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與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發展的研究
定價:25.00元
作者:於振峰,李穎川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4400576
字數:
頁碼:1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與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發展的研究》是2003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的慢終研究成果,課題號為(DLA030212);《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與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發展的研究》研究的重點內容圍繞2008年奧運會與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的影響、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體育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與人纔培養、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設施建設以及辦學發展思考等展開進行;通過文獻資料檢索和專傢訪談(谘詢北京奧組委體育、新聞部門負責人,北京市教委奧林匹剋教育辦公室、科研處、高教處負責人),對首都普通高校關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些問題認識、反映、教育內容、應對措施等內容進行問捲調查,以及邏輯分析,歸納齣改革措施,進行課題研究的總體論證與設計。然後分設多個子課題進行研究,終形成一份中觀層麵的供管理層和實踐群體層參考和藉見的成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對這類結閤瞭宏大敘事與微觀剖析的題材一嚮抱有極高的興趣。這本書的題目——“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與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發展的研究”——本身就極具張力,它不僅僅是對一場體育盛事的紀念,更是一份對城市發展脈絡的深層挖掘。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奧運會”這一全球性的符號,巧妙地嫁接到“首都普通高校體育發展”這一具體、本土化的議題上的。這種跨領域的融閤,往往能爆發齣令人驚喜的洞察力。我預期書中會詳細論述奧運會的籌備和舉辦,是如何倒逼高校體育教育進行課程改革、設施升級,甚至在人纔培養理念上産生範式轉移的。這種由上而下的驅動力與自下而上的基層反應之間的互動關係,纔是最精彩的戲劇衝突點所在。如果作者能夠提供詳實的數據佐證,比如對比奧運前後高校體育經費投入、學生參與率以及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嚮的變化,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評分作為一個對教育經濟學略有涉獵的讀者,這本書標題中關於“研究”二字,尤其吸引我。我關注的焦點在於“投入産齣比”以及“可持續發展路徑”。2008年的奧運會無疑是一筆巨大的公共投資,其中有多少資金和資源被有效導入瞭基礎教育體係,並産生瞭持續性的效益?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個清晰的經濟學模型或論證鏈條,來評估這種對高校體育的“衝擊式”發展,其長期邊際效益如何。例如,奧運留下的訓練基地和先進理念,是否真的轉化成瞭更多元化、更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體育課程體係?或者說,這種發展是否會加劇高校之間的體育資源不均衡?這本書若能提供紮實的數據支撐,對比奧運前後不同類型高校(如重點大學與普通學院)在體育發展上的差異化路徑,那就不僅僅是一份曆史迴顧,更是一份對未來城市體育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決策參考,其現實意義將非常深遠。
評分從一名長期關注城市規劃和公共政策的視角來看,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單純的體育史記錄。奧運會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壓力測試”和“形象重塑”的契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奧運籌備過程中的“非體育因素”是如何深度介入高校體育體係的。例如,場館的賽後利用、誌願者體係的建立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城市精神的塑造如何影響體育價值觀的傳播等。這些看似“題外話”的內容,恰恰是衡量一項重大活動是否能留下持久遺産的關鍵指標。這本書似乎承諾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將宏觀的城市戰略與微觀的校園實踐連接起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批判性的聲音,比如在追求“世界一流”的過程中,是否犧牲瞭基礎體育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或者這種“盛會效應”在熱潮退去後,在普通高校的校園內還能維持多久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後麵標注的“北京體育”這幾個字,讓我感受到瞭一種濃厚的地域情懷和專業聚焦。這絕不是一本麵嚮全球讀者的概論性著作,而是深植於北京這座城市肌理之中的研究。我猜測,作者一定掌握瞭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可能是對當年高校體育部門領導、一綫教師、乃至參與奧運誌願服務學生的深度訪談記錄。這種“口述曆史”的元素,對於還原曆史的真實質感至關重要。相較於那些從國傢層麵敘述奧運輝煌的官方文獻,這本書或許更能捕捉到在具體高校層麵,普通人是如何經曆並適應這場巨大變革的。我期待看到書中描繪齣改革浪潮下,那些充滿人情味的細節,比如教師們如何加班加點學習新的體育管理知識,或者學生們如何在課業重壓之外,承擔起接待國際友人的重任。這種對個體經驗的關注,往往能讓嚴肅的學術研究更具溫度和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濃鬱的色彩搭配和精妙的版式布局,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那個輝煌的夏天。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在梳理材料時,一定花瞭不少心思在視覺呈現上,力求讓讀者在翻開扉頁的瞬間,就能被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體育的激情所裹挾。僅僅是看到這個標題,我腦海中就浮現齣無數關於申奧的場景、場館建設的幕後故事,以及運動員們揮灑汗水的畫麵。它散發齣的那種濃厚的學術氣息和對本土化問題的深度關注,讓我對其中可能涵蓋的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裝幀質量看起來也相當不錯,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對於任何一個對北京城市發展史、大型體育賽事對社會影響,或者高等教育體製改革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帶有明確地域和事件指嚮性的著作,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寶庫。我甚至可以想象,內頁的圖錶和數據分析部分,一定經過瞭嚴謹的考證和科學的呈現,絕非泛泛而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