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将流年抛却
定价:26.80元
作者:宋丽*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125011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人生不只有梦想、藓花、洒脱和甜美的爱,还有失落、迷茫、泪水和成长的痛。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作一种沉淀,一份收获,被我们轻轻珍藏在记忆的深处,淬炼成为此生历久弥新。兀自回味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这是一本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的成长心读书。
目录
Part 1 重逢梦魇
Part 2 流年惊梦
Part 3 荏苒冬谢
Part 4 心上的刃
Part 5 若即若离
Part 6 云中漫步
Part 7 在劫难逃
Part 8 心结难解
Part 9 结束开始
Part 10 爱情博弈
Part 11 索爱无间
Part 12 真情错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得承认,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开篇吸引住,那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独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许多现代人共有的迷茫与疏离感。作者的语言功底毋庸置疑,遣词造句间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但又不失现代的锐利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书中对于“时间”这一主题的探讨,显得尤为深刻,它不是简单的线性流逝,而是被情感、记忆和选择反复扭曲、重塑的复杂结构。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寻一个迷宫的出口,每走一步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景,也可能陷入更深的困惑。唯一的遗憾是,某些角色的动机似乎不够充分支撑他们最终的抉择,总觉得在关键时刻,他们被一股外力推着走,而不是完全出于内心的驱动。但这或许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生活中的许多重大转折,往往是无法完全被逻辑解释的。它更像是一场关于宿命与自由意志的辩论。
评分从纯粹的感官体验来说,这部作品的氛围感营造得极其成功。你几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旧书本的霉味,感受到角色们身上那种常年漂泊的疲惫。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特别是对于那些边缘人物的描写,充满了同情与理解,他们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读到某些转折点时,那种强烈的代入感甚至让我暂时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完全被卷入了故事的漩涡。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许多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小说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对于不熟悉相关历史背景的读者来说,书中某些专业术语或者典故的出现频率稍高,可能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你投入时间、耐心去品味的深度作品,它回报给你的,是远超表面故事之上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采用了多重视角叙事,让你感觉自己像一个在不同时间点穿梭的观察者,拼凑着一个完整的真相。每一个视角的叙述都带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和局限性,使得“真实”这件事变得模糊而多义。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乐趣,你需要在不同的叙述碎片之间寻找连接点,甚至要自己去填补那些被故意留空的空白。文风上,作者的笔触时而冷峻如冰,直指人心的脆弱;时而又温暖如初阳,让人在绝望中看到一线微弱的希望。那些充满哲理性的对话,读来令人拍案叫绝,简直可以摘抄下来作为座右铭。然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似乎陷入了一种略微的自我重复,主题的拓展性不如前半段那么强劲,有些地方的铺垫略显冗长,拖慢了整体的推进速度。但瑕不掩瑜,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自洽且引人入胜的微观宇宙。
评分这部作品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失去”这一主题的处理,它没有落入俗套的悲情陷阱,而是用一种近乎疏离的、抽离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无可挽回的消逝。这种克制感,反而比肆意的渲染更具力量。文字的雕琢达到了近乎艺术品的程度,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读起来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特别是那些环境描写,常常一语双关,既描绘了景物,又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我个人对书中对“记忆的不可靠性”的探讨非常感兴趣,作者通过不同的回忆片段的互相矛盾,挑战了读者对既定事实的信任。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或许是结局的处理方式有些过于开放,留下太多悬念,虽然能激发后续思考,但也让一些期待明确收尾的读者感到一丝怅然若失。但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让这本书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反复阅读的价值。
评分这部书的叙事节奏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如同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让你有时间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背后的深意;时而又像山洪爆发,情节接踵而至,让人喘不过气来,只能跟着作者的笔触跌宕起伏。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外部环境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环境细致入微的描摹,那些街道的湿漉漉的青石板、午后阳光穿过老旧窗棂洒下的斑驳光影,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油画。不过,对于一些支线情节的处理,感觉略显仓促,仿佛作者急于将故事推向高潮,而忽略了某些人物弧光的完整性。总体而言,阅读体验是丰富且充满挑战的,它迫使你不断地去思考,去质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给予的信息。这本书无疑是在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但更像是在探讨人性的幽微之处,那些藏在阴影里、不为人知的动机和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