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轻松读艺术 世界摄影家那些事儿
定价:35.00元
作者:陈冰玉,李慧敏;杨宏鹏,郭善涛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0129422
字数:
页码:1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陈冰玉、李慧敏编著的这本《世界摄影家那些事儿》精选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0位摄影家,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阅读此书,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历史,了解世界摄影艺术。是一本适合大众的普及读物。
内容提要
是想要定格转瞬即逝的决然,是想要留住光阴的期盼,还是想要实现见证历史的宏愿,所以对你如此迷恋;凝顾无言,相见恨晚,所以一眼便是沧海桑田。有人用摄影沉淀历史瞬间,有人用摄影记录美景难遇,有人用摄影展现人性光辉。生命中有太多感动无法把握,有太多不舍要道声再见,而摄影所做的不仅仅是再现。翻开陈冰玉、李慧敏编著的这本《世界摄影家那些事儿》,让我们随着书中的主角们走进摄影世界,体验那分秒之间的永恒瞬间,捕捉那取景窗后的意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桑德一直为自己的计划努力着,但随着政权 的上台,这一计划也付之 东流,《20世纪的人们》一书成为摄影史的一个遗憾 。
1936年,桑德受到了“帝国造型艺术局”的 谴责,说桑德书中所透漏 的身体特征的多样性,不符合雅利安人表达国民的理 想。他们下令销毁《时代 的表情》这一摄影集,连同印刷模板一起在全国没收 、取缔和销毁。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德国科隆被狂轰滥炸,桑德遭到封杀, 他只能在背地里默默进行 自己的计划。1942年,桑德搬回农村,辛苦才保 住的底片,居然在几年后 的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约40000张底片被焚毁,他 勃勃雄心遭受了空前严重 的打击。这时的桑德年纪也大了,没有再多的力气和 精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他还是不愿放弃。他觉得自己对于历史有一份责任 ,应该给历史一个交代, 他不断整理残存的资料并做力所能及的补充。
桑德在他的摄影书遭禁之后开始转向风光摄影, 同时也拍摄建筑和街道生 活。由于历史问题,他所拍摄的照片总能让人想起那 些不好的过去,所以难于 面世。直到1955年,桑德迎来了曙光,在爱德华·斯 泰肯的展览《人类一 家》中,他展出了桑德的几幅照片,桑德这才又重新 被人记起。
若不是阻挠,我们今天肯定可以看见那个时 代的完全面貌。虽然桑德 活到了87岁,但去世之前他并未完成他的计划。1980 年,在他去世后16年, 《20世纪的人们》终于出版。桑德在他那夭折了的大 作的预定单中说: 我认为,为了出示我们时代的图像,没有什么比 根据自然忠实的照片 所提出的东西更为贴切了。只有自然忠实的照片 为适当。
在过去一切时代里,有过附有插图的文件与书籍 ,但照片给了我们种种新 的可能性,也给出了不同于绘画的课题。照片可以精 彩华美地再现事物,也可 以以其令人生畏的真实性再现事物。它甚至还可以欺 。
我们必须能够忍受真实。但是,要紧的是,首先, 我们应该把真实传达给 我们一起生活着的人们以及后代。不管那是我 们喜欢的还是我们不喜欢的。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所看到的不是事物应有的或可 有的姿态,而是事物的本来面 目。这需要各位的宽恕。总之,我只能这样。
因此,请让我以诚实的方式道出真实。关于我们 的时代。还有我们时代的人们。
桑德通过所拍摄对象的表情、姿态、生活环境、 体型、服饰、习惯等具 体细节我们接近他们。但是桑德的目的显然不单 是对人物的描写,他的 意图是由此解读时代历史,探测魏玛时代到希特勒时 代德国社会总体变化的 心理构造。
历史给了每个人机会,让他们用诚实的方式道出 历史的真实,桑德做到 了,他让我们看见了真实的历史。
桑德说:“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 己表现自己。照片就是你 的镜子,就是你。”他照片中的人物,都是摆好姿势 ,经过刻意打扮的,他们 认为自己摆好的那个姿势是恰当到位,其实不然。
有时候,他们姿势摆久了 会累,稍稍放松一下,就在这放松的瞬间,他们展现 出自己原本的状态。看桑 德的人像作品,“画中人”都有着浓淡相宜的忧愁。
桑德把农民作为他的个拍摄主题,他曾说: “我想要给这些人拍照 片,因为他们是贴近自然生活的一群人,而我从小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 的。”《青年农民》是桑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 世纪的人们》中的一幅作 品。这幅作品中的三位农民装扮几乎一样,都是头戴 礼帽,身着礼服,手握文 明棍,穿着皮鞋,就连那抽烟姿势都感觉像是排练好 的。这种让谁看了都心动 的绅士形象,真的都具备绅士风度吗?三人的装束 惹人注目,他们要去参加 一个乡问舞会,所以穿得那么正式,这却将他们与其 真实身份隔离开来,等桑 德拍完,他们便继续往前走,毕竟还有一段路。
一个摄影家,如果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光,他就可 能在别人空见惯的事 物中挖掘出美来,并想方设法表现出来。桑德以其独 具特色的艺术眼光发现 了许多别人不曾注意的画面,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 素之一。
……
序言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艺术的书,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能用镜头捕捉世界瞬间的摄影师们充满好奇,但总觉得他们的故事太过遥远,要么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大师,要么就是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柔和的光,照亮了那些我未曾触及的角落。它没有用生涩难懂的术语去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人心的语言,讲述了那些伟大摄影师们不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创作心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看似平凡瞬间的挖掘,原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街头的一缕阳光,在他们手中都能变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沉浸在那个时代,仿佛能听到快门的声音,感受到摄影师们内心的波动。它让我明白,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刻的洞察。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打开方式太特别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些厚重的艺术史著作,总觉得信息量太大,消化不了。但这本书的体例设计非常巧妙,它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展览,把摄影师们的故事和作品按照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摄影师们创作时的心境,去理解他们照片背后的深意。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我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艺术大师们,也曾有过迷茫、有过挣扎,甚至有过失败。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他们更加亲切,也让我更加敬佩他们最终的成就。书中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过去忽略的细节,原来一张照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捕捉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捕捉,以及捕捉时摄影师的心境。这本书真的太适合我这样的“艺术小白”了。
评分这本关于摄影师的书,绝对是近期阅读体验最佳的一本。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镜头说话的人充满了敬意,总觉得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魔法”。这本书没有卖弄深奥的学问,而是用最朴实、最动人的文字,讲述了那些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摄影师们在镜头之外的真实生活,他们的热爱,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无奈,以及他们最终如何用镜头去“翻译”这个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仿佛一位老朋友在跟我分享那些尘封的往事。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摄影师们在陌生的土地上,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只为了捕捉那一刻的决定性瞬间。这本书让我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从“看图”升级到了“懂图”,也让我对这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充满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好奇。
评分要说最近最让我沉迷的书,那一定非它莫属。我原本是个对艺术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对摄影也只停留在“好看”的层面。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给我灌输所谓的“艺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揭示了摄影师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作品中的名字,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有了喜怒哀乐,有了奋斗的痕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大师们创作灵感的来源的描述,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或者一次突发的感悟,就能成就一部传世之作。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艺术创造过程,反而更加真实和令人着迷。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并非天生,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不懈的努力。它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进摄影艺术的殿堂。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奇妙的万花筒,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同的光影和故事。我一直是个对人文历史不太感冒的人,总觉得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离我太远,也太枯燥。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把摄影师们的人生故事讲得如此生动有趣,仿佛他们就活在我的身边。我被那些为了捕捉一个稍纵即逝的画面而跋涉千里、冒着生命危险的摄影师们深深打动。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那种不计代价也要将眼前所见转化为永恒的决心,真的让我肃然起敬。书中穿插着大量的作品赏析,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从摄影师的视角出发,去解读他们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考。我发现,原来一张照片可以承载如此多的信息和故事,可以引发如此多的共鸣。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心灵的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