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 千奇百怪的古灯
定价:29.80元
作者:王富康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42762498
字数:
页码:1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 千奇百怪的古灯》讲述了中国古灯的发展历史、灯的文化、古灯中的科技发展及各种古灯的介绍。其中详细描述了从古灯的制作到造型设计、选材用料等,那些幸存于世的古灯,有的铮铮发亮,有的却已斑斑驳驳,它们都是我国物质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美学思想与当时的科技水平。
目录
灯从哪里来
灯的鼻祖
从食器瓦豆到灯具豆灯
“灯”字的演变
油灯与烛灯
硬灯芯与软灯芯
灯与文化
灯节
灯谜
灯诗
灯画
灯与科技
孔明灯
省油灯
走马灯
林林总总的古灯
陶灯
青铜灯
瓷灯
景泰蓝灯
木制灯具
石灯
美不胜收的人俑灯
银首人俑铜灯
跽坐人俑漆绘铜灯
铜人擎双灯
人骑骆驼铜灯
“长信宫”铜灯
当户铜灯
人俑铜吊灯
羽人铜灯
人骑兽形铜灯
跪地人俑铜灯
唐三彩人荷灯
坐俑陶灯
瓷人顶灯
堆塑人物灯
吉祥喜庆的鸟形灯
朱雀铜灯
雁足铜灯
凤铜灯
鸟形陶灯
青玉海晏河清烛台
造型古怪的兽形灯
龙形灯
牛形灯
羊形灯
辟邪烛台
狮子灯和狮形烛台
熊形烛灯
兽面形烛台和兽形陶灯
异形长尾兽烛台
挺拔高大的连枝灯
十五枝连枝灯
十三枝连枝灯
十枝连枝灯
九枝连枝灯
三枝连枝灯
堆塑连枝陶灯
古朴素雅的豆灯
豆铜灯
豆陶灯
豆青瓷灯
白瓷灯
宝珠覆盆莲瓷灯
青玉灯
实用简单的三足灯
三足鼎形灯
三足陶瓷灯
三足行灯
奁形铜灯
其他形状的古灯
莲花烛台
白覆轮高足灯
卮形铜灯
耳杯形铜灯
簋形铜灯
葫芦形陶灯
褐斑青釉灯盏
作者介绍
文摘
《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 千奇百怪的古灯》:
陶灯
陶灯是用陶土作原料,经过成型后,在800~1000℃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陶灯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灯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期的陶灯发展十分缓慢,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它的形制变化不大,造型十分单调。但是,到了东汉,陶灯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它不仅形制多样,而且造型优美,制作精致,是陶灯发展的时期。
当时,由于我国的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随葬的器物开始由陶器代替青铜器,陶灯也出现在两汉的墓葬中。尽管,陶灯只是作为随葬的明器,但是制作得十分复杂精致,装饰异常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汉朝的陶灯形式繁多,不限于豆形陶灯,还出现了人俑陶灯、连枝陶灯、仿青铜器陶灯等造型别致的灯式,其中尤以人俑陶灯和连枝陶灯为多。
在广州两汉墓中,曾出土众多的人俑陶灯,有女俑托灯,也有男俑执灯。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左脚前踞,右足后屈作半跪坐姿势,右手按在右膝上,粗壮的左手,高举托灯。有的双足后屈跪地,跣足,双手托灯置于头上。有的箕踞而坐,头上顶灯,举右手托灯底,左手作拈须状。有的双足后压,跪坐于地,除头上顶一个灯盘外,左手向上曲举托灯。有的作蹲坐状,两手相握置于膝上,灯盘顶于头上,可以说形象生动,姿态各异。
连枝陶灯是陶灯中繁缛华丽的一种,在它的灯座上有一根灯柱,从灯柱上伸出许多灯枝,灯枝的安置一个个灯盘。根据灯盘数目的多少,有三连枝灯、五连枝灯、七连枝灯、九连枝灯、十连枝灯、十二连枝灯、十三连枝灯等多种。这种陶灯的灯体一般都比较高大,灯上的装饰简繁不一。连枝陶灯大都出土在东汉的墓葬中。在东汉,青铜灯的造型日趋简化,而陶灯的造型恰恰相反,变得繁复精致起来了,如1959年,在北京平谷县的汉墓中出土的一盏绿釉朱雀九枝连枝陶灯,高65厘米,直径39厘米,在灯的顶上有一只灯盘,盘中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瑞鸟,鸟的造型非常生动,象征着吉祥如意。灯座为喇叭形圈足,灯柱上有9枝曲枝,每一曲枝上有一盏灯盏,并用叶片做装饰,叶片采用火焰状,中间透雕成斜方格纹饰,灯盏在灯柱上分布,高低错落有致,互不遮挡,设计得非常巧妙。
在我国陶塑史上,秦汉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秦汉时期的陶塑,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另外,秦汉时期的陶塑制造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采用了模塑结合的方法,并运用塑、捏、堆、贴、刻、画相结合,注重于细节的刻画,使陶塑形象生动逼真,具有明快洗练的写实风格。在秦汉时期,民间工匠将陶塑的制造技术移植到陶灯的制造上,出现了一批体现秦汉陶塑风格的精美陶灯。例如,汉彩绘百花十三连枝陶灯,不仅灯体高大,而且装饰繁复华丽。它高92厘米,直径40厘米,由灯座、灯盘、连枝和灯盏等构成。灯座为喇叭形圈足,上有陶塑的人物及动物数十个,个个神态各异、生龙活虎。灯座上的一个平底灯盘,盘中有一个圆孔,可以插入灯柱。灯盘的边沿有8个圆孔,相间插入4支曲枝和4支龙形饰件。龙形饰件上坐有羽人,头戴冠帽,身穿短裤;每枝曲枝上有一只灯盏。在灯柱上有三道凸箍,凸箍上有两道插有4支曲枝灯盏,灯盏用火焰花饰做装饰,曲枝上端坐有羽人。灯柱有一盏朱雀形圆灯盏。整座灯具构成了一幅人神共处、人神共乐的景象。陶灯共有十三盏灯盏,故称“十三连枝陶灯”。
汉代制陶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低温铅釉陶。这种低温釉陶,是在陶器的坯体外面施一层赭黄、深绿、翠绿、茶黄和栗黄等色铅釉,然后,在700~800℃的火候下烧制而成。低温釉陶出现于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其中一种施以绿色铅釉的低温铅釉陶有着翡翠般的美丽绿色,其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光彩照人。但由于铅釉陶是在低温下烧制而成的,因此不能用于实用器具上,只能用于的明器上。在汉墓中出土的铅釉陶都是丧葬用的明器。
在两汉,铅釉陶的制造技术很快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在东汉的墓葬中出土过许多铅釉陶灯便是好的证明。
1960年,在河北内丘县的东汉墓中出土过一盏东汉时期的绿釉人俑陶灯,高29.2厘米,色彩非常漂亮。人俑的造型也非常逼真,头上戴一角帽,身穿一件斜襟的大褂,一只右腿跪地,另一左腿屈膝,左手执一盏像火炬似的灯具。人俑的造型显得矮小粗壮,有点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小矮人一样。
另外一盏施绿釉鸟形陶灯,它没有通常的灯柱和灯座,只有一只灯盏,做成飞鸟展翅状,灯盏中间有一乳状突起,用以插灯炷。
尽管,早在东汉就已经有原始瓷器出现,并且它的制造技术发展也很快,然而,陶器并未因此而停止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三彩陶器,即“唐三彩”。
……
序言
这本《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千奇百怪的古灯》简直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我一直觉得灯具只是个照明工具,最多也就是个装饰品,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各种各样的古老灯具,更像是通过这些灯具,为我们讲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从原始部落的火种,到埃及金字塔内壁古老的油灯,再到中国古代的各种宫灯、马灯,甚至是欧洲中世纪神秘的烛台,每一样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书中的描述非常生动,仿佛我能亲眼看到那些灯光在古老房间里摇曳,感受着它们所照亮的那些早已消逝的时代。作者对每一个灯具的来龙去脉都做了详尽的考证,从材质、工艺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介绍得非常到位。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灯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它如何促进了夜间活动的开展,如何影响了宗教仪式,如何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读完之后,我再看向家里的任何一盏灯,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背后可能蕴含的漫长故事和深远意义,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更有深度了。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我以前对古董并没有特别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是属于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然而,《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千奇百怪的古灯》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极其精妙的笔触,将那些看似冰冷的古老器物,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一盏灯,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它所经历的岁月。从古代玛雅文明的陶制油灯,到古罗马帝国的青铜灯饰,再到日本江户时代的纸质灯笼,这些跨越地域和时代的灯具,勾勒出了不同文明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我尤其被那些关于灯具设计背后的故事所吸引,比如一些灯具不仅仅是为了照明,更是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宗教的信仰,甚至是某种神秘的仪式。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直观地欣赏到这些古灯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灯具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的百科全书。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千奇百怪的古灯》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古董灯具的图录,它更像是一部以灯具为切入点,解读人类文明演进的宏大叙事。我一直对科技史和文化史的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从最基础的火种,一步步追溯到人类对光的利用史,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灯具,展现了科技的进步、艺术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地域性非常强的灯具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比如波斯拜火教的圣火灯,或者是一些古代游牧民族使用的便携式灯具,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文明多样性的魅力。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传说,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着人类文明在灯光下一点点点亮。
评分这是一本我愿意反复阅读的书!《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千奇百怪的古灯》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我一直觉得,那些古老的物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这本书通过对各式各样古灯的细致描摹和深入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看到了古埃及人对永恒之光的追求,看到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对实用与美学的结合,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清雅灯光的偏爱。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灯具的材质选择、造型设计以及使用方式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它让我明白,即便是最简单的照明工具,也能折射出人类独特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古灯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宏观和深刻的认识,感觉自己被一种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所包围。
评分这本《人类文明的光明使者:千奇百怪的古灯》是一场关于光与影、历史与文化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物件充满好奇,而古灯无疑是其中最迷人的代表。书中对各种古灯的分类和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我曾以为古灯无非就是油灯、蜡烛灯,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为解决照明问题所付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多么令人惊叹。从简陋的石头灯碗,到精致繁复的金属灯具,再到充满艺术气息的玻璃灯罩,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时代的印记。作者在叙述中,不仅关注灯具本身的形态美,更深入挖掘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与象征意义。比如,灯光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作息习惯,如何成为宗教祭祀的重要道具,又如何体现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读这本书,就像是与无数个古老灵魂对话,感受他们曾经的生活,思考他们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