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笔记(精)

北京自然笔记(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翠林秦文 编
图书标签:
  • 北京
  • 自然
  • 博物
  • 野外生存
  • 动植物
  • 城市生活
  • 旅行
  • 摄影
  • 科普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
ISBN:9787122314062
商品编码:29524275306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北京自然笔记(精)
  • 作者:肖翠//林秦文
  • 定价:68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ISBN号:978712231406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15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0

内容提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几年时间里走遍了北京及周边的山山水水,本书正是他们与自然接触时*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本书按不同的路线介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点和比较有**的物种。同时,本书也展示了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是一本北京地区观花指南。 本书不是在简单地传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识,而是作者多年来观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希望能激发读者去认识北京及周边的植物与生态环境,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几年时间里走遍了北京及周边的山山水水,本书正是他们与自然接触时*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本书按不同的路线介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点和比较有**的物种。同时,本书也展示了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是一本北京地区观花指南。 本书不是在简单地传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识,而是作者多年来观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希望能激发读者去认识北京及周边的植物与生态环境,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几年时间里走遍了北京及周边的山山水水,本书正是他们与自然接触时*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本书按不同的路线介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点和比较有**的物种。同时,本书也展示了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是一本北京地区观花指南。 本书不是在简单地传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识,而是作者多年来观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希望能激发读者去认识北京及周边的植物与生态环境,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

目录


前言

西北线1
走,找款冬去 // 2
田宋营的意外收获 // 7
神奇的大自然——松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叶忍冬 // 20
探访延庆金牛湖 // 24

西北线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进野鸭湖 // 38
官厅边上的植物们 // 46

西北线3
城里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 // 52
探访药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没有爱错的独角莲 // 64
九月的翠湖湿地公园 // 67

西线
花开小龙门 // 76
百花之巅百花山的兰花们 // 84
东灵山不得不看的几种植物 // 88
集美丽与药性于一身的草麻黄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线
翻山越岭来寻你——侧金盏花 // 104
怀柔杏树台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黄山——云蒙山 // 114
寻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东北线
雾灵山的花草精灵 // 122
瓜果庄园——黄家山 // 132
坡头林场——收获的季节到了 // 140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密云云岫谷 // 144
走进汉石桥湿地公园 // 148

西南线
千灵山,意外收获多物种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洼 // 172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周边
探访天津的匙荠花海 // 198
美丽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与小五台山的美丽约会 // 208
崇礼—沽源—木兰围场的一路采集 // 220

后记
植物名称对照表



认识并欣赏城市边周边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让人立即想到故宫、长城、鸟巢,但是对于我们喜欢野地的人来说,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终不及自然物。稳妥点说,或许两者相映衬*符合审美的主客体互动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或蓟门飞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几乎都是人造物与自然物的**结合。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关长城,蜿蜒的雉堞与雪中开放的蔷薇科山桃彼此呼应,人为与天然混成美景。刚过去的冬天里,北京人一直盼着天降大雪,却只见到零星几个雪花。我读大学本科那时候,北京是经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了方知雪的可爱。滑雪场的造雪机当然能造雪,但两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似乎越来越人工化,人的意志和贪欲被无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胜天、人工赛自然,但是城市的长远生存和发展,终究离不开基底,即包围、充填、供养城市的土地、山脉、河流、空气、植被、动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绿化、引进外来种,背离了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者们还未充分意识到本土物种的重要性,没有为市民认识、欣赏、保护本土植物提供足够的便利,相关出版物极为少见。北京三面环山,从城里乘车半小时就能够上山,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难得的。而山上拥有温带极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生态类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叶铁线莲、小叶白蜡树、胭脂花、花锚、北京忍冬、荫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华北耧斗菜长什么模样、有多美吗?园艺序
前言

西北线1
走,找款冬去 // 2
田宋营的意外收获 // 7
神奇的大自然——松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叶忍冬 // 20
探访延庆金牛湖 // 24

西北线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进野鸭湖 // 38
官厅边上的植物们 // 46

西北线3
城里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 // 52
探访药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没有爱错的独角莲 // 64
九月的翠湖湿地公园 // 67

西线
花开小龙门 // 76
百花之巅百花山的兰花们 // 84
东灵山不得不看的几种植物 // 88
集美丽与药性于一身的草麻黄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线
翻山越岭来寻你——侧金盏花 // 104
怀柔杏树台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黄山——云蒙山 // 114
寻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东北线
雾灵山的花草精灵 // 122
瓜果庄园——黄家山 // 132
坡头林场——收获的季节到了 // 140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密云云岫谷 // 144
走进汉石桥湿地公园 // 148

西南线
千灵山,意外收获多物种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洼 // 172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周边
探访天津的匙荠花海 // 198
美丽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与小五台山的美丽约会 // 208
崇礼—沽源—木兰围场的一路采集 // 220

后记
植物名称对照表



认识并欣赏城市边周边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让人立即想到故宫、长城、鸟巢,但是对于我们喜欢野地的人来说,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终不及自然物。稳妥点说,或许两者相映衬*符合审美的主客体互动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或蓟门飞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几乎都是人造物与自然物的**结合。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关长城,蜿蜒的雉堞与雪中开放的蔷薇科山桃彼此呼应,人为与天然混成美景。刚过去的冬天里,北京人一直盼着天降大雪,却只见到零星几个雪花。我读大学本科那时候,北京是经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了方知雪的可爱。滑雪场的造雪机当然能造雪,但两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似乎越来越人工化,人的意志和贪欲被无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胜天、人工赛自然,但是城市的长远生存和发展,终究离不开基底,即包围、充填、供养城市的土地、山脉、河流、空气、植被、动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绿化、引进外来种,背离了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者们还未充分意识到本土物种的重要性,没有为市民认识、欣赏、保护本土植物提供足够的便利,相关出版物极为少见。北京三面环山,从城里乘车半小时就能够上山,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难得的。而山上拥有温带极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生态类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叶铁线莲、小叶白蜡树、胭脂花、花锚、北京忍冬、荫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华北耧斗菜长什么模样、有多美吗?园艺序
前言

西北线1
走,找款冬去 // 2
田宋营的意外收获 // 7
神奇的大自然——松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叶忍冬 // 20
探访延庆金牛湖 // 24

西北线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进野鸭湖 // 38
官厅边上的植物们 // 46

西北线3
城里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 // 52
探访药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没有爱错的独角莲 // 64
九月的翠湖湿地公园 // 67

西线
花开小龙门 // 76
百花之巅百花山的兰花们 // 84
东灵山不得不看的几种植物 // 88
集美丽与药性于一身的草麻黄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线
翻山越岭来寻你——侧金盏花 // 104
怀柔杏树台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黄山——云蒙山 // 114
寻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东北线
雾灵山的花草精灵 // 122
瓜果庄园——黄家山 // 132
坡头林场——收获的季节到了 // 140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密云云岫谷 // 144
走进汉石桥湿地公园 // 148

西南线
千灵山,意外收获多物种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洼 // 172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周边
探访天津的匙荠花海 // 198
美丽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与小五台山的美丽约会 // 208
崇礼—沽源—木兰围场的一路采集 // 220

后记
植物名称对照表



认识并欣赏城市边周边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让人立即想到故宫、长城、鸟巢,但是对于我们喜欢野地的人来说,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终不及自然物。稳妥点说,或许两者相映衬*符合审美的主客体互动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或蓟门飞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几乎都是人造物与自然物的**结合。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关长城,蜿蜒的雉堞与雪中开放的蔷薇科山桃彼此呼应,人为与天然混成美景。刚过去的冬天里,北京人一直盼着天降大雪,却只见到零星几个雪花。我读大学本科那时候,北京是经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了方知雪的可爱。滑雪场的造雪机当然能造雪,但两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似乎越来越人工化,人的意志和贪欲被无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胜天、人工赛自然,但是城市的长远生存和发展,终究离不开基底,即包围、充填、供养城市的土地、山脉、河流、空气、植被、动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绿化、引进外来种,背离了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者们还未充分意识到本土物种的重要性,没有为市民认识、欣赏、保护本土植物提供足够的便利,相关出版物极为少见。北京三面环山,从城里乘车半小时就能够上山,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难得的。而山上拥有温带极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生态类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叶铁线莲、小叶白蜡树、胭脂花、花锚、北京忍冬、荫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华北耧斗菜长什么模样、有多美吗?园艺工作者和苗木公司了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宝贝,才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与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样存在不足:对本土植物重视不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驯化本地**植物,依然习惯于引进南方、准南方的苗木。为何热衷于引进别地的东西?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原因无外乎它们看起来很美。其实,外来种通常不适合本地,也不能彰显本地的自然特征,再美也是人家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树和温室栽种,极为雷同,似乎与贪恋别人家好东西的心理有关。
北京是古都,风水不错,这里居住的北京人本来是了解周围的大自然的。**,我们开始迈入小康社会,北京也在倡导建设绿色北京,*有条件和理由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植物学界本来是有条件撰写、出版各种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册、观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们太辛苦,被课题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也有一部分人压根瞧不上百姓那点可怜的需求。结果,他们并没有翻译出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无心大量创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这种局面近些年也在发生变化。
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笔记》是描写北京和北京周边植物的,有助于北京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或者第二故乡。本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据我了解,*具体一点,文字主要出于大美女肖翠,图片主要出自分类才子林秦文。
两位作者本科都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肖翠老家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本科专业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硕士专业为生态学。林秦文则来自福建安溪(茶的故乡),他是京城出了名的植物分类专家。小林读本科时我就认识他,数起来快有二十年了。多年来小林对我个人帮助甚多:我们一起去过小龙门和凤凰岭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志》也是小林当年帮我复印的;延庆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诉我的(第二天我就开车去瞧了);向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风中奇缘》主题歌;有一年我在云南拍到一种植物怎么也查不出名字,请教小林后迅速解决问题。林秦文与肖翠2005年恋爱,当时他们在调查北京密云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带队大二的肖翠,跑遍密云大小山脉,2012年两人结为伉俪,后来先后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这部书主要写地方野生植物(偶尔涉及栽培植物和动物),相当于北京地区观花指南。近几年有着“在地关怀”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开始呈现,安歌的《植物记》、谭庆禄的《东乡草木记》、莫训强的《南开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张海华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愿这些作品也能**!许多人喜欢“非定域性”的动植物描写,而我则恰好相反。因为我个人觉得,“在哪里何时看到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能提供这类信息的图书就比较实在。
作者在书中提到,写作受到了《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的启发,我自然**高兴。因为我以那种形式写夏威夷植物,的确出于一种“在地关怀”,我把访学的夏威夷当成了第三故乡,我也真的希望启发一些人亲自动手,以**人称进行在地自然写作。传播知识还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出版社一套博物学文化丛书总序*末所讲,主要想通过实例“**”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到博物学当中来!不过,肖翠比我写工作者和苗木公司了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宝贝,才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与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样存在不足:对本土植物重视不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驯化本地**植物,依然习惯于引进南方、准南方的苗木。为何热衷于引进别地的东西?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原因无外乎它们看起来很美。其实,外来种通常不适合本地,也不能彰显本地的自然特征,再美也是人家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树和温室栽种,极为雷同,似乎与贪恋别人家好东西的心理有关。
北京是古都,风水不错,这里居住的北京人本来是了解周围的大自然的。**,我们开始迈入小康社会,北京也在倡导建设绿色北京,*有条件和理由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植物学界本来是有条件撰写、出版各种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册、观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们太辛苦,被课题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也有一部分人压根瞧不上百姓那点可怜的需求。结果,他们并没有翻译出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无心大量创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这种局面近些年也在发生变化。
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笔记》是描写北京和北京周边植物的,有助于北京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或者第二故乡。本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据我了解,*具体一点,文字主要出于大美女肖翠,图片主要出自分类才子林秦文。
两位作者本科都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肖翠老家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本科专业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硕士专业为生态学。林秦文则来自福建安溪(茶的故乡),他是京城出了名的植物分类专家。小林读本科时我就认识他,数起来快有二十年了。多年来小林对我个人帮助甚多:我们一起去过小龙门和凤凰岭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志》也是小林当年帮我复印的;延庆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诉我的(第二天我就开车去瞧了);向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风中奇缘》主题歌;有一年我在云南拍到一种植物怎么也查不出名字,请教小林后迅速解决问题。林秦文与肖翠2005年恋爱,当时他们在调查北京密云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带队大二的肖翠,跑遍密云大小山脉,2012年两人结为伉俪,后来先后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这部书主要写地方野生植物(偶尔涉及栽培植物和动物),相当于北京地区观花指南。近几年有着“在地关怀”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开始呈现,安歌的《植物记》、谭庆禄的《东乡草木记》、莫训强的《南开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张海华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愿这些作品也能**!许多人喜欢“非定域性”的动植物描写,而我则恰好相反。因为我个人觉得,“在哪里何时看到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能提供这类信息的图书就比较实在。
作者在书中提到,写作受到了《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的启发,我自然**高兴。因为我以那种形式写夏威夷植物,的确出于一种“在地关怀”,我把访学的夏威夷当成了第三故乡,我也真的希望启发一些人亲自动手,以**人称进行在地自然写作。传播知识还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出版社一套博物学文化丛书总序*末所讲,主要想通过实例“**”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到博物学当中来!不过,肖翠比我写工作者和苗木公司了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宝贝,才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与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样存在不足:对本土植物重视不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驯化本地**植物,依然习惯于引进南方、准南方的苗木。为何热衷于引进别地的东西?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原因无外乎它们看起来很美。其实,外来种通常不适合本地,也不能彰显本地的自然特征,再美也是人家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树和温室栽种,极为雷同,似乎与贪恋别人家好东西的心理有关。
北京是古都,风水不错,这里居住的北京人本来是了解周围的大自然的。**,我们开始迈入小康社会,北京也在倡导建设绿色北京,*有条件和理由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植物学界本来是有条件撰写、出版各种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册、观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们太辛苦,被课题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也有一部分人压根瞧不上百姓那点可怜的需求。结果,他们并没有翻译出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无心大量创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这种局面近些年也在发生变化。
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笔记》是描写北京和北京周边植物的,有助于北京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或者第二故乡。本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据我了解,*具体一点,文字主要出于大美女肖翠,图片主要出自分类才子林秦文。
两位作者本科都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肖翠老家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本科专业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硕士专业为生态学。林秦文则来自福建安溪(茶的故乡),他是京城出了名的植物分类专家。小林读本科时我就认识他,数起来快有二十年了。多年来小林对我个人帮助甚多:我们一起去过小龙门和凤凰岭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志》也是小林当年帮我复印的;延庆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诉我的(第二天我就开车去瞧了);向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风中奇缘》主题歌;有一年我在云南拍到一种植物怎么也查不出名字,请教小林后迅速解决问题。林秦文与肖翠2005年恋爱,当时他们在调查北京密云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带队大二的肖翠,跑遍密云大小山脉,2012年两人结为伉俪,后来先后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这部书主要写地方野生植物(偶尔涉及栽培植物和动物),相当于北京地区观花指南。近几年有着“在地关怀”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开始呈现,安歌的《植物记》、谭庆禄的《东乡草木记》、莫训强的《南开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张海华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愿这些作品也能**!许多人喜欢“非定域性”的动植物描写,而我则恰好相反。因为我个人觉得,“在哪里何时看到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能提供这类信息的图书就比较实在。
作者在书中提到,写作受到了《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的启发,我自然**高兴。因为我以那种形式写夏威夷植物,的确出于一种“在地关怀”,我把访学的夏威夷当成了第三故乡,我也真的希望启发一些人亲自动手,以**人称进行在地自然写作。传播知识还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出版社一套博物学文化丛书总序*末所讲,主要想通过实例“**”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到博物学当中来!不过,肖翠比我写得好!《北京自然笔记》与《檀岛花事》性质相似,但*系统*实用,不似我写得那么散漫。
本书内容简明,却不是简单地传播一般性植物知识,跟随作者“行走”书中每一条路线,能学到许多东西。其中描写了北桑寄生、独角莲、温桲、松下兰、山西玄参、红花鹿蹄草,它们比较少见。有些我在野外也没有碰到过,在书中读到它们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获。
本书也很关注入侵种,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属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来种不算少,豚草、三裂叶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家落户,以后会越来越多,专家有义务清晰地描述这些有害植物,让老百姓认识它们。用知识武装起来的百姓才有可能监督它们、控制它们。让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来的植物,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事又绕不过去。不了解,怎么可能真正关注北京的生态环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热爱首都?
本书也展示了一般图书中不大可能收录的图片,如蒙椴小苗、百蕊草的根系、火焰草的基生叶、匙荠的果实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策略。
总之,我认为这部**植物作品立足于本地,扎实、实用,我愿意**给大家。它适合于所有热爱植物、关心北京发展的人阅读。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2018年3月2日得好!《北京自然笔记》与《檀岛花事》性质相似,但*系统*实用,不似我写得那么散漫。
本书内容简明,却不是简单地传播一般性植物知识,跟随作者“行走”书中每一条路线,能学到许多东西。其中描写了北桑寄生、独角莲、温桲、松下兰、山西玄参、红花鹿蹄草,它们比较少见。有些我在野外也没有碰到过,在书中读到它们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获。
本书也很关注入侵种,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属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来种不算少,豚草、三裂叶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家落户,以后会越来越多,专家有义务清晰地描述这些有害植物,让老百姓认识它们。用知识武装起来的百姓才有可能监督它们、控制它们。让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来的植物,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事又绕不过去。不了解,怎么可能真正关注北京的生态环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热爱首都?
本书也展示了一般图书中不大可能收录的图片,如蒙椴小苗、百蕊草的根系、火焰草的基生叶、匙荠的果实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策略。
总之,我认为这部**植物作品立足于本地,扎实、实用,我愿意**给大家。它适合于所有热爱植物、关心北京发展的人阅读。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2018年3月2日得好!《北京自然笔记》与《檀岛花事》性质相似,但*系统*实用,不似我写得那么散漫。
本书内容简明,却不是简单地传播一般性植物知识,跟随作者“行走”书中每一条路线,能学到许多东西。其中描写了北桑寄生、独角莲、温桲、松下兰、山西玄参、红花鹿蹄草,它们比较少见。有些我在野外也没有碰到过,在书中读到它们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获。
本书也很关注入侵种,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属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来种不算少,豚草、三裂叶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家落户,以后会越来越多,专家有义务清晰地描述这些有害植物,让老百姓认识它们。用知识武装起来的百姓才有可能监督它们、控制它们。让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来的植物,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事又绕不过去。不了解,怎么可能真正关注北京的生态环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热爱首都?
本书也展示了一般图书中不大可能收录的图片,如蒙椴小苗、百蕊草的根系、火焰草的基生叶、匙荠的果实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策略。
总之,我认为这部**植物作品立足于本地,扎实、实用,我愿意**给大家。它适合于所有热爱植物、关心北京发展的人阅读。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2018年3月2日


北京自然笔记(精) 引言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都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下,依然跳动着一颗生机勃勃的自然之心。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皇城根下的历史遗迹、繁华都市的现代脉搏时,或许常常忽略了,在这片土地上,同样上演着一幕幕关于生命、关于季节、关于万物生长的奇妙故事。《北京自然笔记(精)》便是一次深入北京的自然肌理的探索,它不是一本简单描绘风景的图册,也不是一篇流于表面的生态报告,而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和科学严谨的生命观察手记,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感知,重新认识我们所栖居的这片土地。 本书的主旨在于记录与解读北京在地自然的脉动。它跳脱了宏大叙事的束缚,将视角聚焦于那些寻常可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生命现象。从春天悄然萌发的嫩芽,到夏日里喧闹的蝉鸣;从秋天层林尽染的色彩,到冬天寂静笼罩的生机,本书都以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捕捉自然界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不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察,是作者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捕捉灵动,用心灵感悟生命的过程。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自然信息,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疏离。我们习惯了被科技包裹的生活,对自然的呼唤常常置若罔闻。《北京自然笔记(精)》试图弥合这种隔阂,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繁华的都市,自然从未远去,它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倾听,去尊重。本书鼓励读者放慢脚步,走出室内,去感受脚下的泥土,去仰望头顶的星空,去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去观察那些微不足道的生命如何顽强地存在。 本书的“精”体现在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文学性的艺术表达的融合。每一个观察都建立在细致的考证与研究之上,力求准确无误。但同时,作者并非枯燥的科学家,他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增长见识,又能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精”,还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论是对一种鸟类鸣叫的辨析,还是一种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变化,都力求精准,不含糊,不敷衍。 第一部分:春醒——生命初绽的序曲 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有些羞涩,却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韧劲。当最后一丝寒意消散,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土地开始苏醒,各种生命迹象便如潮水般涌动。《北京自然笔记(精)》将带您走进北京春天的第一抹绿意。 1. 冰雪消融与溪流的歌唱: 随着气温回升,北京郊区的山溪冰雪消融,叮咚作响。作者将记录这些溪流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溪流的过程,以及溪流沿岸重新焕发生机的植物群落。您将了解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溪流,是如何滋养着周围的生命,又是如何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书中将细致描绘溪流中可能出现的细小生命,如水生昆虫的幼虫,以及它们在清澈的水流中如何繁衍生息。 2. 迎春花、玉兰与樱花的盛放: 北京的春天,以各种颜色的花朵作为最耀眼的妆点。本书将聚焦于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春季花卉:迎春花那金黄色的热情,玉兰纯洁无瑕的素雅,以及樱花烂漫如云的浪漫。作者不仅会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花期变化,更会探讨它们在北京的分布、适应性,以及它们在北京的园林绿化和城市生态中的作用。您或许会惊讶于,那些熟悉的街边或公园里的花木,竟然有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生命力。 3. 鸟类迁徙与新生命诞生: 春天也是鸟类迁徙和繁衍的季节。本书将记录北京地区春季常见的迁徙鸟类,它们从南方远道而来,在北京的林间、水畔寻找新的家园。作者会细致描绘这些鸟类的飞行姿态、鸣叫声,以及它们在北京的繁殖习性,例如筑巢、孵卵、育雏等每一个感人的生命瞬间。您将了解到,北京的城市绿地和郊野公园,是如何成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精灵们重要的栖息地。 4. 昆虫的苏醒与生态链的开启: 随着气温升高,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昆虫也纷纷破茧而出。从辛勤的蜜蜂,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再到林间低语的各种小虫,它们在北京的春天里,扮演着重要的传粉者和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深入观察这些微小生命的活动,揭示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依存。 第二部分:夏长——蓬勃生长的交响 当北京的夏天到来,一切都变得更加热烈而充满活力。绿叶更加浓密,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生命在此刻达到顶峰。《北京自然笔记(精)》将带您感受北京夏日的勃勃生机。 1. 繁茂的林木与荫蔽的绿意: 夏日的北京,最令人心醉的莫过于那片片浓密的绿荫。本书将深入观察北京的城市森林和郊野林地,描绘各种乔木、灌木在夏日的生长姿态。作者会重点关注那些在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如北京杨、元宝枫、侧柏等,并细致描绘它们叶片的形态、生长速度,以及它们如何为城市带来清凉,成为众多生物的庇护所。 2. 盛夏的花卉与植物的繁衍: 夏日是许多植物的盛花期,荷塘中的莲花,陌生的野花,公园里的月季,都以最美的姿态绽放。本书将描绘这些夏日花卉的形态、色彩、香气,以及它们吸引昆虫传粉的过程。同时,作者也会关注植物的果实发育,为秋季的播种做好准备。 3. 蝉鸣与蛙叫:交织的夏夜乐章: 夏日的北京,夜晚并不寂静。此起彼伏的蝉鸣,和着水边传来的蛙叫,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夏夜交响乐。本书将深入探究这些声音的来源,分析不同种类蝉和蛙的鸣叫特点,以及它们在夜晚的活动规律。您将了解到,这些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生命在此刻蓬勃发展的证明。 4. 丰富多样的昆虫世界: 夏日是昆虫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季节。本书将详细记录北京夏季常见的昆虫,如蜻蜓、螳螂、蝈蝈、各种飞蛾和甲虫等。作者将观察它们的捕食、求偶、产卵等行为,揭示它们精妙的生存策略,以及它们在北京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样角色。 第三部分:秋收——色彩斑斓的告别 北京的秋天,以其独特的金黄色调和丰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场色彩的盛宴,也是生命进入休眠前的最后一次绚烂。《北京自然笔记(精)》将带您领略北京秋天的诗意与成熟。 1. 层林尽染的色彩变幻: 北京的秋天,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变幻莫测的色彩。本书将详细描绘北京地区秋季常见的落叶乔木,如银杏、枫树、梧桐等,在变色期间的叶片色彩变化过程,以及不同树种色彩的差异。作者会记录这些色彩从翠绿到金黄、红褐,直至最终飘落的过程,展现大自然精妙的调色板。 2. 硕果累累与种子传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许多植物繁衍后代的关键时期。本书将关注北京地区秋季成熟的各种果实和种子,如橡子、松子、野果等。作者会描述这些果实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如风力、动物等,为下一代的生长播下希望。 3. 候鸟南迁的壮丽景象: 随着秋风渐起,许多鸟类开始踏上南迁的旅程。本书将记录北京地区秋季候鸟迁徙的景象,包括它们的飞行路线、迁徙队伍的规模,以及它们在北京停留期间的活动。您将了解到,北京的候鸟迁徙路线,是如何串联起更广阔的生态网络。 4. 昆虫的最后狂欢与生命的准备: 尽管秋意渐浓,但仍有一些昆虫在秋日暖阳下继续活动,它们为生命的延续做最后的努力。本书将观察秋季活跃的昆虫,如蟋蟀、螽斯等,以及它们为过冬所做的准备。同时,作者也会关注一些越冬虫卵和幼虫,为来年的春天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冬藏——寂静中的孕育 北京的冬天,银装素裹,万物似乎进入了沉寂。然而,在这寂静之下,生命并没有停止,而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北京自然笔记(精)》将带您走进北京冬日的别样风景。 1. 寂静的雪景与动物的踪迹: 当大雪覆盖大地,北京便呈现出另一番宁静而壮丽的景象。本书将描绘北京冬日的雪景,并关注在雪地里活动的动物留下的各种痕迹,如脚印、啃食痕迹等。作者会根据这些痕迹,推测动物的种类、活动范围和行为习性,揭示它们在严寒中如何生存。 2. 越冬植物的坚韧: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许多植物也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本书将关注北京地区越冬植物的形态,如常绿的松柏,以及一些落叶乔木光秃秃的枝干,它们如何抵御严寒,储存养分,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 3. 鸟类的越冬策略: 并非所有鸟类都选择南迁,有些鸟类选择在北京越冬。本书将记录北京越冬的留鸟,观察它们在冬季的觅食、活动规律,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寒冷的环境。您将了解到,即使在萧瑟的冬季,北京的自然界也并非一片死寂。 4. 冰雪下的生命孕育: 冰雪之下,生命依然在悄悄地孕育。本书将探讨冬季土壤中各种生命的状态,如昆虫的蛹、卵,以及一些微生物的活动。这些微小的生命,正以独特的方式,等待着春天的召唤,积蓄着再次爆发的能量。 结语 《北京自然笔记(精)》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北京自然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口。它邀请您放下浮躁,沉下心来,去感受我们身边最真实、最动人的生命故事。每一次翻阅,都可能是一次与自然的重逢;每一次阅读,都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愿本书能成为您在北京生活中的一份灵感,一份陪伴,让您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也能感受到自然那永恒的脉搏,以及生命那不屈的顽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北京视角”。过去,我更多地关注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人文风情,而《北京自然笔记(精)》则让我看到了它另一面——那充满活力的、呼吸着的自然肌理。书中的描写,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壮丽,而是微观世界的精妙。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北京气候特点下,动植物生存状态的刻画。例如,在干旱的春天,植物如何顽强地绽放;在酷暑的夏日,动物如何寻找一处阴凉;在凛冽的寒冬,它们又如何度过漫长的时光。这些细节的捕捉,展现了生命在严苛环境下,依然能够找到出路、繁衍生息的智慧。 书中关于北京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城市的绿地公园,到近郊的山野林地,再到远郊的湿地与河流,作者都用一种近乎朴素却充满诗意的方式,记录下了它们的独特之处。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高大的乔木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能听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甚至能闻到野花散发的淡淡清香。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让人在不经意间,就爱上了这座城市隐藏的自然之美。

评分

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北京”的书,可以写得如此“野”。《北京自然笔记(精)》颠覆了我过往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这座千年古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顽强维系着它的自然脉搏。书中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宁静的观察,一种细腻的描绘。 我被书中对北京四季变化中,那些细微之处的描写深深吸引。作者用一种仿佛拥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常人难以察觉的自然现象。比如,某一天清晨,空气中突然弥漫开的某种花朵的香气,预示着某种季节的到来;又比如,某种昆虫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突然活跃起来,传递着生态环境的信号。 更让我感到共鸣的是,书中那些关于北京城市景观与自然元素融合的描写。那些在高楼林立的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那些在古老城墙根下,安然栖息的鸟儿,甚至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悄然绽放的野花。这些生命,以它们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冰冷的城市注入了温度与灵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北京城市徒步”,在作者的引导下,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仔细留意过的、充满生命力的北京。

评分

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北京自然笔记(精)》给我的感受。它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科普读物,却比许多科普书更能激发人对自然的兴趣。它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足够细腻动人。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跟随一个老友,在他们熟悉的故乡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漫步。 书中对北京特有的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描写,让我大开眼界。那些我曾经只在书本上或电视上见过的名字,竟然就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繁衍着,并且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他会描绘老北京城墙上爬满的藤蔓,在风中摇曳的身姿,会记录下在京郊山野中偶遇的珍稀鸟类,它们矫健的身影和悠扬的鸣叫。这种本地化的视角,让我对北京的自然生态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宝贵财富。 每每读到书中那些关于季节更替、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的片段,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大地的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积累所赋予的。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读了之后,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留意身边事物的书。翻阅《北京自然笔记(精)》,我仿佛获得了一双能够“看见”的眼睛,看到了平时在匆忙中擦肩而过的那些细节。比如,作者对城市公园里各种野花的细致观察,从它们的花期、颜色,到它们如何巧妙地适应城市环境,甚至是用怎样的姿态迎接路过的行人。那些我曾认为只是“杂草”的东西,在书中竟然有了名字,有了它们自己的故事。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作者与这些自然元素的互动。他如何蹲下身子,观察一只小蚂蚁如何搬运食物;如何仰望天空,辨认飞过的鸟儿种类;甚至如何记录下不同季节的虫鸣声,如同收藏一首首自然的乐章。这些片段让我觉得,作者并非高高在上地俯视自然,而是平等地与之交流,带着好奇、尊重与热爱。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温情互动,让整本书的基调变得非常温暖,读起来没有丝毫的距离感。我甚至开始期待,下次走在北京的街头,也能像作者一样,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平凡。

评分

一直以来,北京这座城市在我心中,除了巍峨的故宫、热闹的胡同,还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属于它自己的呼吸。最近翻开这本《北京自然笔记(精)》,那种感觉被放大、被具体化了。它不像我过去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谈历史,不讲建筑,不描绘人潮,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角落——那些隐藏在钢筋水泥缝隙中、在寻常巷陌旁、在高楼大厦脚下的,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 书中对于四季变化的描绘,不是冷冰冰的日期,而是融入了切实的感受。春天的细雨如何滋润着公园里的新芽,鸟儿们如何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宣告着复苏;夏天的知了如何在午后声嘶力竭地歌唱,荷叶如何在积水潭的碧波中舒展;秋天的落叶如何铺满地坛的石板路,带来了淡淡的忧伤与宁静;冬天的寒风如何塑造出玉泉山的光秃枝桠,却也孕育着来年的生机。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支灵巧的画笔,勾勒出北京不同时节里,那些微小却顽强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北京郊野的描写,那些曾经只是作为背景的远山,在书里变得立体而鲜活,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草地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原来它不止有繁华,更有深沉而宁静的自然底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