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 9787503884801 中国林业出版社

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 9787503884801 中国林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承玲,黄家勇,马永鹏 著
图书标签:
  • 杜鹃花
  • 贵州
  • 植物图志
  • 植物学
  • 园艺
  • 林业
  • 生物多样性
  • 花卉
  • 中国植物
  • RTDK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4801
商品编码:295963049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

定价:120.00元

作者:黄承玲,黄家勇,马永鹏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38848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这是海内外对百里杜鹃的赞誉。这里所说的百里杜鹃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1987年3月,贵州省人民将百里杜鹃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百里杜鹃被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黄承玲、黄家湧、马永鹏编*的《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展示百里杜鹃的杜鹃司植物资源现状、种内变异、种间杂交现象。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内容涉及自然地理条件、百里杜鹃的杜鹃属标植物资源概述、百里杜鹃杜鹃属种类各论等。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土壤
四、气候
五、植被类型
第二章 百里杜鹃的杜鹃属植物资源概述
一、几次重要的杜鹃属植物资源调查
二、几次资源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三、存疑种讨论
(一)常绿杜鹃亚属
(二)杜鹃亚属
(三)马银花亚属
(四)映山红亚属
(五)羊踯躅亚属
(六)糙叶杜鹃亚属
四、百里杜鹃杜鹃属植物名录
五、百里杜鹃杜鹃属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
(一)杜鹃原生境面临的问题
(二)杜鹃属植物濒危等级评估
(三)保护杜鹃属植物的建议
第三章 百里杜鹃的杜鹃属植物种内变异与自然杂交现象
一、百里杜鹃的杜鹃属植物种内变异
二、百里杜鹃的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现象
(一)自然杂交后代个体
(二)重要的亲本种类
(三)主要的杂交后代群落
(四)杂交的进化意义和价值
(五)自然杂交后代的回交现象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百里杜鹃杜鹃属种类各论
一、常绿杜鹃亚属
(一)云锦杜鹃亚组
(1)大白杜鹃(原亚种)
(2)高尚大白杜鹃(亚种)
(3)小白杜鹃
(4)美容杜鹃(原变种)
(5)九龙山杜鹃
(6)黄坪杜鹃
(二)露珠杜鹃亚组
(7)金波杜鹃
(8)桃叶杜鹃(原亚种)
(9)滇西桃叶杜鹃(亚种)
(10)露珠杜鹃(原亚种)
(11)红花露珠杜鹃(亚种)
(12)匙叶杜鹃
(13)迷人杜鹃(原变种)
(14)光柱迷人杜鹃(变种)
(三)树形杜鹃亚组
(15)树形杜鹃
(16)马缨杜鹃(原变种)
(17)狭叶马缨杜鹃(变种)
(18)腺柱马缨杜鹃(变种)
(19)微毛马缨杜鹃(变种)
(四)麻花杜鹃亚组
(20)淡粉杜鹃
(五)大理杜鹃亚组
(21)普底杜鹃
(六)银叶杜鹃亚组
(22)银叶杜鹃
(23)批杷叶杜鹃
(24)繁花杜鹃
(25)皱叶杜鹃
(26)光房皱叶杜鹃(变种)
(七)耳叶杜鹃亚组
(27)百里杜鹃
二、杜鹃亚属
(八)有鳞大花亚组
(28)百合花杜鹃
(29)毛柄杜鹃
(九)三花杜鹃亚组
(3())锈叶杜鹃
(31)云南杜鹃
(32)凹叶杜鹃
(33)基毛杜鹃
(十)亮鳞杜鹃亚组
(34)百纳杜鹃
三、马银花亚属
长蕊组
(35)长蕊杜鹃
(36)鹿角杜鹃
(37)黔中杜鹃
四、映山红亚属
映山红组
(38)杜鹃
(39)白花映山红(变种)
(40)亮毛杜鹃(原变种)
(41)淡紫杜鹃
五、羊踯躅亚属
五花药组
(42)羊踯躅
六、糙叶杜鹃亚属
糙叶杜鹃组
(43)糙叶杜鹃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作者: 张伟,李华,王明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6755877 内容简介: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专著,旨在系统梳理和介绍我国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本书由国内知名的真菌学和药用植物学专家张伟、李华、王明教授主编,并汇集了多位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全书约1500字,力求以最详尽、最严谨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生动的中国药用真菌画卷。 一、 价值与意义 自古以来,真菌就以其独特的形态、神奇的功效,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医药的经典著作到民间流传的验方,真菌的应用无处不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真菌的认识不断深化,其药用价值的潜力也日益显现。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的出版,其核心价值在于: 系统梳理与科学记录: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真菌。本书对我国现有的药用真菌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科学的分类,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及科学知识与提升认知: 许多人对真菌的认识仅停留在食用菌或引起疾病的病原菌层面,对其在医药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了解甚少。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药用真菌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传统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公众对药用真菌的科学认识。 服务于医药研发与产业发展: 药用真菌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三萜类、生物碱等,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菌、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本书为医药科研人员、中药企业、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者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新药的开发和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承与发展传统医药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真菌入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本书在梳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兼顾了对传统用药经验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传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 内容构成与特色 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总论: 药用真菌概述: 详细介绍药用真菌的定义、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在全球医药健康领域的地位和重要性。 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深入剖析药用真菌中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如多糖、萜类、类固醇、酚类、生物碱等,并阐述其在抗癌、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理机制。 药用真菌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介绍当前国内外药用真菌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以及在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采集、鉴定与保存: 提供药用真菌的正确采集方法、形态鉴定要点、保存技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强调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 2. 图鉴部分: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详尽的药用真菌图鉴。每一菌种的介绍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以下特点: 精美高清的实拍图片: 采用专业摄影设备,在自然生境下拍摄的菌类实物图片,清晰展现其子实体(菌盖、菌柄、菌褶、孢子等)的形态、颜色、质地以及生长环境。力求照片真实、生动,便于读者对照辨认。 科学准确的分类信息: 详细列出每一菌种的中文名、学名、拉丁名、科属、异名等,并提供权威的分类依据。 详实的形态描述: 采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对菌类的子实体各部分进行精确的形态学描述,包括菌盖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光滑、有鳞片、有绒毛等)、边缘特征;菌褶的形状、颜色、排列方式、菌柄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有无菌托、菌环等。 生长环境与分布: 详细描述该真菌的生态习性,包括其生长的基质(如朽木、土壤、粪便等)、生长的季节、海拔范围,以及主要地理分布区域。 药用价值与传统应用: 详细介绍该真菌的传统药用记载,在古代典籍中的名称和功效,以及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治疗方法和适应症。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梳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介绍该真菌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揭示的药理作用,以及正在进行的或已取得的临床应用研究。 毒性与食用安全性: 对有毒菌种,会明确标注其毒性,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可食用菌种,也会提醒食用时的注意事项,确保读者的安全。 易混淆种辨识: 对于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菌种,会进行详细的比对和辨析,帮助读者准确识别,避免误采误食。 3. 附录: 药用真菌常用术语解释: 对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详细解释,方便非专业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列出本书引用的主要文献,保证学术的严谨性。 索引: 提供中文名、学名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查找。 三、 编写团队与专业性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我国真菌学、药用植物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确保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主编张伟教授在真菌分类学领域享有盛誉,曾多次参与国家及地方真菌资源的普查工作;李华教授在中药药理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对药用真菌的药效机制有独到的见解;王明教授则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贡献卓著,对药用真菌的活性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有着丰富的经验。 四、 目标读者 科研人员: 致力于真菌学、药用植物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中医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 医药企业从业者: 从事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产品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相关人员。 中医药从业者: 医生、药师、中医师、中药师等。 植物爱好者和科普工作者: 对真菌世界充满好奇,希望了解药用真菌知识的公众,以及从事相关科普教育的专业人士。 高校师生: 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及教师。 五、 结语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连接自然奥秘与人类健康的桥梁。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精美的图片,详实的内容,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土地上蕴藏的独特药用真菌宝藏。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药用真菌资源的深入研究、有效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科普读物,就应该像一个耐心渊博的向导,带着读者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这本厚重的著作,在我眼中,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向导。我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从它透露出的信息,我就能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我猜测,书中在介绍杜鹃属资源时,绝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会深入到每一个物种的基因层面、生态位,甚至是其在整个生物链中的作用。也许,它会系统地梳理贵州地区杜鹃属植物的演化历程,分析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如此丰富多样的类群。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杜鹃花如何进行授粉、繁殖,以及它们与昆虫、鸟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阐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资源图志”,它很可能为我们揭示这些珍贵杜鹃资源的分布状况、数量统计,以及面临的潜在威胁,这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对自然保护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花的图册,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多样性、关于生态平衡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我还没有正式翻阅,但从它的书名和出版社来看,我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观赏性图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研究成果。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们一定在贵州百里杜鹃的领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宝贵资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贵州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也许会介绍一些最新的发现,或者对某些物种的分类进行更正和补充。同时,作为一个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关注的读者,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提及贵州百里杜鹃面临的生存挑战,比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以及是否有关于这些珍贵资源的保护策略和建议。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为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它记录了这一独特生态系统的现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贵州这片土地上的杜鹃精灵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从中汲取关于自然保护的宝贵经验。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感觉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去野外进行实地考察了。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这本《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莫名的惊喜,仿佛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救星。我知道,这本书虽然名为“图志”,但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线上观展,或者是一次虚拟的自然探险。通过书中的详尽信息,我可以足不出户地“穿越”到贵州那片闻名遐迩的百里杜鹃林,去感受那铺天盖地的杜鹃花海,去近距离地观察那些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花朵。我设想,书中一定有专业的科学描述,精确地标注出每一种杜鹃属植物的学名、俗名,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这对于我这样对植物学略有了解但又不甚专业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料。或许,书中还会穿插一些由科学家或摄影师在实地考察时记录下的生动趣闻,或者是一些关于杜鹃花繁殖、传播机制的有趣解读。我尤其期待,这本书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杜鹃花在当地传统医学或民间习俗中的应用,那将为这本书增添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种植物。

评分

这本《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光听名字就觉得沉甸甸的,充满了知识和探索的意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细读,但光是封面那精美的插画和厚实的纸张,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贵州那片神奇的土地心生向往,那里不仅有壮丽的山川,更孕育了无数珍稀的植物,尤其是杜鹃花,简直是自然的馈赠。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宝藏,将贵州百里杜鹃的奥秘一一揭示。我猜想,书中一定有大量高清精美的杜鹃花图片,从花瓣的纹理、色彩的渐变,到花萼的形态、叶片的质感,都将纤毫毕现地展现出来。这不仅能满足我这个植物爱好者对美的欣赏,更能帮助我认识和区分各种不同的杜鹃品种。而且,作为一本“图志”,它肯定不只是简单的图录,里面一定包含了详实的文字介绍,比如杜鹃花的生长习性、地理分布、生态价值,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关于其文化象征意义的探讨。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贵州当地人如何与杜鹃花共存,或者如何保护这些珍贵资源的动人故事。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杜鹃世界,迫不及待地想在文字和图片的海洋中畅游一番。

评分

我平常就对花卉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拍摄那些色彩鲜艳、形态独特的花卉。而贵州的百里杜鹃,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象一下,那一片片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海,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当我得知有《RTDK 贵州百里杜鹃:杜鹃属资源图志》这样一本专门介绍杜鹃花的书籍时,我内心就燃起了巨大的热情。我猜想,这本书中的图片质量一定非常高,能够清晰地捕捉到杜鹃花瓣上微妙的光影变化,以及花蕊的精巧构造。这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学习和临摹的绝佳范本。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拍摄杜鹃花的专业技巧和建议,比如如何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光线,以及如何捕捉到杜鹃花最动人的瞬间。除了图片,我更希望书中能有关于杜鹃花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的生长表现的详细记录,这样我就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我想要拍摄的品种会在何时何地绽放。此外,我对书中关于不同杜鹃品种的分类和鉴别非常感兴趣,这能帮助我在今后的摄影实践中,更精准地识别和记录我遇到的每一种杜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