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借来的地球(地球人应该醒醒了!)
定价:36.00元
作者:(美)荷南,晨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113597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可曾听说过日本的水俣病,你可曾知道英国的伦敦雾,你可曾了解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许你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你不知道这对你有什么意义。也许你对物种的灭绝无动于衷,也许你对死亡的数字感到陌生,你可知这在你身边或已发生。面对自然的灾难,我们只能兴叹人类的渺小,面对环境的灾难,我们只能感到人类的可悲。没有人告诉你明天还会有多远,继续漠视给环境带来的灾难,正在将人类推向绝境。请珍惜我们的生命,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我们的地球是从后代子孙那里借来的!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哪儿借来的。”
——*总理在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
本书描述了过去发生的十五起环境灾难,给我们在倡导绿色经济的大气候里提供了历史的借鉴。这些纪实揭示了造成环境灾难的原因、灾难怎么深深困挠人们、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多重要等深刻地道理。如果要避免进一步的环境灾难,必须保护这个培育我们生命的赖以生存的环境。
作者对过去十五起环境灾难的描述为许多刚开始对工业污染有兴趣和意识进行较深入认识的读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参考资料。翻译这本在美国出版的书籍也意在帮助年轻人对影响社会的持久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的政策措施有更多清醒认识及参与其制定的发言权。
目录
译者序
原序一
原序二
鸣谢
介绍
一、日本水俣汞中毒20世纪50年代
二、英国伦敦雾1952
三、英国温得斯科尔核火灾1957
四、意大利塞维索毒气泄漏1976
五、美国纽约爱运河化学废料1978
六、美夕法尼亚州三哩岛核警报1979
七、美国密苏里州时代海滨毒废料1982
八、印度博帕尔毒气惨案1984
九、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
十、瑞士莱茵河化学品污染1986
十一、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音湾油轮泄漏1989
十二、科威特油井漏泄和火灾1991
十三、南非达森和罗本群岛漏油2000
十四、巴西雨林生态环境
十五、全球气候变化
附录环境保护组织目录
注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借来的地球(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个书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直击我心中一直以来对我们所处环境的隐隐担忧。 “借来的”这个词,在我脑海中描绘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它不是那种明确的“所有”,而是带有一丝不安的“暂时”。它似乎在提醒我,我们现在享受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基于某种默许或者协议,而这个协议可能随时会失效。这种“借”,或许是对我们过去行为的一种审判,也或许是对我们未来的一种警示。而“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句话,则带着一种焦急和恳切。它不是一个温和的劝诫,而是一个带有紧迫感的命令,仿佛作者看到了某种不容忽视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绘这个“借来的”地球,以及它即将面临的“不醒”的后果。它会以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震撼的案例,或者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让我们这些“沉睡”的地球人,真正地“醒过来”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对地球的热爱和敬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激发出我改变的勇气和行动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天然的戏剧张力,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或者是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辨。 “借来的地球”,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不确定性和警示意味。它暗示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非我们永恒的财产,而只是暂时地被“借予”的。这种“借”的概念,很容易引申出许多层面的思考。它可能是在叩问我们对资源的占有欲,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索取,是否已经超出了“归还”的能力范围?或者,它可能是在指责人类社会的某种集体性麻木,我们沉浸在短暂的繁荣中,而忽略了星球正在承受的重负。而“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句副标题,则像是在对所有读者发出最后的警告,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催促。它不是一个温和的建议,而是一种带有紧迫感的命令。我开始思考,这本书会以何种方式来实现这种“唤醒”?是通过震撼人心的事实呈现,还是通过引人深思的故事叙述?它是否会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令人不安的真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跳出日常的局限,去看到一个更广阔、更本质的世界。它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并非地球的主宰,而是它的一部分,一种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脆弱生命。
评分“借来的地球(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个名字,第一次映入眼帘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震撼。仿佛一个警钟,在耳边敲响,又像是一声低语,在心底回荡。它没有直接告诉我故事的内容,却用一种充满力量的姿态,暗示着某种迫切的、需要被关注的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可能性:也许是关于环境保护,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敲响的警钟;也许是关于人类的贪婪与无度,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又或许,它探讨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借”,一种我们似乎拥有,但终究不属于我们的存在方式。这种悬念和引导,足以勾起我强烈的阅读欲。我开始想象,作者会如何展开叙述,是用宏大的视角描绘地球的变迁,还是聚焦于某个个体在觉醒过程中的挣扎?“醒醒了!”这三个字,更是直击人心,它不仅仅是语言的呼唤,更是一种行动的召唤。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我们自身在这个庞大宇宙中的位置。它能否让我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听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声音?这名字所承载的使命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
评分“借来的地球(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个被过度开发、伤痕累累的地球,仿佛一个疲惫不堪的母亲,无声地承受着儿女的索取。而“借来的”这个词,则将这种关系形容得更加微妙,它暗示着我们并非真正的主人,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种暂时的、可能随时被收回的“许可”之上。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大和傲慢的有力回击,提醒我们尊重自然,感恩自然。至于“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句副标题,则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拍在那些依旧浑浑噩噩、沉迷于眼前利益的人们脸上。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仿佛作者已经看到了某种迫在眉睫的危机,而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极其生动、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描绘出这种危机,并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反思。它是否会通过讲述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来揭示人类行为对地球造成的真实伤害?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能够真正地“醒来”并采取行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点燃我内心的那份对地球的爱与责任,让我成为一个更清醒、更积极的地球公民。
评分读到“借来的地球(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个书名,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深度和一种社会性的批判。 “借来的”这个词,立刻将我的思绪引向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我们认为地球是我们的,是属于全人类的,但“借来的”这个概念,却打破了这种自以为是的定论。它可能是在暗示,我们对地球的占有,并非永恒,而是一种短暂的租赁,甚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使用。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而“地球人应该醒醒了!”,这句口号式的副标题,则更像是一种呼吁,一种对集体麻木的控诉。它传递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暗示着某种灾难性的后果正在逼近,而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仍在梦游。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阐述这种“借”和“醒”的逻辑。它会通过科学的论证,还是通过深刻的寓言?它是否会揭示出某些被隐藏的真相,让我们看到被表象所掩盖的现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去理解我们与地球之间更复杂、更微妙的关系,并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真正地“醒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