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
定价:35.00元
作者:孙震生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9488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工笔,在当代画坛中,不管是从画种、艺术家还是图书很受追捧,从而出现新工笔热。
《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是针对当代新工笔热而出的一套非常有品质同时又很实用的一套工笔技法丛书。
编辑《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丛书,主要有两大核心:*,丛书中所选画家是当今学院派*实力,*受市场追捧,风格成熟,而且屡次在国家大展中获得大奖的艺术家。
丛书中对艺术家技法有非常详细的解析。从工笔的选材,创作想法,创作构图,勾线,设色,及设色的特殊技法等,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详细的技法讲解。特别是新工笔创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技法,每位艺术家都有独门绝技,在书中都有一一详解。
丛书为八开本,有利于读者临摹、研究、学习。
内容提要
《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甄选了在当代工笔画创作领域和艺术品市场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当代青年艺术家,他们在多年传统工笔创作的基础上行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创新,在创作上在业内达到了较高水准。通过工笔作品的创作实例进行步骤剖析,用心设计,精心印制,高清放大,分创作步骤图文解说,既严谨又灵活,不仅具有学术性,还对艺术高校学生及艺术创作者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孙震生,字雨辰。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师从何家英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奖作品:
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奖。
2002年,《红蜻蜒》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奖。
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
2007年,《走过清夏》获全国第五届重彩岩彩画大展铜奖。
2007年,《五月阳光》获全国“2007百家金陵画展”金奖。
2008年,《郎木寺的钟声》获全国“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提名奖。
2009年,《回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2011年,《新学期》获全国第四届青年美展奖。 孙震生,字雨辰。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师从何家英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奖作品:
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奖。
2002年,《红蜻蜒》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奖。
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
2007年,《走过清夏》获全国第五届重彩岩彩画大展铜奖。
2007年,《五月阳光》获全国“2007百家金陵画展”金奖。
2008年,《郎木寺的钟声》获全国“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提名奖。
2009年,《回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2011年,《新学期》获全国第四届青年美展奖。
2012年,《收获金秋》参加“东方彩韵——中日建交40周年中国工笔画、日本画当代精品大展”并获金奖。
2015年,《霜一晨一月》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奖。等等。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艺术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工笔画是一种充满东方韵味和东方智慧的绘画形式。它那种“毫厘之间见精神”的极致追求,总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这本书《RTDK 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一位当代工笔名家的创作心得。我尤其关心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工笔画如何才能不落俗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视界”这个词,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陈列孙震生先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解析他之所以成为“名家”的技法精髓,以及他对于艺术的独特思考。我很好奇,他是否在传统的技法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例如,在处理光影、体积感方面,是否有所创新?在色彩运用上,是否更加贴近现代人的视觉感受?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这些对工笔画技法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如何通过细致的笔触和巧妙的设色,来塑造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形象?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近工笔画的殿堂,去感受它的魅力,去领略它的奥秘,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尝试着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评分我曾受过一些国画的基础训练,虽然现在工作忙碌,绘画的时间少了,但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情从未减退。我尤其偏爱工笔画,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宁静和致远之感。市面上关于工笔画的技法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却不太多。这本书《RTDK 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技法解析”是关键词,意味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作品欣赏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我特别想知道,在孙震生先生的绘画体系中,是如何处理线条的“骨”与“肉”的?例如,人物的衣纹如何通过不同的线条粗细、虚实、转折来表现质感和体积,花卉的叶脉、花瓣如何通过精微的勾勒来展现其生命力。在色彩方面,传统工笔画多以矿物颜料为基础,不知孙震生先生在设色上是否有什么独到的心得?比如,如何运用“提染”、“点染”、“罩染”等技法,创造出通透、明亮而又不失厚重的色彩效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图例和步骤,让我们这些学习者可以照猫画虎,逐步掌握这些精妙的技法。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体现出“新视界”的含义,看看当代工笔画在题材、构图、乃至表现手法上,是否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从而拓展我们对工笔画的认知边界。
评分拿到这本《RTDK 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十分精致,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对书的内容更加期待。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画册,但很多都只是图集,对于技法层面的深入解析并不多,往往看完之后,除了欣赏画作的美感,对于如何下手创作仍然一头雾水。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技法解析”,这正是当下很多爱好者和初学者迫切需要的。工笔画的难点在于其精细的描绘和严谨的造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功底和细致的观察。我非常好奇孙震生先生在处理人物、花鸟、山水(如果书中有涉及的话)等不同题材时,会有哪些独特的笔墨技巧?比如,在勾线时,他是如何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与顿挫有力?在设色上,又是如何运用墨与色的微妙关系,创造出层次丰富、色彩和谐的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示范,甚至是一些“小窍门”或“绝招”,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窥探到大师创作的门径。书中对于工具、材料的介绍是否也足够详细?比如不同毛笔的特性,宣纸的种类选择,以及颜料的调配方法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一幅作品成败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能实用性极强的工笔画学习宝典。
评分偶然翻到这本《RTDK 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就被书名和封面的独特设计吸引了。我一直对工笔画情有独钟,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东方特有的细腻与雅致。虽然我不是专业画家,但平日里也喜欢临摹一些简单的花鸟,所以对技法的解析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新视界”暗示着它可能带来一些不同于传统工笔画的视角和方法,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则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孙震生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了解不多,但能被收录在这类解析书中,想必是位功力深厚的大家。我很好奇,在新时代背景下,工笔画会展现出怎样的“新视界”?孙震生的技法又会有哪些独到之处,能带给观者和学习者全新的启发?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一些当代艺术家如何将传统笔墨精神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探索,例如在色彩运用、题材选择、甚至是材料革新上,是否能看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毕竟,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发展和创新,而技法是实现这种创新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版,或许正是一个了解当代工笔画发展脉络,探寻大师创作秘诀的绝佳契机。我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看看这位孙震生先生究竟能为我们打开怎样一扇关于工笔画的“新视界”。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传统文化非常着迷的人,尤其是中国画,那种写意、写实结合的韵味,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总是让我沉醉其中。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更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欣赏的艺术形式。这本《RTDK 新视界 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孙震生》的名字,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视界”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是否也能看到一些现代的创新和突破。我很好奇,孙震生先生作为一位“当代工笔名家”,他的作品在保持传统工笔画精髓的基础上,是如何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的?是不是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大胆、奔放?或者是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关注当下社会的生活和情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技法教程,更能展现出艺术家如何通过工笔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对现代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我特别想了解,在解析技法的同时,是否也能够触及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心路历程?因为我始终觉得,优秀的艺术作品,其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支撑。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当代工笔画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