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店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9月1日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龚伯洪|绘画:扬眉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35957450 | |
全书分为八章,述及古代名食与名店、晚清名店、清末民初茶楼群、民初四大酒家、民国另类老食肆、民国名店奇招、“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及当代成名的老店。作者从食物、民情民性到城市的历史,勾勒了广州食坛两千多年的渐进式崛起。
汉代南越王的宫廷烧烤,唐代的广府美食,明清文人的风雅饮宴,清代漱珠桥畔吃生猛海鲜的潮流往事,满汉全席在广州的兴衰,陈塘风月时代的“开筵坐花,飞觞醉月”,穿梭于珠江河道的紫洞艇高档酒菜,毛泽东、柳亚子、孙科、陈济棠、鲁迅、许广平、郁达夫等政要及文化名流爱去的茶楼食店,成珠楼、陶陶居、莲香楼、北园、南园、大三元、大同、泮溪、菜根香、惠如楼……各大名店的劫难与繁荣,娓娓道来。不仅如此,作者透过一家家名店,钩沉出缔造繁荣、默默耕耘的一代代岭南人,他们是名店的创始者,是一代茶楼王,一代酒楼王,他们的灵活变通突破万难百折不挠的勇气正是广东精神的具体表现。
引子夏茅香芒的启示
壹
广州古籍留食韵
古代名食与名店
两千年前的烧烤炉
唐朝的广府美食
明代开业的“永利”
清代“寄园”入诗篇
漱珠桥畔食海鲜
贰
此情奈何成追忆
晚清名店
五代合作太昌楼
“成珠”开到第十甫
满汉全席“贵联升”
惠如楼百年感叹
叁
九鱼五心耀“饮茶”
清末民初茶楼群
协福堂与“九条鱼”
“南如”沧桑名屡变
“巧心”好心有好报
肆
酒楼明星留史册
民初四大酒家
从“谟觞”说到“银龙”
老“南园”扬名高招
“文园”书香醉西关
“大三元”笑扒逆水
“西园”征诗为红棉
伍
缤纷食肆记群星
民国另类老食肆
翩翩茶室出棋王
包办馆记“洛城林”
花酌酒家与花舫
“宝汉”的古怪石碑
“菜根香”素菜扬名
“蛇王满”蛇羹惊世
太平馆错版故事
报赞池记云吞面
天津楼甜品创新
急中生智吴连记
陆
不拘一格旺食林
民国名店奇招
“六国”力捧女招待
“宁昌”盐焗鸡变招
“新陶芳”星期美点
牛双胘旺“刘富兴”
大众化挺“妙奇香”
柒
老树新花续辉煌
“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
陶陶居传奇连篇
莲香楼称雄月饼
新亚“八重天”传誉
“爱群”的警世征文
广州酒家耐寻味
“大同”风云多变幻
刘海粟题句“北园”
基辛格钟情“泮溪”
“云香”历程不可忘
“荣华”粤韵伴茶香
捌
珠江后浪催前浪
当代成名的老店
“愉园”花朝宴佳话
文豪题诗新“南园”
华侨大厦扬名远
河粉泰斗说“沙河”
改革先锋话“人人”
清平鸡显赫廿年
回民饭店味清真
谁记“东山”一段情
结语:弘扬广州食文化
趣怪粤俗老食语
.饮头啖汤
.卖大包
.半夜食黄瓜
.阿驼霉姜
.通笼煎堆
.太公分猪肉
.食白果
.油炸蟹
.屎塔煲粥
.大辘藕
.姜多鱼少
.黄皮树鹩哥
.实食冇黐牙
.阿茂整饼
.二四鸡粥
.疍家鸡
.石罅米
.飞象过河
.食咗生芋头
.十月芥菜
.煲冇米粥
.年晚煎堆
评价三: 我一直对那些历史悠久的店铺有着莫名的好感,它们像是时间留下的印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作者通过对广州众多百年老店的探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例如老店铺的建筑风格、装修陈设,甚至是那些服务了几十年的老伙计们的一颦一笑。这些细微之处,都勾勒出了广州独特的城市气质。书中的叙述方式也很有意思,不是枯燥的历史记录,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我读到了一些关于老字号的经营之道,它们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初心,又如何巧妙地适应市场需求,这些都非常值得借鉴。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广府文化的介绍,比如粤语的俚语、老广州的习俗等等,这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在如今这个追求新奇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些老店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示,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匠人精神的宝贵。
评分评价二: 这本《百年老店》简直是一本行走的广州美食地图,让我这个从未去过广州的朋友,都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诱人的画面。书中所介绍的食肆,光看名字就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什么“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听起来就充满了老广的味道。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美食,而是深入挖掘了每家店背后的故事,包括它的历史渊源、招牌菜的由来、以及那些在店里辛勤付出的老一代厨师和伙计。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丝不苟地制作点心,熟练地处理食材,热情地招呼客人,那种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书中的语言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每当我读到那些关于老物件、老场景的描写时,都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仿佛置身其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美食,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它让我明白,美食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味道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记忆和情感。
评分评价五: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一座城市的美丽,很多时候就藏在那些最朴实、最平凡的角落里。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了广州那些历经风雨的百年老店,它们不仅仅是卖食物的地方,更是承载了这座城市历史和记忆的载体。书中的故事,很多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我读到了一些关于老店与食客之间的情谊,关于几代人围绕着一张桌子共享美食的温馨画面。这些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我也很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传统手艺的保护和记录,他用文字留住了那些即将失传的技艺,让我们可以一窥古老烹饪智慧的魅力。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美食的介绍,还有很多关于广州风俗、历史的讲述,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更是在写一本关于生活、关于回忆的书。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老”的价值,明白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永恒的魅力。
评分评价一: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广州。书中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百年老店,它们不仅仅是提供美食的场所,更是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之处。从巷头巷尾不起眼的小馆子,到门面气派的老字号,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老广州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以及那些伴随食物一同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和人情世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的记录,比如某种特定的点心制作手法,或者某种古早的烹饪方式,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友聊天,听他娓娓道来关于广州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温情和怀旧。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希望将这些宝贵的记忆留存下来的用心。这本书让我对广州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宝藏。
评分评价四: 作为一名对美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绝佳的精神享受。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将广州的老字号食肆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他对食材的描写,那些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诱人香气,感受到食物的鲜美口感。书中所介绍的菜肴,很多都是我闻所未闻,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却能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模样和味道。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广府饮食文化的背景知识,比如各种食材的季节性、不同节令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关于烹饪的民间谚语。这些内容让我对广州的美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漫步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体验那些隐藏在市井中的美食传奇。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传承,希望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美食的灵感,也让我对广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