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天地極宗(世界地理捲)--世界地理之
定價:19.00元
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0093862
字數:
頁碼:11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天地極宗 世界地理之*》涵蓋美術、文學、曆史、地理、軍事、醫學、建築等10餘個學科,內容與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上課學習和課後知識的加強和擴展都十分有幫助。在學科內容上,選取與大眾學習、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或知識領域,如文學、曆史、藝術、科技等;在條目的選取上,側重於學科或知識領域的基礎性、實用性條目;在編纂方法上,為增加可讀性,以章節形式整編條目內容,對過專、過深的內容進行刪減、改編;在裝幀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書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封麵和版式設計*加注重大眾的閱讀習慣。因此,普及版在充分體現知識性、準確性、性的前提下,增加瞭可讀性,使其兼具工具書查檢功能和大眾讀物的閱讀功能,讀者可以盡享閱讀帶來的愉悅。
目錄
章 登高遠眺珠峰頂——地貌之
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二、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三、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四、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五、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六、黃土覆蓋麵積大的高原——黃土高原
七、大的衝積平原——亞馬孫平原
八、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九、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十、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十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十二、大的冰川——蘭伯特冰川
十三、大的冰架——羅斯冰架
十四、山嶽冰川發達的高大山脈——喀喇昆侖山
十五、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十六、大的活火山——冒納羅亞火山
十七、大的可被水淹沒的沼澤地——巴拉圭盆地
十八、大的獨體岩石——艾爾斯岩
第二章 孤帆萬裏遊碧江——河流之
一、長的河流——尼羅河
二、流量大、流域麵積廣的河流——亞馬孫河
三、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
四、輸沙量和含沙量多的河流——黃河
五、乾流流經國傢多的河流——多瑙河
六、開鑿早、裏程長、工程大的運河——京杭運河
七、古老的閘運河——靈渠
第三章 鏡湖明月照九州——湖泊之
一、深和蓄水量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二、長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
三、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四、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
五、個淡水湖國傢公園——馬拉維湖國傢公園
六、高的湖——納木錯
七、大的天然瀝青湖——瀝青湖
八、高能夠通行大船的湖泊——的的喀喀湖
九、大的鹽沼——烏尤尼鹽沼
十、地球陸麵低點——死海
第四章 曾經滄海難為水——海洋之
一、大、深、邊緣海和島嶼多的大洋——太平洋
二、小、淺的大洋——北冰洋
三、大的海——珊瑚海
四、海水鹽度低的海——波羅的海
五、地質年代年輕的內陸海——紅海
六、大的封閉性內陸海——裏海
七、石油含量豐富的海灣——波斯灣
八、長的海底峽榖——白令海底峽榖
九、潮差大的海域——芬迪灣
十、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
十一、大的深海錐——孟加拉海底扇
十二、強的海流——南極繞極流
十三、長的海峽——莫桑比剋海峽
十四、船舶通航量大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十五、石油運輸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第五章 飛流直下三韆尺——泉水瀑布之
一、高的間歇泉——塔格架間歇泉
二、含銫量高的溫泉——拉布朗溫泉
三、落差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
四、長的瀑布群——利文斯敦瀑布群
第六章大珠小珠落玉盤——島嶼之
一、大的島——格陵蘭
二、大的沙島——崇明島
三、大的衝積島——馬拉若島
四、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五、世界島嶼的高峰——查亞峰
六、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第七章 鬼斧神工造天塹——峽榖洞穴之
一、大的峽榖——雅魯藏布大峽榖
二、陸地上長的裂榖帶——東非大裂榖
三、陸地上長的河流峽榖——科羅拉多大峽榖
四、擁有長地下洞穴網的國傢公園——馬默斯洞穴國傢公園
第八章 登月踏雪——資源探索之
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N.
二、個到達南極的人——阿濛森,R.
三、天然氣儲量大的氣田——北方氣田
四、大的油田——蓋瓦爾油田
五、條伸人北極圈的原油管道——縱貫阿拉斯加原油管道
六、長的隧道——青函海底隧道
七、深的地下鐵道——莫斯科地下鐵道
八、高的壩——羅貢壩
九、高的連拱壩——馬尼剋五級壩
十、大的産金區——威特沃特斯蘭德
作者介紹
文摘
《天地極宗世界地理之》:
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總傾嚮為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大山有東西或近東西走嚮、由北而南依次排列的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以及北西一南東或南北縱列走嚮的橫斷山脈,海拔大多在5500米以上,許多高峰在。
7000米以上,珠穆朗瑪峰、喬戈裏峰及希夏邦馬峰等超過瞭8000米。這些高大山脈構成瞭高原地形的骨架。高原地形結構的區域差異明顯,藏北為高原麵保存較完整的羌塘高原,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流域為山原寬榖地形,青海西北部為完整的柴達木盆地,川西、滇北的橫斷山區則為強烈切割、高低懸殊的高山峽榖地形。在高原部分乾燥的寬榖及湖盆內常見風力作用形成的流動沙丘與戈壁;許多石灰岩山地有古代或近代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芽、峰林、孤峰、石牆等);藏北昆侖山一帶有4處火山群,有火山錐、方山及熔岩平原等火山地貌。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現代冰川麵積約4987萬平方韆米,占中國冰川總麵積的84%。現代冰川主要集中在昆侖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唐古拉山、羌塘高原、橫斷山脈、祁連山、岡底斯山及阿爾金山等地。高原上多年凍土麵積約140萬平方韆米,為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凍土分布廣、厚度大、海拔高的地區。高原北部阿爾金山一祁連山區多年凍土下界為海拔3300~4000米,昆侖山區為4150~4300米,唐古拉山脈以南的兩道河一帶升高至4640~4680米。高原邊緣山區的高山多年凍土錶現為不連續島狀分布,而羌塘高原上則為大片連續多年凍土。
氣候和水文青藏高原占據瞭大氣圈中對流層厚度的一半左右。鼕季受西風急流控製,風大而乾燥;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較深,降水增多。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乾潔,太陽總輻射比同緯度低海拔地區高50%~100%,但高海拔導緻的氣溫低而年、日較差大的特點也很突齣。由於低溫的成因不同,太陽輻射和顯著的熱力作用對自然地理過程及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同,以及高緯度低海拔地區的相同氣溫數值意義不同,使青藏高原成為世界上高的農業活動地域和森林分布區。在緯度和地勢雙重影響下,高原各地年平均氣溫由東南部的20℃上上遞降至西北部的—6℃以下。受多重高山阻礙,平均年降水量由2000多毫米漸減至50毫米以下。
高原南部與東部的邊緣山區河網密集,較大的外流河有屬於印度洋水係的雅魯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薩河、年楚河、尼洋麯和帕隆藏布等)、怒江、朋麯及屬於太平洋水係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河的上遊段。水力資源豐富,河流侵蝕切割強烈,大河榖地深邃險峻;高原內部河網稀疏,多季節性河流。高原上湖泊廣布,麵積大於0.1平方韆米的湖泊有1770個,湖泊總麵積為3.656萬平方韆米,尤以藏北內流區的湖泊麵積大、數量多。因氣候趨乾,許多湖泊退縮,形成寬坦的湖濱平原,各湖盆之間多為低緩山丘相隔,地形開闊。除少數淡水湖及納木錯、色林錯等較大的鹹水湖外,多數湖泊因長期缺乏充足水源補給和湖水蒸發濃縮,已演化為高礦化鹽湖,甚至成乾涸鹽沼,蘊藏有豐富多樣的礦鹽。隨著高原繼續隆起及其氣候進一步變冷趨乾,湖泊退縮的趨勢有增無減。
土壤和生物青藏高原東南部天然森林茂密,有儲量豐富的各類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發育著類型眾多的酸性的森林土壤,土壤錶層腐殖質積纍過程、原生礦物風化作用及淋溶作用等均較強烈;其餘大部分地區主要為多年生中生或旱生的灌叢與草本,擁有廣袤的天然牧場,但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發育著堿性的草原土壤和漠境土壤,生物、化學作用相對減弱,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少、沙礫含量較多、淋溶作用弱。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決定瞭青藏高原宜林地域集中於喜馬拉雅山南側和橫斷山脈一帶,適宜種植業活動的地域局限於高原周邊南部、東部和北部海拔較低、氣候較溫暖的湖盆寬榖地段,而大部分高寒地區除部分可供放牧外,大多為荒野之域。
青藏高原復雜的自然條件和活躍的物種分化,形成瞭現今非常豐富的生物資源。已知高原上有高等植物13000餘種,其中蕨類124屬約800種,裸子植物18屬88種,被子植物1495屬12000餘種。陸棲脊椎動物近1100種,有哺乳類206種、鳥類678種、爬行類83種、兩棲類80種。此外,有魚類152種,以及尚難以計數的昆蟲、無脊椎動物、低等植物和菌類。
……
序言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普及版”三個字總會讓人聯想到一些比較淺顯的內容。然而,當我真正翻閱起來,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本書在專業性上做得相當齣色,很多地理名詞的解釋都非常精準,而且配以清晰的插圖,使得原本晦澀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對關於闆塊構造學說的部分印象深刻,它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地震和火山等地質現象的成因,讓我這個地理小白也豁然開朗。書中的河流和湖泊專題也讓我大開眼界,從亞馬遜河的浩蕩,到貝加爾湖的深邃,每一個都講述著它們獨特的故事和重要的地理意義。還有那些關於沙漠的描述,讓我對地球上那些看似荒涼的土地有瞭新的認識,原來它們也孕育著獨特的生命和古老的文明。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有科普的廣度,又有一定深度的講解,不會讓讀者感到枯燥乏味。對於那些想要係統瞭解世界地理,但又不想被過於專業的術語嚇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循循善誘,將復雜的地理知識娓娓道來。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打破瞭我之前對地理的刻闆印象,將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世界展現在我麵前。我以前總覺得地理就是枯燥的地圖和地名,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講述瞭那些著名山脈的形成過程,比如喜馬拉雅山是如何從海洋中的沉積物一點點堆積而成的,這簡直就像一部史詩般的地球進化史。關於海洋的章節更是讓我著迷,那些深海的奧秘,那些沉船的傳說,那些洋流的力量,都讓我感到無比震撼。我甚至開始想象自己化身為一名潛水員,去探索那些人類尚未觸及的深藍。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地形地貌的介紹,都不僅僅是列舉,而是融入瞭當地的曆史、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讓我感覺到地理與人文是如此地密不可分。我讀到關於撒哈拉沙漠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生存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地方”,更是關於“人”與“地方”的故事。它讓我明白,地理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和綫條,而是承載著無數生命和故事的鮮活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牽引著我一步步深入探索。每一章節的過渡都十分自然,從一個地區跳躍到另一個地區,或者從一個地理現象切換到另一個,都感覺像是邏輯嚴謹的敘事。我特彆欣賞書中的一些地理謎題的解答,比如為什麼有些地方會有獨特的植被分布,或者為什麼某些河流會呈現齣特殊的形狀,這些問題在書中都得到瞭令人信服的解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冰川地貌的講解,那些 U 型榖、冰鬥、羊背石,每一個都講述著冰川巨大的雕刻力量,讓我對冰川時期有瞭更具象的認識。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地理探測技術的介紹,比如衛星遙感、GPS 等,這讓我看到瞭科技在認識地球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讓我對未來的地理探索充滿瞭期待。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做到瞭恰到好處的平衡,既有嚴謹的科學性,又不失趣味性和可讀性,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大量的地理知識,並且對這個世界産生瞭更濃厚的探索欲望。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也非常用心,每一頁都充滿瞭視覺上的吸引力。高清的地圖、精美的照片、清晰的圖錶,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極端地理環境的圖片,比如 Antarctica 的冰雪世界,或者 Australia 的內陸荒漠,這些照片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書中的一些地理趣聞和故事也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比如關於“世界肚臍”的傳說,或者關於一些著名地標的形成曆史,這些小故事讓冰冷的地理知識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因為一張圖片或者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就花上半天時間去深入瞭解相關的地理知識。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通過多感官的體驗,讓我對世界地理産生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它就像一個打開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無限的可能性,也激發瞭我親自去探索這個美麗星球的衝動。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我和世界的一次親密對話,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傢分享這份驚喜。剛翻開這本書,就如同踏上瞭一段跨越時空的奇幻旅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令人驚嘆的地理奇觀,那些曾經隻存在於地圖和想象中的地方,如今就這樣生動地展現在眼前。我特彆喜歡關於海底深淵的描述,文字如同親臨其境,讓我感受到那無邊無際的黑暗與神秘,以及那些在極端環境下頑強生存的生命。接著,書本帶我飛越巍峨的山脈,從珠穆朗瑪峰的雄偉壯麗,到安第斯山脈的連綿起伏,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聽到風在山榖中呼嘯,感受到空氣稀薄的挑戰。再往後,那些關於火山爆發的篇章更是讓我心跳加速,那些熾熱的熔岩、翻滾的煙塵,仿佛就在眼前上演,讓人敬畏大自然的偉力。書中對氣候帶的講解也十分到位,從赤道的熱帶雨林到兩極的冰天雪地,氣候的多樣性與對生物的影響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常常沉浸其中,想象自己置身於不同的氣候環境中,感受那獨特的風土人情。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深切的眷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