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
定價:62.00元
售價:45.3元,便宜16.7元,摺扣73
作者:馬立博,夏繼果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001499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具有很強的智識衝擊力。全書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的主題包括俄羅斯、中國、奧斯曼、莫臥兒等帝國的擴張,美洲的徵服,伊斯蘭教的擴散,工業革命,美國的興起等,並從全新的視角對這些主題做瞭彆開生麵的闡發;敘述瞭與當下關切緊密相關的重大議題,如全球變暖、人口增減、病菌傳播、能源危機、全球不平等等在現代世界曆史上的起源和演變。此外全書論證清晰、行文曉暢、配圖精當、譯文貼切,頗具可讀性。
內容提要
本書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第三版更把亞洲和環境放在非常突齣的位置,對於我們現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瞭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見解。作者突齣印度洋在現代早期的全球貿易中所處的中心地位;強調舊生物體製的危機、在本土開采煤礦之便利以及發現新大陸等諸因素的偶閤,共同促成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還闡發瞭全球氮循環對現代世界曆史發展的製約與影響。這些見解都非常具有啓發意義。
目錄
【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三版序言
導 論 西方的興起?
章 1400年前後的物質世界和貿易世界
第二章 從中國說起
第三章 帝國、國傢和新大陸,1500—1775年
第四章 工業革命及其影響,1750—1850年
第五章 差距
第六章 大轉摺
結 論 改變、延續及對未來的展望
注釋
索引
譯後記
作者介紹
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惠蒂爾學院曆史學和環境研究教授,2000年曾獲該校哈利?W.納霍德傑齣教學奬。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橫跨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在兩個領域都卓有成就的曆史學傢。他常年開設中國史、東亞史、環境史和現代世界起源等課程,主要關注人與環境在曆史上的關係。代錶作有《虎、米、絲、泥: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1998)、《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2013)、《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2015)等。
譯者簡介:夏繼果,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地中海史、中世紀西班牙史、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目前主要開設與全球史和地中海史有關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代錶作有《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外交政策研究》(1999)以及與傑裏?本特利(Jerry Bentley)共同主編的《全球史讀本》(2010);主要譯著有《12世紀文藝復興》(2005)、《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2006)等。
文摘
序言
這本《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初讀之下,我便被其宏大的敘事視角所吸引。它沒有局限於傳統的國傢中心論,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全球範圍內的互動和演變。從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開始,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之間如何通過貿易、殖民、疾病傳播、思想交流等多種方式,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的現代世界。尤其是對於“環境”這一維度的強調,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在許多曆史著作中,環境往往隻是一個背景闆,而在這裏,它被提升到瞭敘事的主體地位。書中詳細闡述瞭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深刻影響,例如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物種滅絕等,以及這些環境變化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這種人與環境的辯證關係,在不同曆史時期都有深刻的體現。例如,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帶來的新作物和牲畜對美洲的生態環境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同時也改變瞭當地居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反過來,美洲資源的開發也深刻地改變瞭歐洲的經濟和社會麵貌。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事件背後的邏輯和聯係,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動態的世界史。我對書中對於全球化進程的分析尤其感興趣,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聯係,更包含瞭文化、政治、思想等多個層麵的滲透和融閤。這種多維度、多層麵的分析,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劃分,而是鮮活的、相互關聯的生命體。
評分翻開《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我立刻被其宏大的敘事和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作者將15世紀以來的世界曆史,置於一個“全球的”和“環境的”框架下進行解讀,這與我以往閱讀的曆史著作大不相同。他不僅僅關注政治事件和經濟發展,更將自然環境視為塑造人類曆史的重要力量。書中詳細描述瞭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例如,16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在新大陸的擴張,不僅改變瞭當地的生態係統,也引發瞭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和物種交換。而工業革命的興起,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地球的資源,並帶來瞭嚴重的汙染。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環境問題孤立化,而是將其與經濟發展、社會變遷、政治格局的形成緊密聯係起來。他分析瞭資源的爭奪如何引發衝突,環境的惡化如何加劇社會矛盾,以及人類對環境的認識如何推動瞭新的思想和運動的産生。這種“環境的”敘事,讓我看到瞭曆史背後隱藏的生態邏輯,也讓我意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來都不是脫離自然環境而獨立存在的。同時,“全球的”視角也讓我理解到,現代世界的形成,是不同地區、不同文明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
評分《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其“環境的”敘事方式。它將自然環境視為曆史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僅僅作為背景存在。從15世紀開始,作者便詳細描繪瞭人類活動如何改變瞭地球的麵貌,比如,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帶來的新作物和牲畜如何顛覆瞭美洲的生態平衡,同時也改變瞭當地居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而美洲大陸豐富的礦産資源,如白銀,更是推動瞭全球貿易的擴張,加劇瞭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書中對工業革命的論述,更是將環境問題置於核心地位。作者不僅描述瞭技術的進步,更深入地探討瞭工業化對環境造成的負麵影響,如空氣汙染、水體汙染,以及對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但他並未停留在簡單的批判,而是分析瞭這些環境問題是如何反過來影響人類社會的,例如,資源的緊張可能引發國際衝突,環境的惡化可能導緻社會不穩定。這種將環境因素與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緊密聯係起來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維度性。同時,“全球的”視角也讓我理解到,現代世界的形成,是不同地區、不同文明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
評分閱讀《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曆史並非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的結果。作者以15世紀為起點,將目光聚焦於“全球”的互動,打破瞭傳統的國傢敘事框架。他著重描繪瞭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之間如何通過貿易、遷徙、戰爭、思想交流等方式,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現代世界。而其中,“環境”的視角更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書中詳細闡述瞭人類活動是如何改變瞭地球的自然環境,例如,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將大量動植物引入美洲,不僅改變瞭當地的生態,也深刻影響瞭當地居民的生活。而工業革命的興起,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地球的資源,並帶來瞭嚴重的汙染。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環境問題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視為塑造曆史走嚮的重要因素。他指齣,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往往會引發社會矛盾,甚至導緻政治格局的改變。這種將環境因素與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緊密結閤的分析,讓我對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同時,“全球的”視角也讓我看到瞭,現代世界的形成,是一個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傢能夠脫離這個整體而獨立存在。
評分不得不說,《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精妙。它以時間為軸,但又巧妙地將不同地理區域和不同的主題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錯落有緻的曆史畫捲。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環境”問題的處理方式,作者並沒有將環境變化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來討論,而是將其滲透到整個敘事過程中,作為理解曆史事件和發展趨勢的重要切入點。例如,在討論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時,書中不僅僅著墨於技術革新和生産力的飛躍,更深入地探討瞭工業化對環境造成的直接影響,如煤炭燃燒帶來的空氣汙染、河流的工業廢水排放等等。同時,也分析瞭這些環境問題是如何促使人們開始反思工業化模式,並催生瞭早期的環保思潮。這種將環境因素與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緊密結閤的分析,讓我對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以往閱讀曆史,我常常會忽略那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自然因素,而這本書則提醒瞭我,自然環境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基礎,任何人類活動都無法脫離其約束。作者對於“全球”概念的運用也極具匠心,它打破瞭地域的界限,展現瞭不同地區之間是如何通過貿易、殖民、遷徙等方式相互影響,共同演進的。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狹隘的國傢視角,去理解一個更加廣闊、更加復雜的現代世界。
評分《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作者以一種極具顛覆性的方式,重新審視瞭現代世界的形成過程。他不僅僅關注政治事件、經濟發展,更將“環境”置於敘事的核心地位。從15世紀開始,他便描繪瞭一幅幅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互動交織的曆史畫捲。比如,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將牲畜和農作物帶到美洲,這在改變美洲生態的同時,也徹底顛覆瞭當地原住民的飲食結構和生産方式。而美洲發現的金銀礦藏,更是驅動瞭全球貿易的擴張,加劇瞭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書中對於工業革命的論述,更是將環境問題推到瞭前颱。作者詳細闡述瞭煤炭、鋼鐵等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空氣汙染、水體汙染,以及對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這些環境的破壞,不僅影響瞭人們的健康,也逐漸引發瞭人們對工業化模式的反思。我最受觸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環境問題當作簡單的“負麵影響”來描述,而是將其視為塑造現代世界的重要驅動力之一。環境的變化,比如土地的退化、資源的枯竭,常常會引發社會矛盾,甚至導緻衝突和戰爭,而這些又進一步推動瞭政治和經濟的變革。這種“環境的”敘事,讓我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一個更加真實、更加深刻的現代世界。
評分《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現代史的認知。作者打破瞭傳統的地域和主題劃分,將15世紀至今的世界曆史,構建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整體。而“環境”的維度,更是貫穿其中,賦予瞭曆史敘事以新的生命力。書中生動地描繪瞭人類活動是如何深刻地改變瞭地球的生態係統,例如,新航路開闢後,歐洲殖民者將大量牲畜和作物引入美洲,這不僅改變瞭當地的自然景觀,也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産生瞭深遠影響。而美洲豐富的礦産資源,如白銀,更是推動瞭全球貿易的發展,加劇瞭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消耗。進入工業時代,作者更是著重描寫瞭工業化對環境帶來的巨大衝擊,包括空氣汙染、水體汙染,以及對森林和土地的破壞。但他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探討瞭這些環境問題是如何反過來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例如,資源的枯竭可能引發經濟危機,環境的惡化可能導緻社會動蕩。這種“環境的”敘事,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條脈絡,一條與自然世界息息相關的脈絡。同時,書中對“全球”概念的運用,更是將不同地區的曆史互動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看到,現代世界的形成,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過程。
評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敘述應該超越簡單的因果關係,而《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從15世紀齣發,將目光投嚮瞭全球,展現瞭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之間如何相互聯係、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而其中,“環境”的視角更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它不僅僅是背景,更是參與者。書中詳細描述瞭人類活動如何改變瞭自然環境,例如,跨大西洋貿易導緻瞭物種的大交換,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疾病的傳播。工業革命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地球的資源,並帶來瞭嚴重的汙染。而這些環境的變化,又反過來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社會的發展。比如,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可能導緻國傢間的競爭加劇,甚至引發衝突。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環境問題孤立地呈現,而是將其融入到經濟、社會、政治的宏大敘事之中。他讓我們看到,當人類的擴張觸及自然的底綫時,必將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最終塑造齣新的曆史走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氣候變化等長期性環境問題的討論,它讓我們意識到,現代世界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瞭漫長的、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全球的”、“環境的”雙重視角,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當我翻開《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時,我預設瞭自己會讀到一份詳盡的學術論著,可能會充斥著枯燥的年代和人名。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用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15世紀到21世紀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環境”這一概念的獨特解讀。它不再是簡單提及氣候或者地理,而是將生態係統、資源分布、環境變化等因素,深度融入到曆史敘事之中。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16世紀以來,由於歐洲探險傢將歐洲的物種帶到美洲,例如牛、羊、豬等,如何徹底改變瞭美洲原本相對單一的生態係統,並且最終深刻影響瞭當地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同時,美洲大陸豐富的礦産資源,如白銀,如何被開采並流嚮全球,驅動瞭早期資本主義的興起,這種經濟上的聯動,其背後無不與資源的“環境”屬性息息相關。作者通過這些生動的案例,揭示瞭人類文明發展與地球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麵臨的許多環境問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書中對於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以及這種網絡如何加速瞭物種、疾病和文化的傳播,也是我閱讀的亮點。它讓我們看到,現代世界的形成並非單一文明的孤立發展,而是一個全球互動、相互塑造的過程。這種“全球的”視野,以及對“環境”的深刻關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曆史著作,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世界曆史的視角。
評分讀完《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現代”。它不再是某個國傢或地區的現代,而是整個地球的現代。從15世紀開始,作者就將目光投嚮瞭全球範圍內的互動,包括人口的遷徙、商品的流動、疾病的傳播,以及思想觀念的碰撞。而其中,“環境”的視角更是貫穿始終,讓我耳目一新。書中詳細描述瞭人類活動如何改變瞭地球的麵貌,例如,殖民者在新大陸的農業擴張,對當地的植被和動物造成瞭巨大的影響;工業革命的興起,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地球的資源,並産生瞭大量的汙染。這種環境的變化,又反過來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社會的發展。比如,對橡膠等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推動瞭全球貿易網絡的進一步擴張,同時也導緻瞭某些地區的生態破壞。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環境問題孤立起來,而是將其與經濟發展、社會變遷、政治格局的變化緊密聯係在一起,展現瞭一個復雜而動態的因果鏈條。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氣候變化等長期性環境問題的討論,它讓我們看到,這些問題並非現代纔齣現,而是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埋下瞭伏筆。這種曆史縱深感,對於理解我們當下所麵臨的環境挑戰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