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唯美人像摄影:简单场景拍出好作品 摄影 书籍 |
| 作者: | 吴俊辰 |
| 定价: | 8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ISBN: | 9787121324659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由具有丰富人像摄影经验的摄影师编写,以实战为主线,教读者如何从普通场景中挖掘拍摄灵感,并通过详实的技术、理念指导来教会读者完成拍摄,拍出好的人像作品。本书以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讲解,告诉读者如何入手,如何快速提升作品的水准,使读者感觉摄影更亲切。 |
| 目录 | |
| Chapter 01 与读者交流 如何入手 002 如何快速提升作品水准 002 那些容易被忽略或误解的 004 如何着手去拍摄 006 给初学者的几个小建议 010 写在本章话 016 Chapter 02 湿地攻略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020 场景1—长满枯的旱渠 022 场景2—湿地的岸边 025 场景3—上大堤的道路上 026 场景4—大堤的斜坡 030 场景5—坡下面 033 场景6—芦苇荡 034 场景7—小滩 037 场景8—斜坡上的侵蚀坑 038 场景9—闸口 041 后期处理流程 043 Chapter 03 小角落也精彩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048 场景1—自行车场的小角落 050 场景2—平房前的小花墙 053 场景3—晾晒衣服和被褥 的小角落 054 场景4—窗户外的护栏 057 场景5—小花圃 058 场景6—爬满爬山虎的小院子 059 场景7—楼群中的树干 062 场景8—湖边的石堤 065 场景9—绿化带中的小径 066 场景10—丁香花丛 069 后期处理流程 070 目录CONTENTS Chapter 04 花窖里的小春光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076 拍前热身 077 场景1—小蓄水池 078 场景2—花窖里的走廊 083 场景3—摆放花盆的地面 084 场景4—花架的下面 087 场景5—摆放兰花的花台 088 场景6—花窖的玻璃窗 091 场景7—临窗的绿植丛 094 场景8—花池边上的金鱼缸 105 后期处理流程 108 Chapter 05 咖啡物语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112 场景1—咖啡厅临窗的小坐台 113 场景2—玻璃窗边的沙发 119 场景3—咖啡厅的落地窗外 120 场景4—贴满小纸条的留言墙 124 场景5—色彩斑斓的小过厅 125 场景6—咖啡厅的柜台 126 场景7—咖啡厅的前台 129 后期处理流程 130 Chapter 06 街拍进行时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136 场景1—街道上 137 场景2—弱光环境 142 后期处理流程 144 Chapter 07 复古民宿的早晨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148 场景1—临窗的花艺作桌 149 场景2—小门厅 153 场景3—临窗的小厅 165 场景4—缝纫机、玩具钢琴 167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8 花艺咖啡厅的早晨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174 场景1—临窗的小长桌 175 场景2—紫色的满天星 179 场景3—木地板上的一束光 188 场景5—高光比照片拍摄 194 Chapter 09 溜溜达达的扫街之旅 场景1—街边的冷饮摊 204 场景2—街边的充电站 208 场景3—蓝色墙面 209 场景4—无名胡同 210 场景5—金奖胡同 217 场景6—交通限位桩 219 场景7—花艺餐厅 222 场景8—屋顶平台 226 Chapter 10 老城区的走走停停 拍摄现场条件初步分析 278 场景1—街道的丁字路口 279 场景2—街角的咖啡厅 280 场景3—胡同里的三轮车 281 场景4—阳光明媚的小庭院 282 场景5—小院门口的门楼 284 场景6—小院子门前的光照 区域 285 场景7—摆放杂物的街边 287 场景8—小咖啡厅 288 场景9—旧物店 291 场景10—街边的偶遇 294 场景11—咖啡厅的临街窗口 295 场景12—小商店的橱窗 296 |
| 编辑 | |
| 学习人像摄影的一个好方法,是给一个好的人像摄影师当助理,在他身边学习如何选景、如何与模特沟通、如何找到合适的光线、如何因地制宜拍出好的人像作品。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
| 媒体评论 | |
| 即使是像我这样,拍过了不少人像作品,也不太算人像新手的人,对这本书还是大力。人像摄影中,有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环境与人的互动。很多人为了美好的照片效果,会将模特带到各种复杂的场景去拍摄,山长水远啊。但书中的摄影师,能将周边一些平常平凡甚至简单到烂的场景,通过机位的变化,拍出无数清新感觉,实在是很棒!书中每一个环境主题中,都会有现场环境的图片介绍、人像拍摄选址选角度的思路和介绍,以及*后的效果图。让人大有启发!——网友:一颗落花生(钻石会员) 这本书不像其它教材讲很多理论的东西,全部是以实际作的流程,来告诉学习者怎么去体会每张作品后每个场景的构思,让你从一个很普通的场景里,发现可以拍摄的思路,让你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很适合周边没有老师引导而自学的教材。购买。——网友:旋风-18(会员) |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于“简单场景”拍摄人像这件事,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缺少了点专业感。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模板”,而是从摄影的根本出发,比如光线的运用、景深的控制、人物的情绪引导等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解如何利用“负空间”,这一点之前我从来没太重视过,总觉得画面填满了才算好。但这本书告诉我,恰当的留白反而能让主体更突出,更能引导观众的视线。而且,书中有很多非常实用的拍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镜子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或者如何在狭小的空间里拍出大景深的效果。作者的语言风格很亲切,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聊天,他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也会提醒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并没有鼓励大家去购买昂贵的器材,而是强调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设备,比如手机也能拍出很棒的人像。这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更有操作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门关于“表达”的艺术,而不仅仅是“记录”。这本《唯美人像摄影》正是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它并没有教你如何去模仿别人的风格,而是引导你去发掘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作者对“情绪的捕捉”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张好的肖像,最重要的是能够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他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与被摄者建立连接,如何引导他们放松下来,从而捕捉到最真实、最自然的表情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叙事”的部分,他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烘托人物的情感,比如柔和的光线适合表现温婉,而戏剧性的光线则可以营造神秘感。此外,书中对“构图的意境”也有很深入的讲解,他会告诉你如何在简单的背景下,通过人物的姿态、眼神和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出富有情感的故事。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摄影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更加注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表达。
评分这本摄影书,我实在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拍出好看的人像总需要复杂的背景和专业的灯光设备,看了这书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最简单的场景才是最能突出人物魅力的。作者的讲解特别细致,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拍”。他会剖析不同光线下的特点,比如窗边的自然光,夕阳下的逆光,甚至是室内柔和的灯光,都会在书中被一一拆解,告诉你如何去利用它们。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构图”的那几章,之前我总是纠结于三分法,觉得太死板,但这本书里给了很多新的视角,比如利用景深虚化背景,或者使用前景引导视线,甚至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眼神和姿态来“构图”。我特别喜欢他举的那些实际案例,每一个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从前期准备到拍摄技巧,再到后期的简单调整,都讲得清清楚楚。特别是有一张在公园里,只用了几片落叶作为前景,人物的表情又特别自然,那种氛围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简单的环境,反而更有信心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了,真的太有用了!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是个非常“懒惰”的摄影爱好者,总喜欢找现成的“美景”来拍,一旦到了看起来普通的场景,就觉得无从下手。这本《唯美人像摄影》简直是我的一剂“解药”。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方式,揭示了如何将“普通”变成“不凡”。他详细地阐述了“观察力”的重要性,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平凡背景中的“亮点”。比如,一片斑驳的墙壁,在作者的镜头下,却能成为极具质感的背景;一个简单的街角,也能因为光影的巧妙运用,而变得充满故事感。我尤其赞赏他对“留白”和“引导线”的运用讲解,这让我明白,有时候,画面中的“空气”和“方向感”比过多的元素更为重要。书中提供的很多拍摄小贴士,都非常实用,比如如何利用人物的手部动作来增加画面的动感,或者如何通过眼神的交流来传递情绪。我尝试着在家里,利用窗帘投下的光影,拍了一组朋友的照片,效果比我用任何专业背景都好,朋友说感觉自己被“温柔地定格”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的环境,也让我更有勇气去尝试那些看似“不那么完美”的拍摄场景。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理念真的非常打动我。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这对于我这种一直追求“大片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人像摄影就是要摆出各种pose,背景要够华丽,但结果往往是人物被背景抢了风头,或者姿势僵硬得不行。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人物本身的情感和神态才是最吸引人的。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仅仅是在一个素色的墙壁前,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人物的眼神,就能拍出非常有故事感的照片。我尤其喜欢他对“氛围感”的营造的讲解,并不是靠后期特效,而是通过捕捉光影的微妙变化,以及人物与环境的互动来完成。书里提到的“利用自然环境的元素”,比如一张椅子、一扇窗户、一片阳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在作者的手里却能变成绝佳的拍摄道具。我尝试着在家里用窗户的散射光拍我的朋友,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她的表情非常放松,那种居家的小确幸被完美地捕捉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观察”和“感受”,而不仅仅是“按快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