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 当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丛书--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
定价:18.00元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 组织编写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1100627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再度增长的瓶颈,甚至已经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我国水源的70%消耗在农业生产过程之中,离发达国家50%水平相差甚远,发展节水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21世纪中国人口生存的战略问题。
该书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根据诸多节水农业专家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详尽地介绍了山地、丘陵、平原、坡地、沿海、沙漠、高原及内陆河周边等多种地貌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为农户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利用水力资源,以及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装备。
目录
作者介绍
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杰出岗位一级人才,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1999),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
文摘
序言
我对这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的关注,主要源于其国家层面的推广和“科学素质”这一关键词。而其中的《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更是触及到了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结构所吸引。从基础的节水理论,到具体的灌溉技术,再到系统性的模式构建,层层递进,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节水灌溉设备性能的对比分析,包括了它们的优缺点、成本效益以及维护难易程度,这使得我们在选择时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避免盲目投入。此外,书中关于节水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论述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一种长远的眼光。书中提供的很多图表数据都非常有说服力,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祉。《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节水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且将这些技术与实际的农业生产模式相结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模式”的定义和解读,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应用,而是包括了从水源管理、灌溉系统选择、作物种植规划、土壤肥力管理到经济效益分析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整体。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单一的技术推广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系统性的模式构建则能最大化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可操作性很强,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评分这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中的《当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丛书——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一直以来,我们村里的灌溉方式都是老一套,虽然产量没落下,但总觉得水资源浪费得厉害,看着干涸的水渠,心里总不是滋味。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没想到里面的内容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讲了些理论,而是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各种节水灌溉的技术,比如滴灌、喷灌,甚至还有地下滴灌,并且详细地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安装方法以及维护保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成功案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一些例子,让我看到了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益。这些案例不只是空泛的介绍,还包括了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农民的投入和产出,甚至还有一些克服困难的经验。这本书真的非常实在,让我觉得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直接用到实践中去,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节水灌溉方案的介绍,这太有针对性了,能够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优的选择。
评分在阅读《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之前,我对节水农业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只知道要省水。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非常系统地阐述了节水农业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水文知识,到各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再到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成一套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详细比较,包括了它们的优缺点、成本效益、适用范围等等,这为我选择合适的技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强调了节水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作用,让我们看到,节水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水资源,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也让抽象的技术变得直观易懂,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基层农业从业者学习。
评分不得不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中的这本《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是一本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我之前一直为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而发愁。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等,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作物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灌溉模式。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介绍,这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让我能够学习到其他地区在推广节水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本书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年轻人,我一直关注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丛书——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它并没有回避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比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是直面这些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弊端分析得非常到位,也对各种新型节水技术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雨水收集和利用的部分,这对于我们地区来说,在雨季能够有效蓄水,在旱季就能大大缓解灌溉压力。而且,书中还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地形条件以及作物种类,选择最适合的节水模式,这让学习者能够更具操作性地进行实践。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建议应用到自家承包的几亩地里,虽然只是小范围试验,但已经看到了初步的效果,土壤的墒情明显比以前好,水的消耗也明显减少。
评分这本《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的出版,对于提升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科技教育培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深奥的节水农业技术,转化成农民朋友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实用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农业生产环节的节水策略进行细致的讲解,比如在播种、生长、施肥、收获等各个阶段,如何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这使得节水不仅仅局限于灌溉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节水农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前景,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对发展节水农业的信心。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的优质读物,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分购买这本《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主要是被“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这个大背景所吸引,同时也对“节水农业”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精准喷灌、微喷灌、渗灌等,还深入探讨了节水模式的构建,包括如何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设计出最合理的灌溉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介绍,这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另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节水农业经济效益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它让我们看到,节水不仅仅是为了环保,更是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
评分当我翻开《节水农业技术与模式》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展现出的宏大叙事和详实内容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节水技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书中对于节水农业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等多个层面。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模式”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技术,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真实而具体,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应用节水技术和模式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节水农业的推广,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一种生产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方式的革新。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知这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的,特别是其中关于节水农业的这一本,感觉非常契合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拿到书后,我一口气就翻完了,里面的内容真的刷新了我对农业的认知。它不像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图例和表格,将复杂的节水技术掰开揉碎了讲。比如,关于土壤湿度监测和智能灌溉系统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原来现代农业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如此精确地控制水分的使用,既能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又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适用的节水模式,这对于我们这种跨区域学习的人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模式”的探讨,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将技术、管理、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学到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路,这对于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