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练习指导的专业性方面,暴露出了明显的短板。它更像是一个纯粹的乐谱复印件,除了音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演奏指导或背景信息。比如,对于一些极具挑战性的揉弦速度变化,或者需要精确把握的弓法颗粒性,谱子上仅仅是标注了一个大致的记号,完全没有深入的文字说明或者示范性的提示。要知道,抒情小提琴的精髓就在于这些细微的情感处理上,而这本书却把这些关键的“内涵”完全省略了。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那些模糊的表情术语,然后不得不转而求助于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或者更权威的演奏版本来对照理解。一本好的练习曲集,应该肩负起引导学习者理解作曲家意图的责任,这本书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而“血肉”部分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摸索,这对于自学或者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障碍。
评分作为一本练习曲谱,它的实用性设计上简直是考虑不周。首先,装订方式实在太硬朗了,当你试图将它完全摊开放在琴架上时,书脊的阻力巨大,很多页码需要用重物压住,否则就会“唰”的一声合拢。这在练习长篇幅的乐曲时,简直是精神上的双重考验,我必须得腾出一只手来扶着书本,这直接影响了我对左手技巧的专注度。其次,对于“练习曲谱”的定位来说,它对于速度标记的标注显得过于随意。有些段落的快板标记只是一个模糊的“Allegro”,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节拍器数值,这使得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在速度控制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无法科学地进行渐进式练习。如果能针对性地加入一些“建议练习速度”或者“分阶段练习速度”的提示,哪怕只是一个范围,都会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而不是现在这种,你买了它,却还得自己再做一遍“编目”工作。
评分这套曲谱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简直无法直视。首先,印刷质量就让人大失所望,纸张薄得像蝉翼,拿在手里总觉得一不小心就会撕坏。更别提那些五线谱上的记号了,简直是小得可怜,对于我们这些视力不太好,或者需要经常在舞台上快速阅读乐谱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很多地方的指法标记和揉弦记号模糊不清,仿佛是用快要干涸的墨水随便点上去的似的,这在练习一些精细技巧的时候,简直是让人抓狂,不得不自己重新标记,费时费力。而且,整体的设计感也极其陈旧,封面设计毫无新意,内页的留白也分配得非常不合理,导致一些复杂的乐段看起来异常拥挤。如果说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出品,我真的要质疑他们的专业水准了。对于希望认真对待练习,追求完美视角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效果,完全是拉低了演奏体验的。我期待的是一本能让人爱不释手,愿意反复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这样一本让人看了就想束之高阁的“印刷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选曲范围感到非常困惑,也许是“精选”二字给了我太高的期望,但实际内容却显得有些平庸和重复。里面收录的大部分曲目,似乎都是市面上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的入门级作品,或者是那些已经被无数版本反复挖掘到几乎没有新意的老生常谈。我本以为“中外抒情”能带来一些视野的拓展,期待能看到一些近年来优秀的当代小提琴抒情作品的选编,哪怕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优秀小品也好,但遗憾的是,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巴赫、莫扎特时代以前或者德奥体系内那些耳熟能详的片段的改编,缺乏惊喜。作为一本声称是“精选”的练习曲谱,它在曲目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远远不够,更像是一本为了凑数而随意拼凑起来的习作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提升自己演奏情感层次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音乐素材太稀薄了,无法提供足够的新鲜的挑战和滋养。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中外经典”的平衡性感到非常不满意,它明显带有某种地域偏好。虽然书名强调了“中外”,但内容上呈现出的倾向性太明显了,大部分篇幅被一些特定欧洲国家的作曲家所占据,而“中”的部分,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改编,还是近现代中国作曲家的抒情小品,都显得非常单薄和敷衍。如果说这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选集,这样的配比或许可以理解,但对于本土的音乐学习者来说,我们同样期待能有一本全面反映本土优秀抒情作品的权威集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个历史遗留的曲目库的简单搬运,缺乏与时俱进的视野和对本土音乐的尊重与发掘。期待未来的再版,能真正做到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不是仅仅将“中外”二字挂在嘴边,内容上却失衡严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