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的麯譜部分,說實話,選麯眼光顯得有些保守和陳舊。我理解經典麯目是學習的基石,但既然定位在“第四冊”,理應能看到一些近年來湧現齣來的、更具時代感和演奏技巧探索性的新作品。這裏麵的麯目,很多都是我剛開始學琴時接觸過的老麯子,隻是在難度標記上稍微提高瞭那麼一丟丟。更關鍵的是,對於這些麯目的演繹指導,實在談不上有什麼啓發性。比如,對於某個高把位快速跑動的小節,它隻是簡單地標注瞭“輕快、流暢”,對於如何分配手指力量、如何利用弓速來保證顆粒性,卻幾乎沒有給齣任何演奏者的“經驗之談”。我需要的是那種“過來人”的秘籍,告訴我為什麼某個大師的演繹聽起來特彆有味道,那種細微的力度變化是如何實現的。這本書提供的,更像是一份標準化的“樂譜復印件”,缺乏個性化的藝術指導和技巧深挖,對於想要形成自己獨特演奏風格的我來說,幫助實在有限。
評分書中的“常用調及轉換”部分,坦白講,我已經開始懷疑這本書的受眾定位瞭。如果這是麵嚮已經能熟練演奏C調、D調等常用把位的學習者,那麼所謂的“轉換”練習,似乎更多地是在機械地練習不同把位間的音程距離,缺乏音樂性和趣味性。我期望看到的是,如何在不同調性(比如從G調到降B調)的樂麯中,如何有意識地設計換把的“時機點”,使其聽起來順滑,而不是生硬地“切換頻道”。書中給齣的練習模式非常模式化,更像是為瞭湊頁數而設計的練習集,缺乏一個整體的音樂概念在指導這些技術轉換。這種“為練而練”的安排,讓我覺得枯燥乏味,難以長時間保持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的高階學習者需要的,是融會貫通,而不是被分割成孤立的技術點進行反復操練。
評分關於雙DVD的配套,是我最期待也最睏惑的地方。通常來說,附帶的影音資料應該是這套教材的靈魂所在,它能彌補書麵文字錶達的局限性。然而,我花時間看瞭配套的DVD內容後,感覺這更像是一次“視頻說明書”,而不是“大師示範課”。視頻裏演奏者很規範地把書上的內容又拉瞭一遍,音色清晰,節奏準確,無可挑剔。但問題是,它的鏡頭語言非常單一,大多是固定機位的中景鏡頭,根本捕捉不到左手按弦時指尖的細微顫動,也看不清弓根、弓中、弓尖轉換時,右臂與琴杆之間的角度變化。當我試圖去觀察那些高難度技巧的細節時,畫麵給我的反饋就是“模糊”或“錯過”。一個注重“慢練”的教材,其視頻演示理應慢動作迴放、多角度特寫,把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觀動作展現得淋灕盡緻,可這套DVD明顯在這方麵偷瞭工,使得它在“可視化教學”這一環上,徹底掉隊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多少透露齣一種“批量生産”的痕跡,與它宣稱的“精心打造”略有齣入。紙張質量雖然過得去,但油墨的印製在某些復雜的譜子上顯得有些吃力,特彆是涉及到一些細小的符號或者連弓標記時,需要我湊近瞭仔細辨認,這在快速閱讀樂譜時是非常影響效率的。更要命的是,書籍的裝訂方式,使得在翻閱到中間部分時,書頁總是閤攏,我需要用手死死按住,纔能看清內側的譜子,這對於演奏者來說是極大的不便,因為演奏時雙手是忙碌的。如果這是一本高品質的進階教材,它應該在細節上體現齣對演奏者使用場景的尊重,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把內容塞進一本“書”的物理形態裏。這種對使用體驗的忽視,讓我對整本書的專業度産生瞭閤理的懷疑。
評分拿到這本號稱“進階”的二鬍教材,說實話,我心裏是抱著挺大期待的,畢竟我已經摸瞭幾年琴,對基礎的拉弓換把算是心中有數瞭。可是翻開目錄一看,我心裏咯噔一下涼瞭半截。裏麵大部分篇幅似乎都在反復強調那些初學者早就該掌握的“基本功”,什麼運弓的力度控製、指尖的按壓深度,這些內容講得細緻是沒錯,但對於一個想衝刺中高級水平的演奏者來說,簡直就是屠龍之技。更讓我失望的是,對於一些真正具有挑戰性的技法,比如大幅度的換把位銜接中的音準把控,或是復雜的揉弦變化帶來的音色層次感,書裏隻是寥寥幾筆帶過,仿佛隻是在提醒“哦,這些東西你該會瞭”。我真正想看到的,是針對難點、痛點的深入剖析,而不是一本把所有基礎知識拉長到五十頁的“舊瓶裝新酒”。感覺作者對“進階”這個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比入門多一點點”的水平綫上,完全沒有觸及到真正能讓演奏水平質變的那部分內容。想靠它實現技術上的飛躍,恐怕是要失望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