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后宫叫德妃

有种后宫叫德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琐 著
图书标签:
  • 后宫
  • 历史
  • 架空历史
  • 清穿
  • 德妃
  • 权谋
  • 宫斗
  • 言情
  • 甜宠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4184
商品编码:296115806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有种后宫叫德妃

定价:32.8元

作者:阿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0244184

字数:32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影视、游戏、出版界大咖联合盛赞推荐

1.光线总裁王长田,合一影业CEO朱辉龙,世界高级副总裁王雨蕴,新丽电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黄澜,巨人网络手机游戏中心高级总监田丰,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磨铁图书互动语录事业群总经理孟祎等影视、游戏、出版界**大咖联合盛赞推荐。

2.首届“磨铁杯”原创文学黄金联赛亚军

很少有一部宫廷小说像《有种后宫叫德妃》这样,充满人性的正能量。这部小说并不完全以后宫中的勾心斗角取胜,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温暖感人的女性形象。在展现康熙与德妃爱情故事的同时,更将主人公雍正之母——德妃娘娘的成长过程写得扎实感人,将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写得波澜壮阔。与其说这是一部宫斗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动人的爱情史诗。

——首届“磨铁杯”原创文学黄金联赛评委评价

她是德妃,千古一帝相伴终生的女人!她是孝恭仁皇后,九王夺嫡盛世王者的母亲!从包衣宫女到一代帝妃,她历尽后宫沉浮,听尽谗言羞辱。从默默无闻到赢得君心,她恪守方寸宫阁,力保稚儿平安。大悲雨夜,落寞身影,无欲无求的宫女,徒生温暖帝王之心。绚烂佳节,无辜受欺,励精图治的帝王,却起怜惜娇弱之意。宫闱深深,深几许?繁华荣辱,云聚云散,回首一生!一个洗尽铅华的后宫一个关系庞杂争斗不断却始终有人愿倾尽全力去维护的“家庭”一个淡泊名利无权无势的女子却一生盛宠不断的谜
——编辑推荐

红遍网络的“现象级”神作

1. 2014年**不可忽视的“现象级”网络神作!

2.磨铁中文网首发连载便圈粉无数,引发无数读者挥泪推荐!成为磨铁中文网出品暨《苗疆蛊事》、《我当道士那些年》之后又一神作!

3.各大原创网站争相引进推荐!塔读女生畅销榜前三,连续半年文学出版频道月销榜**,360小说销售榜前三,网易云阅读女生销售榜前十,自有网站点击破五百万,互联网总点击近亿!

4. 小说影视版权引发多家**影视公司疯抢竞购,成为继《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后*受期待的古装影视剧原著小说。

★预售72小时就占据图书预售总榜前三名!


内容提要


宫斗文坛一直在翘首期盼的高格局划时代之作——

高智商高情商宫斗:有种后宫叫德妃

传奇:出身包衣,却统领后宫,泽被三朝

她出生满族包衣,却逆袭成为千古一帝康熙宠爱的妃子;她是九龙夺嫡胜者雍正之母,她堪比孝庄慈禧,传奇一生泽被康乾盛世;她以无上大智慧高情商,征服帝王,后宫,缔造史上的“德妃后宫”。

宫斗:不用你死我活也能当皇太后

你以为的宫斗都是如媚娘甄嬛一路打怪升级撕?高段位的宫斗是不用杀光敌人牺牲朋友埋葬爱情也能升级BOSS!颜值不高却凭忠心护主赢得君心,出身低微却因懂事贴心获孝庄太后言传身教,盛宠不倦却能恪守方寸化解后宫争斗。她是妃子,温良纯正无欲无求让君心长留;她是额娘,大智慧高情商助子成王。

大咖:清朝大咖联袂出演

在这里,几乎能看见你所熟知的活跃清朝舞台的大咖们:

和韦小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带着宜妃微服私访的小玄子康熙

教晴川弹琴、和怜儿跳舞、带若曦去哭、与甄嬛纠缠的四爷雍正

与多尔衮爱恨情仇、帮康熙开创盛世的大玉儿孝庄

与纪晓岚、刘锣锅比口才、同小燕子晒父爱的弘历乾隆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旷世才子纳兰性德

为晴川疯狂、对若曦痴情的八爷胤禩

四爷爱神秘善良的纯元、霸气外漏的融芳华妃、陪康熙微服私访心直口快的宜妃等等

六味暖心:甜腻·纯爱·唯美·虐恋·温情·壁咚

1.“健健康康的才好,朕要乌雅岚琪陪着朕一辈子,答应朕。”

2.下辈子咱们不要生在帝王家,朕就和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3.“倘若皇上没走远,瞧见我怎么办,又或我忍不住去看他,我怕看到他……我怕看到他,夜里忍不住想哭”

4. 玄烨的心一点一点沉下来,他怎能奢望岚琪永远是那个,为了留住自己而不惜掀开被子露出身体的小宫女?既然想要她永远留在身边,好好地留在身边,她就必须融入这个世界,沾染后宫的气息,成为一个后宫女人,而自己并非厌恶,只是舍不得,只是心疼。

5.“乌雅岚琪,你胆子可不小,朕这辈子还没尝过背黑锅的滋味!”

“您连江山都担得,背一次黑锅算什么。”

她是无欲无求的小宫女,他是霸气倔强的新帝,年龄相仿,心思相同,两个人在美的年华遇到彼此。

他,只许自己欺负她,彻夜教她读书识字,偷偷望着她的背影,为她的笨拙和善良默默心疼。

她,守护他胜过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思念他至夜夜以泪洗面,爱他胜过自己至亲骨肉。

她用一生换他一世,他用一世周全她一生



目录


作者介绍


阿琐,古老的弄堂里,听着吴侬软语的故事长大。好诗词、历史、古典文学。当历史的痕迹渐渐从城市消失,便开始在沉睡的史书中寻找美好的爱情。从一个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笔耕不辍,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希望人生很简单,幸福就好。

文摘


钟粹宫宫女
康熙十三年五月,赫舍里皇后难产而终,苍白缟素笼罩宫宇,初夏的紫禁城宛若寒冬腊月。
三日后,钟粹宫里,王嬷嬷满头大汗地从产房中跑出来,口中嚷嚷:“生了,答应生了。”门外的小太监忙不迭拦住,低声提醒她:“嬷嬷,可不敢笑啊。”
王嬷嬷闻言面色一紧,捂住了嘴,回头见宫女岚琪端着盆血水从屋里出来,正要去换干净的热水,便扬手叫住:“你到乾清宫去一趟。”
“奴婢?”
问话的工夫,王嬷嬷已拿下岚琪手里的水盆,把她拉到面前细细看,见素服干干净净没有染上污迹,便说:“去乾清宫禀告李公公,说布答应生了小公主,母女平安。”
“可是……”
“啰唆什么,赶紧去。”王嬷嬷将岚琪朝外头一推,“要小心说话,别说错话连累了答应。”
“是。”
走出钟粹宫,岚琪闻到风里潮湿的气息,仰面看天,东方果然黑沉沉一片乌云,幽长的宫道里挂满了白纸灯笼,而去往乾清宫的路她并不熟悉。
眼下举国治丧,钟粹宫布答应生女本是喜事,可天大的喜事也无法抵消皇后薨逝的悲伤,听说皇上已经三日不进米水,这会儿去乾清宫,哪怕是禀告皇上又添一女的喜事,也免不了被李公公责备。
朝着大概的方向走,宫道幽长繁复,又有层层高墙挡住视线,岚琪到底还是迷了路,已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怎么办……”心下着急,却见远处有步辇走来,为避免冲撞哪一宫主子,岚琪唯有先跪在一旁。
步辇缓缓行来,听见一声“停”,岚琪心头一紧,果然又听见问:“为何一个人在此转悠,你是哪儿的宫女?”
岚琪稍稍抬头,入目是面色苍白的女人端坐步辇之上,正是她认得的荣贵人。忙磕头请安,怯怯将缘故说罢,便听荣贵人轻轻一叹,旋即吩咐身旁的宫女:“带她去乾清宫,指明了方向远远离开就好,不必上前。”又似自言自语,“连阿哥所的人也顾不上了,倒也是她的福气,能和孩子多待一会儿。”
岚琪重新伏地不敢抬头,不多久步辇远离,留下的宫女与她道:“快起来吧,我领你去,你怎么胡乱走,这里可是错了方向的。”
“是奴婢愚笨。”岚琪起身跟在那宫女身后走,忍不住回眸看荣贵人的背影,心叹她年初才丧子,两个月前分娩皇子却又当日夭折,去年风光时还被后宫所有人羡慕着,转眼就失去了一切。
“看什么,快走吧,这瞧着要下雨了。”那宫女好不耐烦,岚琪不敢怠慢,一路低头相随,终是靠近了乾清宫。
“你自己去,我可不过去了。”那宫女撂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岚琪不敢阻拦,心里却犯嘀咕,她可能不认识回去的路。但眼下总要先去禀告答应产女的事,深深呼吸后硬着头皮,怯怯地走到乾清宫门前。
“哪儿来的宫女,这么不懂规矩?”门前小太监一见她便呵斥。
岚琪忙道:“奴婢是钟粹宫宫女,布答应刚刚产下小公主,母女平安,劳烦公公向管通禀一声。”
她话音才落,天际惊雷炸响,崩天裂地般的动静吓坏了所有人。突然从宫门口出来许多太监宫女,岚琪被人潮推搡到了台阶下,就听见那些人说:“赶紧的,皇上摆驾。”
天色随着雷声瞬间暗沉,狂风四起大雨倾盆,黑压压的天边闪电狰狞,轰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
“万岁爷您不能淋雨啊,万岁爷,让奴才给您撑伞……”
伴着李公公焦急的声音,皇帝旁若无人地走出乾清宫,举目望着漆黑的苍穹,任凭雨水打落在脸上,李公公撑伞赶来,被他大手挥开,呵斥一声:“滚!”
“皇上。”李公公跪在雨中,痛哭哀求,“念着太皇太后,您可千万保重龙体!”
皇帝双拳紧握,脸上已然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字字沉重道:“可朕再也听不见皇后说一句话,再也听不见……”他毅然走入雨中,朝着皇后梓宫停放的殿阁而去。
李公公一路紧跟,再不敢为皇帝打伞,宫女太监纷纷冒雨相随,乾清宫前所有人呼啦啦散去,谁也没注意到台阶下角落里,那个早已浑身湿透的乌雅岚琪。
狼狈不堪地回到钟粹宫,王嬷嬷得知岚琪没有把消息送给李公公,劈头盖脸一通骂,却被布答应叫进去说:“前头那么忙,谁顾得上我这里,没有人来也好,我能和小公主多待一会儿。”又吩咐岚琪,“赶紧去换衣裳吧,着凉不好。”
且说王嬷嬷原是钟粹宫主位慧妃娘娘的乳母,慧妃娘娘早年就殁了,她便留下打理这一处殿阁,布答应来了后也常看她脸色,直到有了身孕太后发话要嬷嬷好生照顾,才多了些尊重,但对岚琪这些小宫女,依旧是可劲儿地欺负。
岚琪回房匆匆洗漱换衣裳,少时另一宫女盼夏进来,端了碗姜汤给她:“你喝了发发寒气,阿哥所的人不来接小公主,答应坐月子,公主要照顾,咱们统共这几个人,可不敢生病。”
“幸好乳母一早就选定了。”岚琪轻叹,之后闷头灌下姜汤,辣得她直冒汗。
“你早些去答应跟前,答应只习惯你伺候的。”盼夏又嘱咐一句,便拿了碗出去。
岚琪穿戴好衣裳,麻利地擦干头发,坐在坑坑洼洼破旧的铜镜前,瞧见里头铜黄色朦胧的自己,眼前却莫名浮现出暴雨中皇帝的身影。
这几乎是她回近距离看见皇帝,皇帝平日里不来钟粹宫,答应侍寝由内务府的人接送。她只在元旦那日跟在答应身后才远远见过一次,彼时赫舍里皇后坐在皇帝身旁,雍容华贵红光满面,谁能想到不出半年,伊人已殒。
皇帝雨中的背影在岚琪心中久久不散,在她看来,九五之尊的帝王在那一刻,只是个难以承受丧妻之痛的深情男子。原来帝王也是有血有肉的,没来由的,想在那一刻走近他,捡起被他挥手打开的伞,为他遮挡些许风雨。
“傻子,哪儿有你的事。”脸上浅浅作烧,岚琪自嘲一句,赶紧梳好了头发。不等她出门,王嬷嬷已经来催,骂骂咧咧着:“小蹄子又偷懒,还不快去伺候答应。”
说起来,布答应和岚琪同年入宫,只是主子奴才不同的命,但因年纪相仿且本性又柔和,布答应对宫里人向来宽仁,偏是王嬷嬷仗着旧主拿大,颐指气使的,也没人敢计较。
这会儿赶来伺候主子吃药,布答应反安抚她:“她一直指望我这胎平安生产后,好在太皇太后面前邀功,谁晓得会是如今这模样,她气不过,拿你们撒气也是有的。看在我的面上,你们别和她计较。”
岚琪心疼道:“答应养好自己要紧,我们早习惯了,平时不服气,也是瞧不上她对您不尊敬。”
“她是跟过慧妃娘娘的,在我这里当然委屈她了。”布答应叹了一声气,忽听婴儿哭叫,忙让岚琪去叫乳母,之后看乳母给女儿喂奶,却又潸然泪下,哭泣道,“公主之后去了阿哥所,一年见不上几次,我倒宁愿哪位娘娘要了她去,往后还能常常见一面。”
岚琪默默地立在一侧,想到今日遇见的荣贵人,才记起她一岁的女儿也是今日生辰,去年今日同样诞生一个公主,相较当时的热闹,更显今日凄凉。
“答应,荣贵人派人送东西来了。”王嬷嬷突然进来,身后跟了方才给岚琪领路的宫女。那宫女此刻倒十分谦和,笑盈盈地将礼物放下,给布答应行礼说:“贵人说眼下要紧时候,一切以皇后丧仪为重,或有照顾不到答应的地方,请您自己千万保重。”
那之后隔了两天,阿哥所的人终于缓过神来,匆匆忙忙派人来把小公主接走。如是六宫才知皇帝又添一女,可因为皇后丧仪,钟粹宫里终究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好的,便是内务府给足了份例,小厨房里也能好好给答应补身体。
小公主走的那一日,布答应哭得几乎昏厥,拉着岚琪的手一遍遍说:“我几时才能再见她……”
岚琪也不禁落泪,唯有王嬷嬷冷冷地说:“您养好身子,哄得皇上喜欢,将来有一日出头做了主位,还怕皇上不叫您抚养公主?”
盼夏忍不住说了句:“您老说得轻巧。”结果触怒了王嬷嬷,一时吵闹,惹得布答应愈发伤心。只是再闹也终有限,如今皇后大丧中,哪一个敢做出格的事犯忌讳,王嬷嬷也知收敛,不似平日那般嚣张,啰唆几句便罢了。
私下里盼夏则对岚琪抱怨:“那老货也不想想,真等咱们答应出了头,还能像现在这样忍耐她,我若是答应,到时候定赏她一顿板子送去做苦役。”
岚琪向来能忍,反劝盼夏:“这些话你别总挂在嘴边,叫她听见,不等答应出头,咱们先叫她收拾了,终究是经年有资历的嬷嬷,我们不能得罪。少搭理她多做事,只看着答应对咱们的好吧。”
盼夏便总笑:“难怪答应喜欢你在跟前伺候,你这好性子真是难得呀。”
这样的话岚琪听得多了,就连王嬷嬷也曾如此评价她,而入宫前她就知道,在紫禁城这个世界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则忍方是生存法则。无视王嬷嬷,能跟布答应这样温顺的主子,她已经很满足。
不知不觉,五月一晃而过,为大行皇后持服二十七日后,宫里才真正显露出夏日的绚烂,随着日头越来越浓烈,悲伤的气氛也渐渐淡了。
这一日,阿哥所上奏大阿哥染风寒,皇太后奏请太皇太后,下懿旨赐惠贵人前往探视,惠贵人便又请旨与荣贵人同往。
荣贵人已连丧三子,如今的女儿自然是她心头肉,平素不得探视,又兼皇后大丧,那一日布答应产女,恰也是公主生辰,勾起她无限思念。今日惠贵人为她求得恩典,委实感激不尽。
姐妹俩看过孩子自阿哥所出来,荣贵人便请她到殿阁一聚,路上偶遇安贵人,遂三人同往。
待至殿阁坐定喝茶,安贵人问起:“大阿哥可大安了?”
惠贵人忧心忡忡:“瞧着不要紧,可我心里放不下,加上这几日时常为大行皇后哭,心里本就沉甸甸的。”
“看着小公主倒是十分健壮,才足月的娃娃,个头儿可不小。”荣贵人一边给两位妹妹斟茶,一边说起那天的事,叹息着,“想来也可怜,好容易生下女儿,连阿哥所的人都不惦记着。”
安贵人却道:“生女儿才好,若也生个阿哥,那才真叫可怜,有二阿哥在,还有他什么事儿?”此语一出,顿觉失礼,想惠贵人膝下大阿哥原是十足金贵,如今皇上再得嫡子,大阿哥一下没了光芒,妃嫔之中本忌讳说这些,她此刻却当着人面说。
好在惠贵人性情内敛,如今只盼儿子康健,哪有心情与人争执,淡淡一笑只顾喝茶,又听荣贵人说起:“昭妃娘娘这些日子辛苦,上侍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下代理六宫之事,昨晚就听说半夜宣了太医,也不知是不是病了。”
惠贵人却是不知,忙道:“你何不早说,我们该去请安才是,怎好娘娘那里忙得累病了,我们倒坐着说闲话。”
三人说话便撂下茶点,敛了衣容往翊坤宫来。彼时昭妃才服了药,只穿了常衣坐在榻上看内务府呈送的单子,听闻三人结伴而来,稍稍整理仪容,便让宫女宣召进来。

三人行礼请安,安贵人嘴甜心巧,抢了话头说:“听闻娘娘昨晚宣召太医,嫔妾很是担心,此刻见娘娘气色尚可,才安心一些。如今六宫无主,全仰仗娘娘主持打理,您可千万保重。”
昭妃很是受用,笑道:“可惜本宫太过愚笨,若能有大行皇后一二,也好为太皇太后、太后和皇上分忧。”
话音甫落,外头竟高呼皇帝驾到,这会儿工夫谁能想到皇帝会来,众人皆吃惊不小,昭妃仪容不整略显尴尬,便让三人先去门前接驾,自己忙喊宫女取衣裳来。
可玄烨早已进了寝殿,见屋子里诸多人,倒未见不悦,只是问:“朕可打扰了你们说话?”
昭妃也顾不得仪容不整,忙越前行礼,伏地告罪:“臣妾不知圣上驾临,衣衫不整愧对圣颜,还请皇上恕罪。”
玄烨却亲手搀一把,温和地说:“这些日子全仗你掌管后宫,朕谢你不及,何来怪罪?今日向太后请安,才知你昨夜染病,辞了太后即刻就来瞧瞧你。”
昭妃闻言顿时双目通红,颤巍巍起身立定,垂首道:“皇上体恤,臣妾愧受。实因太过愚笨,不及大行皇后千百分之一,而今宫内诸事也皆照大行皇后身前所定章法行事,才得以妥善,臣妾怎敢居功。”
提起皇后,玄烨眸中顿时黯然,沉沉地道一句:“你们情同姐妹,由你替她做这些事,皇后也安心了。”一时没有心情再与昭妃说话,且见三位贵人也在,更不愿多留,嘱咐昭妃好生保养,便走了。
昭妃反松一口气,虽说妃嫔哪有不乐意见皇帝的,可如今皇帝满心只有大行皇后,见了也没甚意思,且自己病体倦容,唯恐叫皇帝生厌。要紧的是,皇帝当着三位贵人的面夸赞她、感激她,安贵人不足为道,但惠、荣二人皆曾产子产女,向来圣宠多于她,眼下也算扬眉吐气了。
三人是极有眼色的,皇帝走后侍奉昭妃坐回榻上,安贵人巧言夸赞几句,惠、荣二人在一旁附和,渐渐解了尴尬。午时皇太后赏赐饭菜,昭妃邀三人共享。
席间说起大阿哥的身体,便提起才足月的小公主,昭妃幽幽叹道:“布答应生女有功,是该升常在的,如今没有顾得上她的空,只能先委屈她了。”
膳后昭妃要休息,三人退出翊坤宫,因无心再聚,便各自取道回宫。荣贵人走后不久,便带了人转去钟粹宫,宫女吉芯劝说:“如今没人搭理布答应,您何苦去照拂,若叫安贵人知道了,又要说出不好听的话,白白叫人捉了话柄。”
荣贵人却笑道:“皇上子嗣皆早殇,如今膝下稀薄,便是生了公主也是极大的功劳,只因大行皇后之故,太皇太后、太后都还没缓过神,等过阵子缓过来,岂能不怜爱公主?爱屋及乌少不得赏赐布答应,到时候若提起曾经有谁照拂,便是我的善心。哪怕日后她依旧落寞,我也是做件好事,积一分功德。”
吉芯恍然大悟:“还是主子有心,奴婢却想不到。”
荣贵人笑而不语。待至钟粹宫,布答应忽闻她来,扶着岚琪匆匆赶到门前迎接,荣贵人却虚扶一把:“才出月子,好生保养要紧。”
布答应不敢失礼,将她迎至屋内上座,复又行了礼。
岚琪奉茶来,荣贵人抬眼瞧她,笑问:“可是那一日在路上遇见我的宫女?”
“是,奴婢乌雅岚琪。”岚琪忙屈膝伏地,“奴婢愚笨,那日若非贵人相助,奴婢再一通乱闯,恐怕就要冲撞了其他主子犯下大错,奴婢叩谢贵人恩典。”
荣贵人叹:“果然是跟你家主子学的规矩,这样懂礼数,起来吧。”
且说岚琪如此感激,并非只谢她派人领路这样简单,倘若当时未有遇见荣贵人,而是撞见了别的什么人更失了礼,恐怕连布答应也要受到牵连,毕竟这宫里头不是人人都像荣贵人这样温和好脾气的。
“今日惠贵人与我得太皇太后恩旨去了阿哥所,我们也去瞧了瞧小公主,足月的奶娃娃长得很健壮,这会儿特地来告诉你一声,也好叫你安心。”荣贵人一边悠悠说着,一边喝了茶,才搁下茶碗盖,便见布答应双目通红似强忍着泪,亦是感同身受,好言劝一句,“圣恩浩荡,总有相见之日,你如今一切以保养身体为重。”
布答应哽咽道:“多谢贵人,嫔妾记着。”之后絮絮话些家常,荣贵人坐了不过两盏茶的工夫便离开了。
岚琪随主子送到门前,待回来收拾茶碗时,走到廊下却见王嬷嬷在那儿悠闲自在地跷腿坐着,宫女静堇托了碟果脯伺候在边上,太监小赵子则巴巴儿地围着她打蒲扇。
盼夏从后头跟来看见,啐一句:“狗东西,不知伺候主子,专哄这老货开心,瞎了狗眼的。”
“你小声些。”岚琪拦住她。两人从后头绕着走,却还是听见王嬷嬷在那儿说:“这做奴才就要有眼色,你们以为荣贵人怎么有的今天?模样儿也瞧见了,不过中上姿色,可就是在乾清宫端茶送水把皇上伺候高兴了,一宠就是这些年,就连昭妃娘娘都不及她一个手指头。可惜啊,出身,再得宠也做不上主位。”
离得远了,盼夏又骂:“赶明儿想法子叫她得罪上头主子,好好整治才行,对着我们母夜叉似的,一到外头就是条哈巴狗。这会儿又坐着说荣贵人闲话,方才低眉顺眼的模样,恨不得去捧贵人的脚来亲。”
岚琪笑:“你的嘴也毒,计较她做什么,她这样口没遮拦,早晚要闯祸。我们只管安安分分做事,伺候好答应才是。”
盼夏才笑起来:“你这佛爷脾气,做奴婢可真委屈了。”又搂着岚琪说,“细细瞧着,咱们钟粹宫里你可是好看的,方才你站在荣贵人前头,把荣贵人也比下去了,那老货说的话你可听见?岚琪呀,你要是也有那一天,可不能忘了我们姐妹一场。”
岚琪这才恼了,在她屁股上使劲儿掐了一把:“你再胡说,我叫主子打你,你说这些话,不怕主子伤心吗?再不许提了,不然我真不理你,下次王嬷嬷折腾你,我也不帮你了。”
正嬉闹,王嬷嬷循声而来,冷脸骂道:“小蹄子又偷懒,鬼鬼祟祟编派我什么呢?还不快去伺候答应,答应正找人呢。”
岚琪拉着盼夏就走,之后忙忙碌碌也没想别的。直到夜里布答应睡下,岚琪在外间值夜,盘膝坐在地上看着繁星满天,眼前竟又莫名出现那一日雨中皇帝落寞悲伤的身影。
布答应曾感慨,也许她死了皇帝也不会记得她是谁,赫舍里皇后不能陪伴皇帝一生,但走在他前头能被他如此思念,何尝不是福气。
当时岚琪什么也没说,这会儿却觉得不然,相爱之人能相守一生才是真正的福气,若有一日她也能得觅良人,好好守护他,直到生命的尽头。想到这些,不禁脸上发烧,暗暗笑自己不知羞。
炎炎夏日转瞬即逝,秋风染了红叶,一阵秋雨一阵凉。
皇后大丧后,前朝紧跟着三藩吃紧,皇帝日夜勤政,连带后宫气氛也十分压抑。
从夏日到秋天,皇帝除去向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极少来后宫,若翻牌子,侍寝多也是荣贵人和惠贵人,昭妃娘娘权理六宫却极少能见圣颜,布答应这一类,自然更没有机会。
如此一来,王嬷嬷越发嫌弃跟了没用的主子,平日里的活计一味推给小宫女。静堇每天哄着她,女儿似的,当然不必干活。布答应手下统共三个宫女,岚琪和盼夏不得不担当起大部分的活计。
可盼夏不服气,偶尔发脾气也撂挑子,唯有岚琪能忍,多做一些也无怨言,布答应看在眼里,总私下与她说:“我这样子不好,是连累你。”
岚琪怎会计较,在这里不挨打不挨骂,只要不理会王嬷嬷,真的平静又安宁,多干活忙碌一些,日子过得也快。
但入秋后,布答应在月子里吹风落下的病症渐渐显出来,每添一分寒意,她的咳嗽便越重。岚琪求王嬷嬷去请昭妃娘娘宣太医来瞧,王嬷嬷只冷冷地说:“昭妃娘娘那儿忙得脚不沾地,我去了跟前也不敢开口,且再养一养,答应年纪轻轻的,咳嗽几声怕什么?”
可这日到了夜里,布答应咳嗽得越发严重,虚汗湿透了衣衫,脸上烧得通红,渐渐连意识也变得模糊,咳猛了就搜肠刮肚,瘦削的身子跟着颤抖,盼夏急得都哭了。
“我去求荣贵人。”岚琪咬牙,“王嬷嬷是指望不上的,只有靠我们自己,不然答应这条命都要保不住了。”
盼夏没主意,只哭着说:“你可小心些啊。”
当然要小心,莫说岚琪这样的宫女不能随意在宫内行走,这大半夜跑出去,叫侍卫瞧见乱棍打死也是常有的。岚琪壮着胆子,悄声出了钟粹宫后,索性大方地提起钟粹宫的灯笼,若是遇见巡查的,她也决定照实说,照实说还有一线希望,若偷偷摸摸被发现,真的可能有去无回。
好容易摸索着找到荣贵人的住处,却是扑了空。守门的小太监心善,听说她的来意也没惊动旁人,只好心地告诉她荣贵人今晚被皇上翻牌子侍寝去了;又跟她说,太医院里的小太监们也略懂些医术,若是不惊动上头,帮着抓几服退热的药也不难。
想到布答应咳得只剩半条命,岚琪将心一横,向那小太监问了路,又摸索着一路往太医院走去。
仿佛是上天注定,平日里她容易迷路,这大半夜的却没走错半步,而且周遭时而有侍卫列队走过,偏偏谁都没注意她,不可思议地一路顺利直抵太医院。
门前遇见一个小太监,岚琪把身上值钱的首饰都塞给他换钱买酒吃,煞费唇舌地求了好一会儿,那小太监才答应,悄悄带着她进了药房。这会儿太医院只剩几个值夜的太医,无不在打瞌睡躲懒,要拿一些药材确实不难。
“你们主子光咳嗽?还有什么

序言



烟雨江南:青楼女子的宿命与抗争 作者: 柳絮飞 出版社: 盛世文轩 装帧: 精装典藏版 页数: 680页 定价: 88.00元 --- 内容提要 《烟雨江南:青楼女子的宿命与抗争》是一部以清代康熙年间江南烟花之地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它聚焦于一个特定群体——秦淮河畔的青楼女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们在封建礼教与残酷现实下的生存挣扎、情感纠葛,以及对自由命运的无望渴求与奋力抗争。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风月艳史,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复杂性与深度。故事的主人公,苏小曼,一位以才情和美貌著称的秦淮名妓,她的命运如同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扁舟,载满了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的悲欢。 小说从苏小曼被卖入“醉红楼”的那一刻起展开叙述。从懵懂的少女到八面玲珑的头牌,她经历了残酷的规训、勾心斗角的生存法则,以及与各色男子的复杂周旋。这些男子,有的是风流文人墨客,渴望在她们身上寻求片刻的慰藉与灵感;有的是手握重权的官员,将她们视为玩物与政治筹码;更有的是心怀不轨的市井恶徒,视人命如草芥。 故事通过苏小曼的视角,徐徐展开了一幅清代江南社会的全景画卷。我们看到了文人雅士的浮华背后是对政治理想的幻灭,看到了商贾巨富的骄奢淫逸,更看到了底层百姓在苛政下的艰难维生。青楼,这个被社会排斥又不得不依赖的场所,成为了权力、金钱与欲望交织的缩影。 核心情节与人物群像 一、才情与枷锁:苏小曼的崛起与哀歌 苏小曼并非甘心沉沦。她自幼饱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这份才华是她得以在竞争激烈的秦淮河上立足的根本,也是她内心深处对更高精神世界的向往之源。小说细致刻画了她如何运用智慧与美貌,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自己和身边的人争取有限的尊严。 她与几位关键人物的情感纠葛,构成了小说的情感主线: 1. 沈归鹤(失意文人): 一位满怀抱负却屡试不中的江南士子,他将苏小曼视为精神上的知己和“红颜知己”。他们的爱情是纯粹而克制的,却注定被阶级和身份的鸿沟所阻碍。沈归鹤的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体制的无力感。 2. 赵抚台(地方大员): 权力与欲望的化身。他对苏小曼的占有欲极强,代表了体制对个体自由的绝对压制。苏小曼在他身边如履薄冰,一方面利用其权势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又深陷于被物化的痛苦之中。 3. 李二麻子(青楼老鸨): 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恶人”形象。她出身卑微,深知青楼生存的残酷,对底层的女子既有施虐的一面,也有维护“家业”的深沉母性。她的行为准则,是环境造就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 二、时代的暗流:政治与风月 小说并未将焦点仅仅局限在情爱纠葛上,而是巧妙地将青楼置于康熙盛世的政治背景之下。苏小曼无意中卷入了地方官员的贪腐案,她的耳濡目染和过目不忘,使她成为了解开谜团的关键人物。 小说通过青楼女子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解读,展现了普通人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的视角。她们的命运,往往与朝廷的政策变动、漕运的兴衰紧密相连。当漕运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她们客源的质量和数量,甚至危及性命。 三、抗争的代价:身份的囚笼 全书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对“身份囚笼”的深刻探讨。即便是如苏小曼这般才貌双全、名动江南的女子,也无法挣脱“娼妓”这一社会烙印。 她曾试图通过赎身或嫁入良家,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社会舆论的唾弃、原身契约的束缚,以及她自身在青楼中积累的“污点”,如同无形的枷锁,将她永远钉在了秦淮河畔。小说的高潮部分,集中展现了苏小曼在绝望中做出的“选择”——与其被命运摆布,不如主动掌控自己的结局。 文学特色与价值 叙事风格: 叙事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兼具史诗感和闺阁小说的细腻。作者擅长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境,秦淮河的桨声灯影、雨夜的萧瑟冷清,都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结合。 历史考据: 本书在服饰、礼仪、风俗以及清代江南的漕运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据和描绘,力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场景,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思想深度: 小说超越了简单的才子佳人模式,深刻反思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探讨了在极端环境下,个体对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坚守与维护。它赞扬了那些在绝境中仍保有清醒认知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力量。 --- 读者群推荐 本书适合喜爱清代历史题材、关注女性命运题材、欣赏细腻情感描写的读者。它不仅能满足对历史风情的好奇心,更能引发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自由的深刻思考。 这是一部关于烟雨迷蒙中,一群女子用生命、才华和眼泪书写下的,关于爱、背叛与不屈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真是没得说,光是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让人沉醉其中。作者对场景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每一个角落都能亲眼所见,尤其是那些古代宫廷生活的细节,处理得极其考究,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金碧辉煌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代。情节的推进不疾不徐,张弛有度,每一处转折都恰到好处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又怕读得太快,美好的文字稍纵即逝。人物的塑造更是立体饱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动机,即便是配角,也绝非脸谱化的符号,他们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抉择,都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复杂性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常常比激烈的冲突更能震撼人心。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读起来非常享受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性还是故事性上来说,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读完后仍久久不能忘怀,回味无穷。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类题材的书时,总觉得会有些沉闷或者过于注重宏大叙事而忽略了个体的情感。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成功地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精心地雕琢了个体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在权力漩涡中挣扎求生,他们的高尚与卑劣、理性与冲动交织在一起,真实得让人感到心疼。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事中时不时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哲思,它不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角色的经历和选择,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对“选择”、“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思考。节奏的把握也堪称一绝,该快则快,笔走龙蛇,将紧张的对峙场面描绘得扣人心弦;该慢则慢,对人物的心境和环境氛围进行深入的渲染,让人可以慢下来品味其中的韵味。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与时代的精美画卷,值得反复揣摩。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实在太巧妙了。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采用单一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线索并行和时间错位的叙事手法,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像是在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新的通路,让原本看似独立的情节线索,最终汇集成一个宏大而严密的整体。这种叙事技巧,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悬念感和层次感。每一次真相的揭露,都不是突兀的,而是经过层层铺垫,让读者在“原来如此”的惊叹中,重新审视之前看到的一切。而且,作者对细节的掌控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小到一个物件的摆放,一句不经意的对话,都可能在后续的章节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显示了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构建了一个极其完整且自洽的世界观。这种精密的布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不断“破译”的快感,非常过瘾。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避免了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的倾向。那些处于权力中心的人物,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极为复杂的性格侧面。他们既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有身处高位时不得不做出的牺牲和伪装。作者敢于直面人物性格中的阴影面,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在特定环境下,优秀的人也会做出违背本心的决定,这种真实感是其他许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读着读着,我甚至能理解某些看似冷酷无情的决策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无奈与挣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娱乐,更像是一场对“权力场域中人是如何生存”的深度访谈。文字风格上,它时而如咏叹调般典雅华美,时而又如同利刃般犀利直接,这种风格上的巨大反差,很好地服务于故事跌宕起伏的情感张力。

评分

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古代礼仪和制度的研究非常透彻。这种扎实的基础,使得故事的基调和氛围非常稳定,完全不会有“出戏”的感觉。书中对宫廷内规、等级森严的制度的描述,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自然地融入到角色间的互动和冲突之中,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例如,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在特定的礼制背景下,就可能蕴含着千钧之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女性角色命运时的那种克制和力量感。她们看似依附于体制,但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隐忍,在夹缝中寻求着存在的价值和尊严。这种“无声的抗争”,比激烈的反抗更能体现出古代背景下生存的艰难与不易。整体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佳作,它用精妙的笔墨,描摹了一幅关于生存、智慧与宿命的史诗画卷,让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