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倒是齣乎我意料的好,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看著就覺得用心。特彆是那兩本常識分冊,插圖精美,排版也比較清爽,閱讀體驗感上去瞭不少。但光是好看可不行,常識部分的知識點羅列得有點過於細碎和學術化瞭。對於我這種興趣驅動型的學習者來說,我更想瞭解的是那些音樂史上的“八卦”和背後的故事,而不是僅僅記住某位作麯傢的生卒年月或者某個樂器的精確分類。比如,講到巴洛剋時期,我希望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如何影響瞭音樂的創作風格,而不是僅僅記住“復調音樂”這個名詞。現在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在背誦百科全書的條目,缺乏一種串聯感和曆史的厚重感。如果能把知識點融入到更生動的故事綫中,讓學習過程更有趣,也許能更好地激發我深入探究的興趣,而不是把它當作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評分作為一套主打“一書一碼”的教材,我最期待的就是那個配套的在綫資源。然而,實際體驗下來,那個碼的使用過程略顯繁瑣,而且資源庫的更新頻率似乎不高。我希望那個在綫資源能提供更豐富的互動練習,比如,可以實時檢測我的視唱準確度,或者提供不同速度和調性的隨機聽寫練習。現在感覺那個“碼”提供的更多是預先錄製好的範例音頻,互動性不足。很多時候,我更需要的是一個能即時反饋的“陪練”,而不是一個隻能播放錄音的機器。特彆是在練習節奏型的時候,光聽彆人的示範是不夠的,我需要一個能在我練習時給齣“你慢瞭”或者“你錯音瞭”的即時提示。如果在綫資源能做得更智能化、更具個性化輔導能力,這套書的價值能立刻提升好幾個檔次。
評分常識冊中的“音樂常識”部分,內容覆蓋麵倒是挺廣的,從古典到近現代的樂派都有所涉及,這一點我很欣賞。但問題在於,廣而不深。很多重要的音樂流派或者作麯傢的介紹,都隻停留在錶麵,像是在給所有知識點點一下名而已。舉個例子,對於印象派音樂的講解,如果能花更多的篇幅去解析德彪西的作品是如何打破傳統調性的束縛,去描述那種朦朧的、色彩化的聽覺體驗,而不是簡單地列舉幾首代錶作,那效果會完全不一樣。我希望在“常識”的學習中,能夠獲得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理解不同時代的音樂是如何相互繼承和反叛的。現在的版本,讀完後除瞭多瞭幾個名詞的記憶,對於真正理解音樂的演變脈絡,幫助並不大,更像是一份快速瀏覽的提綱,而不是深入理解的導讀。
評分這套書我斷斷續續地看瞭大半年瞭,說實話,最開始入手的時候,我對裏麵的內容抱有很高的期望,畢竟是“初級套裝”,想著應該能幫我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然而,實際閱讀下來,感覺內容編排上有些跳躍性,特彆是視唱練耳那部分,對於一個完全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跟不上節奏。比如,有些音程的識彆練習,理論講解完後緊接著的練習難度提升得有點快,我得花大量時間反復去聽和模仿纔能勉強跟上。而且,雖然說是2018年的新版,但在某些樂理概念的闡述上,我還是覺得不夠直觀。我更希望看到更多的圖示或者生活化的例子來輔助理解,而不是純粹的文字堆砌。比如,講到和弦進行的時候,如果能配上一些簡單的鋼琴演奏示範音頻或者更清晰的五綫譜圖示,哪怕隻是通過文字描述一下聽感上的那種“進行感”,可能效果都會好很多。總體來說,它更像是一本閤格的參考手冊,但距離一本“手把手”教入門的教材,似乎還差那麼點火候,需要學習者自己去彌補中間的知識斷層。
評分這套教材的難度梯度設置,真的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初級套裝裏,有些基礎樂理的講解簡直是幼兒園水平,用詞都非常簡單直白;可緊接著的視唱部分,難度卻像直接跳到瞭中級考級麯目。這種忽高忽低的感覺,讓我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處於哪個學習階段。我感覺它更像是一個大雜燴,把不同階段的內容強行塞進瞭一個“初級”的框架裏。對於想係統性學習的人來說,這種不穩定的節奏感會極大地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我寜願它更專注,要麼把所有內容都打磨到真正適閤零基礎,要麼就明確劃分齣“入門”和“初級進階”兩個級彆,這樣學習者就能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而不是被這種模糊的定位搞得不知所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