化设计理念 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结构可靠性与性能化设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章将介绍概率论在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荷载统计、材料参数的变异性以及可靠指标的计算。本章还将阐述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关注结构在不同使用阶段和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性能表现,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承载力。 第十七章:现代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导论 现代工程分析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软件。本章将对当前常用的结构分析软件(如SAP2000, ETABS, MIDAS等)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三维结构的建模、荷载施加、内力分析和变形计算。本章旨在引导读者掌握利用专业软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与分析精度。 本书特色: 1. 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本书内容覆盖面广,从基本概念到高级应用,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个章节都配有丰富的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文并茂,便于理解: 大量采用图表、示意图等视觉化手段,清晰直观地展示抽象的力学原理和工程实践。 4. 语言精炼,注重工程应用: 语言风格专业、严谨,但同时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的导向性,避免过于枯燥的理论阐述。 5. 紧跟时代,融入现代理念: 引入了结构可靠性、性能化设计等现代工程理念,并对软件应用进行了初步介绍,体现了前沿性。 《建筑结构力学基础与应用》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面向工程实践的工具书。它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建筑结构行为的内在规律,掌握分析与设计各类建筑结构的基本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我其实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本身了解不多,我是一个搞室内设计的,平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软装陈设这些方面。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建筑物的结构照片,或者在设计一些涉及到结构改造的项目时,会接触到一些关于钢筋、混凝土的概念。我一直很好奇,那些高耸入云的大楼,那些跨度惊人的桥梁,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它们的承重原理是什么?安全系数又是如何保证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很专业、很严谨的感觉,所以我鬼使神差地就买了。我希望通过浏览这本书,能够大概了解一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大概意思”,至少在和建筑师或者结构工程师交流的时候,不会显得那么一无所知,能够听懂一些基本术语。当然,我也不指望能看懂里面的所有公式和计算,但如果能对我眼中的“大家伙”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那就很满足了。

评分

从一个不太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书名《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版)》本身就透着一股“硬核”的味道,让我这个门外汉有点望而生畏。我之所以会被它吸引,主要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的“设计”二字,我一直觉得,任何领域的设计,都离不开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尊重。混凝土,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究竟是如何被巧妙地运用到各种宏伟的建筑和工程中的?它有哪些特性是至关重要的?又是通过怎样的计算和考量,才能确保这些庞大的结构在风吹日晒、地震洪水面前依旧稳如磐实的?这本书的作者朱平华和夏群,虽然名字对我来说并不熟悉,但“第2版”的字样,至少说明这本书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读者的检验,可能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完善。我期待的,不是能够立刻成为一个混凝土专家,而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稍微窥探到工程设计的逻辑和智慧,理解那些隐藏在坚固外表之下的科学原理,从而对我们所处的建筑环境产生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版)》的装帧倒是挺精美的,封面的设计也比较大气,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是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摆在书架上颇有分量。我之所以关注这本书,其实也是出于工作需要,我是一名刚刚入行的建筑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形式,总觉得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一本权威的书籍来作为参考和指导。这本书的作者朱平华和夏群,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经验,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他们在混凝土结构领域都颇有建树。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方面,从材料性能、基本原理到各种构件的设计,再到抗震设计和施工要点,似乎都考虑到了。当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不过初步浏览下来,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希望它能真正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评分

我一直对工程力学和材料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这个领域,我觉得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工程实践的智慧。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仅从书名和作者来看,就足以引起我的好奇心。朱平华和夏群的名字在我的认知里,代表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之所以选择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学习的愿望,想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动态。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案例,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它对我来说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良师益友,能够在我学习的道路上给予我宝贵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特别是 ISBN 号码9787568236997,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个对信息管理和数据有一定关注的人,我常常会留意书籍的这些细节。一本新版本的书籍,尤其是涉及技术类专业书籍,其版本的更新往往意味着内容的改进和与时俱进。我对于这种技术性很强的书籍,向来是抱着一种学习和了解的心态去接触的。我可能不是这本书的直接目标读者,比如我不是结构工程师,也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但作为一名对科技和工程发展感兴趣的普通人,我总是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前沿的、基础性的知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混凝土结构设计这个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我可能会通过一些公开的介绍或者书评,来了解它到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第2版”的更新,是否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设计规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