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分析导论(原书2版)
定价:135.00元
售价:101.3元,便宜33.7元,折扣75
作者:(美)鲍利斯塔,陈希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114535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鲍利斯塔所著的《电路分析导论》是电路分析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压与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磁路、变压器、串并联交直流电路的等效化简、复杂交直流电路方程的列写、交直流电路中的网络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功率、谐振电路、滤波器与伯德图、RC及RL电路对直源电源的响应、RC电路对周期脉冲电源的响应、多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以及系统的端口分析等。本教材具有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包含众多的工程案例、严格运用计量单位、经常使用元件参数标称值等,处处体现了教材面向工程教育的特色。由浅入深的引导式叙述、活泼亲和的教材语言、精美形象的插图,会让自学者倍感愉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电路理论”、“电路分析”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电路爱好者参考。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电气与电子工业
1.2 电气与电子发展简史
1.3 测量单位与单位制
1.4 计算机辅助分析
习题
词汇表
第2章 电压和电流
2.1 引言
2.2 原子及其结构
2.3 电压
2.4 电流
2.5 电压源
2.6 安时数
2.7 电池寿命因素
2.8 导体和绝缘体
2.9 半导体
2.10 安培计和伏特计
2.11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3章 电阻
3.1 引言
3.2 圆形截面导线的电阻
3.3 标准导线表
3.4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3.5 电阻器的类型
3.6 色环与标准电阻标称值
3.7 电导
3.8 欧姆表
3.9 公制下的电阻
3.10 忆阻器
3.11 超导体
3.12 热敏电阻
3.13 光敏电阻
3.14 压控电阻
3.15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4章 欧姆定律、功率和能量
4.1 引言
4.2 欧姆定律
4.3 绘制欧姆定律图
4.4 功率
4.5 电能
4.6 效率
4.7 断路器、漏电开关和熔断器
4.8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5章 串联直流电路
5.1 引言
5.2 电阻的串联
5.3 串联电路
5.4 串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5.5 电压源的串联
5.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5.7 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5.8 串联元件位置互换
5.9 表示电源和电压的符号
5.10 电压调整率和电压源内阻
5.11 安培计的负载效应
5.12 原型电路接插板
5.13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6章 并联直流电路
6.1 引言
6.2 电阻的并联
6.3 并联电路
6.4 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6.6 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6.7 电压源的并联
6.8 开路和短路
6.9 伏特计的负载效应
6.10 串联和并联对偶关系列表
6.11 故障排查技术
6.12 原型电路接插板
6.13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7章 串并联直流电路
7.1 引言
7.2 串并联网络
7.3 化简和反推方法
7.4 分块法
7.5 举例练习
7.6 梯形网络
7.7 分压器的空载和有载
7.8 有载电位器
7.9 安培计、伏特计和欧姆表的设计
7.10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8章 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8.1 引言
8.2 电流源
8.3 电源的等效变换
8.4 电流源的并联
8.5 电流源的串联
8.6 支路电流分析法
8.7 网孔分析法(一般方法)
8.8 网孔分析法(格式化方法)
8.9 节点分析法(一般方法)
8.10 节点分析法(格式化方法)
8.11 桥式电路
8.12 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8.13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第9章 网络定理
9.1 引言
9.2 叠加定理
9.3 戴维南定理
9.4 诺顿定理
9.5 大功率传输定理
9.6 弥尔曼定理
9.7 置换定理
9.8 互易定理
习题
词汇表
0章 电容
10.1 引言
10.2 电场
10.3 电容
10.4 电容器
10.5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充电过程
10.6 RC电路的瞬态响应:放电过程
10.7 初始值和稳态值对瞬态过程的影响
10.8 瞬态响应与时间的相互计算
10.9 用戴维南等效电路分析RC瞬态响应
10.10 电容电流
10.11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10.12 电容储存的能量
10.13 杂散电容
10.14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1章 电感
11.1 引言
11.2 磁场
11.3 电感值
11.4 感应电压
11.5 RL电路的瞬态响应:储能过程
11.6 初始值和稳态值对瞬态过程的影响
11.7 RL电路的瞬态响应:能量释放过程
11.8 利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求时间常数
11.9 瞬态响应与时间的相互计算
11.10 感应电压的平均值
11.11 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11.12 稳态值的计算
11.13 电感储存的能量
11.14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2章 磁路
12.1 引言
12.2 磁场
12.3 磁阻
12.4 磁路的欧姆定律
12.5 磁场强度
12.6 磁滞现象
12.7 安培环路定律
12.8 磁通
12.9 对串联磁路求磁动势
12.10 带有空气隙的磁路
12.11 串并联磁路
12.12 已知磁动势求磁通
12.13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3章 正弦交流波形
13.1 引言
13.2 正弦交流电压的特性和定义
13.3 电磁频谱
13.4 正弦波形
13.5 正弦波形的数学表示
13.6 正弦波形的相位关系
13.7 周期量的平均值
13.8 周期量的有效值
13.9 各种交流电表
13.10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4章 正弦电路的元件和相量
14.1 引言
14.2 导数的复习
14.3 RLC元件对正弦电压、电流的响应
14.4 RLC元件阻抗的频率响应
14.5 平均功率与功率因数
14.6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习题
词汇表
5章 串联与并联正弦电路
15.1 引言
15.2 阻抗与相量图
15.3 阻抗的串联
15.4 阻抗串联分压
15.5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15.6 串联正弦交流电路小结
15.7 导纳和电纳
15.8 并联正弦交流电路
15.9 阻抗并联分流
15.10 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15.11 并联正弦交流电路小结
15.12 串联与并联的等效电路
15.13 相位差的测量
15.14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6章 串并联正弦电路
16.1 引言
16.2 分析举例
16.3 梯形网络
16.4 接地问题
16.5 应用
习题
词汇表
7章 正弦电路分析方法及相关专题
17.1 引言
17.2 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
17.3 电源等效变换
17.4 网孔分析法
17.5 节点分析法
17.6 正弦交流电桥
17.7 △-Y和Y-△变换
习题
词汇表
8章 正弦电路的网络定理
18.1 引言
18.2 叠加定理
18.3 戴维南定理
18.4 诺顿定理
18.5 大功率传输定理
18.6 替代定理、互易定理和弥尔曼定理
习题
9章 正弦电路的功率
19.1 引言
19.2 一般性描述
19.3 纯电阻电路
19.4 视在功率
19.5 纯电感电路和无功功率
19.6 纯电容电路
19.7 功率三角形
19.8 总的P、Q和
19.9 功率因数校正
19.10 数字式功率表
19.11 有效电阻
习题
词汇表
附录 部分奇数编号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导论”,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索的意味。我之前对电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比如知道电灯泡需要通电才会亮,知道插座有不同的电压。但深究下去,比如“为什么会亮?”,“为什么会有电压?”这些问题,我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它能从最基本、最朴素的原理讲起,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把我引入这个奇妙的电路世界。我特别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明白,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器,背后都隐藏着一套怎样的运行机制。我甚至幻想,读完这本书,我能在家里面对家里的电器,不再是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而是能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发现一些小窍门,让电器使用得更安全、更高效。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萦绕着很多关于它“原版”的传说。毕竟是“原书2版”,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和前沿性。我一直觉得,原汁原味的国外教材,往往能带来一些国内教材难以比拟的视角和深度。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比如那个长长的ISBN号,在我看来,就像是它身份的证明,标志着它经过了严格的审校和出版流程,是值得信赖的学习资料。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它在概念的引入和讲解上的独到之处。我希望它能以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抽象的电路理论具象化。比如,它会不会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类比那些复杂的公式?会不会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例题,一步步地引导我们去理解每个步骤的逻辑?我曾遇到过一些教材,虽然内容很全,但讲解方式过于晦涩,读起来就像在背诵天书,这让我非常沮丧。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避免这种情况,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啃上好几遍才能有所领悟的学科经典。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就暗暗给自己鼓劲,想着一定要把它啃下来,为我以后学习更深奥的电子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包装也挺朴实的,一本厚重的书,感觉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当时对电路分析还是一知半解,很多概念都模糊不清,比如那个复杂的欧姆定律,还有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总觉得它们之间像是隔着一层雾,难以捉摸。这本书恰好就像是那束能穿透迷雾的阳光,我期待它能帮我理清那些错综复杂的线条,让我真正理解电路是如何工作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些基本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这样的画面:我坐在书桌前,一杯热茶,一段安静的午后时光,翻开这本书,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例,都将是通往理解的阶梯,最终,我希望能够像解开一个精密的谜题一样,豁然开朗,对电路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电子工程领域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它过于深奥,不敢轻易涉足。很多时候,我看到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密密麻麻的元器件,以及那些充满神秘感的公式,都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而“电路分析导论”,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样“初学者”量身定制的。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亲切的,而不是那种冷冰冰、技术性的辞藻堆砌。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论,转化成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我希望它能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提供及时的帮助,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直到我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克服对电路的恐惧感,甚至能够激发出我对这个领域更浓厚的兴趣,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开新的可能性。
评分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投资。我明白,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续的学习将寸步难行。这本书的厚度,在我看来,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承诺,它承诺了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有条理、逻辑性强的教材,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知识的脉络,避免我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明白,电路分析并非是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一门严谨、有序的科学。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些能力迁移到其他领域。我甚至设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我能够熟练地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出一些简单的电路时,我会由衷地感谢这本书,感谢它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