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42个阅读起点——数码时代
定价:28.00元
作者:(美)詹姆斯·柏克(James Burke) ,萧美惠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5062570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0段迥异于以往的阅读旅程;漫游目眩神迷的知识历史长河。
这是西方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创意!
——《华盛顿邮报》
詹姆斯·柏克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
——比尔·盖茨
介绍一个网络式的知识系统,创建了与新世纪接轨的学习方法。
——王志东
与21世纪接轨的学习方法,一本集科学史、新学习方法论和社会学为一本的有趣读物。一本可以顺读、跳读、链接读,曲里拐弯读的旷世奇书。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运用一种被称为“与新世纪接轨的学习方法”,介绍了一个网络式的知识系统,作者观察到科技史上每种新发现、新发明,都会引起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并产生新的强势阶层。作者通过对这一点的论述,回顾了世界科技史的发展。而且作者为这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设计了十个不同的“旅游”方式,以及142个网络阅读的“入口处”,而这些“入口”正是其他“旅程”的知识点和时间点的交汇处。如此运用这种前后相互提示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串成一个网络。
这是一本集科技史、新学习方法论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趣读物。
目录
作者序 与新世纪接轨的学习方法
如何使用本书
章 回馈
以个息为导向的科学新规则
生命的恒常性机制
恐怖的厨房
航海管理学的兴起
莫尔斯电报与天启
浪漫主义者眼中的欧洲
英法海军马尔他战役
故弄玄虚的健康殿堂
启动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漂白剂与壁纸工业
工艺运动与空想社会主义
改变全世界的早餐麦片
第二章 名字里的玄机
阿契森磨砂轮
穿甲的研发
改变战争面貌的坦克
新式高效能柴油发动机
克虏伯企业帝国
俾斯麦与社会统计学
巴贝吉计算机
大东方号
大西洋电报电缆和高尔夫球
麦金托什防火布
美国国立博物馆的身世
第三章 苹果掉落
镭的发现
声纳战争
罗斯福紧急造船计划
弧光灯和傅科摆
银板照相术
……
第四章 看不见的物体
第五章 人生不是野餐
第六章 基本的东西
第七章 一个特别的地方
第八章 天火
第九章 水的冲击
第十章 接触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单位换算表
作者介绍
詹姆斯·柏克(James Burke),科技史,作品包括《联系》、《宇宙改变的一天》、《弹球效应》等畅销书,并于罗伯特·欧史登合著畅销书《制斧者的礼物》;主持获得高收视率的电视纪录片“联系”。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又常常“三分钟热度”的读者,我曾有过无数次尝试开始阅读新领域的经历,但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阅读的“起点”是一个如此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坚持下去,并且乐在其中。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理论空洞的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探讨数码时代下阅读的挑战与机遇。书中关于“如何设定阅读目标”、“如何保持阅读动力”的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我开始学习用一些小技巧来激励自己,比如记录阅读时长、完成一个小小的阅读挑战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否定我们对碎片化信息的接收,而是教我们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有价值的知识。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思考能力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我曾一度认为,阅读这件事情,在这个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充斥的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过时”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虽然偶尔会提起“想读读书”,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数码时代并非是阅读的终结,而是阅读的另一种可能性。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与书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和方向。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如何克服阅读障碍”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比如利用电子书的笔记功能、订阅一些优质的阅读资讯等等,发现自己的阅读体验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它不是告诉你“应该读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开始读”,以及“如何让阅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数码时代里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在信息洪流中挣扎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迷失,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或者说,该从何处开始阅读。每次面对浩瀚的书海,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无力感,仿佛永远也看不完,也学不透。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书单,而是真正地引导我如何去“开始”。它教会了我如何建立阅读的习惯,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克服“选择困难症”这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书中提供的那些“起点”不是死板的指令,而是充满了启发性的建议,让我看到阅读的可能性,看到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依然有那么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领域。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兴趣导向”的论述,让我明白阅读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知识对话的乐趣。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的初心,让我知道,即使是再庞大的知识体系,也能从一个微小的点开始,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理解。
评分我之前一直以为,阅读的质量取决于我读了多少“硬核”的书,或者说,有多少“经典”被我收入囊中。这种想法让我常常陷入焦虑,觉得自己的阅读不够“有深度”,不够“有价值”。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阅读的起点,往往比终点更重要。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也可能成为通往更广阔知识世界的钥匙。书中提出的“主题式阅读”和“联想式阅读”的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尝试从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然后沿着这条线索,不断拓展我的阅读范围,将看似不相关的书籍联系起来。这种阅读方式,让我不再感到孤立无援,而是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在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利用数码工具来辅助阅读,如何进行有效的笔记和信息整理,这在当下尤为重要。它让我的阅读不再是单纯的“输入”,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和有创造性的过程。
评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书虫”,但最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我的阅读热情似乎有所消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注意力也越来越难以集中。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数码时代下的阅读状态。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阅读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我们作为现代人的阅读焦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于“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明白,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学会取舍和整合才是关键。它鼓励我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听书、浏览电子书、甚至是参与线上的读书会,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书中提到的“反思式阅读”的理念,它让我意识到,阅读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更应该主动地思考和质疑。这本书帮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什么都想读,但什么都没读好”的困境,让我找到了更加高效和有意义的阅读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