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温端政,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和语汇。曾任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主编了《中国俗语大辞典》、《古今俗语集成》、《汉语常用语词典》、《谚海》(联合主编)、《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较大型的工具书和一些中小型的工具书。
目录
?
?前言
凡例
语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语目笔画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阿斗有权,诸葛有能】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多比喻懦弱无能的人。指无能的人有权,而能干的人却没权。也作“阿斗有权,诸葛亮有能”。
【阿哥唤,犁耙上岸;阿哥呼,犁耙出土】阿哥:方言,布谷鸟。指布谷鸟鸣叫,春耕就要开始了。
【阿母爱郎,脱裤换糖】阿母:母。郎:儿郎,昵称儿子。指母疼爱儿子,不惜牺牲一切。
【阿娘做人,裤脚缚绳】阿娘:母。裤脚缚绳:裤脚用绳子绑着。指母在生活上对自己很苛苦,苦到极点也无所畏惧。
【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阿婆:方言,称呼上了年纪的妇女。不把闺女嫁出去,哪能抱外孙。旧时的催嫁语。
【阿爷值钿大孙子,阿爹值钿小儿子】值钿(tian):方言,疼爱。阿爷:爷爷。阿爹:父。指爷爷喜欢疼爱大孙子,父喜欢疼爱小儿子。
【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哀兵:指处于悲愤状态的军队。骄兵:指处于骄傲状态的军队。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目空一切的军队必然会遭受失败。
【哀不嚎哭,乐不轻佻】轻佻:言谈举止不庄重、不严肃。悲伤的时候不大声嚎叫哭泣,高兴的时候不放纵轻佻。指人悲伤、高兴时要适宜有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失时:不合时宜。殃:灾殃。咎(jiu):祸害。指人不合时宜的悲伤或高兴,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哀中乐,殡葬之家动鼓乐;乐中哀,嫁女之家哭哀哀】殡葬:出殡和安葬。办丧葬人家本该悲哀,却动用鼓乐;嫁女人家本应喜庆,却哭得凄凉悲哀。指人世往往是哀中有乐,乐中有哀。
【挨好邻,出好邻,挨着王八出乐人】挨(āi):挨近,靠近。乐(yue)人:旧时对民间从事说唱艺人的蔑称。指接近什么人就会受什么人的影响。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靠近金像金,靠近玉像玉。比喻接近或先进人物,就会受到好的影响。
【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比喻跟上什么样的人就会深受什么样的影响。指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挨着铁匠会打铁,挨着木匠会拉锯】比喻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学得什么样的本事。
……
这本《谚语辞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里面的内容丰富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一直对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流传已久的俗语和谚语,总觉得它们蕴含着先人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考。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沉浸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无数智慧结晶构成的宝库。它的编排非常用心,不仅收录了数量惊人的条目,更难得的是对每条谚语的解释都深入浅出,既有字面意思的梳理,更有深层文化背景和应用场景的剖析。比如,有一句我以前听过但不太理解的谚语,书里详细解释了它在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由来,并给出了现代生活中的多个贴切例子,让我豁然开朗。这种详尽的考据和生动的阐释,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词典,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民间文化史。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流传了数百上千年的话语,在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工具书总是免不了枯燥乏味,但《谚语辞海》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的排版设计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考究,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收录角度上的广度,涵盖了农耕文明的经验教训,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乃至士人阶层的道德准则。比如,书中对一些描绘自然现象的谚语的解释,不仅准确记录了它们所反映的古代气象学知识,还巧妙地将这些知识与现代科学的观察点进行了微妙的对比,这种跨时代的对话感非常迷人。我有个习惯,每晚睡前会随机翻开几页,随便找一句读读,然后试着用它来点评当天发生的一些小事,这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放松方式。它就像一位沉默而睿智的老者,随时准备用最精炼的语言为你的人生困惑提供一些旁观者的清醒视角。我敢说,这本书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查阅”,而在于其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作用。
评分对于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着较高敏感度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对同义或近义谚语之间的微妙区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意思相近的几句话混为一谈,但《谚语辞海》清晰地勾勒出了它们各自侧重的语境和情感倾向。例如,关于“勤劳致富”的几条谚语,有的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有的则侧重于早起行动的时机把握,还有的则警示了过度劳作的弊端。这种细致入微的辨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汉语表达精度的认识。它让我明白,选择哪一句谚语来恰当地表达我的意图,就像是调配一剂精确的药方,需要对每味“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这本书不仅教我“是什么”,更引导我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其深层次的文化思辨价值是无法用篇幅简单衡量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汉语言文学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俗语和格言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谚语辞海》这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做到如此令人信服的程度。我尤其关注那些已经逐渐淡出日常口语的“古早”谚语,很多是只在古籍中偶有提及,普通人难以理解其确切含义的。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他们不仅把这些“活化石”般的语言重新挖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语境考证,使得这些古老的智慧得以重见天日,并被现代读者所理解和珍视。这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界是相当难得的。我甚至发现,有些谚语的表述方式,比现代人“创新”出来的一些口号更具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它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推陈出新,而在于对经典内涵的不断挖掘和活化利用。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对于从事写作、教育或者需要进行公共演讲的人来说,它简直就是一本“灵感加速器”。我之前在准备一个关于社区建设的主题发言时,感觉思路有些平淡,偶然翻到书中关于“邻里关系”主题下的几条谚语,那种朴素而深刻的表达瞬间点燃了我的灵感,让我找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切入点。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句子,而是一整套思维框架。这些被高度浓缩的语言,往往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复杂的社会关系或伦理观念,这是现代散文常常追求却难以达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很人性化,无论是按主题、按首字还是按年代划分,都能快速定位所需内容,大大提高了作为工具书的使用效率,避免了我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