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廉价货币时代:2003-2013年经济波动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殷醒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309106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会延续吗?为什么要避免从紧的货币政策?2014年之后的货币政策是什么?这些热点与焦点问题正是这本《廉价货币时代(2003-2013年经济波动研究)》直面和阐述的主题。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通过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名义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企业家和投资者在面对货币与经济变动之间的关系时犹如踏入迷雾。有关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和政策发力之间的时滞一直争议不断。
此时,货币存量增长率作为一个分析支点,结合对大量经济统计数据的检测、甄别与分析,能够为我们指出明确的投资政策方向,帮助我们精准把握经济政策,提高实际投资回报率。
本书由殷醒民著。
目录
章 引论
1.1 经济周期理论的启迪
1.2 就业与增长
1.3 货币存量、价格与经济增长
1.4 本书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 货币供应冲击、趋势性通胀与经济波动
2.1 货币供应冲击的事实
2.2 价格波动与趋势性通胀
2.3 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性、投资拉动与经济波动性
2.4 结论
第三章 中美“宽松”货币政策、通胀预期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3.1 经济总量变动与货币政策的对外影响力
3.2 中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差异
3.3 货币政策数量目标的偏离与通胀倾向
3.4 货币政策规则与经济的稳定增长
3.5 结论
第四章 通胀的周期性特征与货币政策的适时转换
4.1 货币规则的解释力:货币存量与货币收入及价格的关系
4.2 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货币扩张因素
4.3 货币存量变动的“滞”与“胀”程度差异
4.4 货币供应冲击的产出增长效应递减
4.5 有关货币政策适时转换的建议
第五章 通胀效应的减弱与优货币政策的选择
5.1 货币政策的两次调整“过度”
5.2 货币政策频繁调整的经济波动效应
5.3 通胀效应的减弱与通胀粘滞性
5.4 重新定义稳健的货币政策
5.5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六章 温和繁荣条件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准则
6.1 货币政策的两次逆转
6.2 “紧一松”搭配的2012年货币政策
6.3 增长的趋势性下行还是“增长衰退”
6.4 经济平缓增长的货币信贷条件
6.5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准则
第七章 从国民财富表变动看经济政策“纠误”的方向
7.1 如何看清十年经济现象的本质
7.2 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构巨变
7.3 财富偏好与财富创造的错配
7.4 经济转型与产能过剩的冲突
7.5 一个长期的政策含义
第八章 “求进”目标下的一个可信的货币政策取向
8.1 用好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展机遇
8.2 “w”型复苏的货币因素再现
8.3 实现“求进”目标的宏观经济条件
8.4 经济增长转向“内生”的新动力
8.5 一个可信的货币政策目标
8.6 结论
第九章 廉价货币与投资繁荣时代:一个判断
9.1 金融危机后的廉价货币现象
9.2 谨防“双重抑制”的风险
9.3 产能过剩的化解之道
9.4 城市繁荣的“天量”投资需求
9.5 结论
第十章 总结论
10.1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会延续吗?
10.2 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10.3 为什么要避免从紧的货币政策?
10.4 2014年后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史诗。2003-2013年,这个看似有些遥远的十年,却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以其非凡的叙事能力,将那些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资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章节。在廉价货币的环境下,资金泛滥,投资热情高涨,各种资产价格被推向了令人咋舌的高度。作者不仅仅描述了现象,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泡沫产生的深层原因,包括低利率、过度自信的市场参与者,以及监管的滞后。他提出的“金融非理性繁荣”理论,对理解资产泡沫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在应对经济波动时的政策差异也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例如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与欧洲央行相对谨慎的态度,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经济政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作者对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分析也相当到位,他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市场在廉价货币时代是如何受到影响,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经济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廉价货币无疑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
评分《廉价货币时代:2003-2013年经济波动研究》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十年经济世界的大门。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精准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书中关于全球通胀与通缩的讨论,尤其让我感到豁然开朗。在许多人看来,廉价货币必然导致高通胀,但作者却指出,在2003-2013年间,全球经济并非处处都是通胀的阴影。他详细分析了技术进步、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全球供应链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使得通胀的传导变得异常复杂。例如,他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抑制全球通胀中的作用的阐述,就非常有说服力。书中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的分析也十分精彩,廉价货币使得资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家间流动,这既带来了投资机会,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作者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冲击下的应对策略的剖析,展现了不同经济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脆弱性与韧性。读完这本书,我对于“廉价货币”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利率低、货币供应量大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结构、金融市场以及普通人生计的强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进,更是一种对经济现象的全新认知。2003年至2013年,这段历史,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特别对书中关于“零利率陷阱”的讨论印象深刻。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后,许多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甚至实施负利率。作者深入探讨了这种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抑制储蓄、扭曲资产价格、以及增加金融脆弱性。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零利率政策下的表现,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的警示,都让我对央行政策的边际效应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书中对于金融监管在廉价货币时代的演变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巴塞尔协议的更新,到对影子银行的关注,都展现了监管机构在试图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并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努力。这种对政策制定与金融市场之间动态博弈的描绘,极具吸引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的运行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反馈、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评分读完《廉价货币时代:2003-2013年经济波动研究》这本书,我的脑海里不禁回荡着那些年令人既兴奋又不安的经济景象。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仿佛是一场巨浪,席卷了全球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作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将这段复杂的时期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分析印象深刻。在当时,许多人对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会引发恶性通胀,但本书却提供了一个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剖析了量化宽松在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和长远影响。书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非常翔实,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再到欧洲债务危机,每一个事件都被置于廉价货币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使得整个经济图景更加清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廉价货币”,而是深入探讨了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全球化、技术进步、以及各国央行的政策选择。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决策会议室,感受着政策制定者的纠结与权衡。书中对于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的分析也令人拍案叫绝,那些曾经听起来高深莫测的金融工具,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易懂,揭示了它们如何在驱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种子。对于任何想理解近二十年全球经济演变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廉价货币时代:2003-2013年经济波动研究》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这段时期全球经济的脉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资产价格通胀”而非“消费品价格通胀”的侧重。在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的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涌入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推高了这些资产的价格,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幅度相对温和。作者深入探讨了这种“资产价格通胀”对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加剧贫富差距。他提出的“金融化”概念,以及金融部门在经济中的过度扩张,都为理解当今世界许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书中对于不同经济周期之间衔接的分析也十分到位,例如次贷危机如何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如何考验着脆弱的经济复苏。这种跨越式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经济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联动效应。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史的写照,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可能面临的未来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